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2
绿色建筑的原则 / 4
居住者的舒适性 / 5
居住者的健康 / 6
能源 / 7
建筑物建造 / 7
建筑物管理与维护 / 8
资源 / 10
使用年限 / 11
环境影响 / 12
建筑物选址 / 12
气候考虑 / 13
第二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20
防腐木材 / 23
复合板 / 23
屋顶 / 25
壁板 / 27
地板 / 30
热量转移和隔热 / 33
热量转移 / 33
普通类型的隔热材料 / 36
窗户 / 40
普通类型的窗户 / 41
窗户性能 / 42
第三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58
太阳的季节性运动和日常运动 / 59
被动式太阳能设计 / 63
孔径 / 65
受热面 / 65
蓄热体 / 65
热分布 / 65
控制机制 / 65
被动式太阳能系统的类型 / 67
直接获取 / 68
间接获取 / 69
阳光房 / 74
主动式太阳能系统 / 76
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建筑物的内部空间 / 80
第四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86
共性特征 / 88
土坯砖 / 89
玉米穗轴 / 90
积木 / 92
土袋 / 94
夯土轮胎 / 96
禾捆 / 102
第五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114
太阳能 / 115
潮汐能 / 116
地热能 / 117
能源类型 / 118
动能 / 118
重力势能 / 118
电能 / 119
核能 / 120
能量转化 / 121
常规发电 / 122
可再生能源 / 124
电力基础知识 / 126
欧姆定律 / 127
电功率和电能 / 127
标准单位 / 127
交流电和直流电 / 129
太阳能资源 / 129
太阳高度角 / 130
遮阴 / 132
第六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138
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 / 140
集成式集热存储系统 / 141
温差环流系统 / 143
开环直接系统 / 145
闭环加压系统 / 146
回流系统 / 148
集热器类型 / 149
平板集热器 / 149
真空管集热器 / 151
性能比较 / 153
台座的选择 / 154
调整太阳能热水系统 / 157
工业热水系统 / 160
第七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166
光生伏特效应 / 167
硅太阳能电池 / 169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 170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 171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 172
转换效率的限制 / 173
非硅太阳能电池 / 173
光伏发电 / 174
串联/并联排列 / 175
额定输出功率 / 175
光伏系统 / 176
光伏系统的安装 / 179
光伏系统的容量大小 / 184
太阳能资源 / 184
并网光伏系统 / 185
独立光伏系统 / 187
节约能源 / 192
太阳能热发电 / 194
抛物槽系统 / 194
太阳能塔 / 196
第八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202
利用风力 / 204
风能 / 207
风的质量 / 210
现代风力发电机 / 211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 212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 214
操作限制 / 215
选址 / 218
环境影响 / 221
第九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230
水能 / 232
现代水力发电机 / 236
反作用式涡轮机 / 236
冲击式涡轮机 / 237
水力发电系统 / 239
微水电 / 242
商用水力发电 / 245
环境影响 / 247
第十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254
光合作用 / 255
生物质能 / 256
生物质的直接燃烧 / 256
城市固体废弃物发电 / 257
农业废弃物发电 / 260
生物质的生物转化 / 261
厌氧消化 / 261
发酵 / 264
生物质的热转化 / 266
木炭生产 / 266
气化 / 267
高温分解 / 268
热转化小结 / 269
生物质的化学转化 / 269
能源作物 / 272
第十一章"para" label-module="para">
简介 / 278
潮汐能 / 278
挡潮闸 / 281
水下涡轮机 / 283
地热能 / 287
地热能的来源和获取 / 289
发电 / 291
直接供热 / 295
环境影响 / 296
新兴技术 / 296
术语表 / 301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本书介绍了常见的可再生能源类型、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建造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建筑概述、建筑材料、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替代性建筑物、能源、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能源、非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本书不仅介绍了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及发展状况,还客观地讨论了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本书的讲解通俗易懂,不仅适合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学习,也可作为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用书。
斯科特・格林内尔(Scott Grinnell),华盛顿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诺思兰学院物理学副教授,从教20余年,教授数学、工程、物理、气象学、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设计等课程,善于通过安装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组织全球旅行来引导学生学习可持续社区和绿色建筑实践,并因此积累了全面、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斯科特-格林内尔姜燕冰金步平 2100433B
水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资源也称可更新资源,它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具体的含义是:“其更新、或者说是再...
不可再生能源有: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 。再生能源有: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分析
在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中,太阳能源和地热能源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两大绿色能源,具有绿色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特点,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因此,本文以太阳能与地热能为例,对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能源趋紧,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可靠保障之一。然而单一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应用有其局限性。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科学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应用状况,本文根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策略。
第1章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概述 (1)
1.1 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1)
1.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含义、特点与种类 (2)
1.2.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和特点 (2)
1.2.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种类 (3)
1.3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概况 (5)
1.3.1 世界能源结构变迁 (5)
1.3.2 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时代 (6)
1.3.3 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历程 (7)
1.4 中国资源的消费量 (9)
第2章 太阳能及其发电技术 (13)
2.1 太阳和太阳能 (13)
2.1.1 太阳的结构和组成 (13)
2.1.2 太阳的能量 (15)
2.1.3 地球上的太阳能 (16)
2.1.4 我国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20)
2.2 太阳能光伏发电 (24)
2.2.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与组成 (24)
2.2.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28)
2.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及实例 (30)
2.3.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30)
2.3.2 太阳能电池板入射能量的计算 (33)
2.3.3 光伏电站系统工程设计案例 (34)
2.4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方阵 (45)
2.4.1 太阳能电池及其分类 (45)
2.4.2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制造方法 (47)
2.4.3 太阳能电池方阵 (53)
2.5 充、放电控制器 (55)
2.5.1 充电控制 (55)
2.5.2 放电保护 (59)
2.5.3 具有特殊功能的电压调节器 (61)
2.6 直流交流逆变器 (66)
2.6.1 逆变器基本工作原理及电路系统构成 (67)
2.6.2 光伏发电系统用逆变器的分类及特点 (68)
2.6.3 逆变器的主要技术性能及评价和选用 (71)
2.6.4 光伏电站逆变器的操作使用与维护检修 (73)
2.7 交流配电系统 (74)
2.7.1 光伏电站交流配电系统的构成和分类 (74)
2.7.2 光伏电站交流配电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原理 (74)
2.7.3 对交流配电系统的主要要求 (75)
2.7.4 高压配电系统 (77)
第3章 风能及其发电技术 (78)
3.1 风及风能 (78)
3.1.1 风的形式 (78)
3.1.2 风能资源的计算及其分布 (87)
3.2 风力发电机、蓄能装置 (96)
3.2.1 独立运行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发电机 (96)
3.2.2 并网运行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发电机 (104)
3.2.3 蓄能装置 (116)
3.3 风力发电系统的构成及运行 (118)
3.3.1 独立运行的风力发电系统 (118)
3.3.2 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系统 (121)
3.3.3 风光互补发电 (132)
3.4 并网风力发电机组的设备 (134)
3.4.1 风力发电机组设备 (134)
3.4.2 风电场升压变压器、配电线路及变电所设备 (144)
3.5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45)
3.5.1 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 (145)
3.5.2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146)
3.5.3 我国风电技术的研发与进展 (147)
3.5.4 江苏省2010—2015年风力发电技术的研发与进展 (149)
3.5.5 结论 (149)
第4章 海洋能及其发电技术 (150)
4.1 海水温差发电 (150)
4.2 海水温差发电实例 (151)
4.3 海水温差发电原理 (153)
4.4 波力发电 (155)
第5章 生物质能及其发电技术 (158)
5.1 概述 (158)
5.1.1 生物质能 (158)
5.1.2 生物质能资源 (159)
5.1.3 生物质能的特点 (160)
5.1.4 生物质能的利用和研究 (160)
5.1.5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161)
5.2 生物柴油及生物燃料乙醇 (161)
5.2.1 生物柴油及其特点 (161)
5.2.2 生物燃料及其特点 (162)
5.3 制备方法 (163)
5.3.1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163)
5.3.2 生物乙醇的制备方法 (165)
5.4 国内生物质能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167)
5.4.1 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前景 (167)
5.4.2 我国乙醇产业的发展 (168)
5.5 国外生物质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68)
5.5.1 国外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168)
5.5.2 国外生物乙醇产业的发展现状 (169)
5.6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69)
5.6.1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170)
5.6.2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71)
5.6.3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发展方向与对策 (171)
第6章 地热能及其发电技术 (173)
6.1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173)
6.1.1 地热能 (173)
6.1.2 地热的分布 (173)
6.1.3 地热的开发应用情况 (175)
6.1.4 地热的分类及主要用途 (176)
6.1.5 不同方式供暖成本比较和地热资源开发规划 (177)
6.2 地热发电概况 (178)
6.2.1 国外地热发电简介 (178)
6.2.2 我国大陆地区地热发电现状 (180)
6.3 地热发电技术 (183)
6.3.1 概述 (183)
6.3.2 地热发电的热力学特点 (184)
6.3.3 地热发电方式 (185)
6.4 地热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189)
6.5 地热电站实例简介 (190)
6.5.1 国外地热电站实例 (190)
6.5.2 国内地热电站实例 (192)
第7章 水能及其发电技术 (194)
7.1 水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194)
7.1.1 水力发电的特点与作用 (194)
7.1.2 水力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195)
7.1.3 河川水力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196)
7.1.4 小水力发电 (198)
7.2 水力发电的基础知识 (201)
7.2.1 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201)
7.2.2 水力发电的开发方式 (202)
7.2.3 水力发电站简介 (206)
7.3 水电站的建筑物 (209)
7.3.1 挡水建筑物 (209)
7.3.2 引水建筑物 (213)
7.3.3 泄水建筑物 (215)
7.3.4 水电站厂房 (218)
7.4 水轮发电机组 (220)
7.4.1 水轮机的分类与型号 (221)
7.4.2 水轮机的结构与特点 (222)
7.4.3 水轮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与基本工作原理 (225)
7.4.4 水轮机的选择 (227)
7.4.5 水轮发电机 (230)
7.5 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及电能输送 (234)
7.5.1 水轮发电机组的试运行 (234)
7.5.2 水轮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236)
7.5.3 小水电站的电能输送 (236)
7.6 抽水蓄能电站 (237)
7.6.1 抽水蓄能电站的功用与开发方式 (237)
7.6.2 抽水蓄能电站的分类 (238)
7.6.3 抽水蓄能机组 (239)
7.6.4 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 (239)
7.6.5 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简况 (240)
7.6.6 抽水蓄能电站举例 (241)
参考文献 (244)
第1章 绪纶
第2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经验
第3章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
第4章 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的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第5章 不同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设计手法
第6章 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
第7章 绿色照明
第8章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空气、雨、污水的再利用
第9章 绿色建筑与景观
第10章 绿色建筑与声环境
……2100433B
本书主要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为19章,第1章绪论,第2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经验,第3章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第4章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的绿色建筑没计特点,第5章不同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设计手法,第6章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第7章绿色照明,第8章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空气、雨、污水的再利用,第9章绿色建筑与景观,第10章绿色建筑与声环境,第11章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第12章绿色建筑能耗计算与模拟分析,第13章绿色建筑耗能检测方法,第l4章既有建筑的绿色生态改造,第15章绿色建筑性能的智能设计,第16章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标准,第17章国外绿色建筑实例分析,第l8章国内绿色建筑实例浅析,第19章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展望。本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作为建筑院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应的工程设计、工和管理等技术人员参考书,也可作为注册建筑师考试复习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