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该项目江西境内管道长度约150公里,在吉安市安福县境内设置1座分输站。按照规划,将从安福分输站通过省天然气管网,向井冈山、安福、永新、莲花等城市供气。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包括1干8支,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10个省区,管道总长7378公里,年设计输气量300亿立方米,上游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连接。西气东输三线西段(霍尔果斯-中卫)和东段(吉安-福州)干线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
西气东输三线是我国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管线长度和投资规模仅次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沿途翻越天山、秦岭和江南丘陵等山区,穿越黄土高原、长江和黄河,中段和东段复杂山区150多条山体隧道是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一次新的挑战。
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工程投产后,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将通过宁夏中卫站向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陕京系统和中贵线输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和川渝地区数以亿计民众将受益。
2021年9月23日,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工程在宁夏中卫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全长2090公里,起自宁夏中卫,途经宁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7省(区),终点为江西吉安。途经黄土高原、秦岭、江南丘陵,设计实施山岭隧道75处,穿越大中型河流35处 。2100433B
根据设计要求或者现场施工情况,需要分明暗配。望采纳。
立管的长度具体到每层可按层高计算(参考土建),至于管道梁下走还是穿梁要看设计说明。
以焊接钢管为例 延墙暗敷设 6-40~6-50,工程量6m 明敷设钢管 6-29~6-39,工程量36m 剔凿,定额为房屋修缮定额,14-1~14-8
西气东输三线西段管道工程进展情况
2018年11月30日,经过4天严格的现场检查验收,西气东输三线西段管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西气东输三线西段正式投产。西气东输三线西段(霍尔果斯-中卫)工程起于新疆霍尔果斯,止于宁夏中卫,主要输送中亚天然气及部分新疆煤制气和塔里木外输天然气,横跨新疆、甘肃、宁夏3个省区。管道总长2445公里,设计年输量300亿立方米,设计压力12兆帕,管道直径1219毫米。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工程于2012年4月22日开启试验段建设,经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要包括一条干线、五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5000多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等10个省区,设计输送量300亿立方米/年,气源来自中亚国家,预计2015年全线投产。届时,三条西气东输管线将与陕京一、二线以及川气东送管道共同组成国内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综合天然气管
规划中的第三条天然气管道,路线基本确定为从新疆通过江西抵达福建,把俄罗斯和中国西北部的天然气输往能源需求量庞大的中部、东南地区。
以中亚天然气为主供气源,经过我国10省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16日在北京、新疆、福建同时开工,将年供应天然气30立方千米。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0个省(区),总长度约为7378千米,设计年输气量30立方千米。主要气源来自中亚国家,国内塔里木盆地增产气和新疆煤制气为补充气源。
国家发改委日前已正式批复同意投资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工程。该项目江西境内管道长度约150千米,在该省安福县境内设置1座分输站。
国家发改委批复指出,为落实与中亚国家已签署的购气协议,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缓解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同意投资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宁夏中卫—江西吉安)工程。
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条干线、2条支干线,项目总投资为436.48亿元(含外汇3.3亿美元)。
其中:干线起自宁夏中卫,途经宁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7省(区),止于江西吉安,全长2016千米,管径1.219米,设计压力12/10兆帕,设计输量30/25立方千米/年,共设置10座压气站。
2条支干线包括中卫—靖边联络线、株洲—衡阳支干线,长度合计519千米,共设置1座压气站。
2014年8月25日,在甘肃省瓜州县腰占子村,西气东输三线(后简称西三线)瓜州站完成最后一道焊口,标志着西三线西段全线贯通。
2021年9月23日,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工程在宁夏中卫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全长2090公里,起自宁夏中卫,途经宁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7省(区),终点为江西吉安。途经黄土高原、秦岭、江南丘陵,设计实施山岭隧道75处,穿越大中型河流35处 。
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2012年5月30日,中石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北京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宝钢集团签署了《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中石油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西气东输三线建设,为国内首创,有利于引导和带动民间资本向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集中。截至2012年10月,西气东输三线合资各方已开展了合资合同和章程谈判,进行了运营合同、建设合同和运输合同的商务谈判,基本达成一致,整体工作进展顺利。
首次在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上大规模应用国产化电驱、燃驱压缩机组和大口径干线截断球阀。为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对中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关键设备的垄断,支持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统一组织下,中国石油精心部署,将在西气东输三线建设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国产20兆瓦级电驱、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和48英寸900磅级大口径干线截断球阀。
首次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管道建设水平,在西气东输三线开展600公里机械喷涂液体聚氨酯补口和400公里中频加热辅助热收缩带安装工业规模应用,50公里BK-1型机械化补口工作站试验。与传统手工烘烤热收缩套补口技术相比,新技术将有效保证补口防腐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填补了我国管道建设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站场合建节省资源和费用。西气东输三线近20座站场均与西气东输二线已建站场合建,可节省建设投资、减少占地,并实现西气东输三线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的联合运行、管理和维护,节省运行费用,实现节能降耗,且与已有管道构成输气主干管网,提高了供气的可靠性。
乌鲁木齐市全面气化。作为第一个受惠于西气东输二线的城市,自2009年年底开始用上中亚天然气以来,乌鲁木齐市开始实施“蓝天工程”,对燃煤锅炉和蒸汽锅炉实施天然气改造,覆盖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并带动了汽车“油改气”市场的繁荣,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截至2012年10月,乌鲁木齐市90%的城市天然气供应来自西二线,100%的居民用上了西二线天然气,日供气量为533万立方米。2012年,乌鲁木齐市拆了156个烧煤锅炉,改造了286个燃气锅炉,供暖全部用上了天然气。整座城市将因此而少排放二氧化碳80万吨,二氧化硫40万吨,可吸入颗粒300万吨。按照计划,2012年年底西气东输三线霍尔果斯—乌鲁木齐段将建成投产,充足的天然气将确保乌鲁木齐市成为中国首个全面气化的省会城市。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二线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的又一项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大
政治、经济、社会和环保意义的国家重点工程。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全线包括1干8支3库1LNG应急调峰站。干支线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干线、支线总长度为7378公里。干线设计压力12~10兆帕,管道直径1219毫米/1016毫米,设计输量300亿立方米/年。
西气东输三线的主供气源为新增进口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其中,新增进口中亚天然气250亿立方米/年,新疆伊犁地区煤制天然气50亿立方米/年。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总投资12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