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校园环境艺术化是实现教育意义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的高品质、审美化、规模化的教育要求,着眼点是“教育立美、以美育人”,通过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实施,创造人的高质量的艺术化教育空间。本书的目标是从学校的艺术教育、学校的文化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对师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出发,融合平面设计、立体构成、CI设计、建筑与雕塑、公共艺术、造型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各个独立的设计内容,在校园环境艺术化影响、启发下,提出了适合学校发展和建设的“校园视觉文化环境设计”理论。
开本: 16开
ISBN: 7536230818
条形码: 9787536230811
产品尺寸及重量: 28.5 x 21 x 1 cm ; 721 g
ASIN: B00114GVAC
张鹏,1985年7月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先后研修于莫斯科师范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在职就读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现任职沈阳师范大学艺术研训部(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本书分为上篇“平面构成”和下篇“色彩构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最后章节选编了一些本校历年来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此外,本书最后部分附有构成运用范例及题型练习,可供自考学生参考。本...
绪 论
第一章 校园环境艺术化的理念要素
一、校园环境艺术化的概念
二、校园环境艺术化的原则与特征
三、面对传承构建学校文化
四、环境艺术化的学校理念构建
五、校园环境艺术化的启动与调研
第二章 校园环境艺术化的行为要素
一、行为系统的方法研究
二、指导行为的学校文化手册
三、行为系统的培训
四、行为系统的情感表达
五、行为系统的立美导学
第三章 校园环境艺术化的视觉基本要素
一、视觉基本要素的美感特性
二、视觉基本要素设计的形式法则
三、视觉基本要素的标志设计
四、视觉基本要素的标准字设计
五、视觉基本要素的标准色设计
第四章 视觉基本要素的衍生与设计
一、特定的造型符号
二、象征图形的应用
三、宣传短语的制订
四、学校文化的展播
五、追求视觉要素的统一
第五章 校园环境艺术化的应用要素
一、视觉应用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平面设计在应用要素中的构成
四、学校文化的视觉展示
五、学校公共视觉的服装展示
第六章 校园环境艺术化的规划要素
一、教育功能的校园规划
二、校园环境的设计原则
三、人文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四、规划中的科学发展观
五、国际化的现代视野
第七章 校园环境艺术化的视觉设计要素
一、视觉美感的形态元素
二、环境设计的色彩元素
三、材料肌理与环境
四、环境中的灯光设计
五、环境设计中的人体工学
第八章 校园环境艺术化的空间要素
一、方位选择与地形设计
二、校园建筑与环境空间
三、置景绿地营造景观
四 学校室内空间的设计
五、实现规划的综合练习
第九章 国内外优秀校园环境建设案例
后记
参考文献2100433B
城市工地围墙视觉文化环境设计——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新的城市建筑接二连三地拔地而起,这些新建筑的工地围墙因是短期建筑,其环境意识一直以来没有受到重视,只具备简单地隔离功能,视觉感受和环境艺术效果不佳,给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建筑工地围墙视觉文化及其环境艺术的思考,以期美化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品位。
内容介绍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与实践》,本画册蕴蓄了中国绵延千年的书院文脉。
2100433B
城市规划与视觉文化
一、视觉文化的概念
视觉文化可以很好的和城市规划联系在一起。视觉文化就是通过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主要以身体姿势语言进行交往的“原始视觉文化”,也同时包括以图像为主要表征方式的视觉艺术。海德格尔说,现在的时代是“世界图像时代”,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也可以说是在根本上将世界变为图像。广义上的视觉文化就是以一种形象或者图像作为主导方式来传递信息的文化,它包括以巫术实用模式为取向的原始视觉文化、以主体审美意识为表征的视觉艺术,以及以身心浸润为旨归的现代影像文化三种主要形态;而狭义上的视觉文化则是指现代社会通过各种视觉技术制作的图像文化,它作为现代都市人的一种主要生存方式(所谓“视觉化生存”),是以可见图像为基本表意符号,以报刊、杂志、广告、摄影、电影、电视以及网络等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方式,以视觉性为精神内核,与通过理性构思的语言文化相对,一种通过直观感知旨在以消费为导向的视像文化形态。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事物本身并不具备美感,而是文化赋予了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美感。例如,梅兰竹菊,单就以审美的角度,比这四样更美的事物数不胜数,但就是因为它们被赋予了文化的意义,从而显得更加别致和特殊,在观赏的同时也就别有一番风味,更有许多名人墨客以它们为体裁和象征写成诗歌等等。
现代的社会,人们对于视觉感受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外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外观不但是人或物的物质性存在,它还具有显现或者呈现的特征,并且还承载着人们一些心理感受的外化,不再单一的只是为了眼睛的欣赏,更会有一些内心的共鸣在其中。在1997年,视觉文化研究学者Walker和Chaplin将视觉文化的范畴具体区分为四大领域:1.精致美术。2.工艺/设计。3.表演艺术及艺术景观。4.大众与电子媒体。这四个领域都可以作为我们选择图像时的基本范围。在这四大领域中,也都是充满了大量的文化精髓,文化是一个群体所创造出来的,但却又同时因人而异,和每一个人的感受息息相关。
二、城市规划与视觉文化
城市规划自古以来就存在,例如西安、南京在城市规划布局上都是左右对称以及四四方方的布局结构,突出反映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城市规划促进了城市的更进一步发展。早期的城市规划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理论,而仅仅是有一些观点。比如说早期记录在《周礼·考工记》之中的“九宫格”发展模式。城市规划就是将城市中可以利用的空间资源,特别是将土地利用作为主要的规划对象,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的预期安排和连续管理,引导和控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古至今每一个伟大的城市都有一个在视觉上值得被本地居民、世界游客或者是城市、美学、文化相关学者称赞的地方。比如巴黎、巴萨罗那、中国江西湖南等地的吊脚楼民居等。
纽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是一个世界级的城市,也是有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它中间却有一个三百四十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这就是跟美国的文化有关的,为了一直延续的私有制划分方便,美国的城市规划均是以方格网来划分的,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中央公园存在在纽约市中心。再比如,欧洲人的祖先是高加索人,他们是游牧民族,有着生殖崇拜和尖角崇拜,所以现在的欧洲人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建筑并且促使了现代主义那么多直线和尖角的出现。从中国来看,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唐洛阳城、宋临安城还有和从金开始到元到明清的北京都是如此,九经九纬的城市构图也都是与文化相联系的。因而,城市规划在很多时候都是与文化息息相关,而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些城市所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就是置身在这些地方就会感觉和罗马、巴黎不一样,它有它自己独特的特色,在视觉上能带来不一样的享受。
国际建筑协会(C.I.A.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雅典宪章》。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派,特别是法国勒·柯比西埃(Le Corbusier)的观点。他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成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雅典宪章》研究和分析了现代城市在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方面的实际状况和缺点,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要协调地发展,而且在发展的每个阶段中要保持各种功能之间的平衡。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是与城市的未来发展紧密相关在一起,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各项工程建设的部署会使得在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顺利,不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城市的规划不同于我们平常做的事情,一旦进入了建设阶段,想要推倒重新来过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过街天桥已经成为毁灭城市街道景观的有力武器之一,在随处可见的钢筋混泥土之中,我们很难在此感觉到视觉的享受,带来的只是一味的单调和枯燥感。但是在明尼阿波利斯过街天桥却被巧妙的设计成调节单调街景的有效手段。明尼阿波利斯的城市天桥系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室内步行系统,它由13公里长的长廊和70多座桥组成,联系着大约80多个街区。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建筑思潮之后,这些天桥造型也变得十分丰富和风格迥异,形形色色的天桥也已经转化为城市街道景观,满足了人们所需要的视觉享受。在各色的建筑中,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调的隧道式建筑中,更希望看到每座天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同时,这些天桥也记载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
三、城市规划与视觉文化研究——以西安为例
西安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是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而古代西安的城市规划收到了礼制思想即中轴线(对称)、方正的布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中风水、古代宗教为主的影响。
除钟鼓楼以外的地标式建筑,西安的回民街在规划和建筑上以及现在所具备的商业性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西安回民街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来西安必去的地方。西安回民街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院门、北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等数条街道组成。内有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约2万名回民“依寺而居”,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西安著名的回民“小吃一条街”、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都在区内,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于此居住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西安是唐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沟通中西方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很多穆斯林顺着丝绸之路来到西安,回民街自此就慢慢形成了,但是由于国家的中心慢慢转移到了北京,古都没有人看守也就缩小了,但是即便是这样,回民居住的地方并没有改变,现在的回民街仍然占到了西安城三分之一的地方。并且回民街之中的建筑也保持着最初建造时的特色,特别是青石铺路,在上面行走着仿佛可以看到历史曾经行走过的痕迹。
现在西安既有的城市规划使得地标式建筑非常明显,相反西安市城区内的特色并不明显,如果仅仅依靠着回民街说创造的文化或者旅游、商业价值就显得略微有些单薄。以钟楼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向外辐射。但是这仅仅局限于购物,在建筑上并没有独特的特色。以长沙为例,长沙的市中心在晚上灯火通明,道路两边充满了各种酒吧,置身于其中就像在一个放大版的不夜城。让人在首次来到长沙便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夜晚的灯光也非常有特色,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西安的夜间除了钟鼓楼上的灯光比较有特色之外,便没有其他。并且如今西安城内的商业太薄弱,像酒吧一条街的商业氛围也较为混乱,不仅有相声社、书店还有卖玉器,同时还有饮食业等。不像湖南凤凰古城,酒吧一条街就真正的全部是酒吧,而没有其他营业性项目。
像上文提到过的每一个伟大的城市都有一个被称赞的地方,每一个城市也有一个它自己独特的形象,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该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质。因而,城市规划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城市文化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完成的,最终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城市的规划或者形象规划都是一项和文化有关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发展的初期或者一定阶段的时候,规划一定要与视觉文化进行结合,这样才会使得城市文化特质以及在视觉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会使得城市更加具有自己的特色。
研究学校建筑的学者邵兴江曾专门对上述概念作了学术资料汇总梳理,从其所掌握的各类学术资料看,绝大部分学术资料通行使用“学校建筑”,其次是“校园建筑”,但“教育建筑”、“校舍建筑”也有所使用,不过其内涵与前两个概念相差较大。而“学校建筑”、“校园建筑”两者的内涵则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事实上,“学校建筑”与“校园建筑”还有广狭义之分,学者汤志民对此两者的差异作了深入区分,认为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众多重叠之处,但仍然存在差异,如图1所示。总的来说,在学术用语上更多地采用“学校建筑”,而一般用语则也会采用“校园建筑”这一称谓。(在我国学术界,有数对术语的使用颇值得研究者关注,例如与“学校建筑”、“校园建筑”这一组概念同样流行的还有“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这一组提法。从表面看,两者之间似乎并无太大的区别,事实上,两者的具体内涵也确实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交叉重叠。但若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论证,我们将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某些本质的区别,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学校”与“校园”两词之间内生性的本质差异性上。“校园”一词更多指向的是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场所,是一地理环境圈的范畴概念,而“学校”一词更多的是指以培养人、教育人为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机构。由此可见,两者的切入视角存在差异,即前者是从地理环境圈的视角,而后者是从组织的视角。是故在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时,显然前置语的不同会导致某些本质的差异。在我个人看来,从地理环境圈的角度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有其天然的不足之处,即过多的受到地理环境圈的先天限定,似乎很难表达“建筑”或“文化”与周边环境、社会、政治、经济、人之间的动态发展联系。因此,本研究更倾向于使用“学校建筑”这一术语。更多的探讨,可参见赵中建的《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