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拥有专职教师4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博士10名,在读博士6人;聘任了光伏行业的知名专家上海交大崔容强教授、昆明理工大学马文会教授、南昌大学周浪教授、内蒙古大学季秉厚教授担任客座教授,每年邀请著名专家开办专题学术讲座;聘请了江西赛维、升阳光电等国内光伏企业工程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有计划的选送教师赴中山大学太阳能光伏系统研究所、云南师大太阳能所进修。形成了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科研能力较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从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今后发展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发电和热利用。
根据新余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和赛维公司的产业需求,学校制定了太阳能学科发展规划,组建了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正准备大力引进相关人才,结合需求设立相关专业。学校已向江西省教育厅申报了数控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工程技术和光伏材料加工与运用等专业。学校已与赛维公司洽谈开展联合办学,并将调整现有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适应赛维公司等企业的发展需要。在机构上,计划建立太阳能工程系和设立太阳能研究所,一块牌子,两套人马,通过优厚的待遇来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
2007年9月3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德和莅临我校调研,汪书记听取校领导汇报后,对我校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新余学院要以太阳能产业为突破口,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太阳能大学;要充分认识到太阳能产业的广阔前景,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有达不到目的、决不罢休的气概,解放思想,办好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他强调,要把建设太阳能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把太阳能专业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认真做好整体规划设计,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太阳能工程系的领导,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加大师资引进的力度,打破常规,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引进人才;要采用灵活的办学方式,为赛维公司和其他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校领导和教师也要加快转型,办出学校特色,不断把学校做大、做强,为我国的教育、经济和产业做出贡献。
江西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的通知》(赣教研字[2011]12号),经过专家评审、材料公示等工作环节,省教育厅研究决定,将我院的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并予以立项建设。这表明我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得到相关专家和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我院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序号 |
立项 时间 |
项目名称 |
资助金额(万元) |
授予 部门 |
1 |
2008年 |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省级特色专业 |
10 |
省教育厅 |
2 |
2009年 |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省级特色专业 |
10 |
省教育厅 |
3 |
2009年 |
《太阳电池硅材料生产技术》省级精品课程 |
5 |
省教育厅 |
4 |
2009年 |
“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10 |
省教育厅 |
5 |
2009年 |
国家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
2600 |
财政部等部委 |
6 |
2010年 |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创新教学团队 |
10 |
省教育厅 |
7 |
2010年 |
《太阳能利用技术》省级精品课程 |
5 |
省教育厅 |
8 |
2011年 |
“材料物理”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
160 |
省教育厅 |
9 |
2011年 |
“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模式实验区 |
10 |
省教育厅 |
10 |
2011年 |
江西省第四届高校优秀教材(光伏专业系列教材) |
省教育厅 |
|
11 |
2013年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 |
25 |
省教育厅 |
12 |
2013年 |
《太阳电池材料》省级精品课程 |
5 |
省教育厅 |
13 |
2013年 |
面向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1234工程”“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奖 |
0.6 |
省教育厅 |
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创建于2007年,率先开设了全国首个光伏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2008年,开设了全国第二个光伏专业——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光伏人才培养涵盖了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我系现有专职教师4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博士10名;在读博士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8人。学院聘任了光伏行业的知名专家上海交大崔容强教授、昆明理工大学马文会教授、南昌大学周浪教授、内蒙古大学季秉厚教授担任客座教授;聘请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升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新能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能源泛指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得的可利用能源,外延涵盖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能源、核能、节能等。狭义的新能源指除常规性能源和大型水利发电之外的风...
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东北电力大学
浙江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当然好啊,2月26日,软科发布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位列前三, 浙江大学显然是国内顶尖名校啊!名校里面的专业都不会差的。
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00余万元,建有大学化学、基础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分析测试、光谱响应测试、材料性能、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物理、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件、硅材料制备技术、金相、模拟仿真等14个实验室,并与德国蔡司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了电子显微镜合作实验室。建有2兆瓦的光伏并网电站作为校内实训基地。
为适应光伏人才培养的需要,江西省教育厅成立了由我院牵头的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光伏专业委员会,在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编写并正式出版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材料加工设备概论——太阳电池方向》、《太阳电池硅材料生产技术》、《光伏科学概论》、《光伏英汉词汇手册》等光伏专业系列教材。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科研成果。2009年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承担了省重大科技专项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透明导电膜技术研究”项目,专项经费70万元;参与了“新型选择性电极(SE)光伏电池制备技术研究”项目,专项经费200万元。2009年成功申报了江西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太阳电池实训中心,省财政给予280万元的经费支持。2009年还申报了国家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新余学院新校区2兆瓦光伏并网电站,得到了国家财政2600万元经费支持,该项目已着手建设。2008年成功申报了国家教育规划课题——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批准号FIB080431)、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太阳电池光谱响应测试系统研究(批准号GJJ09385)、江西省教改招标课题——基于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批准号JXJG-08-24-1)”等科研项目。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升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光伏企业开展了联合办学,采取了“订单式”培养,加强了与企业的融合;同时还面向光伏企业开展光伏技术岗位员工培训,得到了企业的好评。我系的光伏人才培养已在江西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本文结合北方寒区地域特点和优势产业,探讨了东北农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问题.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文章通过分析新能源专业的现状,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具有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院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现建有智能制造材料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跨学科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新余工业研究所、工程控制中心等4个研究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测评中心、3D打印技术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4个综合服务平台;机器人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等28个实验实训室。学院与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余长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公司、江西凯润达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江西佛田电子运动器械有限公司、江西珍众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21家规模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共建了长效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新余高新开发区经济运行部、新余高新开发区钢铁产业园等单位建立了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
自创建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发展成为全校教学规模较大、整体实力雄厚的院系之一。
学院下设机械、模具、电子、自动化四个教研室,现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四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七个专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共8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博士生导师1人,客座教授1人,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讲师31人,博士3人,硕士50人,近80%的教师属“双师型”教师。学院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长期选派教师到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以及省内外一些大中型企业等院校、企业进修深造,并聘请南昌大学扶名福副校长为客座教授。已逐步形成一支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素质全面、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取得了较为显著教学成就,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列为江西省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团队被列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教师申报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被评为2009年度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制造教学团队获得2010年校级教学团队。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全院教师近五年来在国家、省、地、市各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近三百篇,其中核心期刊46篇,EI收录18篇,SCI收录3篇,出版教材15部。
学院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学院建有一个工程训练中心和一个电子信息实验中心,全院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近2118万元,下设有30多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电工电子实验室于2002年11月通过了省教育厅基础课实验室专家评估组评估。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在上海、南昌、新余等地相继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煅炼了一支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为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院现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与工程造价两个本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三个专科专业。目前正积极申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学院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服务地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办学理念,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以“培养建筑行业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能力为重,素质贯穿”的教育理念,坚持“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已形成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设施完善、实训条件齐全、专业特色突出的发展格局,在全省土建类专业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