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这是水和油的外部分界线。对气顶来说,称为气顶边缘。
(2)。它是油和水的内部分界线,一般情况下,在此线以内只有油,而没有可流动的水。
(3)。
(4)含油面积:含油边缘所圈定的面积称为含油面积。
(5)边水和底水:在含油边缘内的下部支托着油藏的水,称为底水;在含油边缘以外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水。
(6)含油(气)高度:指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的海拔高差。
对于路基及路面基层,压实度是指工地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路面压实度是指现场实际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沥青常用的三大指标是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其中软化点表现的是沥青的高温性能,延度表现的是沥青的低温性能。针入度主要表现了沥青的稀稠和软硬
表征沥青面层材料路面使用指标是什么
多层砂岩油藏储层井震联合精细表征
多层砂岩油藏是辽河稀油重要油藏类型之一,已达到开发的中后期,多具有以下特点:由几条多级别断层所控制,断层多、断块小、单个断块含油面积小;受沉积影响,砂体分布不连续、连通性差,造成储层非均质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储层性质和油水性质发生了变化,剩余油分布状况复杂。这些特点决定该类型油藏的研究重点是开展储层井震联合精细表征,建立油藏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解析油藏的小断层、微构造的特征,描述井间各类砂体的内部非均质性和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精细的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组成及结构的表征
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蒸馏至280℃后得到煤焦油软沥青,经溶剂萃取沉降方法获得精制软沥青,软化点为32℃(环法)。索氏抽提法测得的族组成为:庚烷可溶物53.67%,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39.47%,甲苯不溶物6.86%,喹啉不溶物0.06%。相对平均分子量是292,平均分子式为C22.22H16.32N0.12S0.06O0.33,杂原子含量总和小于1。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其杂原子氧以R—O—R,Ar—O—R结构存在,杂原子氮以R—NH—R和N结构存在,且以N为主。采用改进的Brown-Lander模型得其平均结构为五元稠环;紫外分析表明,线性排列为主、面性排列为辅,即样品的化学结构应以渺位缩合为主,迫位缩合为辅。
灰岩油藏也就是碳酸盐岩油藏,油藏岩石以碳酸盐岩(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石灰石和大理石等)为主,这类油藏由于在成藏过程中受地质构造和自然等因素作用后,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比较大,反映为单井产量变化比较大,采用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可以极大改善开发效果。
碳酸盐岩油藏,在油藏成因、储层结构、开发特征、水驱机理等方面均与碎屑岩沉积的砂岩油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油藏深埋在地下,其中的岩石和孔隙流体受到上覆岩层的压缩而具备一定的弹性能量;与油藏主体相连的边、底水水体和气顶也都具有一定的压缩能量;此外,原油中都或多或少溶解有天然气,因而具备一定的溶解气能量。
若油藏能量较强,则油藏流体从地层流入井筒容易;若油藏能量较弱,则油藏流体从地层流入井筒困难。
第1 章 油藏工程介绍: 常规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研究进展
1. 1 引言
1. 2 油藏科技的发展
1. 3 油气藏的分类
1. 4 油藏工程的作用
1. 5 各章节简介
第2 章 常规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要素
2. 1 引言
2. 2 油藏岩石类型和石油产量
2. 3 石油成因
2. 4 石油的产生
2. 5 油气系统
2. 6 总结
2. 7 问题和练习
第3 章 储层岩石物性
3. 1 引言
3. 2 常规储层和非常规储层的岩石物性
3. 3 岩石孔隙度
3. 4 渗透率
3. 5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3. 6 存储性和传播性
3. 7 储层质量指数
3. 8 测井: 简要介绍
3. 9 油藏非均质性
3. 10 总结
3. 11 问题和练习
第4 章 储层流体性质
4. 1 引言
4. 2 储层流体性质的数据应用
4. 3 地层油的性质
4. 4 天然气的性质
4. 5 地层水的性质
4. 6 油藏压力
4. 7 油藏温度
4. 8 储层流体组分
4. 9 总结
4. 10 问题和练习
第5 章 油气藏烃类流体的相态特征
5. 1 引言
5. 2 相图
5. 3 油气藏类型与采收率
5. 4 凝析气藏生产动态研究
5. 5 油气采收率优化
5. 6 总结
5. 7 问题和练习
第6 章 常规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储层表征
6. 1 引言
6. 2 目标
6. 3 总结
6. 4 问题和练习
第7 章 油藏的生命周期与行业专家的作用
7. 1 引言
7. 2 油藏的生命周期
7. 3 专家们的作用
7. 4 总结
7. 5 问题和练习
第8 章 油藏管理过程
8. 1 引言
8. 2 制订计划
8. 3 实施
8. 4 油藏监测
8. 5 动态评价
8. 6 计划和方案的调整
8. 7 废弃
8. 8 总结
8. 9 问题和练习
第9 章 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基础原理
9. 1 引言
9. 2 流体状态和流动特征
9. 3 多相流: 流体的非混相驱替
9. 4 总结
9. 5 问题和练习
第10 章 油气井不稳定压力分析
10. 1 引言
10. 2 典型曲线分析
10. 3 总结
10. 4 问题和练习
第11 章 一次采油机理与采收率
11. 1 引言
11. 2 一次采油的驱动机理
11. 3 油藏
11. 4 干气藏和湿气藏
11. 5 总结
11. 6 问题和练习
第12 章 常规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储量的确定
12. 1 引言
12. 2 原始原油地质储量
12. 3 气体原始地质储量
12. 4 总结
12. 5 问题和练习
第13 章 常规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递减曲线分析
13. 1 引言
13. 2 递减曲线分析: 优点和局限性
13. 3 递减曲线模型
13. 4 判别方法
13. 5 多段递减分析模型
13. 6 页岩气藏估算EUR的一般建议
13. 7 递减曲线分析工作流程
13. 8 煤层气藏的递减曲线分析
13. 9 典型曲线分析:综述
13. 10 总结
13. 11 问题和练习
第14 章 油藏动态分析———经典的物质平衡方法
14. 1 引言
14. 2 假设条件和局限性
14. 3 油藏: 估算原始原油储量、气顶比、水侵量和采收率
14. 4 气藏: 估算原始天然气储量和水侵量
14. 5 凝析气藏: 估算湿气储量
14. 6 总结
14. 7 问题和练习
第15 章 油藏数值模拟:入门
15. 1 引言
15. 2 生产历史拟合
15. 3 油藏数值模拟结果
15. 4 总结
15. 5 问题和练习
第16 章 注水与注水监测
16. 1 引言
16. 2 注水的历史
16. 3 注水设计
16. 4 注水的实践
16. 5 注水的应用
16. 6 注水监测
16. 7 总结
16. 8 问题和练习
第17 章 提高采收率:热采、化学驱、混相驱
17. 1 引言
17. 2 热采
17. 3 混相驱
17. 4 氮气和烟气驱
17. 5 聚合物驱和化学方法
17. 6 EOR 方案的设计要素
17. 7 EOR 方法选择指南
17. 8 提高采收率工作流程
17. 9 总结
17. 10 问题和练习
第18 章 水平井技术与生产动态
18. 1 引言
18. 2 水平井的历史
18. 3 水平井部署指南
18. 4 水平井产能分析
18. 5 水平井产能问题
18. 6 总结
18. 7 问题和练习
第19 章 低渗透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油气开采方法
19. 1 引言
19. 2 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策略
19. 3 致密气和非常规气
19. 4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工具、技术和选择标准
19. 5 总结
19. 6 问题和练习
第20 章 产量衰减油藏的改造
20. 1 引言
20. 2 老油田再开发的主要策略
20. 3 恢复效果
20. 4 总结
20. 5 问题和练习
第21 章 非常规油藏
21. 1 引言
21. 2 非常规油藏特征
21. 3 总结
21. 4 问题和练习
第22 章 非常规气藏
22. 1 引言
22. 2 非常规天然气的类型和估算储量
22. 3 页岩气生产建模和模拟研究
22. 4 其他的非常规气资源
22. 5 总结
22. 6 问题和练习
第23 章 常规油气储量和非常规油气储量的定义及世界展望
23. 1 引言
23. 2 油气储量和资源
23. 3 常规储量和非常规储量的对比
23. 4 油气储量的分类
23. 5 核算油气储量的方法
23. 6 油气成藏和资源
23. 7 储量评价方法
23. 8 油气储量的可能分布
23. 9 不确定性来源
23. 10 蒙特卡罗模拟法
23. 11 储量评价中的误差来源
23. 12 油气储量校正
23. 13 全球展望
23. 14 总结
23. 15 问题和练习
第24 章 油藏管理经济学、风险和不确定性
24. 1 引言
24. 2 经济分析的目标
24. 3 综合经济模型
24. 4 石油工业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4. 5 总结
24. 6 问题和练习
附录 单位换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