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马克西莫夫分类
前苏联学者M.H.马克西莫夫以油藏的天然条件为依据,把油藏分成两个基本类型:
①封闭型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异或存在断层遮挡、或其它原因没有活跃的地层水,油气藏的天然能量主要是石油中的溶解气和气顶气。
②具有活跃的地层水的油气藏。油藏具较大规模的边、底水或有外界水头供给,边外区的弹性能量或外界水头能量是主要的原始驱动能量。
上述马克西莫夫分类,突出了油气藏的天然能量特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多尔仁科夫分类
前苏联靴粗石油科学研究设计院B. H.多尔仁科夫与P. X.穆斯利莫夫等人将油田划分为高效油田和低效油田两类:
①主要含易动用储量的低粘度或高渗透率、较高粘度的高产和中高产油藏,属于高效油田。
②低渗透和个别渗透率较好的中、高粘低产油藏属于低效油田。
多尔仁科夫的这一分类,强调的是油田开发的效果,展不油藏的天然条件似嫌不够,其对开发的指导意义与应用比较受限。
我国油藏类型较为丰富。建国以来,己经发现大小油气田400余个,其中大多数油气田己经投入开发。针对我国油气藏以陆相储集层为主的特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油气藏开发分类意见。
裘怿楠早期分类
1983年,裘怪楠从我国油气田地质条件与开采特征出发,提出一个开发分类方案。该分类以储集层特点为第一依据,首先分为五类储集层:
I、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岩储集层;
II、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沉积体系的砂砾岩储集层;
III、三角洲间湖湾沉积体系的席状砂岩储集层;
IV、成岩作用改造的低渗透砂岩储集层;
V碳酸盐岩为主的基岩储集层。
分类的第二依据是考虑原油性质,分出:
VI、稠油油藏;
VII、凝析气藏。
在上述七大类基础上,再根据其它地质因素进一步划分亚类。如:在稠油以外又分出中粘、低粘原油两个亚类;根据油气水分布又分出层状边水、块状底水和带干气气顶三个亚类,等等。
根据上述原则,该分类把我国己发现的油藏分成七大类20个亚类,其中常见的有8个亚类,其主要特征参见上表。
裘怿楠的上述分类,是在详细研究了我国主要油田储集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对储集层及其性质考虑较多,所分类型偏细,但对油藏驱动条件兼顾似嫌不够。
裘怿楠近期分类
1996年裘怿楠在《油藏描述》一书的第八章“油藏类型”中又提出了一个油藏开发分类意见。这个油藏开发分类意见吸收了国内外油藏开发分类的长处和优点,是迄今我国较完善、较科学、较合理的油藏开发分类方案。他对该分类阐述如下。
1、分类目的
①油藏描述完成后,应对油藏有一个合理的分类命名,以概括、明了地反映油藏总体开发地质特征。
②油藏分类命名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出发,得出不同的结果。对油藏的分类命名,应以油藏的开发地质特征一即控制和影响开发过惩,从而也影响所采取的开发措施的油藏地质特征一作为分类依据,而与勘探阶段以成因为主要分类依据的分类命名有较大的区别。
2、油藏开发地质分类原则
控制和影响油藏开发过程的地质因素很多,有构造的、储集层的、流体性质的、流体分布的、埋藏条件的等。若命名中全部加以考虑,势必陷入繁杂。
①首先以决定开发方式最重要的开发地质特征作为油藏基本类型的命名,如原油性质己进入必须进行热采的稠油范围,则首先命名为稠油油藏;若油藏构造条件己属非常破碎的断块,则首先命名为断块油藏;若油藏储集层己进入低渗透范围,则应首先命名为低渗透油藏等。对于常规油藏,则以储集层岩石类型为基本命名。
②其它的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可视重要程度依次在基本命名前作为形容词,如按原油饱和程度分为高饱和、低饱和、带气顶,按油水接触关系分为层状边水、块状底水,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双重介质型等。
③常规油藏特征不必在命名中出现,以简化命名,如孔隙型砂岩油藏,则在命名中可略去“孔隙型”;黑油油藏,则在命名中可略去原油性质的描述;常规非高倾角的背斜、单斜、鼻状等构造圈闭油藏,则构造条件不必在命名中出现等。
④根据我国基本石油地质规律和基本开发方针,考虑油藏分类标准。我国己发现和投入开发的油藏绝大多数赋存于陆相含油气盆地中,以碎屑岩储集层为主,因此对碎屑岩油藏分类应细,对海相碳酸盐岩和其他岩类为储集层的油藏分类应粗。我国以注水为油田开发的基本方式,因此应以影响注水开发的油藏地质特征作为油藏的分类依据。
3、油藏基本类型分类标准及命名
①以原油性质、构造条件、储集层渗透率、储集层岩石类型依次作为油藏基本类型命名的第1、第2、第3、第4判别标志。
②每个基本类型,根据需要,可再进一步细分命名。
③基本类型确定以后,其他低级次判别标志特征需要强调时,可作为辅助形容词命名应用,如砾岩稠油油藏、砂岩低渗透油藏、低渗透断块油藏等。
4、其它开发地质特征
其它开发地质特征,视重要程度,在基本油藏类型命名前可依次附加作为形容词。主要内容有:
①依据储集层成层性及油气水产状,可分为边水层状油藏、底水块状油藏、气顶油藏。
②依据原油饱和程度(油藏饱和程度一原始饱和压力/原始地层压力),可分为高饱和油藏(饱和程度大于50%)、低饱和油藏(饱和程度小于50%)。
③依据原始压力系数,可分为异常高压油藏(压力系数大于1.2、异常低压油藏(压力系数小于0.9 )、正常压力油藏(压力系数1. 0左右)。正常压力油藏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命名。
④考虑天然驱动能量命名油藏类型时,一般依据天然能量大小来分类,可分为:
a.强水驱油藏:天然边底水能量能满足1%以上的采油速度的能量补给;
b.弱水驱油藏:天然边底水能量能满足0.500^'1%的采油速度的能量补给;
c.重力驱油藏:油层倾角大于10°时;
d.其它情况,即只存在溶解气和弹性驱动能量时,一般可以不命名。
石油部开发司分类
1988年,原石油工业部开发司、科技司将我国投入开发的油气藏归纳为12种类型,并据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中国不同类型油气藏开发模式”研究。这12种油藏类型如下。
①层状砂岩油藏。代表油藏为大庆油田萨葡层、玉门老君庙L层、胜沱沙二段、江汉王场潜三段等,以油层成层性好、砂体展布较宽广为其主要特征。
②气顶砂岩油藏。代表油藏有大庆喇嘛甸、辽河双台子、胜利永安永12块、中原淮城西区等,具明显的气顶是其主要特征。
③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代表油藏有长庆马岭、大港港西、胜利渤南、大庆朝阳沟与榆树林、陕北安塞等,油层粒度偏细、孔隙结构复杂、渗透率低是其主要特点。
④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藏。代表油藏有吉林扶余、克拉玛依八区乌尔禾系、新疆火烧山等,其特点是砂层渗透率低并有相当程度的裂缝发育。
⑤断块油藏。我国东部断块油藏广泛发育,代表油藏有胜利东辛、江汉钟市、大港港中、中原文明寨等,油藏为断层圈闭并且内部常有次级断层发育为其主要特点。
⑥砾岩油藏。典型油藏数克拉玛依,此外,河南的双河、二连的蒙古林也属砾岩油藏,油层岩石粒度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是其主要特征。
⑦碳酸盐岩油藏。我国较少,主要有华北任丘、南海流花11-1等油藏。
⑧变质岩、火山岩油藏。变质岩油藏有辽河东胜堡、胜利王庄、玉门鸭儿峡等,火山岩油藏有克拉玛依的一区石炭系、新疆石西石炭系、克拉玛依七中区佳木河组、二连的阿北、哈南等油藏。储集层特殊、孔隙结构复杂、裂缝发育是其主要特征。
⑨常规稠油油藏。代表油藏有胜利的孤岛(原油地下粘度20~130mPa.s)、大港的羊三木(原油地下粘度37~148mPa.s,平均102. 26mPa.s)等,原油地下粘度介于稀油与稠油之间,常规开采有满意的效果是其主要特点。
⑩热采型稠油油藏。代表油藏有辽河欢喜岭、克拉玛依六九区、胜利单家寺等油藏,这些油藏的共同特点是原油粘度极高(数百至数万mPa.s),常规开采无产能,注蒸汽开采有满意的效果。
自然界的油藏在其地质结构、储集层特征、流体性质及分布、驱动能量与驱动类型等许多方面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差别对油田开发方式的选择,对开发效果和采收率都有巨大影响。基于勘探找油的目的,曾对油藏进行过以圈闭为主要依据的分类。这种分类有利于找油勘探,但对开发却难有帮助,因为即使圈闭条件完全一样的油藏,其储集层性质、流体性质或驱动能量都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都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基于开发的目的,有必要对油藏进行展不其开发地质特征的开发分类,用以指导油藏开发工作。
油藏开发分类的目的在于,归类展不各类油藏的基本地质开发特征和各自的差别性,以指导具体油藏的科学合理开发。
迄今为比,国内外己有多种油藏开发分类方案,它们各有优缺点,又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尚无统一的分类意见。
宜宾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贾少奎答:我国是筷子的发源地,早在商朝时期就有人使用筷子。而近代,美观大方、质料各异的筷子就更多了。从用料上有竹、杉、桧、桑槐、紫檀、黑檀等。随着手工业的进步,从工艺上有牙筷...
型号:11SY-A-2.0M 尺寸:2000×1000×2000 电源:220V/380V/50HZ 温度范围:2~10 型号:11SY-A-2.5M 尺寸:2500×10...
柴油的分类及区别柴油按直馏分类可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两种,轻柴油是内燃机车、柴油汽车等普通高速(转速在1000转/分以上)柴油机燃料,重柴油是中速(转速在500~1000转/分)和低速(...
美国石油学会(API)1967年将312个油藏按天然驱动方式分为如下五类:
①无辅助驱动的溶解气驱油藏;
②有辅助驱动的溶解气驱油藏;
③气顶驱油气藏;
④水驱油气藏;
⑤重力驱油藏。
美国石油学会的这一分类,突出了原始驱动能量这一制约油气藏开发的重要因素,所分类型简明扼要,有较强的实用性。不足之处在于:完全未涉及储集层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应用价值。
低渗透油藏开发地质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需要克服油藏能量不足的问题,通过提高油藏的驱替能量,达到油藏开发的效果.
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开发技术
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开发技术
油田开发中重大的技术措施在应用以前,一般应进行小型的现场开发试验,作为一种中间试验,检查室内试验和模拟研究的成果,了解所计划的开发措施的可行性。
试验前要进行详细的试验设计,用作试验的油层必须要有代表性,还要明确规定要采录的资料和各种监测要求。现场开发试验的成果是指导合理开发油田的实践依据。
本书论述了中国在陆相湖盆内形成多层砂岩油藏的地质背景,其非均质特征、渗流特征、开发特征以及开发这类油藏的技术思路和对策,最后论述了认识油藏的油藏描述新技术和以分层注采为主要内容的采油工艺技术。
水敏指数大于0.7的油藏称之为强水敏性油藏。这类油藏开发风险很大,目前国内外尚无成功开发先例。本书以王庄油田强水敏性稠油油藏为例,系统论述了水敏性油藏的特征及高效整装工业性开采方法。书中反映出许多新方法、新理论及创新成果,对水敏性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该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观点新颖,图文并茂,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及石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