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安德鲁 劳伊德 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南肯辛顿的音乐世家,祖父是优秀的男高音,父亲是英国伦敦音乐专校的校长、知名风琴演奏家,母亲是小提琴家,姨妈是剧...
鉴别出香椿或是臭椿的方法1 从叶子的外观上。a 香椿叶根部是浅绿色,叶梢部是黄褐色;而臭椿叶根部是深绿色,叶梢部是灰绿色。b香椿叶的边缘有稀疏锯齿;而臭椿叶则没有。c 叶数。臭椿是奇数叶,香椿是...
香椿叶根部是浅绿色,叶梢部是黄褐色;而臭椿叶根部是深绿色,叶梢部是灰绿色。另外,香椿叶的边缘有稀疏锯齿;而臭椿叶则没有。此外,更大的一个特点是香椿每一枝叶片数目总是双数。比如,六对、七对、八对等。而臭...
班韦卢地块和伊鲁米德带区域地质及构造演化特征
\"变质克拉通\"作用为稳定克拉通的被动边缘受到陆内碰撞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班韦卢地块位于赞比亚东北部,被认为是坦桑尼亚克拉通或刚果克拉通的变质克拉通边缘,伊鲁米德带位于班韦卢地块的东南部,为其元古宙变质克拉通边缘。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基底、地层和岩浆岩特征的系统整理研究,发现元古宙变质基底从北向南随变质作用的增强,由片岩类渐变为片麻岩类,这可能是由于两者构造层位的不同和遭受变质克拉通作用的期次不同共同造成或其中之一造成的。穆瓦超群大规模沉积作用年龄为1800Ma左右,姆波洛科索群沉积碎屑主要来源于盆地南部的变质基底,锆石年龄显示含少量太古宙地壳组分。多期次的岩浆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其来源可能为太古宙地壳的局部熔融作用。根据地层和岩浆岩特征,可以将构造演化分为3个阶段:班韦卢地块和伊鲁米德带\"变质克拉通\"阶段(≥1880Ma)、稳定沉积阶段(1880Ma~1050Ma)和伊鲁米德带\"变质克拉通\"阶段(≤1050Ma),不同阶段地幔岩浆加入量较少,但可作为热源导致太古宙地壳多次熔融而形成元古宙地质体。
巴西图库鲁伊水电站扩建工程进展
到2006年7月完工时,图库鲁伊水电站将拥有25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370MW,成为全巴西最大的水电站。扩建工程的首批两台机组已在商业运行中,第三台机组预计在今年9月之前投入运行。本文介绍了扩建工程取得的最新进展,同时对图库鲁伊工程作了概述。
图库鲁伊的施工导流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围堰从左岸进占,将主河槽左半部围护起来并修筑导流建筑物,留下主河槽右半部和右河槽进行导流;第二期,围堰向右延伸向小岛连接,仅留下右河槽导流,在基坑施工的同时,右岸岸上部分的土坝也同时进行施工;最后第三期将右河槽堵住,一期围堰炸开,河水由溢洪道下的导流底孔通过。设导流底孔40孔,每孔断面宽6.5m,高13m,每孔最大流量为1400m/s。
各期围堰均为土石围堰,其断面基本相似。第三期上游围堰的堰顶高程为37m,顶宽18m,最大高度47m,上游面水上部分边坡1∶2.1,水下部分1∶2.5,下游面均为1∶1.3。堰体中心区域的材料为粘土质的砂砾土,上游坝壳为粘土,下游坝壳为粒径较大的堆石,上游面土体与中心区域之间有一砂料反滤层。施工时堆石体每层堆厚1m左右,采用CA35光轮振动碾碾压4遍,或用CA25碾碾压6遍;反滤层每层堆厚0.4m,采用CA25D或CA25PD羊足碾碾压,中心区域堆厚一般0.4m,采用CA25D碾碾压4遍。
三期导流时,为了保护溢洪道左岸的进水口、厂房、尾水渠及土坝的施工,在上游面溢洪道与进水口之间及下游面消力池和尾水渠之间设置临时钢板桩围堰"C"与"B"。围堰"C"位于高程15m的混凝土基础上,高22m,堰顶高程37m,由5个直径24m的主桩及4个连接段组成,共有907块平柱板及18块90°的连接柱板,钢板总重约1520t。围堰"B"位于高程一2m的混凝土基础上,高24m,堰顶高程22m,由3个直径24m主桩及3个连接段组成,共有534块平柱板及10块90°的连接柱板,钢板总重约970t,围堰"C"每桩体积9950m,连接段每个1600m,围堰"B"每桩体积10850m,连接段每个1800m。导流工程于1976年开始,1981年7月截流。第三期围堰合龙工程的进展如下:1981年7月1日,第一期上游围堰开始拆除,缺口为20m,在此之前,一期下游围堰已先开口90m,此后,5、10、15、25日及30日上游围堰的开口宽度分别为40、107、248、388、403m,下游围堰分别为203、309、318、337、418、466m。位于宽375m的右河槽的第三期上游围堰于7月2日开始向前推进,5、10、15、20、25日(龙口)河槽宽度逐渐减小为350、330、310、230、120m,7月27日缩小为28m,29日全部合龙。截流中最大落差为3m,最大流速6.7m/s,截流时流量根据7月24日每隔4h所测的6次读数的平均值为4605m/s。
土石方施工中使用了4台Hol Land Loader大型联合装载机,32台PW772型底卸车、铲运机等施工机械。从拌和楼到塔机之间的运输采用3m和6m的开敞式翻斗运输车。混凝土入仓主要采用7台TN1120型和4台TN710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和土石方的最高月、日强度为:混凝土22.37万m/月,1.1万m/d;石方填筑89.67万m/月,5.78万m/d;土方填筑157.3万m/月,7.16万m/d;石方开挖55万m/月,2.8万m/d。
整个工程的工程量为:土方填筑4530万m,石方填筑1900万m,土方开挖3480万m,石方开挖2120万m,混凝土浇筑量560万m。施工期高峰人数为21408人(1981年5月)。
砂石系统可分为天然砂和砾石系统以及人工破碎骨料系统。前者生产土石坝反滤层的天然砂,后者生产混凝土的粗骨料。人工砂不用于混凝土,仅供土石坝的反滤层用。
天然砂和砾石系统生产能力为860t/h,其中混凝土用的砂子430t/h,土石坝用的砂子344t/h,砾石86t/h。系统分采砂、筛分和水力分级3道工序。
人工破碎系统按3条独立的生产线布置,其中2条线的半成品生产能力各为900t/h,另一条为760t/h,成品的总生产能力为1676t/h。
拌和楼共设4座,设有风冷设施,楼最顶层设有筛子,对骨料进行最后分级,4座拌和楼总共生产混凝土4131492m,平均每小时109.84m。
电站以5条500kV输电线路向巴西三大铝厂、世界最大的卡腊恰斯铁矿以及新兴的贝伦市输送电力,对于开发巴西的北部经济有很大作用。
Tucurui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20 世纪 80年代初世界第四大水电站,巴西的第二大水电站。位于巴西西北亚马孙地区的托坎廷斯河下游。该河干流长2500km,流域面积75.8万km3,大部分属热带雨林区,气候潮湿,年降水量大于2000mm。干流计划分七级开发,本电站为最下游一级。因交通方便,离铁、铝矿近,兼有航运、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故首先开发。
1975年开工,1984年第一台机组发电。电站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1000m3/s,河谷开阔,河床及两岸覆盖层一般厚10~20m,最深达40m,且有顺河大断层通过。枢纽挡水前沿总长7810m。各建筑物布置自左至右,包括:左岸土坝长2330m,最大坝高70m;二级船闸的上游级闸室宽33m,长210m,其下游接长5463m的中间航渠及下游船闸,总水头为67m;混凝土挡水坝及坝后发电厂房段,最大坝高77m,初期长400m,最终长1056m;混凝土重力式溢流坝段长580m,最大坝高86m,设23个泄水孔,设计总泄洪量为104400m3/s;河床段粘土心墙堆石坝,长1310m,最大坝高98m;右岸土坝长2611m,最大坝高85m。水库长200km,总库容458亿m3,是巴西最大的水库。共迁移15000人,淹没2160 km3热带雨林区。
电站初期厂房内装12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出力33万kW,另有2台2万kW厂用机组。至1989年装机容量400万kW,年发电量183亿kW·h。到20世纪90年代最终设计装机容量将达800万kW,年发电量约324亿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