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荧光染料是指吸收某一波长的光波后能发射出另一波长大于吸收光的光波的物质。它们大多是含有苯环或杂环并带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荧光染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成复合荧光染料使用。
染料无毒环保溶解度色牢度上染率好 染料强酸性好不褪色 成分检测 价格是18元左右。 染料是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分天然和...
直接染料具有磺酸基(-SO3H)或羧基(-COOH)等水溶性基团分子结构排列成直线型。芳环结构处于同一平面,因此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在中性介质中直接染色,只要把染料溶解干水,便可进行...
荧光材料是一种白天吸收太阳光线,储存光源,夜晚缓慢释放荧光色的光。反光膜是夜间接收到光线照射,会直线反射回光线,起警示作用,
采用普通荧光灯激发荧光染料
目的研究普通三基色荧光灯光谱特性,并以此激发用于生化分析及微流体示踪中的荧光染料.方法分析了普通家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的光谱图,并用自制塑料滤光片滤光后获取其中的一个谱带,作为荧光染料的激发光源,用来激发罗丹明B染料和荧光微粒.结果普通家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的发射光谱中包含423 nm、550 nm和623 nm 3个谱带;滤光后得到550 nm光谱,经CCD摄像机测试,此光谱强度2 h内波动小于1.83%,具有较好的光强度稳定性;此光谱激发罗丹明B染料和荧光微粒,实验证明可以得到较强的荧光图像.结论普通三基色荧光灯热辐射小,价格便宜,对实验环境的周围温度影响小,可用于荧光检测和微流体示踪实验中.
有机染料在SiO_2凝胶玻璃基质中的荧光谱线位移机制
研究探明了有机染料的荧光发射波长的位移机制 .R6G和 RB染料随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出现的谱线红移是由于二聚物的形成导致的 ,而凝胶玻璃中 C12 0染料的红移是由溶剂效应引起的 .同时 ,Si O2凝胶玻璃中 RB的谱线红移也可能由酯化反应所导致 ,这种红移在热处理至 3 0 0℃时可由 RB的内酯化产物形成而降低
热激活延迟荧光染料最近在OLED发光材料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当前延迟荧光染料的品种较少,结构性能关系和发光机制方面的研究比较滞后。本项目基于荧光素类衍生物,开发一类具有延迟荧光现象的全新发光分子和材料。项目在执行期一共设计合成了数十个新型荧光素衍生物分子,通过对其激发态光学性能的研究,探究了影响此类染料延迟荧光发光机制的结构性能关系,同时拓展此类延迟荧光染料在上转换发光中和在肿瘤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项目在如下三个方面取得突出成果。一是,在发光机制的构效关系研究方面,通过引入羰基结构和噻吩结构,将延迟荧光的发光寿命从22微秒延长至52微秒;通过增强结构中的受体的吸电子能力,将最大发射波长从600纳米左右拓展到750纳米;通过纳米封装,获得在大气和水环境中9.33毫秒的长寿命热激活延迟荧光。二是,在发光材料应用研方面,利用延迟荧光染料的单重态与三重态的能隙较小的特点,构建了从红光到蓝光反斯托克斯位移207nm的上转换发光体系,上转换发射量子产率可以高达11.2%,远超过现有TADF类光敏剂在TTA上转换体系的应用效果。三是,在肿瘤诊断与光动力治疗一体化的应用方面,开发一例在微乏氧状态下可被硝基还原酶激活的诊疗一体化分子,和一例具有整合素靶向和线粒体靶向的双重靶向型诊疗一体化分子。项目执行期间发表SCI研究论文14篇,申请专利3项,其中授权专利2项。
荧光染料是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其结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分子内含有发射荧光的基团,如羰基、氮氮双键、碳氮双键等。
(2)、分子内含有助色基团。助色基团使光谱红移并增大荧光效率,如伯胺基、仲胺基、羟基、醚键、酰胺基等。
(3)、分子内含有刚性平面结构的共轭π键。分子内共轭体系愈大平面性愈强其荧光强度愈高。一些能提高共轭度的因素能提高荧光效率,并使荧光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就是荧光染料的附着物,主要作用有帮助荧光染料展色、提高荧光染料与下游树酯的相溶性、保护荧光染料的性能。通常载体树脂是强极性树脂,分子中含有胺基、羟基、醚键、酰胺基等强极性基团,一方面有助色作用,增大荧光效率;另一方面与荧光染料有很好的相溶性,有助于染料的均匀分散。
荧光颜料常用的载体树脂有胺基树脂、苯代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酰胺树酯、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
主要包括润湿分散剂、光稳定剂、抗氧剂等。润湿分散剂改善荧光颜料的表面特性,提高荧光颜料与基料的相溶性,改进荧光颜料的加工性能;光稳定剂提供持久的稳定性,防止荧光颜料褪色。
(1)、热塑性荧光颜料:线型
(2)、热固性荧光颜料: 体型
(3)、可溶解色精荧光颜料
(4)、水乳型荧光颜料
(1)、胺基树酯
(2)、聚酰胺树酯
(3)、聚酯树酯
(4)、丙烯酸乳液
(1)、塑胶类
低温型
中温型
高温型
(2)、涂料类
水性涂料
油性涂料
粉末涂料
(1)、含甲醛
(2)、不含甲醛
人类首次从理论上阐述荧光现象是在1852年,当时Stokes提出了被后人称为Stokes定律的理论。1921年Lagorio观察到荧光染料发出的可见荧光能量低于它所吸收的可见光能量,为此,他推论:荧光染料具有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可见荧光的能力。他还发现天然纤维的白度可通过用荧光物质的水溶液处理而提高。1929年Krais 采用Lagorio的原理证明,将泛黄色的人造丝浸入到6,7-二羟基香豆素配糖体的溶液中,干燥后发现该人造丝的白度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荧光增白剂的飞速发展,使得有人将此与活性染料和有机颜料DPP的问世并列为染料界在20世纪后期的三大成就。
许多行业都开始使用荧光增白剂,例如:纸张、塑料、皮革、洗涤剂。同时在许多高科技的领域内也在使用荧光增白剂,例如:荧光探测、染料激光器、防伪印刷等,甚至是高空摄影用的高感光度胶片为提高感光胶乳的感光度,也会使用荧光增白剂。
在中国,荧光增白剂最先是被划分为印染助剂类产品,然后又被划分为染料类产品。由于其特有性质和大量的用量需求,其已于上述两个行业分开,成为单独的一类精细化工产品。国内荧光增白剂的第一大用户是洗涤剂,第二大用户是纸张,纺织品为第三大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