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电气百科

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原理

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原理

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主要的光敏性质的有机材料均具有共轭结构并且有导电性,如酞菁化合物、卟啉、菁(cyanine)等。

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几种结构

有机太阳能电池按照半导体的材料可以分为单质结结构、P-N 异质结结构、染料敏化纳米晶结构。

3 单质结结构

单质结结构是以Schotty 势垒为基础原理而制作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结构为玻璃/金属电极/染料/金属电极,利用了两个电极的功函不同,可以产生一个电场,电子从低功函的金属电极传递到高功函电极从而产生光电流。由于电子—空穴均在同一种材料中传递,所以其光电转化率比较低。

4 P—N 异质结结构P-N 异质结结构是指这种结构具有给体-受体(N 型半导体与P 型半导体)的异质结结构,结构如图5。其中半导体的材料多为染料,如酞菁类化合物、苝四甲醛亚胺类化合物,利用半导体层间的D/A界面(Donor——给体,Acceptor——受体)以及电子—空穴分别在不同的材料中传递的特性,使分离效率提高。Elias Stathatos 等人结合无机以及有机化合物的优点制得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在5%~6%。

5 NPC( nanocrystaline photovoltaic cell)染料敏化纳米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主要是指以染料敏化的多空纳米结构TiO2 薄膜为光阳极的一类太阳能电池。它是仿生植物叶绿素光合作用原理的太阳能电池。而NPC 太阳能电池可选用适当的氧化还原电解质从而使光电效率提高,一般可稳定于10%,并且纳米晶TiO2 制备简便,成本低廉,寿命可观,具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查看详情

有机太阳能电池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太阳能电池

  • 品种:太阳能电池板;说明:F1)釆用A类高光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封装而成,电池片;规格:CSW-SP-250Wp;
  • 华阳风
  • 13%
  • 宁夏帝外艾孚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太阳能电池

  • 品种: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压(V):17.2;规格:1480×670×35;额定功率(W):150
  • 诚创科星
  • 13%
  • 北京诚创科星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太阳能电池

  • 品种: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压(V):17.2;规格:1480×670×35;额定功率(W):140
  • 诚创科星
  • 13%
  • 北京诚创科星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太阳能电池

  • 品种: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压(V):17.2;规格:1277×670×35;额定功率(W):120
  • 诚创科星
  • 13%
  • 北京诚创科星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太阳能电池

  • 品种: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压(V):17.2;规格:340×260×17;额定功率(W):10
  • 诚创科星
  • 13%
  • 北京诚创科星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电池

  • 7Ah12V
  • 云浮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池

  • 10Ah12V
  • 云浮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池

  • 14Ah12V
  • 云浮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池

  • 10Ah12V
  • 云浮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池

  • 10Ah12V
  • 云浮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太阳能电池

  • 太阳能电池10瓦
  • 8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22
查看价格

太阳能电池

  •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2)550WP (3)太阳能组件连接插座、插头
  • 120组
  • 1
  • 变频给水设备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6-22
查看价格

太阳能电池

  • 36瓦
  • 6套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10-23
查看价格

太阳能电池

  • DC12V/120(12V/120AH)
  • 600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4-08-07
查看价格

太阳能电池

  • 11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12-28
查看价格

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前景

已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平均能量密度为1376W/平方米,假设能量转化率已达到为30%。城市每个三口之家每天的平均用电量为3kw·h,平均太阳光照时间4h,则只需不足2 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即可为之提供充足的电力。另一方面,家庭电路最大熔断电流一般在20A 左右,最大瞬时功率4400W。达到此瞬时功率只需10 平方米左右的太阳能电池板即可。

工厂、学校的等大型耗电场所则依靠水利、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途径获得电力。这种多层次的供电体系既可以保证社会正常运转,也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

由上述计算我们也以大致看出,太阳能电池只能作为辅助能源,而不能作为主要能源使用。因为太阳能虽然总量很大,但受场地及成本等因素限制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功率,难以满足高耗电场所的电力需求,而且太阳能受天气情况等因素影响较大,并不十分稳定,所以利用它做主要能源是不现实的。

查看详情

有机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

中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起步于1958年,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先后引进了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个小厂的几百kW一下子提升到4个厂的4.5MW,这种产能一直持续到2002年,产量则只有2MW左右。2002年后,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急剧放大和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横空出世及超常规发展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示范效应。

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2006年全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438MW,2007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188MW。中国已经成超越欧洲、日本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的产量继续提高,达到了200万千瓦。

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年增长速度为1-3倍,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也由2002年1.07%增长到2008年的近15%。商业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也从13%-14%提高到16%-17%。总体来看,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技术竞争力大幅提高。在产业布局上,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态势。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阳能产业集群。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种,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应用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未来10年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所占份额尽管会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等原因而下降,但其主导地位仍不会根本改变;而薄膜电池如果能够解决转换效率不高、制备薄膜电池所用设备价格昂贵等问题,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查看详情

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原理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有机太阳能电池介绍

有机这个概念貌似很新,但其实它的历史也不短——跟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历史差不多。第一个硅基太阳能电池是贝尔实验室在1954年制造出来的,它的太阳光电转化效率接近6%;而第一个有机光电转化器件是由Kearns和Calvin在1958年制备的,其主要材料为镁酞菁(MgPc)染料,染料层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在那个器件上,他们观测到了200 mV的开路电压,光电转化效率低得让人都不好意思提。起步之初就高下立判哪。

此后二十多年间,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内创新不多,所有报道的器件之结构都类似于1958年版,只不过是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换用各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此类器件的原理如图1所示:有机半导体内的电子在光照下被从HOMO能级激发到LUMO能级,产生一对电子和空穴。电子被低功函数的电极提取,空穴则被来自高功函数电极的电子填充,由此在光照下形成光电流。理论上,有机半导体膜与两个不同功函数的电极接触时,会形成不同的肖特基势垒。这是光致电荷能定向传递的基础。因而此种结构的电池通常被称为“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

1986年,行业内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实现这个突破的是位华人,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这个时代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所采用的有机材料,主要还是具有高可见光吸收效率的有机染料。这些染料通常也被用作感光材料,这自然是柯达的强项。邓青云的器件之核心结构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种衍生物(邓老管它叫PV)和铜酞菁(CuPc)组成的双层膜。双层膜的本质是一个异质结,邓老的思路是用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来模仿无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他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左右。虽然还是跟硅电池差得很远,但相对于以往的肖特基型电池却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这是一个成功的思路,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时至今日这种双层膜异质结的结构仍然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点之一。

双层膜异质结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如概述图所示。作为给体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吸收光子之后产生空穴-电子对,电子注入到作为受体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后,空穴和电子得到分离。在这种体系中,电子给体为p型,电子受体则为n型,从而空穴和电子分别传输到两个电极上,形成光电流。与前述“肖特基型”电池相比,此种结构的特点在于引入了电荷分离的机制。与硅半导体相比,有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弱得多,不同分子之间的LUMO和HOMO并不能通过组合在整个体相中形成连续的导带和价带。载流子在有机半导体中的传输,需要经由电荷在不同分子之间的“跳跃”机理来实现,宏观的表现就是其载流子迁移率要比无机半导体低得多。同时,有机小分子吸收光子而被激发时,不能像硅半导体那样在导带中产生自由电子并在价带中留下空穴。光激发的有机小分子,产生的是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的空穴-电子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子(Exciton)”。激子的存在时间有限,通常在毫秒量级以下,未经彻底分离的电子和空穴会复合(Recombination),释放出其吸收的能量。显然,未能分离出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激子,对光电流是没有贡献的。以故有机半导体中激子分离的效率对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有关键的影响。

对于肖特基型电池来说,激子的分离效率却很成问题。光激发形成的激子,只有在肖特基结的扩散层内,依靠节区的电场作用才能得到分离。其它位置上形成的激子,必须先移动到扩散层内才可能形成对光电流的贡献。但是有机染料内激子的迁移距离相当有限,通常小于10纳米。所以大多数激子在分离成电子和空穴之前就复合掉了。在有机电池中引入异质结的结果,则是明显的提高了激子分离的效率。电子从受激分子的LUMO能级注入到电子受体的LUMO能级,此过程本质上就是激子的分离。两层有机膜之间的界面不是平整的。在制备过程(热蒸发-沉积,或者溶液旋涂法)两层膜总会形成一种互穿的结构,从而界面有较大的面积。在给体材料的体相中产生的激子,通过扩散可以较容易地到达两种材料的界面,将电子注入受体材料的LUMO能级以实现电荷分离。同时,许多研究表明,受体材料亦可以吸收相应频率的光子形成激子,再将其HOMO能级上的空穴反向注入到给体材料的HOMO能级中。因此,激子可以同时在双层膜的界面两侧形成,再通过扩散在界面上得到分离。总之,相对于肖特基型电池,采用给体-受体双层膜结构可以显著地提高激子的分离效率。

到了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读作萨利奇夫奇)在美国发现,激发态的电子能极快地从有机半导体分子注入到C60分子(其结构如图3)中,而反向的过程却要慢得多。也就是说,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与C60的界面上,激子可以以很高的速率实现电荷分离,而且分离之后的电荷不容易在界面上复合。这是由于C60的表面是一个很大的共轭结构,电子在由60个碳原子轨道组成的分子轨道上离域,可以对外来的电子起到稳定作用。因此C60是一种良好的电子受体材料。1993年,Sariciftci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制成PPV/C60双层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PPV通常叫作“聚对苯乙烯撑”,是一种导电聚合物(关于导电聚合物将另文详述),也是一种典型的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此后,以C60为电子受体的双层膜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层出不穷。

随后,研究人员在此类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的英文写作“Bulk Heterojunction”,这里是我自己的译法,感觉意思上还算准确。“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概念主要针对光电转化过程中激子分离和载流子传输这两方面的限制。双层膜太阳能电池中,虽然两层膜的界面有较大的面积,但激子仍只能在界面区域分离,离界面较远处产生的激子往往还没移动到界面上就复合了。而且有机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通常很低,在界面上分离出来的载流子在向电极运动的过程中大量损失。这两点限制了双层膜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而所谓“混合异质结”,就是将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混合起来,通过共蒸或者旋涂的方法制成一种混合薄膜。给体和受体在混合膜里形成一个个单一组成的区域,在任何位置产生的激子,都可以通过很短的路径到达给体与受体的界面(即结面),从而电荷分离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界面上形成的正负载流子亦可通过较短的途径到达电极,从而弥补载流子迁移率的不足。符合要求的电极应当是选择性的电极。也就是说,当给体与负极接触时,给体不能把空穴传输给负极。在混合异质结中,像这样的接触事实上是避免不了的。

此种结构最理想状态自然是所有的给体相都能与正极接触,同时所有的受体相都能与负极接触。在非理想状态下,未能与正极接触的给体相上出现的正电荷是不能传输到电池的正极上的,因而这种结构亦非尽善尽美。不过相对于双层膜电池,此种结构的效率提高亦相当明显,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最高效率纪录仍由混合异质结型电池保持。

查看详情

有机太阳能电池产品特点

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器件,具备柔性、质量轻、颜色可调、可溶液加工、大面积印刷制备等特点,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效率低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

查看详情

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原理文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27KB

页数: 4页

Ⅰ-Ⅴ曲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表征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而在有机小分子器件中,各个界面的物理过程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着重研究界面物理过程对于Ⅰ-Ⅴ曲线的影响。在实验中证实了S形Ⅰ-Ⅴ曲线来自于ITO/有机界面的衰减,并且提出了一个改良的器件等效电路模型。进一步地,在ITO/有机界面处插入MoO_x层会显著地抑制界面势垒的产生,避免了S形Ⅰ-Ⅴ曲线的出现,从而极大地延长了器件的寿命。还发现给体材料CuPc与受体材料C_(60)中激子产生的光电流对负向偏压的响应完全不同,通过实验提出了在C_(60)层中三态激子-电子相互作用是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物理机制。

有机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毕业设计 有机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毕业设计

有机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毕业设计

格式:pdf

大小:127KB

页数: 25页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1 页 1 1有机太阳能电池概述 1. 1 研究背景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 ,可再生能源的寻求已经迫在眉睫,太阳能 作为一种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据统计, 地 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能辐射达到全球需求能源的一万倍, 地球每平方米平均 每年受到的辐射可发电 289kw. h,在全球 4%的沙漠上装太阳光伏系统, 就足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 因此光伏发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占光 伏市场主导地位的是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但是 ,昂贵的成本是限 制无机太阳能电池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并且,中国多晶硅价格从去年 最高的超过 300万元 /吨,下降至目前大约 120万元 /吨。薄膜太阳能电池 等由于成本低 ,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这不仅对传统晶硅电池价格形成压制,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太阳能发电成本。 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人们就越

平面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3平面异质结

经过几十年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已经形成多种结构体系,根据活性层中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单质结、平面异质结、体异质结等结构。其中平面异质结是以往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

早在 1986 年,有机光电子器件领域著名的C. W. Tang教授就制备了由两种共轭小分子有机材料组成的光伏器件,当时这个器件实现大约 1%的能量转换效率。在平面体异质结光伏器件中,电极间有两种不同的物质层,形成层叠的双层薄膜。由于这两种物质层在电子亲和性和电离能方面存在差异,两种物质层界面间存在静电力。两种物质层所用的材料要尽可能使这种差异更大,从而使局部电场大到足以使激子分离。两种不同的材料中拥有较高电子亲和性和电离能的是电子受体,另外一种材料为提供电子的吸光体,为电子给体。

电子给体中产生的激子可以扩散到与电子受体的分界面上并分离,空穴保留在给体中而电子进入到受体里。平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虽然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之间的界面有较大面积,但激子只能在界面区域分离,因为有机半导体中载流子输运距离是很短的,大约是在10 nm的量级,而为了保证足够的光吸收,活性层厚度又往往需要大于这个距离(至少是100 nm), 所以离界面较远处产生的激子往往还没到达界面就复合了。另外,有机材料载流子迁移率通常都比较低,从界面上分离出来的载流子在向电极运动的过程中大量损失。这两点制约了平面异质结光伏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

查看详情

基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功能薄膜的可控性生长结题摘要

有机功能薄膜的形貌结构是影响有机太阳能电池(OPV)光电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控制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电功能薄膜的生长及薄膜的形貌,于2010年立项的本项目提出以“结构化”衬底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概念。国际上在最近几年,纳米结构化有机太阳能电池(nanostructured organic solar cells)得到迅速发展(2011-2012年,在Advanced Materials 2011, 23, 1810-1828和ACS Nano 2012, 6, 2877-2892上有综述性论文发表),本项目探讨了以下的技术方法制备结构化的衬底而控制有机薄膜的生长:(1)采用光刻技术在ITO(导电透明薄膜)衬底上制备周期性结构,(2)在ITO衬底上选择性地制备缓冲层,(3)在ITO衬底上自组装纳米球模板,并以纳米球为模板对ITO而进行纳米刻蚀。其中,方法(1)没有达到显著提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这可能是由于所制备的周期性结构尺寸较大(大约1 微米);方法(2)采用Sb2O3作为电池的阳极缓冲层,改善了有机薄膜CuPc的生长模式;不同方法(1)的光刻技术,方法(3)采用在ITO上旋涂聚苯乙烯纳米球(100 nm)作为刻蚀ITO衬底的模板,从而在ITO衬底上制备了较精细的结构,这结构进一步诱导有机功能薄膜(如P3HT:PCBM)的生长。由于方法(2)和(3)能够控制有机薄膜的形貌结构,所以能够较显著地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34%和15%。本项目也探讨了在ITO衬底上制备Au纳米球,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而达到提高电池光电性能,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获得10%-20%的提高。同时,本项目对二维纳米材料也展开了研究。共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21篇(包括Chemical Reviews(5年期影响因子为42.054)和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各一篇),包括影响因子大于7的4篇;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5项),国际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3名。

查看详情

平面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1概述

有机和无机光伏电池的工作机理差异

有机光伏电池的工作机理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无机光伏电池,但是由于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具体区别如下:

1. 无机半导体材料具有能带结构,而有机半导体材料占有不连续的能带(分子轨道)。然而"带隙"的概念经常不恰当的用在有机半导体材料。

2. 当空穴电子对(激子)在无机半导体中形成,它会很快分离。激子在有机半导体中被紧紧的束缚(结合能大约为 0.3-0.5eV)而且他们分离之前需要避免再结合。

3. 与无机半导体相比,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还非常低。

4.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吸收系数比无机材料要高许多。

对于电荷转移过程的多学科研究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大致将给体-受体混合物中的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光致电子转移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字母 D和 A 分别代表电子给体和受体,1 和 3 分别代表激发态为单一态和三重态。3

有机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普遍认为是光诱导电子转移的光物理过程,理想的电子整个产生转移过程由以下五步组成: - 7 -

1. 吸光材料的光生激子由基态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HOMO)激发到激发态最低非占据分子轨道能级(LUMO),激子产生。

2. 激子在复合前扩散到给体-受体(D/A)界面。

3. 如果给体受体材料的能级差比激子束缚能高,激子就会在 D/A 界面分离。激子分离的电子从给体转移到受体的 LUMO 能级,而空穴留在给体的 HOMO 能级,这一步自由载流子产生。

4. 载流子分别扩散到两电极,电子在受体中扩散,空穴在给体中扩散。

5. 载流子到达电极被收集。

有机太阳能电池制约因素

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它们具有廉价、柔软、轻便等诸多优点,是硅太阳能电池的有力挑战者,有望在未来光伏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应用仍然受到一些技术因素的制约。首先,有机半导体中激子扩散长度比有机光伏电池活性层厚度短得多,且有机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比硅半导体也小不少;这一固有缺陷要求有机光伏电池具有较薄的活性层以获取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但随着活性层变薄,其光吸收也随之减少。其次,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材料通常是氧化铟锡,这种材料成本较高,且不适合于制造柔性光伏器件。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