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在对国内几个主要城市园林家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优秀设计案例,对现代园林家具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定义了园林家具概念,分析了现代园林家具类别以及材料使用现状,探讨了现代园林家具的文化属性;提出基于情感基因的园林家具设计理论。书中以台湾省、深圳市、厦门市为例, 客观地分析了这些城市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厦门市海湾公园的部分公园家具进行了创新设计尝试,并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内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探索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园林家具创新设计方法并付诸于实践。
园林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既具有有形的物质构筑要素,诸如山、水、建筑、植物等,作为艺术,又是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晶,其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是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民族风格、气质、形式,凝聚着千百年来各民族的审美实践,是千百年来各个民族按照美的尺度造型的过程中,积淀在心里深层的物质构成。民族的审美心理作为人的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力量,外化于文化艺术,体现为民族特征。园林家具既是各类园林建筑发挥功能的媒介,又起着装饰美化空间、营造意境的作用,并体现出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表达出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特征,反映了造园者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情趣。
城市是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从1995年的29.00%提高到2004年的41.76%。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46%;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一半人口在城市居住。城市化同生产力发展和工业化同步进行,随着世界经济和建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为了满足城市人口对自然户外空间的需求,城市公园成为了发展热点,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园设施也迫在眉睫。
人类的造园史已有上千年,但是现代化的城市公园也仅仅出现在一百多年前。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欧洲,一些过去属于皇家贵族的园林逐渐向公众开放,这就形成了最初的公园,如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经过设计专门供大众游览观赏的近代公园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和美国,如19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建立的中央公园。我国最早的近代公园是外国侵略者在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租界建立的专供他们享用的公园。1868年在上海黄浦江边建立的“公花园”,是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公园,即现在的黄浦公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类对城市中自然空间的追求越发强烈,在世界各地都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狂潮。人在公园中不可能只行不停、只站不坐,现代园林家具设计在城市公园规划及其建设中就显出非常重要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也在不断地提高,随之,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里,人们越来越向往充满自然气息的户外空间。对于生活节奏非常快的年轻人,通常会选择去公园来释放自己,使自己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更好地投入明天的工作;活动不便的老年人也会选择去公园进行活动锻炼,热闹的氛围会驱赶老人的孤独感;大多数的家长也会选择在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接触大自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园林家具提供休息的基本功能,对园林家具其他方面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环境设施不仅反映了使用者的个性、生活观,也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提高空间环境的质量,例如园林家具的舒适性,园林家具造型的艺术性等等。所以,园林家具在园林建设以及城市绿地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社会民生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完善公园家具的功能和提升公园家具的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材料科学的发展,对公园家具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公园家具主要材料还是常见的传统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在应用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运用新科技研制的材料不仅具备传统材料的优点特性,也弥补了其中的不足。现在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室内家具和室内装潢的竹木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可以应用到园林家具设计中;还在推广阶段的新型材料——木塑材料,具有防腐、防虫、防水、防火、耐磨、抗老化等强大的性能,也是一种很好的园林家具材料。新材料的应用促进了园林家具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园林家具是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必不可少的休闲设施和观赏设施,起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它是环境空间中的一个元素,也是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不仅反映出城市的地域风貌,而且是一个民族文化特性的体现和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然而,目前国内对园林家具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书在对国内几个主要城市园林家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查阅和分析了相关的资料,并对现代园林家具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本书定义了园林家具概念、园林家具分类,用现代园林家具案例分析园林家具材料特点。
②从中国的汉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来了解古代中国园林家具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而后就现代园林家具的自然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文化特质进行了分析。
③论述了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理论依据、审美情感、要素、原则等,提出了基于情感基因的园林家具设计理论,并以台湾省、深圳市、厦门市为例,客观地分析这些城市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
④在对公园家具应用进行的实践调研以及在调研结果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园林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对公园家具的调研的内容主要包含公园概况、公园游人构成、公园家具使用情况等,并选择90位公园家具使用者进行心理问卷调研,最后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厦门市海湾公园的部分公园家具进行了创新设计尝试,并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内容等进行详细阐述。
⑤就庭院家具和街道家具的设计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第1章 园林家具概述
1.1 园林家具及相关概念//2
1.1.1 家具//2
1.1.2 户外家具//3
1.1.3 园林小品、景观小品//3
1.1.4 园林家具//5
1.1.5 园林家具的功能//6
1.2 园林家具的分类//7
1.2.1 按场所//8
1.2.2 按结构类型//12
1.2.3 按材料类型//13
1.2.4 按风格类型//13
1.2.5 按景观功能类型//15
1.3 园林家具研究现状//16
1.4 园林家具研究意义与研究手段//22
1.4.1 研究意义//22
1.4.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困难与解决措施//23
小结//25
第2章 园林家具常用材料分析
2.1 园林家具常用传统材料//27
2.1.1 木材//27
2.1.2 石材//29
2.1.3 混凝土//31
2.1.4 金属//33
2.1.5 塑料//38
2.2 园林家具新型材料//43
2.2.1 维卡木//43
2.2.2 新型竹材//44
2.2.3 木塑复合材//46
2.3 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对比//48
本章小结//49
第3章 园林家具的文化特性分析
3.1 园林文化概述//51
3.1.1 文化概念//51
3.1.2 园林文化//52
3.1.3 园林家具文化//54
3.2 中国园林家具文化发展历程//55
3.2.1 汉魏晋时期园林家具的发展//56
3.2.2 隋唐时期园林家具的发展//60
3.2.3 宋元时期园林家具的发展//64
3.2.4 明清时期园林家具的发展//69
3.3 园林家具的文化特性分析//75
3.3.1 园林家具的文化性概念//75
3.3.2 园林家具文化内涵//76
3.3.3 园林家具的文化性特征//77
3.4 本章小结//80
第4章 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
4.1 园林家具设计原则//82
4.1.1 以人为本的原则//82
4.1.2 整体性原则//82
4.1.3 生态性原则//83
4.1.4 民俗风情的原则//84
4.1.5 功能性原则//85
4.1.6 安全性原则//86
4.1.7 审美性原则//86
4.1.8 时代性原则//87
4.1.9 人文性原则//88
4.1.10 公共艺术性原则 //88
4.1.11 趣味性原则//89
4.2 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理论//89
4.2.1 情感化设计//90
4.2.2 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的构成//93
4.2.3 园林家具的审美情感//95
4.2.4 构建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的思维模式//96
4.2.5 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要素//98
4.2.6 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的评价//101
4.2.7 园林家具情感化设计应用分析//108
4.3 本章小结 //113
第5章 公园家具创新设计与实践
5.1 公园家具的发展趋势//116
5.1.1 多元化和专业化//116
5.1.2 人性化设计//116
5.1.3 家具构件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117
5.1.4 艺术化和景观化//118
5.2 影响公园家具设计的主要因素//119
5.2.1 政府决策者对公园家具设计的影响//119
5.2.2 设计师对公园家具设计的影响//119
5.2.3 人们观念的转变对公园家具设计的影响//119
5.2.4 公园类型对公园家具设计的影响//120
5.2.5 公园主要使用人群对公园家具设计的影响//120
5.3 公园家具调研与分析//121
5.3.1 公园家具调研方法//121
5.3.2 公园家具调研分析//121
5.4 厦门市海湾公园公园家具案例设计//138
5.4.1 概述//138
5.4.2 设计灵感来源//138
5.4.3 设计方法//139
5.4.4 方案构思//140
5.4.5 设计案例分析//141
5.5 本章小结//143
第6章 其他园林家具设计
6.1 庭院家具设计//146
6.1.1 庭院家具概述//146
6.1.2 庭院家具设计要点//147
6.1.3 庭院家具设计图例//148
6.2 街道家具设计//152
6.2.1 街道家具概述//152
6.2.2 街道家具设计要点//153
6.2.3 街道家具图例//154
参考文献//159
附录1 园林家具情感意向问卷//162
附录2 公园家具使用者心理问卷调查//164
附录3 厦门市公园家具尺寸调查统计表//167
后记//169
新中式,有用实木、也有用红木的。新中式红木家具,在新中式领域属高端家具。可以关注下瀚晟堂。 “瀚晟堂”专注于新中式红木家具领域,充分融合中国传统古典家具文化和现代家具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传统风格中揉入现...
这个看自己的情况而定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案的。如果你自己独特能力丰富比较好,可以利用设计软件等来设计一张椅子 在找厂家订做 这当然一张厂家通常都不会订做的,如果一定要订做而...
竹集成板家具创新设计初探
本文将通过设计实例对竹集成家具的创新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对竹集成家具的创新设计有所突破。
灯具创新设计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产品形态是信息的载体。 设计师通常运用独有的造型语言、 利用产品形态向。 外界传递出产品的基本内容。 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 也往往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 出的某种信息与内容来进行判断和衡量与其内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 并最终作出 购买的决策。由于当今物质的极大丰富 ,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要在无数同类产品中 迅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获得消费有的青睐, 产品在形态设计中就必须要坚持创 新。, 组合方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创新技法。 它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需要, 将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技术因素通过巧妙的组合, 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技术产物的过 程。这里的“技术因素”是广义的。它既包括相对独立的技术原理、技术手段和 工艺方法,也包括造型、材料、动力形式、控制方式等表征技术性能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把组合原理应用到灯具设计中以赋予它全新的造型和设计理念。 关键词 : 创新设
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引用日期2015-09-7] 2100433B
丛书名: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
《工程创新设计与实践教程:创新设计及机器人实践》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工程创新设计与实践教程:创新设计及机器人实践》结合高等学校工程创新实践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创新、动手实践,将机器人控制与编程、机械创新设计、传感器等多项技术综合,突出创意性和实用性。《工程创新设计与实践教程:创新设计及机器人实践》包括7章内容,通过对创新理论基础的阐述,系统介绍了能力风暴机器人、机器人编程设计、VJC编程实例、EI创新组件设计和ROBEl机器人组件设计等,并配以相应的思考与训练题和一些作品实例。《工程创新设计与实践教程:创新设计及机器人实践》的附录介绍了中国智能机器人比赛的项目规则。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两者均与实践教学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被广泛接受,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作为理工科学生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工程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建实训场所,购置实训设备,扩充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反映大学生课余创新活动的各类科技竞赛也蓬勃开展,组建创新团队,进行创新制作,参加各类竞赛……然而,相关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制作方面,往往还停留在口头传授、手把手教、上下届学生之间相互帮带的层面上,离开老师,离开学长,很多学生就表现出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亟需一本工程训练和创新制作方面的综合指导书。
本书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在工程训练和大学生科技竞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精简基础理论,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兼顾传统与现代制造工艺的原则,精心选择内容。在编排上,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便于读者的阅读和自学。在本书的绪论部分,编排了少量工程教育与工程伦理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我们一直用于实习动员,效果很好,呈现出来与大家分享。本书的后两章,介绍了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和无碳小车制作方面的内容,毫无保留介绍了我校师生在设计、制作、安装与调试时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心得。
工程训练和创新制作本来就密不可分,工程训练是创新制作的基础,创新制作某种程度上是工程训练的后续延伸。我们希望本书除了服务大学生的工程训练教学外,还能服务他们后期的科技创新制作,真正实现工程训练四年不断线。同时,本书介绍的工艺知识,也完全可以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由厦门理工学院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组织编写,由曾海泉(第1、2、4、7、8、9、10章)、刘建春(第11、12、13、14章)担任主编,由吴新良(第3、5、6、18章)、郑运鸿(第15、16章)、洪汉池(第17章)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李全城(第8、9、10、14章)、张猛持(第2、3、4、5章)、张灿育(第2、7、17章)、彭晓雷(第13、16章)、马傲玲(第3章)、江平(第6章)、黄艺铭(第11章)、易吉祥(第12章)、陈胜发(第13章)、李斌(第11章)、张建章(第7章)、郑朝阳(第11章)、洪清心(第15章)、杨玉燕(第15章)、陈顺义(第16章)、陈志军(第17章)、王远森(第17章)及许炳跃(第3章)。全书由曾海泉统稿,傅水根教授担任主审。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厦门理工学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教师的支持,也得到了厦门理工学院教材建设基金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