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以门诊部为例来解释医疗建筑的交通流线要求(如图1所示)。
①门诊部的流线根据不同病症的病人按一般门诊、急诊、儿科门诊、隔离门诊的分区各自组织。相互不可交叉相混,各自有单独出入口。
②各流线按就诊程序进行设计,避免迂回。
(1)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2)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3)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4)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5)地形力求规整,以解决多功能分区和多出入口的合理布局。
(6)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7)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的场所。
(8)基地应有足够的清洁用水,并有城市地下水管网配合。
医学模式是指人们对社会的某一发展阶段医学形式的总体概括和看法,每一种医学模式的产生必然要求建立与之适应的医院建筑模式,从而推动并促进医疗建筑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医院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深刻影响。
医院建筑有别于一般建筑,被称为特殊建筑的一种。这一特殊性来源于“医疗体系”所具有的专业性、多样性、复杂性等。医疗建筑需要把复杂的医疗体系的专业知识与建筑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建筑物还要具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体系,能够预料医疗需求,具备能够适应现在和未来需要的功能。
在医疗专家、设计者、业主之间经过一个充分的交流及反馈过程后,一个成功的方案才能策划出来。鉴于医疗建筑的独特性,其观念和发展的趋势就不同于其他建筑,主要表现在:
1、功能上要以把握该医院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价值、长期运营计划、一次性地满足功能要求出发,从而在建筑的布局和形态结构上使水平、垂直的布局及至轴线的处理和各室的平面结构都能圆满按医疗计划实施,最大程度提高医院的效率。
2、技术上要随着新的诊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去完成更新的空间要求,提高技术适应性,医院建筑也要引进智能建筑的概念。
3、造型上要尽力摆脱单调的垂直布局,努力给人以轻松舒适的感受。
4、地区环境因素。与医疗体系一样,建筑也是社会的一个构成部分,需要对当地的社会固有文化或者环境解释容纳到建筑之中。
5、以人为本。现在的医疗建筑一改过去那种只重视功能和技术的医院建筑,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物理设施和生活在其中的使用者身上,“以患者为中心”的概念现在成为医疗建筑设计的主要动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医院建筑的设计时间要比其他的建筑长。它不仅需要长期的准备时间,而且因为功能和技术的复杂要求还要在每个阶段都要做多角度的论证,摸索新的解决办法。只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再加上创造最好的治疗环境的责任感,更多的优秀的医疗建筑才会出现。
是这个吗?
荣获2006年中国十大建筑设计公司的名单(排名不分先后)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广州市设计院、上海现代建筑...
稳定性验算: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验算其地基稳定性。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进行抗浮验算(地下室车道、地下水池的抗浮验算不要漏掉) 2 液化土层计算:...
基于人文关怀的住宅式医疗建筑设计探究
医疗机构是承担着社会民生健康职责的重要机构之一,医疗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建筑形式。疗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医疗、调养的主要功能,致力于病患健康的辅助恢复。疗养院建筑设计应基于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思考,从治疗和养护的功能出发,有效融合疗养院的情感诉求和医疗系统的功能性需求。本课题通过对建筑空间功能的合理划分、公共空间室内景观的引入等手法,营造轻松、自然的住宅式疗养院建筑模式,打破常规的医疗机构冰冷、刻板的建筑印象,建立自由、绿色、和谐友好的新型医疗建筑模式。
医疗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对医院医疗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医疗建筑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实用性,还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医疗建筑设计当中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功能设计、医疗设施设计、装饰设计等多个方面,在实现医疗区域的人性化设计的同时,还要实现建筑整体环境的人性化。本文主要从医院环境设计、建筑形式设计与职能科室的设计等三个方面对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进行分析,为医疗建筑的科学设计提供参考。
医疗建筑的发展,受医疗需求、医疗技术和医疗体制以及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始终处于动态更新的过程中。医疗建筑设计应提供灵活、适应性强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结构,提高医疗建筑自身的可利用程度和可调适能力,减少由建筑因素的限制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医疗建筑开放体系的研究,是基于层级控制与系统分离的原则,即通过在医疗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等各阶段进行不同层级的控制,并保证各子系统独立和界面开放,实现医疗建筑的高度可适性,达到医疗建筑可持续使用和更新的目的。 本项目的研究梳理了自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对医疗建筑应变的探索;对医疗建筑开放体系的理论要点包括多层级变率、层级控制和系统分离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医疗建筑开放体系的第一层级系统和第二层级系统的涵容量进行了量化研究;最后分析了医疗建筑开放体系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适用性策略。 本项目得出的重要结论:(1)对于医疗建筑这一相对复杂的建筑类型而言,采用层级控制和系统分离的方法,在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可以对医疗建筑的初建以及建成之后的更新,从不同的时间纬度和操作层级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组织,建立一个适宜环境与需求变化的,可调节反馈的开放建筑体系;(2)在医疗建筑开放体系的设计中,最初阶段的设计任务并非是针对特定功能的设计工作,而是不同层级系统涵容量的分析研究 。区间分布研究可以在空间构架未知的情况下,推导出具有较高涵容量的空间构架,例如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发现对于门诊部而言,8400mm以上的柱网具有较高的空间涵容量,而对于住院部而言,7600-7800mm的柱网具有较高的空间涵容量;同时,区间分布研究也可以针对既定的空间构架进行空间衍异研究,考量既定空间构架的涵容量;(3)医疗建筑开放体系为适应不可预测的发展变化,往往采用规则的柱跨和标准化构件,在强调标准、通用的建筑空间的同时,应该关注对场地和气候等特定因素和室内空间感受等方面的考虑,达到医疗建筑的功能、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平衡。 本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策略,可在医疗建筑前期设计阶段用于评估既定空间构架的涵容量,也可以进行多个空间构架方案的对比和优选,并提出了医疗建筑开放体系的适用性策略,可以避免或减少医疗建筑设计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2100433B
医疗建筑的发展,受医疗需求、医疗技术和医疗体制以及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始终处于动态更新的过程中。本项目基于开放建筑层级与控制理论,对医疗建筑开放体系及其技术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各层级独立,界面开放,实现医疗建筑的高度可适性,达到医疗建筑可持续使用和更新的目的。采用多方位建筑客观分析与评量体系,对医疗建筑支撑体系涵容量和填充技术的进行可适性分析,开展医疗建筑开放体系各子系统独立和技术集成的优化研究。同时,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案例分析,建造实验模型,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及综合评价体系,为医疗建筑的开放体系设计实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策略和实验数据参考。
目录
第一章医疗建筑用电负荷分级(1)
第一节医疗建筑概述(1)
第二节医疗场所分类(2)
第三节医疗场所恢复供电时间(2)
第四节医疗建筑用电负荷分级(6)
第五节人防医疗工程用电负荷分级(9)第二章医疗建筑供配电系统规划(11)
第一节医疗建筑供配电负荷标准(11)
第二节医疗建筑变配电所建设(13)
第三节供配电电源配置方式(14)
第四节应急电源系统配置(17)
第五节柴油发电机机房建设(23)
第六节变配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26)
第七节医疗场所中电磁干扰防护(27)
第八节洁净手术部供配电(31)
第九节人防医疗工程供配电(39)
第十节建筑工程消防申报流程(42)第三章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置(43)
第一节变压器选型(43)
第二节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48)
第三节导体选择(48)
第四节低压电器选择(51)
第五节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51)
第六节谐波抑制(52)目录第四章常用诊疗设备配电(59)
第一节诊疗设备分类与用电特征(59)
第二节大型诊疗设备供配电(64)
第三节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配电(66)
第四节医用直线加速器配电(69)
第五节医用CT配电(78)
第六节PETCT配电(81)
第七节γ刀放射治疗设备配电(82)
第八节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保护(83)
第九节医用电梯的电气设计(84)第五章医疗建筑照明系统设计(87)
第一节照明设计的一般规定(87)
第二节一般医疗环境的照明设计(90)
第三节特殊医疗环境的照明设计(92)
第四节医院应急照明与景观照明(95)
第五节医院标识照明(96)
第六节照明光源的选择(97)
第七节照明控制(100)
第八节医疗建筑照明节能设计(101)
第九节精神病医院照明及相关场所配电设计(102)第六章医疗建筑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104)
第一节雷电的分类与危害(104)
第二节雷暴日等级划分与雷电防护分区(105)
第三节防雷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分类(107)
第四节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113)
第五节防雷设计的风险评估(119)
第六节医疗建筑中的防雷接地(127)
第七节安全防护要求(132)第七章医用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134)
第一节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基本要求(134)
第二节综合布线系统(135)
第三节电子信息系统(136)
第四节计算机网络与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137)
第五节医疗建筑智能化通信系统(138)
第六节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及公共广播系统(138)
第七节会议及远程医疗、视频示教系统(139)
第八节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140)
第九节信息时钟系统(140)
第十节医院物业管理的智能化控制(141)
第十一节建筑设备及医疗设备监控(141)
第十二节公共安全系统(142)
第十三节呼叫信号系统(144)第八章变配电及照明设备管理(147)
第一节设备分级与风险(147)
第二节规划设计阶段管理要求(148)
第三节设备采购阶段管理要求(148)
第四节验收交接阶段管理要求(150)
第五节日常运行阶段管理要求(152)
第六节设备报废管理要求(160)
第七节后评估管理规范(161)
第八节检查与考核(162)
第九节供配电系统施工衔接(164)第九章医疗建筑中的电气节能(170)
第一节医院电气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70)
第二节变压器的节能改造(171)
第三节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改造(174)
第四节电动机的节能改造(175)
第五节照明设备的节电改造(178)
第六节空调系统节电改造(181)
第七节电梯节电改造(183)
第八节建立能耗监测和管理系统(183)第十章医疗建筑配电管理实践(185)
第一节复合型医疗建筑配电(185)
第二节专科型医疗建筑配电(188)
第三节综合型医疗建筑配电(194)
第四节医疗建筑变配电所管理制度(摘录)(204)
第五节变配电系统应急管理预案(案例)(210)附录(214)
附录一《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214)
附录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239)
参考资料(256)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