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掌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水平。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应用先进的信息工具,能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并进行一般的专业交流。具有独立承担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科研、教学、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的能力,治学严谨,事实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1)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
(02)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利用
(03)园林植物栽培及生理
(04)园林植物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05)园林植物应用与园林生态
(06)城市生物多样性
(07)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14 数学 (农)或315化学(农)
④851园林植物学
(注:以上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
资料仅供参考,你看看吧。我根据那个初试真题整理的树木类1.黑松Pinus thunbergii 2赤松Pinus densiflora 密花的3油松pinus tabulaformis 像某种...
应该不是的~~~他们首先不是在一个学科之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主要研究树木花卉的特性,以及植物造景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园艺学更偏重于植物组织培养等培育方向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学科会有交叉国内不同的大学应该不一样...
一、专业介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是园林的二级学科之一。1、研究方向(01)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02)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利用(03)园林植物栽培及生理(04)园林植物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05...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外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野生园林植物资源调查采集、花卉品种分类学、植物配置与造景;
园林现代科技发展专题、植物生理大实验、现代化切花栽培技术、草坪与地被概论、花卉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园林植物开花生理与调节、植物显微技术、细胞遗传学、试验设、分子遗传学、植物组织培养、电镜原理和实践、土壤理化分析、植物拉丁文、插花艺术与理论、高级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核技术在林业中的应 用、植物地理学、园林设计、数量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城市生态学、地形地貌学、景观生态学、美学概论、森林生态学、森林旅游。2100433B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复习题
南京林业大学 第 1 页 共 5 页 一、请写出下列园林植物的拉丁学名 (20 分 ) 1 雏菊 Bellis perennis 2 长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 3 宿根福禄考 Phlox drummondii 4 荷花 Nelumbo nucifera 5 风铃草 Campanula medium 6 风信子 Alsophila spinulosa 7 荷包花 Clerodendrum japonicum 8 结缕草 Zoysia matrella 9 一叶兰 Aspidistra elatior 10 肾蕨 Nephnolepis Cordifoolia 11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 12 紫杉 Taxus cuspidate 13佛肚竹 Bambusa ventricosa 14 广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
最新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优秀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最新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优秀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园林学院目前拥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风景园林学),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一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风景园林学),一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一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一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点(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院各学位点面向全国招收博硕士研究生。 |
▲研究生: 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博士点 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硕士点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点 ▲本科生: 园林专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风景园林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城市规划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 |
研究生点 |
一、风景园林流动站基本情况: 福建农林大学的园林专业最早成立于1984年原福建林学院,园林专业经过我校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学科。2006年获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林学一级学科),2008年获得花卉与景观园艺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园艺学一级学科)。2007年,福建农林大学成立园林学院,将我校原园艺学院的园林专业和林学院的园林(风景园林方向)两大专业进行整合。2011年学科调整后,我校获得了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博士点学位授权点。2012年8月29日,我校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获准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完备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完善的实习实践基地。学科有专任教师82人,含教授21人、博导14人、具博士学位27人;留学人员9人,国家级、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已建成“学士--硕士(2个点)--博士(2个点)--博士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承担科研项目121项(含横向课题),其中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1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1项,经费6785万元。发表论文475篇,SCI、EI、ISTP收录31篇,出版著作、教材22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20项,发明专利9项。制订7项风景园林相关地方标准。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风景园林综合实验室”等5个创新研究平台。有“中华名特优植物园”、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等12个教学科研基地。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现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已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某些研究领域已取得了突出成就,研究领域综合性强,对台交流合作密切,区域地带性特色显著,特别是区域地带性植物应用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合作导师: 兰思仁博士是“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是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副理事长;郑郁善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优秀专家,历年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福建省重大专项,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福建省重大项目,福建省林业厅种苗攻关项目,福建省重点科研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多项;吴少华教授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重大科技项目等二十几项科研项目。兼任福建省园艺学会理事长;陈晓静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支撑项目子课题、福建省农业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6项;董建文教授长期从事风景园林、林业、森林公园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研究。主持、参加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三项。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风景园林与景观遗产保护 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风景资源保护、传统风景园林保护为主要研究内容,侧重于对传统园林的建造特点及保护策略进行研究,为传统园林的保护及传承提供理论支撑 2、风景园林生态与修复 从我省生态规划建设及生态修复的需要出发,加强对森林公园生态规划与管理、城乡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实践研究,从科学规划、有序管理、法制监管等角度对城市生态脆弱区进行保护与科学开发,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 3、园林植物 以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繁育、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保护与生态效益为研究重点,加强具有较高价值植物种类的引种、驯化、繁育及园林应用等基础理论研究,并创新植物研究视角,从植物的康健功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4、园林与景观设计 以传统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户外游憩空间设计为研究中心,加强对城市中各类绿地的景观设计进行理论与实践等研究;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方向,侧重风景园林构造技术、风景园林工程材料、风景园林种植工程与技术研究,加强对风景园林构造技术、建造材料、园林绿化种植技术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博士点简介 (一)博士点一: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1、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或国家科研项目带动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2、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研究生3个方面的积极性。指导方式采取直接由导师邀请有关教授、副教授组成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审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做好中期考核、论文指导等工作。 3、培养方法采取在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修读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参加研讨和各种有关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生入学后在第一学期内初步确定研究课题,制订个人培养计划。通过综合考试、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4、研究方向 1、园林规划设计方向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2)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3)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4)城市绿地系统研究 (5)园林植物应用 2、园林植物应用方向 (1)园林植物应用与园林生态 (2)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3)园林植物生物技术 (4)园林植物栽培理论与技术 (二)博士点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博士点 1、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或国家科研项目带动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2、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研究生3个方面的积极性。指导方式采取直接由导师邀请有关教授、副教授组成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审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做好中期考核、论文指导等工作。 3、培养方法采取在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修读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参加研讨和各种有关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生入学后在第一学期内初步确定研究课题,制订个人培养计划。通过综合考试、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4、研究方向 (1)园林植物栽培与育种 (2)园林植物应用与园林规划设计 三、硕士点简介 (一)硕士点一: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必须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活动;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研究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等活动。导师应根据研究生个人的不同特点,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鼓励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2、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要在研究生教学主管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和必修课、选修课,应对参加教学、生产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等作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经教研室(研究室)具体审定,院系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3、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第一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4、研究方向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2)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3)城市绿地系统研究 (4)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育种 (5)园林植物应用 (二)硕士点二: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点 1、培养方式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由课程学习、实践学习、学位论文(设计)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2、采取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3、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由本单位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并推荐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职称的校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副导师联合指导。 4、个人培养计划要在研究生教学主管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和必修课、选修课,应对参加实践学习活动、学术活动、论文撰写(设计)等作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经教研室(研究室)具体审定,院系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5、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和实践学习与论文并重,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要求的学分,实践学习12个月,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6、研究方向 (1)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2)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3)台湾园林植物引种及应用 (4)花卉栽培与应用 (5)环境艺术设计 (三)硕士点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硕士点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必须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活动;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研究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等活动。导师应根据研究生个人的不同特点,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鼓励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2、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要在研究生教学主管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和必修课、选修课,应对参加教学、生产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等作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经教研室(研究室)具体审定,院系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3、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第一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4、研究方向 (1)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2)园林植物生物技术(含基因工程) (3)园林植物栽培理论与技术 (4)园林规划设计 (5)环境艺术设计 |
胡珊,穿越异次元的萌系少女,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动漫粉,多肉控,日语自学达人。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有学科带头人1名、学术带头人2名;2000年获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景观工程、园林规划设计、植物景观和园林植物四个方向,分全日制科学学位、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林业领域(园林方向)专业学位、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三个不同层次,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在读研究生180余人。要求学生具有林学、生态学、艺术设计学、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园林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005年获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景观工程、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三个方向,博士生导师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0人。要求学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技术知识,注重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学科领域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