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利用恒流源代替放大电路中的负载,就构成有源负载放大电路。这种放大电路不仅单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高,还可以改善放大电路的其他性能。因此,这种有源负载放大电路已成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特色之一。
图Z0604是有源负载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图中T是共射放大级,PNP型管T1 、T2及电阻组成恒流源电路。此时,放大电路的负载为有源器件T2,故称为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由于 为恒流源输出电阻ro与负载电阻RL的并联值,只要RL足够大,这种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可高达几千倍。而且放大倍数与负载两端直流压降(或Ic)无关。
图Z0605是带恒流源负载的差动放大电路。图中,T1 、T2组成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T3、T4 组成镜像恒流源电路,作为差动放大电路的有源负载。这种差动放大电路不仅电压放大倍数大,而且共模输入电压范围也大。
当uid输入时,T1 管集电极电流为IC1,T2 管集电极电流为 - IC2,且- IC2 = IC1 ;当T1管集电极电流增加的同时,T3 管电流必然也增加,且IC1 = IC3;由于IC3与IC4 为镜像关系,即IC3= IC4,这样流过负载的电流
IL = IC4 - IC2 = IC3- IC2= IC1- IC2 = 2 IC1;即负载中得到的是单端输出信号电流的两倍,也就是等于双端输出时的信号电流。这表明恒流源负载差动放大电路还能在不降低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的前提下,将双端输出变为单端输出,实现单端化。
利用恒流源代替放大电路中的负载,就构成有源负载放大电路。这种放大电路不仅单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高,还可以改善放大电路的其他性能。因此,这种有源负载放大电路已成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特色之一。
有源负载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T是共射放大级,PNP型管T1 、T2及电阻组成恒流源电路。此时,放大电路的负载为有源器件T2,故称为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由于 为恒流源输出电阻ro与负载电阻RL的并联值,只要RL足够大,这种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可高达几千倍。而且放大倍数与负载两端直流压降(或Ic)无关。
带恒流源负载的差动放大电路。T1 、T2组成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T3、T4 组成镜像恒流源电路,作为差动放大电路的有源负载。这种差动放大电路不仅电压放大倍数大,而且共模输入电压范围也大。
当uid输入时,T1 管集电极电流为IC1,T2 管集电极电流为 - IC2,且- IC2 = IC1 ;当T1管集电极电流增加的同时,T3 管电流必然也增加,且IC1 = IC3;由于IC3与IC4 为镜像关系,即IC3= IC4,这样流过负载的电流
IL = IC4 - IC2 = IC3- IC2= IC1- IC2 = 2 IC1;即负载中得到的是单端输出信号电流的两倍,也就是等于双端输出时的信号电流。这表明恒流源负载差动放大电路还能在不降低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的前提下,将双端输出变为单端输出,实现单端化。
有源音箱由于内置了功放电路,使用者不必考虑与放大器匹配的问题,同时也便于用较低电平的音频信号直接驱动。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用内置功放电路的录音监听音箱和采用内置电子分频电路和放大器的电子分频音箱也可归入有源音箱范畴。
无源音箱即是我们通常采用的,内部不带功放电路的普通音箱。无源音箱虽不带放大器,但常常带有分频网络和阻抗补偿电路等。
有源音箱通常标注了内置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输入阻抗和输入信号电平等参数。有源超低音箱则还标注了输入信号的频率特性(如全频带信号还是低频信号)、低通滤波器特性等参数。无源音箱一般标注阻抗、功率、频率范围等参数。
有源音箱由于内置了功放电路,使用者不必考虑与放大器匹配的问题,同时也便于用较低电平的音频信号直接驱动。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用内置功放电路的录音监听音箱和采用内置电子分频电路和放大器的电子分频音箱也可归入有源音箱范畴。
无源音箱即是我们通常采用的,内部不带功放电路的普通音箱。无源音箱虽不带放大器,但常常带有分频网络和阻抗补偿电路等。
有源音箱通常标注了内置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输入阻抗和输入信号电平等参数。有源超低音箱则还标注了输入信号的频率特性(如全频带信号还是低频信号)、低通滤波器特性等参数。无源音箱一般标注阻抗、功率、频率范围等参数。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一般由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组成,如图Z0606 所示。为了对集成运放内部电路有一个基本了解,本知识点以典型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F007为例,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一般由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组成。为了对集成运放内部电路有一个基本了解,本知识点以典型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F007为例,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有源箱位软开关
有源箱位软开关 摘要 :从工程实际的角度介绍了 DC/DC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给出当今国际顶级 DC/DC产品的实用技 术、专利技术及普遍采用的特有技术。指出了半导体技术进步给 DC/DC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指 出了 DC/DC的数字化方向。 关键词:有源箱位软开关 同步整流 级联拓朴 MCU控制 高效率高功率密度 DC/DC 分布式电源系统应用的普及推广以及电池供电移动式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其电源系统需用的 DC/DC电源模块越来越多。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除去常规电性能指标以外,对其体积要求越来 越小,也就是对其功率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转换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即发热越来越少。这 样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才越来越长,可靠性越来越好。因此如何开发设计出更高功率密度、更高 转换效率、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 DC/DC转换器始终是近二十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工程师追求的目标。 例如:二十年前
有源电力滤波器及有源滤波系统
有源电力滤波器及有源滤波系统 安科瑞 王志彬 2019.03 概述:有源滤波器与被动式无功补偿和滤波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可控电流源,可 向电网提供任意相位、幅值和频率的电流。随负荷谐波改变的有功功率,可根据抑制原理得到主动补偿。 滤波器有源滤波器的功能: 谐波补偿 通过电流源整流模块获得需要补偿的负荷电流。有源滤波器将谐波部分从该信中分离出来,通过反相 叠加,将其返回至电网中。这就起到了抑制谐波的作用,从而使电网电流只包含纯粹的基波部分。该控制 器不仅可以实现抑制所有的谐波,也可单独补偿用户所选择的谐波及无功功率。 在四线制电网的特定模型中,装置由四个功率电路组成。这对于 3 次谐波及其在中性线上叠加的谐波 的补偿都十分必要的。中性线负载能力最大可为每相符合的三倍。 无功功率补偿可从电网接入点向电网提供任何基本谐波的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功率。它为每个相位单 独提供功率,这样也
编辑
利用恒流源代替放大电路中的负载,就构成有源负载放大电路。这种放大电路不仅单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高,还可以改善放大电路的其他性能。因此,这种有源负载放大电路已成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特色之一。
T是共射放大级,PNP型管T1 、T2及电阻组成恒流源电路。此时,放大电路的负载为有源器件T2,故称为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由于 为恒流源输出电阻ro与负载电阻RL的并联值,只要RL足够大,这种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可高达几千倍。而且放大倍数与负载两端直流压降(或Ic)无关。
T1 、T2组成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T3、T4 组成镜像恒流源电路,作为差动放大电路的有源负载。这种差动放大电路不仅电压放大倍数大,而且共模输入电压范围也大。
当uid输入时,T1 管集电极电流为IC1,T2 管集电极电流为 - IC2,且- IC2 = IC1 ;当T1管集电极电流增加的同时,T3 管电流必然也增加,且IC1 = IC3;由于IC3与IC4 为镜像关系,即IC3= IC4,这样流过负载的电流
IL = IC4 - IC2 = IC3- IC2= IC1- IC2 = 2 IC1;即负载中得到的是单端输出信号电流的两倍,也就是等于双端输出时的信号电流。这表明恒流源负载差动放大电路还能在不降低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的前提下,将双端输出变为单端输出,实现单端化。
有源音箱(Active Speaker)又称为“主动式音箱”。通常是指带有功率放大器的音箱,如多媒体电脑音箱、有源超低音箱,以及一些新型的家庭影院有源音箱等。 而相对的, 无源音箱(Passive Speaker)又称为“被动式音箱”。
有源音箱由于内置了功放电路,使用者不必考虑与放大器匹配的问题,同时也便于用较低电平的音频信号直接驱动。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用内置功放电路的录音监听音箱和采用内置电子分频电路和放大器的电子分频音箱也可归入有源音箱范畴。
无源音箱即是我们通常采用的,内部不带功放电路的普通音箱。无源音箱虽不带放大器,但常常带有分频网络和阻抗补偿电路等。
有源音箱通常标注了内置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输入阻抗和输入信号电平等参数。有源超低音箱则还标注了输入信号的频率特性(如全频带信号还是低频信号)、低通滤波器特性等参数。无源音箱一般标注阻抗、功率、频率范围等参数。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两个基本器件组成,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同时辅以天线、外围网络、中间件、管理系统,从而形成完整的RFID应用系统。
有源RFID电子标签由中心处理器(MCU)、通讯芯片和外围电路组成。
有源RFID阅读器由中心处理器(MCU)、通讯芯片、接口电路、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组成,可以实现对接收数据的解析、处理和分析。
有源电子标签按照工作频率可以分为433MHz、900MHz、2.45GHz。
按照通讯方式可以分为单向标签、双向标签。
按照封装方式可以分为卡式标签、腕式标签、封条标签、钥匙式标签等
有源阅读器一般按照接口的方式进行划分,可分为串口型、网口型、CAN总线型等。
按照有源阅读器的形式可以分为固定式阅读器、手持式阅读器、天线阅读器一体机。
还可以按照阅读器的功能进行划分。
RFID标签俗称电子标签,RFID标签中存储一个唯一编码,其地址空间大大高于条码所能提供的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单品级的物品编码。标签上电后,按照预设的规则周期性的进行信号发射,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的作用区域,阅读器获取到标签发射出来的信息,即完成了对标签的识别过程。
阅读器是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一方面,RFID标签返回的电磁信号通过天线进入读写器的射频模块中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过读写器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形,最后从中解调出返回的信息,完成对RFID标签的识别或读/写操作;另一方面,上层中间件及应用软件与读写器进行交互,实现操作指令的执行和数据汇总上传。在上传数据时,读写器会对RFID标签原子事件进行去重过滤或简单的条件过滤,将其加工为读写器事件后再上传,以减少与中间件及应用软件之间数据交换的流量,因此在很多读写器中还集成了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实现一部分中间件的功能,如信号状态控制、奇偶位错误校验与修正等。
1)工作频段
2)读写器读取距离
3)防碰撞性能(读写器同时读取标签数量)
4)读写器灵敏度
5)标签存储器容量
6)标签电池寿命、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
7)标签尺寸、形状、防护(防水、防尘、防腐、防爆性)等级
8)抗干扰能力(同频信号干扰下是否正常工作)
9)稳定性(标签漏读率)
10)安全性(加密方式)
11)扩展性(是否支持RSSI、TDOA等算法定位、传感器结合)
目前有源RFID的主要频段为:433MHz、900MHz、2.45GHz、5.8GHz
如何选择合适的频段?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信号的直射能力越强,绕射能力越差。频率越低,波长越长,信号的绕射能力越强,直射能力越差。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般来说有源RFID的通讯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1)单工:信息在两点之间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一般对应单向标签;
2) 半双工:信息在两点之间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发送,但不能同时发送的工作方式。一般对应双向标签或是双频标签。
有源RFID的通讯距离在百米以上,一般为120-150米。可以通过软硬件的调整在最远通讯范围内调节通讯距离。
标签发射功率是指标签发射信号的能量,一般用功率(W)或分贝毫瓦(dBm)来表示。
通信协议又称通信规程,是指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RFID通讯协议即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讯的一种约定。
就是当标签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一种保护装置,防止电压过低,导致线圈电流激增,烧毁标签线路。
标签ID即区别标签的符号,每个标签都有一个专属的ID号用于表示自己的身份,即表示所对应物品/人的身份。
标签ID是RFID识别的核心,即建立起唯一的、独立的表示方式,把标签与所示的人/物绑定在一起,通过唯一不可复制的标签ID进行身份识别。
标签参数设置可以在MCU程序中植入,直接写入标签,也可以在标签成产完成后,在标签上电初始化时,通过阅读器进行无线写入。
一般来说电子标签可以设置的参数有:发射时间间隔、标签ID、发射功率;其他参数如:传感器数据处理等需要根据标签定制化设计来确定。
标签发射一次信号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ms级。
标签发射一次信号时所产生的电流,一般为mA级。
标签发射两次信号之间的时间,即标签信号的发射频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标签处于发射状态之外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电流,也可以理解为标签不发射信号的状态所产生的电流,一般为uA级。
1) 标签发射功率;
2) 标签与阅读器两端的天线匹配;
3) 阅读器接收灵敏度;
4) 工作环境;
1) 提升标签发射功率;
2) 选用高增益,接收效果好的阅读器天线;
3) 选择良好的使用环境;
4) 提升阅读器接收灵敏度
GFSK(高斯频移键控)调制是把输入数据经高斯低通滤波器预调制滤波后,再进行FSK调制的数字调制方式。它在保持恒定幅度的同时,能够通过改变高斯低通滤波器的3dB带宽对已调信号的频谱进行控制,具有恒幅包络、功率谱集中、频谱较窄等无线通信系统所希望的特性。因此,GFSK调制解调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移动通信、航空与航海通信等诸多领域中。
即电子标签使用的时间,由于有源电子标签需要电池供电,因此有源电子标签有一定的使用时长,超过一定时间后电子标签由于缺少电能将无法工作。
1) 增加电池容量;
2) 延长标签发射时间间隔;
3) 降低标签发射功率;
主要的解决方法还是以配备性能优良、尺寸小的大容量电池为主。
有源电子标签电池主要以CR纽扣电池和柔性锂电池为主,电池的选择需要以尺寸符合外形要求,电池电量大为前提,这可以保证电子标签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的最大差异性在于有源标签是电子线路构成,可以通过中心处理器MCU控制外围电路实现开关控制、LED灯闪烁、传感器控制、数据采集等诸多扩展功能。
标签可以扩展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主要的限制就是中心处理器(MCU)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否支持,同时是否有足够的I/O接口能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
1)电池低压时,标签信息的标签低电压报警位置,上位机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发出警告;
2)电池低压时,标签上的电池低压灯闪烁,发出报警信息;
标签可以同时工作,由于电子标签是MCU控制发射,采用灵活主动的发射方式,因此支持多个标签同时进行工作。
多个标签处于阅读器通讯范围之内,他们将同时和阅读器进行通讯,阅读器不知道该和那个标签进行"对话",这就是所谓的标签碰撞问题。
1)合理控制标签与阅读器的使用比例;
2)降低标签发射时间间隔;
3)良好的防碰撞算法;
一般来说,使用433MHz频段时,同一台阅读器接受范围内标签数最高不能超过150个,以80~100为合理最高上限;使用2.45GHz频段时,同一台阅读器接受范围内标签数最高不能超过250个,以100~150为合理最高上限,视标签工作复杂度而定。
标签的封装可以辅助实现标签的防拆卸、一次性使用等要求,并且决定了标签电池的使用类型,直接决定标签寿命,一般封装形式为卡式、腕带式、钥匙式、一次性封条式、防拆卸腕式等。一般封装材质为PVC、ABS,尽量避免用金属液体等封装以防止对标签发射信号产生严重干扰。
一般用于物品安装的电子标签上面附有固定孔、磁铁钉,其他佩戴于人身上的标签有扣、环、卡槽等固定安装位置。
当电子标签被拆卸时,能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标签即为防拆卸性电子标签,一般的报警方式为使标签发射的ID信息中报警位改变,或让标签无法工作。
单向电子标签就是标签上电工作后只能按照预设的参数进行周期性发射工作,不能接收阅读器发出的指令。
双向电子标签就是标签上电工作后仍然可以与阅读器进行通讯,可以接收阅读器发出的指令并给予回应。
传感器型标签是指利用RFID实现识别、采集的标签,在标签外端外置多个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后通过RFID通讯传输数据至上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