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隧道工程与地下水环境
1.1隧道工程及其特点
1.2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
1.2.1地下水的分布
1.2.2地下水的运动
1.3地下水对隧道工程建设的危害
1.3.1水岩相互作用导致围岩力学性能降低
1.3.2侵蚀性地下水破坏隧道衬砌结构
1.3.3隧道涌(突)水威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1.4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5隧道涌水与预测
1.5.1隧道涌水机理及发生条件
1.5.2隧道涌水动态变化特点
1.5.3隧道涌水预测
第2章 隧道涌水来源识别
2.1概述
2.1.1水位和水温法
2.1.2水化学分析方法
2.1.3同位素分析方法
2.1.4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2.1.5神经网络方法
2.1.6GIS理论分析方法
2.2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2.2.1方法原理与计算步骤
2.2.2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涌水来源识别
2.3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及其应用
2.3.1方法原理与步骤
2.3.2垫邻高速铜锣山隧道涌水来源识别
2.4支持向量机学习方法及其应用
2.4.1方法原理与步骤
2.4.2达万高速天平寨隧道涌水来源识别
2.5Bayes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2.5.1方法原理与步骤
2.5.2纳黔高速叙岭关隧道溶洞水来源识别
第3章 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3.1环境效应
3.1.1环境效应的定义与分类
3.1.2环境水文地质作用
3.1.3地下水环境负效应
3.2指标体系
3.2.1指标体系的概念与分类
3.2.2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作用及方法
3.3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基本思路
3.3.2指标选取
3.3.3指标体系构建与适用条件
3.3.4指标内涵说明
第4章 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方法
4.1评价过程
4.2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4.2.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
4.2.2量纲一化处理
4.3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1权重确定方法
4.3.2权重确定
4.4模糊综合评价
4.4.1思路与原理
4.4.2数学模型与步骤
4.4.3隶属函数
第5章 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实例
5.1工程概况及地质背景
5.1.1隧道工程概况
5.1.2隧址区地形、地貌特征
5.1.3隧址区气象、水文特征
5.1.4隧址区地质、水文地质特征
5.2地下水动态监测
5.2.1监测布点
5.2.2隧址区天然水水化学特征
5.2.3隧址区天然水同位素特征
5.2.4隧址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5.3隧道工程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
5.3.1指标量化与预处理
5.3.2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
5.3.3评价结果分析论证
第6章 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保护技术体系
6.1研究现状
6.2体系构建与应用
6.2.1总体思路及体系组成
6.2.2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估子系统
6.2.3地下水动态监测子系统
6.2.4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子系统2100433B
刘建等编的《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理论与实践》共分6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隧道工程和地下水分布及运动的特点,分析了隧道工程与地下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了隧道涌水机理和预测方法;第2章针对隧道涌水来源识别,重点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支持向量机方法和Bayes判别方法的原理与步骤,并以典型长大隧道涌水为例进行了应用;第3章在识别并总结隧道涌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由自然地理、地质与水文地质和隧道工程三大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项指标的内涵和评价标准;第4章从指标预处理、权重确定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第5章以垫江至邻水高速公路铜锣山岩溶长大隧道为例,评价了该隧道建设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结合隧道地区的现场调查和动态监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论证;第6章构建了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保护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隧道选线期间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估、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中国大学的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机构,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水文地质队,所以可以做一个专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估。
给地质大队等相关单位拉福利的导则。最失败的导则没有之一!估计不久要修改了。
华岩隧道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及其应用分析
华岩隧道项目水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是比较先进的一种隧道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实用性较强.以当前华岩隧道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具体的华岩隧道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应用方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土木建筑施工中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研究
现代土木建筑施工中,必须重视地质环境质量变化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期达到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统一协调和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本文结合建筑施工项目实例,运用几种方法的对比,建立土木建筑施工中负效应评价方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1 评价应以地下水环境现状凋查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为依据.对建设项目不同选址(选线)方案、各实施阶段(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期满后)不同排污方案 及不同防渗措施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的对比,推荐地下水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后再进行评价。
3 Ⅰ类建设项目应重点评价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和其他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评价因子与影响预测因子相同。
4 Ⅱ类建设项目应重点依据地下水流场变化,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水库诱发地震评价理论与实践》对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是从回答修建水库是否会诱发地震开始的,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地质学研究;②地震学研究;③物理机制研究及④危险性评价和预测方法研究。全书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概况及主要成因类型;②三峡水库地震地质环境及前期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结论;③水库蓄水初期地震活动特点及成因机理分析;④水库蓄水以来几个4.0级以上地震特点及成因机理,⑤水库诱发地震对策研究及监测台网设计。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指对那些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和工矿企业区所进行的环境质量评价。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必要时还要进行环境水文地质的监测和试验。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要求在全面掌握地下水污染现状、成因、范围和程度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做出定量评价和描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的质量变化为重点,结合研究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类型进行评价。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