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预算与企业战略和规划的关系
第一节 预算管理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预算管理及其理论基础
第三节 企业发展阶段与预算管理模式
第四节 对预算与企业战略和规划间关系的分析
第五节 从企业战略、规划到预算安排的演示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二章 预算管理的思想与思路
第一节 思想决定行动及其经济后果——对李宁公司的分析
第二节 从战略出发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路——GE 的经验及启示
第三节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与改进
第四节 预算方案设计与问卷调查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三章 预算与企业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分析及其与预算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财务报表及其信息解读
第三节 从财务分析中发现企业管理重点
第四节 从行业分析中发现价值信息和规律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四章 预算与企业财务预测
第一节 财务预测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成本习性分析
第三节 利润预测
第四节 外部融资需求预测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五章 预算的种类与编制基础
第一节 全面预算及其构成
第二节 预算编制方法与编制依据
第三节 预算编制的步骤、程序与基础
第四节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编制
第五节 以滚动计划和目标利润为基础的预算编制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六章 预算的组织、目标设定与执行
第一节 预算组织管理机构及其权限划分
第二节 预算目标的确定与分解
第三节 预算编制
第四节 预算执行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七章 资本预算的编制
第一节 资本预算概述
第二节 资本预算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第三节 吸收借鉴项目预算管理的经验
第四节 资本预算规划案例
第五节 资本预算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应关注的重点——以BT项目为例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八章 单一企业预算的编制
第一节 单一企业及其预算特点
第二节 单一企业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
第三节 单一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九章 集团公司预算的编制
第一节 集团公司及其预算特点
第二节 以战略为导向的集团公司预算
第三节 集团公司预算编制及相关事项
第四节 集团公司预算方案设计——以甲集团公司为例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十章 国资预算编报与情况说明书
第一节 国资企业预算编报要求
第二节 预算报表的具体填列
第三节 预算情况说明书及其主要内容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第十一章 国资预算的审核与分析
第一节 预算审核
第二节 预算审核分析系统构建
第三节 预算分析报告的要求与内容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第十二章 预算目标确定与对标管理
第一节 对标管理及其基本理论
第二节 对标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第三节 预算目标确定引入对标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
第四节 预算目标确定中的对标管理案例——以B地产公司为例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第十三章 预算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传统预算的不足与预算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预算及其主要内容
第三节 预算的优势与局限性
第四节 预算的适用性和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第五节 预算对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启示及其改进
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
操作练习
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
《预算管理(从企业战略到规划)》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一,梳理了预算与企业战略和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思想和思路。
三,阐述了前期问卷调查、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对于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并演示了如何从分析入手发现企业管理的弱项和未来的行动目标以及关注点。
四,基于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预算管理 从企业战略到规划》将对标管理引入企业的预算目标确定中,并通过案例演示说明对标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要点、应用程序、注意事项以及方案设计,这是其他预算管理*述中不具备的内容。
五,增加了预算审核的内容。预算审核包括预算编制前、执行中以及事后的审核。笔者2015年1月初参加了北京市国资委对50家国有企业的预算审核,感触很深,希望通过对有关内容的分析、说明,提高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减少编审时间和编审成本,提高预算编审工作的效率。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浅谈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
一、企业战略的涵义与作用\"战略\"源于古代兵法,属军事术语,我国古代兵书早就提及过\"战略\"一词,意指对战争形势做出的全局谋划。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孔明对战略还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不谋万事,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并通过对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
试论企业战略预算管理
探讨与研究传统预算管理的缺陷,剖析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以平衡计分卡为连接纽带的战略预算管理。平衡计分法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无疑在企业战略预算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企业战略预算管理的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包含杭州从西湖到钱江新城城市规划、上海大洋山港区洋山新城概念性规划、上海宝钢厂区景观设计、成都沙河三洞桥改造等的设计图。2100433B
厦门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经济学院教授 赵燕菁
过去30年,城市规划在城市“怎么建”的问题上,基本已经比较清楚了,但在“怎么管”的问题上,却远没有破题。随着城市存量部分开始超过增量部分,“管理”已取代“建设”开始对城市社会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尽快完成城市规划从“建”到“管”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对此,建议:
一、 加强顶层设计,修改《城乡规划法》。目前《城乡规划法》赋予的“两证一书”都只涉及建设。一旦完工验收,规划管理也就失去主要依据。其次,各种规划条例、技术标准也要从针对建设,转向针对管理。
二、 关注研究教育。目前的规划理论多是针对“建设”。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国外先进城市的管理制度,为我国城市制度的设计提供案例和理论。相应的,以工程设计为主的学科设置,也要尽快转向工程设计与制度设计并重的设置。
三、 理顺管理体制。中央在《若干意见》中要求:“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一”,体现了规划从“建设”向“管理”转变的现实。不仅机构要“合一”,更主要的是要将规划、法规、条例、技术标准等制度“合一”。由于这些顶层制度的事权在上层,中央和省有必要先行“规土合一”。
城市规划从“高大上”到“接地气”
长期以来,“高端、大气、上档次”是普通老百姓对城市规划的普遍反映。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行为和公共政策,是一项服务民众的实效工程,理应把“接地气”列为题中应有之意。
一、为什么需要城市规划?
“筑城卫君,造郭守民”,城市规划古已有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就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基础。
建设一座城市,必须有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才能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区域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创业、学习、交通、休息以及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简单地说,城市规划是为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使城市合理有序地发展,更适宜人们工作生活。
二、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公众政策导向
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由众多的子系统构成,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协调各系统在发展中,妥善处理用地、空间组织、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预见和安排,总体规划期限一般是20年,远景规划考虑的更长远。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应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自然而然,城市规划成为规划部门一家之事、城市管理者一家之言,与普通老百姓毫无关系。
然而,盲目“摊大饼”式城市建设、“一任领导一套规划”现实背后,凸显的恰恰是这种规划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不科学性和盲目性。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曾写道:“城市是人创造的,城市给人最精彩的感觉应该是‘起源于艺术,发展于需求’”。城市规划应更多关注老百姓的规划需求。
通过考察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城市规划演变轨迹无一例外地向公共政策转变。国外城市规划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关注物质空间”向“关注社会经济”再向“作为公共政策”的转化过程,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基于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体制。
可以说,城市规划关系到城市各行各业,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体现其政策性。尤其是涉及城市性质、布局、产业配置、用地安排,都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推进等一系列的公共政策。
城市规划,本质上还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改进。因此,城市规划应该从极少数的社会精英参与的“精英游戏”转变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地“接地气”,唯有“接地气”的城市规划才能顺利实施,避免“翻烧饼”困境。
三、城市规划如何才能接地气
量力而为,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鬼城、空城频繁出现,曾经的“大手笔”规划,如今变成“大败笔”建筑,城市规划一旦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注定成为烂尾工程。应该说,城市规划不是一哄而起、大干快上,其用意不在于单纯描绘美好愿景,而是要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经济结构的前提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真正把每一份资源用在钢仞上,用在为民、便民的实效工程中,拉动区域经济,造福地方人民。可以说,没有考虑现实资源限制,再大规模的规划都是纸上谈兵,即使项目启动,往往也只能半途而废,造成极大浪费。
因地制宜,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
城市特色的缺失戳中了城市发展的痛处,实际上,背后反映的则是城市规划片面看重城市功能属性,缺乏文化视野。城市规划一开始就应该树立这样的价值观:城市就像人一样,理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品位。各个城市存在地域、经济、规模等差异,不能按照同一种标准去规划、一味追求“高大上”。因地制宜是城市规划的灵魂,因此要挖掘城市特色元素,处理好各种特色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宜人的景观环境,减少随意性、盲目性,从崇尚‘大洋怪’转向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决策民主,广泛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城市规划中长官意志独大,透视出一些城市脱离实际、急躁冒进、罔顾民声等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说,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须凸显以人为本,要从百姓的需求出发,让城市被每个市民所认同,成为每个市民的精神归属。“市民的需求是城市规划的开始,好的城市规划是公众参与出来的”。应改变自上而下的思维,用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方式来做城市规划决策,这样,城镇化才是“人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