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是2009年02月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戴永年。本书作为高等院校冶金类专业学生的教材外,还可供冶金生产设计、研究人员参考。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基本信息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超小型有色金属接近传感器

  • ET-110
  • 基恩士
  • 13%
  • 湖南锐森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CJ24Y系列交流接触器(冶金型)

  • CJ24Y-100/3
  • 13%
  • 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销售分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CJ24Y系列交流接触器(冶金型)

  • CJ24Y-100/4
  • 13%
  • 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销售分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CJ24Y系列交流接触器(冶金型)

  • CJ24Y-160/2
  • 13%
  • 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销售分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CJ24Y系列交流接触器(冶金型)

  • CJ24Y-250/2
  • 13%
  • 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销售分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真空吸盘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真空吸盘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真空吸盘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真空吸盘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真空吸盘

  • 台班
  • 广州市2009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有色金属

  • MT:02
  • 800m²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4-16
查看价格

有色金属

  • 1.5mm厚
  • 50m²
  • 3
  • 多乐士、嘉宝莉、SKK、嘉达、菊花、明远、美涂士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有色金属铝材

  • 牌号 1060 铝含量 99.7(%)
  • 1710t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29
查看价格

有色金属硬化剂

  • CYJ-111
  • 7831t
  • 1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4-20
查看价格

有色金属管及非金属

  • 1.名称:空调冷媒管2.型号:Ф=9.52(磷脱氧铜管)3.含难燃B1级橡塑保温,厚度20mm4.超高增加费综合考虑8.其他:具体详见施工图纸及招标文件,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
  • 2.71m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6-11
查看价格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文献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格式:pdf

大小:23KB

页数: 6页

《有色冶金概论》复习题 4、铜的冶炼方法及工艺流程 答:有火法和湿法两大类;火法炼铜基本流程包括造锍熔炼、锍的吹炼、粗铜火法精炼 或阳极铜电解精炼;湿法炼铜基本流程包括浸出、萃取。反萃、电积。 5、硫化铜精矿造锍熔炼的基本原理及两个过程的主要反应 答:利用铜对硫的亲和力大于铁和一些杂质金属,而铁对氧的亲和力大于铜的特性,在 高温及控制氧化气氛条件下,使铁等杂质金属逐步氧化后进入炉渣或烟尘而被除去,而 金属铜则富集在各种中间产物中,并逐步得到提纯。主要包括两个造渣和造锍两个过程 主要反应: 2FeS(l)+3O 2(g) =2FeO(g)+2SO 2(g) ;2FeO(g)+SiO2(s)= 2FeO ·SiO2(l) ; xFeS(l)+yCu 2S(l)= yCu 2S·xFeS(l) 6、硫化铜精矿造锍熔炼的目的及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 答:( 1)造流熔炼的目的:①使炉料中的铜尽可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格式:pdf

大小:23KB

页数: 60页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 成立于1979年,所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教授。现有在职职工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人、副教授和高工4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长期从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工艺和配套设备以及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发等工作。

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

查看详情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系博士后

戴永年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及材料、电池及电池材料。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以及大量的本科生,承担并完成了数十个研究项目,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其中《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冶金》被列为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真空冶金》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1项。研究成功的“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和“卧式真空炉” 等相关技术已在国内40多个单位及巴西、玻利维亚和越南三个国家推广应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的各种奖励共计2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四等奖一项、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金300万元)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四项、中国真空学会 “94'科技成就奖(HAYASHI AWARD)”一项。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系彭金辉

博士、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先后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原中国有色金属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银奖,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选拔赛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成果大奖赛金奖,中国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云南省科技发明比赛一等奖,云南省首届青年科技成果大奖赛二等奖,全国及云南省大学生科技“挑战杯”获奖指导教师,获昆明市青年十杰称号,云南省高等院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研究方向:微波加热在材料冶金中的应用、冶金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担任博士、硕士、本科生的《微波冶金》、《微波加热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等5门课程。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 20余名,本科毕业生论文20余人次。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攻关项目、昆明市科技重点项目、四川省攀枝花市科技项目、中-德、中-英国际合作项目等29个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的项目被评为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出版专著2部,共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91篇,刊于国内核心刊物62篇,国际核心期刊8篇,国际会议31篇,其中被SCI、EI、ISTP、CA等收录10余篇。申请中国专利10项,其中4项已获授权。

华一新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冶金工程系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5年被评为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跨世纪人才,1997年被评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04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

研究方向:冶金新技术与新工艺、冶金物理化学、微波冶金、离子液体应用。

讲授过《普通冶金学》,《冶金新技术》,《冶金动力学》,《现代冶金分析技术》,《微波化学》,《火法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等9门课程,主持《有色重金属冶金学》精品课程建设。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10余人。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1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等各种科研奖励5项。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0余篇次。出版《冶金过程动力学导论》(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年)和《微波化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2部学术专著。

王华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1996年5月被原有色金属总公司授予“先进青年工作者”称号,97年5月被授予“昆明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8年12月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称号,2000年12月获昆明理工大学首届香港伍达观基金杰出教师奖,2005年6月被授予“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3年1月当选为第13届昆明市五华区人大代表。

研究方向:冶金能源与环保、强化冶炼与节能、钢铁冶金新技术、冶金过程仿真与控制。

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讲授主干课程7门,已培养硕士、博士生1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优秀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申请国家专利19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每年能获得1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1项、3等奖5项,省自然科学2等奖1项、3等奖1项。

谢刚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云南省学术和技术学科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云南省青联常委,当选为1996年昆明市十大杰出青年。

研究方向:计算冶金、冶金物理化学。

主讲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课程6门,指导毕业博士及硕士生20多人,指导在读博士及硕士生10多人。承担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多篇,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三项。多次主办和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系杨斌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材料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获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 199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1998年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1994年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4年获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4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称号。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真空冶金。

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申请国家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3项,已授权10项,研制成功的真空冶金新工艺和新设备,在国内推广应用,累积创利税上亿元,并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0余名。

陶东平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熔体(溶液)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液态合金理论及应用、硅酸盐熔体(熔渣)热力学》。

讲授本科生的必修课《冶金原理》、研究生的学位课《冶金热力学》和必修课《材料热力学》以及选修课《熔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和《冶金熔体物理化学》、《熔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和《冶金熔体物理化学》。已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有16篇为SCI收录、4篇为EI收录。在Metall. Mater. Trans. A和B上已发表6篇论文,提出了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承担过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1本。省部级科研奖1项(均排名第一)。

郭忠诚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昆明市优秀专家,昆明理工大学首届特聘教授。荣获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云南省高校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十大杰出标兵”和全国电镀行业首届“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材料表面改性及其物理化学过程、新型多功能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微观结构表征、超细粉体金属粉体材料、表面工程。

讲授过3门研究生课程,培养了硕士生7人,博士生2人, 自9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新材料及其表面改性与精饰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40多篇,被国内外刊物引用200多篇次,出版专著2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魏昶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新技术和新材料制备、有色金属冶金新技术及其理论研究、复杂矿物资源和再生资源分离新技术。

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被EI和全国核心期刊收录。编著并出版了《湿法炼锌理论与应用》、《铅锌锡及综合利用》等专著,参加编著并出版了《锌冶金学》等著作。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硫化碱法提锡的基础理论和新工艺”;国家“八五”攻关子项目“镍电解混合阳极液除铁研究”;云南省应用基金项目“高钙镁难选低品位氧化铜矿新工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脆硫铅锑矿湿法分离新工艺和基础理论”等项目。已培养6届硕士研究生16人和1届博士生。

王亚明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生化学院院长。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理事,全国松香、松节油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造纸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十五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新型催化材料。

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余项,主要从事纳米粒子催化剂固体超强酸的制备、物性表征以及在天然产物(松香、松节油等)的深加工制精细化学品的催化性能研究及相关技术开发。出版专著两部,《催化原理及新催化技术》获97-98年度西南、西北地区科技图书贰等奖,《松节油择形催化》获2002年西南地区科技图书壹等奖。发表论文50余篇,EI收录10篇。松脂深加工新型催化剂、新工艺研究》获2002年度云南省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贰等奖(排名第一)。获发明专利授权二项(排名第一)。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系马文会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06年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2007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兼任日本东京大学可持续材料国际研究中心合作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青联委员等。

研究方向:真空冶金物理化学及多晶硅材料。

现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预研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7项,参编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0余篇次。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