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岩石流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系统地介绍了作者最近几年在岩石流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全书共8章,内容主要包括:岩石流变扰动效应试验仪的研制;岩石单轴压缩蠕变试验与蠕变模型;岩石单轴压缩蠕变扰动试验及其本构关系;岩石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岩石三轴压缩蠕变扰动试验及其本构关系;岩梁弯曲蠕变扰动试验等。
《岩石流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可供岩土工程、采矿工程、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等研究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2100433B
出版时间:2007-12-01版 次:1页 数:123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地质学
这东西不容易保持原状啊,不像灰岩啥的直接敲一块放几天也没事,楼主是怎么保持原状的?请教请教
安装定额的检验试验费包含该内容
交流变直流叫整流,直流变交流叫逆变,那直流变直流叫什么?交流变交流叫什么?
直流变直流叫斩波,交流变交流叫变频
岩石流变及其工程应用综述
讨论岩石流变及其工程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岩石流变概述,岩石流变模型理论,岩石流变试验,岩石流变研究展望。
针对局地环流能量转换问题,该工作系列讨论扰动位能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扰动位能的新概念,将其分解为大气扰动位能(简称扰动位能)和表面扰动位能两个部分,给出了扰动位能各阶矩项的数学表达形式,结合资料指出二阶以上的扰动位能高阶矩项相对于其一阶矩项和二阶矩项来说是小量,并指出扰动位能二阶矩项的全球平均恰好等于传统的有效位能,但两者在物理意义上明显不同。
扰动位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冬季和夏季带面积加权的整层大气扰动位能一阶矩项、二阶矩项及它们总和的垂直平均的全球分布。可知无论是扰动位能的一阶矩项、二阶矩项还是它们的总和都是冬半球的分布与年平均的情形相似。
与年平均情况一样,扰动位能的冬夏分布形势和变化与扰动位能一阶矩项的相似。从冬夏扰动位能的差可以较好地反映其年变化。在热带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变化不大而整层大气扰动位能的一阶矩项、二阶矩项以及扰动位能本身的年变化较小,这些量的年变化在陆地上比在海洋上要大。扰动位能的一阶矩项和扰动位能由冬到夏在北半球基本上是增大(除了北半球热带地区),而在南半球则相反,增大和减弱最显著的地区分别位于大陆的上空。
南、北半球和全球平均的整层大气扰动位能的季节变化,可见半球平均的整层大气扰动位能的季节变化是显著的,但全球平均的季节变化很小,基本稳定。对于一阶矩项,北半球平均值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南半球平均值正好相反,它们季节变化的幅度约为70×106J。对于二阶矩项,南、北半球平均值的变化与一阶矩项的相反,其季节变化的幅度约为3.5×106J,约是一阶矩项的二十分之一。为了维持平衡,存在着平均一阶矩项从冬半球向夏半球、平均二阶矩项从夏半球向冬半球的越赤道输送。
南、北半球和全球平均的整层大气总动能的季节变化与扰动位能二阶矩项的变化情况极为相似,似乎呈一固定的比例。这一点可以通过提供的南半球、北半球和全球平均的整层大气总动能和扰动位能二阶矩项的比值得到反映,对于全球平均而言,它们的比值较半球尺度情况更稳定,平均而言约为20%,说明从全球尺度上大气总动能的季节变化与扰动位能二阶矩项的关系密切。但从区域尺度或局地上看,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年平均整层大气总动能与扰动位能的二阶矩项之比的分布,可以看出一些急流区和季风区内的情况,同时,可见有些地区大气动能比扰动位能二阶矩项的数值还大不少,特别是在南北两半球副热带急流区,而且在这些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大气动能比扰动位能二阶矩项甚至大80~100倍以上,表明在区域或局地的尺度,扰动位能二阶矩项并不能代表全位能中可以释放的那一部分(即全位能变为动能的部分)。然而,大气动能却与扰动位能一阶矩项的关系密切,两者呈现非常清楚的反向变化关系,其实对于任何局地上的情况都是如此,这种结果是符合能量学观点的,说明扰动位能对于局地环流动能维持的重要性。
本书针对软土地区取土过程中的扰动理论、数值模拟及室内取土试验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取土贯入引起扰动的理论分析,通过取土贯入过程的数值模拟对取土器参数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常用的薄壁取土器进行改进等。
封面
软土地区取土扰动理论及试验研究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取土贯入引起扰动的理论分析
第3章 取土贯入的数值模拟及参数分析
第4章 取土器改进设计及试验注意事项
第5章 取土器贯入引起的土体变形试验研究
第6章 基于透明土的取土器贯入试验研究
第7章 土样质量评价及减小扰动措施
索引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