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利用声发射前兆现象预报岩石破裂是近些年岩石力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声发射前兆现象复杂多变的显现形式,这一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项目从“岩石破裂的实质是微裂纹萌生、扩展直至形成宏观裂纹的过程”这一学术观点出发,首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岩石破裂的声发射前兆现象,结合矩张量分析、地球物理学理论、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建立声发射数据与裂纹几何参数间的函数关系。然后,结合损伤本构关系计算并不断修正数值模型直至模拟的损伤过程可以再现岩石内部裂纹的发展过程。基于大量的声发射实测数据及损伤模拟结果,建立声发射参数及损伤变量间的统计关联性,进而利用损伤力学理论揭示声发射前兆现象的显现机理。最后,基于实际工况建立数值模型,结合声发射参数与损伤变量间的关系,通过模拟实际工况的损伤场对裂纹及监测数据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提高岩石破坏预报结果的准确率。 2100433B
批准号 |
51604062 |
项目名称 |
岩石破裂的声发射前兆现象及其显现机理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404 |
项目负责人 |
张鹏海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东北大学 |
研究期限 |
2017-01-01 至 2019-12-31 |
支持经费 |
20(万元) |
应该可以吧
毛细现象(又称毛细管作用)是指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於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能够经由茎内维管束上升,即是毛细现象最常见的例子。当液体和固体(管壁)之间的附...
本文针对水厂铁矿东排K2路基边坡失稳,威胁东排运输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通过对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借助岩体力学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从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分析评价以及工程加固治理三个方面深...
岩石隧洞掘进过程中松驰区域的声发射评价
在神冈地下基岩试验场,通过计测隧洞掘进爆破后在周围基岩中产生的声发射(AE)信号,对“松驰现象”做了解释和分析,除去泛用的AE参数分析和定位分析之外,还使用了矩张量分析法(Moment Tensor Analysis),分析结果表明,爆破后应力再分布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出现,并且一直叔及到未掘进区域的山岩,同时还确认一在掘进壁面附近和山岩内部发生的裂纹属于不同的种类,用三维定位法对松驰区域的扩展做了评价。
应力-水流-化学耦合下岩石破裂全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
应力-水流-化学耦合下岩石破裂全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自行研制了应力一水流一化学耦合下岩石破裂全过程的细 力学试验系统,可以进行应力一水流一化学祸 合下的多项岩 力学细观试验,实现了应力一水流一化学耦合下岩石破裂全过程的显微与宏观实时监测、摔制、...
【学员问题】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解答】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 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 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 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 (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 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 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上体)会出现小型坍 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没动 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 (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突水机理与灾害控制是目前岩溶隧道施工中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本项目以岩溶地区含水构造赋存规律研究为基础,以大量工程实践为依托,应用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岩溶隧道上覆特大体量岩溶水体突出的前兆信息及其灾害突变机理。通过岩溶地区含水构造赋存条件和水源补给规律的研究,辨识其临突地质前兆信息,提出突水的发生条件与影响因素;通过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开展隧道施工诱发特大体量水体突出的模型试验,研究突水前后水体附近围岩力场和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及其临突特征;研究各场信息的相关性及其对突水预测的有效性,分析突水破裂通道形成过程中围岩应力、位移和渗流等多元信息的演化规律,建立突水前兆多元信息识别模型;研究特大体量含水构造失稳的非线性突变特征,建立岩溶水体突出的尖点突变模型,给出突水判据和最小安全厚度,提出特大体量含水构造的稳定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对于岩溶隧道灾害预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针对岩溶隧道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问题,重点围绕岩溶隧道突水发生条件、前兆信息规律及突出的灾变机理与控制方法三方面内容,采用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仿真等综合研究方法,开展岩溶隧道上覆大型水体突出前兆及其灾害突变机理的研究,历经三年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如下标志性成果: 1、提出了岩溶水体突出的发生条件与影响因素:基于我国近50年隧道突水案例的系统调研和归类分析,开展了岩溶地区含水构造赋存条件和赋存规律研究,辨识大型岩溶水体临突地质前兆信息,将突水影响因素划分为工程地质条件和人为施工扰动两类,从含水构造能量储存、岩溶水动力性能与能量释放和含水构造系统的稳定性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型岩溶水体突出的发生条件。 2、揭示了突水前兆多元信息演化规律及其临突特征:通过自主研制的新型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开展了岩溶隧道上覆大型水体突出的大型三维相似模型试验,结合案例分析和理论数值分析,揭示了突水灾变演化过程中岩溶水体及其附近围岩应力场、位移场、渗流场以及电场和声发射信号的变化规律及其临突特征。在隔水层破断突水前,围岩应力变化持续增长后发生回跌,但已濒临突水。围岩位移变化持续增长后发生跳跃,在跳跃前出现孕育突水前兆的稳定突升段。围岩渗透压力变化持续降低后发生急剧跌落,在突水前很长时间里出现孕育突水前兆的异常波动段。围岩视电阻率和声发射能量也在突水前产生明显的突升和激增现象,尤其是视电阻率突升段的增长点出现在突水前较长的时间段。通过对多场信息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突水预测的有效性分析,发现隔水层的渗透压力、视电阻率及位移变化信息在突水前具有明显的前兆特征,是突水灾害预警和监测的重要前兆信息源。 3、建立了岩溶水体突出的力学模型及其判据与最小岩体防突安全厚度分析方法:针对岩溶隧道上覆大型水体突出,采用突变理论建立了隔水岩层破断突水的尖点突变模型,利用系统势函数分叉集的突跳现象,提出了岩溶水体突出的力学判据与最小安全厚度分析方法。基于系统主控参数对突变路径的控制分析,提出特大体量含水构造的稳定性控制方法,并应用于岩溶隧道突水的预测和治理工程中。 本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文章29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20篇,培养研究生6名。项目成果应用于湖北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等多条隧道突水灾害控制中。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