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岩体结构分析主要有:
(1)地质学方法。如岩石学方法、构造地质学方法和地质力学方法等。
(2)岩石力学方法。如地应力测量。岩石强度试验和模拟试验等。
(3)作图法。即借助赤平极射投影法或实体比例投影法、或块体坐标投影法等进行图解分析,确定岩体优势结构面、结构体几何形状和规模大小。以及可能失稳的形式和位移的方向等。
(4)Q值评价法。即用岩体质量指标Q值评价岩体稳定性的方法,Q值愈大,岩体稳定性愈好 。
内容包括:
(1)现场观测各种构造结构面的特征、产状、延伸规模、间距和密集程度。并按其规模划分结构面的级别。
(2)鉴定结构面的胶结或充填物质。
(3)研究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及其力学性质。
(4)测定结构体的形状、大小。
(5)分析岩体的岩石种类、矿物成分和组构特征。
(6)测定岩体的力学特征,并在现场实验室测定岩石的机械强度。
(7)进行岩体结构分类,判定岩体稳定性等 。
岩体地质结构分析(geologic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rock mass)是指研究岩体的地质构造结构面和被结构面切割而成的结构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组合形式,并分析其在矿山工程应力作用下的稳定性等整个工作的总称。它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基础工作。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各种产状裂陈系统、结构特征和天然应力场的地质体,称岩体。岩体结构分析有特定的观测试验内容和分析、分类方法 。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是对指定结构在承受预计荷载及发生外部变化(例如,支座移动及温度变化)所进行的预计分析
6个月的纳税申报表和去年年报,最好是审计报表,及近月月报,经营三年以上
www.ug888.com ●●●●●●●●●●●●●●● QQ:89106757 电话:0519-88684720 手机:13915067177 电子邮件:yueqingyun@163.com MS...
一般分为:整体块状、层状、碎裂状和松散状等四种结构类型。
(1)整体块状结构类型
其力学特性为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岩石压缩应力一应变曲线为凹形,整体强度高。可承受一定的拉力,岩石类型一般为厚层状沉积岩、火成侵入岩、火山变质岩,结构面以节理面为主,主要结构体形式为块状、柱状。按岩石、岩体强度。该类型可细分为整体结构和块状结构两个亚类。前一亚类结构面类型属刚性结构面,主要结构面内摩擦系数(抗剪曲线斜率)大于0.6,结构面间距大于1m;岩体完整系数(岩休纵波速度与岩石纵波速度比值的平方数或岩体抗压强度与岩石抗压强度的比值)大于0.75,结构面级别为Ⅳ、V级,岩块湿抗压强度大于58.84MPa,岩休稳定性属极稳定类,个别情况下出现岩爆,后一亚类.结构面类型以刚性结构面为主。局部为破碎结构面,结构面内摩擦系数为0.4~0.6,结构面间距为0.5~1m,岩体完整系数为0.75~0.4,结构面级别以Ⅳ、Ⅴ级为主,岩石湿抗压强度大于29.42MPa。一般大于58.84MPa,稳定性属稳定类,有时沿结构面产生块状位移。
(2)层状结构类型
岩石种类属簿层沉积岩、沉积变质岩,其力学特性为各向异性不连续介质,垂直层面的方向上抗拉强度低,整体强度不高,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主要结构体形式为板状、楔形。该类型又再分为厚层状结构和薄层状结构两个亚类。前一亚类,结构面类型分刚性结构而和柔性结构面两种:主要结构面内摩擦系数为0.5~0.3,结构面间距为0.5~0.3m,岩体完整系数为0.5~0.3,结构面级别以Ⅲ、Ⅳ级为主,岩块湿抗压强度大于29.42MPa,岩体稳定性属较稳定类,可沿软弱夹层发生层状滑移。后一亚类结构面类型为柔性结构面,主要结构面内摩擦系数为0.4~0.3,结构面间距小于0.3m,岩体完整系数小于0.4,结构面级别以Ⅲ、Ⅳ级显著,岩块湿抗压强度为29.42~9.81MPa,岩体稳定性属较不稳定类,常发生顺层滑移、弯折,有时有塑性变形。
(3)碎裂状结构类型
包括镶嵌状结构、层状破裂结构和破裂状结构三个亚类。镶嵌结构,岩石种类属火成侵入岩、非沉积变质岩,抗剪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岩块湿抗压强度大于58.84MPa,节理比较发育有小断层错动带,主要结构体形式为菱形、锥形,结构面类型属刚性结构面、破碎结构面,主要结构面内摩擦系数为0.6~0.4,结构面间距小于0.5m,岩体完整系数小于0.3,结构面级别为Ⅳ、Ⅲ级密集,岩体稳定性属较稳定类,但受振动而松动时则不稳定。层状破裂结构,岩石类型为较强烈摺曲、破碎的岩层或层状岩体,力学特征为各向异性不连续介质,岩石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为凸凹型或凸型,垂育岩层方向软弱,岩块湿抗压强度小于29. 42MPa、骨架岩层在29. 42MPa左右,岩休中层理、片理、节理、断力学特征为各向同性的似连续介质,岩石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为凸凹交替型,整体层、层间错动面发育,主要结构体形式为碎裂状、片状,结构面类型属泥化结构面。其内摩擦系数为0.4~0.2,结构面间距小于0.5m,岩体完整系数小寸0.4m,构造面级别Ⅱ、Ⅲ、Ⅳ级均发育,岩体稳定性属不稳定类,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位移。遇水时可塑性变形。碎裂状结构,岩石种类为构造破碎强烈的岩体,力学特性是结沟面方向具压缩性,抗拉强度很低,具有一定的流变特性,岩块湿抗压强度小于29.42MPa,节理、断层、断层破碎带、交叉劈理发育。主要结构体形式为破碎状,结构面类型为破碎结构面,其内摩擦系数为0.4~0.16,结构面间距小于0.5m,岩体完整系数小于0.3,岩体稳定性属不稳定类,尤其是有水作用时更不稳定。
(4)松散状结构
常为断层破碎带或风化破碎带,力学特性表现为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岩石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为凸型,整体强度很低,塑性高,流变性大,岩块湿抗压强度极低,主要结构体形式为鳞片状、碎屑状、颗粒状,结构面类型为节理密集呈无序状分布,其内摩擦系数小于0.2,岩体完整系数小于0.2,岩体稳定性属极不稳定类,有水时易发生塑性变形 。2100433B
岩体结构分析法及其在隧洞裂隙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建造在岩体中的建 (构 )筑物或是以岩体作为其建筑材料 ,或是以岩体作为其地质环境。但岩体总是存在有不同尺寸和规模的结构面 ,这些结构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岩体的工程特性 ,是地下隧洞 (室 )围岩稳定性分析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针对紫坪铺2号泄洪洞层状岩体开挖中存在的局部块体冒落问题 ,采用岩体结构分析法对该洞龙抬头段围岩进行了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为隧洞的局部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等效刚度的大展弦比机翼结构分析方法
通过等效刚度方法计算大展弦比机翼加筋壁板的刚度矩阵,建立与加筋板平面形状相同的等效板,并使等效板具有与加筋壁板相同的力学性能,从而简化大展弦比机翼有限元模型,达到缩短建模、分析、后期优化流程所需时间的目的。选取两个不同展弦比的机翼,分别建立绘制了桁条的详细有限元模型和等效刚度有限元模型。对两个模型静力学、动力学和颤振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数据表明两个模型的静力变形、固有频率、振动模态和颤振分析结果吻合度高,从而证明了等效刚度方法在大展弦比机翼结构有限元建模应用中的可行性。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概述
1.2岩体工程地质及其灾害学的内容
1.3岩体工程地质及其灾害的调查研究方法
1.4岩体工程地质及其灾害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
1.5岩体工程地质及其灾害的理论分析研究方法
第2章 岩体的结构与构造
2.1概述
2.2结构面及其特征
2.3岩体结构类型
2.4岩体工程地质分类
第3章 岩石和岩体的力学性质
3.1概述
3.2岩石的力学性质
3.3岩石的变形机理
3.4岩石的弹塑性性质
3.5岩石变形的时效性
3.6岩体变形
3.7岩体强度
第4章 不连续面的分析和力学性能
4.1概述
4.2不连续面的工程分类
4.3不连续面的调查技术
4.4不连续面资料的修正
4.5不连续面受荷后的变形
4.6不连续面的抗剪强度
4.7不连续面的粘滑现象
第5章 岩体运动学分析
5.1概述
5.2岩体运动学的力学原理
5.3全空间赤平极射投影
5.4矢量分析法判别块体运动的形式
5.5赤平极射投影在块体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5.6块体稳定性分析
5.7块体系统组合的运动分析
第6章 块体理论及其在岩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6.1概述
6.2块体分类和关键块系统
6.3棱锥与集合的基本概念
6.4块体理论的基本定理
6.5关键块体的运动及其判别方法
第7章 地震地质及其灾害
7.1概述
7.2天然地震
7.3地震波在岩体中的传播
7.4活动构造的研究
7.5地震的地质灾害
7.6地震小区划
第8章 岩体失稳引起的地质灾害
8.1概述
8.2岩坡失稳及其产生的地质灾害
8.3崩塌
8.4滑坡
8.5岩坡的流动和折曲
8.6岩质边坡的加固措施
8.7岩基的稳定性分析
8.8岩溶的地质灾害
2100433B
岩体工程地质分类(engineering ge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rock mass),是指按照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将岩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岩体工程地质分类种类繁多,但大部分属于围岩分类。
本书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研究任务和方向,并介绍了围绕这个方向进行研究的部分成果,着重探讨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问题.
全书共有十五篇文章.第一篇论述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主要任务和方向;第二篇至第六篇主要为岩体结构分析和断层、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研究;第七篇至第十篇为岩体力学研究和岩体力学特性的试验;第十一、十二篇为岩体稳定计算分析;第十三篇至第十五篇为岩体的声波测试和动力特性分析.所讨论的问题与基建、矿山、国防等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书可供广大地质和水文工程地质人员,水电、交通、矿山、国防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