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常绿小乔木。圆叶澳杨株高可达7m。叶丛生枝端盾形或圆形,径8~15cm,叶柄红色,叶背粉白色。春季开花,总状花序顶生,黄绿色,雄花位于花序上部,雌花在下部。蒴果球形,由绿转褐色。叶形美观。
国内分布:台湾(兰屿)。
国外分布:菲律宾也有。
用播种法,春、秋季为适期。
灌木至小乔木,高1-3米,各部均无毛。叶纸质,盾状着生,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6-16厘米,宽5.5-15厘米,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截平或具一浅凹缺,腹面亮绿色,背面带苍白色;中脉于背面强壮凸起,侧脉7-9对,斜上举,基部2-3对于中上部有2-3分枝,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淡红色,长5-9厘米,顶端具2圆形的腺体;托叶早落,形成长圆形的托叶痕。花单性,雌雄同株并同序,密集成长12-20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生于花序轴下部,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雄花:苞片内通常有花3朵,基部两侧各具1圆形,直径约1.2毫米的腺体;花梗纤细,不等长,长者长达4毫米,短者长仅1.5毫米;萼片2,肾形,顶端圆,宽1.5-2毫米;雄蕊9枚,花丝短。雌花:花梗长4-5毫米;腺体与雄花的相似;花萼2裂,裂片卵状,直径约1毫米;子房椭圆形,2室;花柱2,分离;柱头近头状,长达2毫米。蒴果扁压,长4-6毫米,宽 6-8毫米。花期不详。
小叶杨的叶子能吃,大叶杨不能吃。小叶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祛风活血;清热利湿。风湿痹疹;跌打捉痛;肺热咳嗽;小便淋沥;口疮;牙痛;痢疾;脚气;蛔虫病。吃法很多,可以洗干净后凉拌,也可以用水煎服后服...
白杨为3种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植物的通称,原产北半球,较其他杨属植物分布于较北较高处,以叶在微风中摇摆而闻名。因分蘗快,多生长成林,罕见单株者,甚有益于自然景观。树皮灰...
小叶黄杨,黄杨科,黄杨属。 树种特征: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簇生叶...
生于低海拔林中。
栽培土质宜选石灰质的壤土或砾土。排水、光照需良好。幼株春至秋季施肥2~3次,成年树甚粗放。每年春季做修剪整枝,常修剪主干下部删枝,能促进长高。性喜高温,生长适温约为22~30℃。
应用价值:适作园景树,尤其适用于滨海地区。
命名来源:(海南植物志)[balnco, fl. Fillip. Ed 3: 196. 1880]
中国植物志:44(3):003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枯萎病是近年来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其特 点是发病猛,传染速度快,对绿化效果影响大。 发病症状: 枯萎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 ,严重时可 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 ,初期茎部 变为褐色 ,叶片失绿 ,嫩梢下垂 ,叶不脱落 ,后期茎部受 害部位变黑 ,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 ,生有许多细小 的艷 (yan) 小菌核 ,随着气温的升高 ,受害部位迅速发 展,病菌侵入木质部 ,导致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为存在于土壤中的镰刀菌。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 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 一般 5月中旬开始发病,七、 八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 周。 防治措施 在发生病害时,可以用格润根竟+蓝菲一号兑水灌根, 在治疗病害的同时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 黄杨白绢病 发病症状: 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 腐烂 ,经几天阳光曝 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
属 | 种 |
---|---|
海漆属Excoecaria | 云南土沉香E. acerifolia 海漆E. agallocha 红背桂花E. cochinchinensis 绿背桂花E. formosana 兰屿土沉香E. kawakamii 鸡尾木E. venenata |
澳杨属Homalanthus | 高山澳杨H. alpinus 圆叶澳杨H. fastuosus |
响盒子属Hura | 响盒子H. crepitans |
乌桕属Sapium | 斑子乌桕S. atrobadiomaculatum 浆果乌桕S. baccatum 桂林乌桕S. chihsinianum 山乌桕S. discolor 异序乌桕S. insigne 白木乌桕S. japonicum 多果乌桕S. pleiocarpum 圆叶乌桕S. rotundifolium 乌桕S. sebiferum |
地杨桃属Sebastiania | 地杨桃S. chamael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