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园林百科

云南竹叶草

云南竹叶草(Oplismenus patens var. yunnanensis S. L. Chen et Y. X. Jin),禾本科植物,产海南、云南;生于疏林下阴湿处。

云南竹叶草基本信息

云南竹叶草生长环境

生长于疏林下阴湿处。

查看详情

云南竹叶草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散生毛竹

  • 胸径6-8cm,高度5.0-6.0m,冠幅1.0-1.5m,容器苗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散生毛竹

  • 胸径4-6cm,高度4.0-5.0m,冠幅1.2-1.5m,容器苗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8
查看价格

  • ;型号、规格:种类:锦;规格:育苗盘50×30cm,带土壤厚度5cm;品牌:绿态
  • 绿态
  • 9%
  • 深圳市宸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竹叶楠树

  • H25以上
  • 9%
  • 张家界宏茂生态种苗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叶芦竹

  • 高度35-45cm,冠幅20-25cm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5-40×30-35
  • 深圳市2013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0-50×20-25
  • 深圳市2012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5-40×30-35
  • 深圳市2012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5-40×30-35
  • 深圳市2012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0-50×20-25
  • 深圳市2011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竹叶(鸢尾)

  • G25-30cm;h30-40cm
  • 4191株
  • 4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19
查看价格

竹叶(鸢尾)

  • G25-30cm;h30-40cm
  • 4319株
  • 4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3-29
查看价格

竹叶(鸢尾)

  • G25-30cm;h30-40cm
  • 6392株
  • 4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5-20
查看价格

竹叶(鸢尾)

  • G25-30cm;h30-40cm
  • 8430m²
  • 4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24
查看价格

竹叶楠木

  • 12542
  • 3株
  • 1
  • 竹叶楠木
  • 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8-10
查看价格

云南竹叶草分布范围

产自海南、云南。2100433B

查看详情

云南竹叶草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主要区别为: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5-9厘米,宽7-18毫米;第一颖顶端的芒长7-10毫米,第二颖的芒长为第一颖芒的1/3-1/2,第一外稃具长约1毫米的短芒。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10(1)卷)

查看详情

云南竹叶草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云南竹叶草文献

南天竹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南天竹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南天竹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格式:pdf

大小:312KB

页数: 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南天竹叶挥发性成分.从南天竹叶子中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85.84%.在南天竹叶子鉴定的挥发性成分中,顺3,3,5-三甲基乙酸环己酯(14.21%)含量最高,其次为6-甲基-5-庚稀-2-酮(13.66%)、2-己醛(6.53%)、己醛(5.94%)和(E)-6,10-二甲基-5,9-十一碳二烯-2-酮(5.94%).

竹叶草变种分类

无芒竹叶草

无芒竹叶草(变种)

野生竹叶草

(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Submuticus

【形态特征】:叶鞘无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8—14毫米。花序轴粗糙,疏生毛;小穗孪生,长约3毫米;第一颖顶端芒长0.5—1厘米,第二颖顶端无芒。

【产地分布】:产四川、云南;生于林缘湿地。

台湾竹叶草(变种) (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 Oplismenus var.Intermedius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区别为:叶片披针形,长9—1

竹叶草(5张)3厘米,宽12—25毫米,小穗长3.5—4毫米;第二颖的芒长达3毫米,第二外稃顶端芒尖至具长约0.5毫米的芒。

【产地分布】:产四川、贵州、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生于草地疏林阴湿处。

中间型竹叶草

中间型竹叶草(变种) (海南植物志)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Intermedius

竹叶草

【种别名】:大渡求米草(禾本科图说)

【形态特征】:叶鞘密被疣基硬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5—15毫米,基部斜心形。花序轴及穗轴密被长柔毛和长硬毛;小穗孪生,稀上部者单生,长3—3.5毫米;两颖均具5脉,第一颖具芒长5—10毫米,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

【产地分布】:产浙江(南部)、台湾、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生于山地、丘陵、疏林下阴湿地。日本也有分布。

大叶竹叶草

中间型竹叶草

大叶竹叶草(变种) (海南植物志)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Owatarii

【种别名】:大渡求米草(禾本科图说)

【形态特征】:秆纤细,上升部分高30-80厘米。叶鞘、叶片、花序轴密生长柔毛或疣基毛,叶片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30毫米。小穗孪生,长约牛毫米,第一颖的芒长约8毫米,具5脉;第二颖有长约1毫米的芒,具5—7脉;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

【产地分布】:产贵州、台湾、广东、云南;生于山地疏林下阴湿处。分布日本、泰国北部。

福建竹叶草

福建竹叶草

福建竹叶草(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Oplismenus fujianensis

【形态特征】:秆较粗壮,基部平卧地面,节着地生根,上升部分高40—8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或上部者长于节间,密被疣基毛;叶舌膜质,顶端被长约1毫米短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多少包茎而不对称,两面密被毛。圆锥花序长10—15厘米,主轴及穗轴密被疣基毛;分枝长2—5厘米;小穗孪生(基部偶有3个簇生),较紧密排列于穗轴的一侧,卵状披针形,疏被毛,长2.5—3毫米,第一颖草质,长为小穗的1/2—2/3,顶端芒长2—4毫米,具3—5脉:第二颖顶端具芒长约0.5毫米或具小尖头,具5-7脉;第一小花中性,外稃草质,与小穗等长,具7—9脉,内稃狭小,膜质;第二外稃草质,平滑光亮,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鳞被2,折叠,花柱基分离。花果期7-10月。

【本种提示】:本种与竹叶草O.Compositus(L.)Beauv.近似,所不同者花序分枝上的小穗排列较紧密,小穗较小,颖片具较短的芒或仅有小尖头,以及叶鞘密被疣毛等特征。

【产地分布】:产福建;生于灌丛中阴湿处。

查看详情

狭叶竹叶草分布范围

狭叶竹叶草产自海南、云南。

2100433B

查看详情

竹叶草主要变种

无芒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submuticus S. L. Chen et Y. X. jin):叶鞘无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8-14毫米。花序轴粗糙,疏生毛;小穗孪生,长约3毫米;第一颖顶端芒长0.5-1厘米,第二颖顶端无芒。分布于中国四川和云南;生长于林缘湿地。

台湾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formosanus (Honda) S. L. Chen et Y.X. Jin)与原变种区别为:叶片披针形,长9-13厘米,宽12-25毫米,小穗长3.5-4毫米;第二颖的芒长达3毫米,第二外稃顶端芒尖至具长约0.5毫米的芒。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生长于草地疏林阴湿处。

中间型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intermedius):叶鞘密被疣基硬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5-15毫米,基部斜心形。花序轴及穗轴密被长柔毛和长硬毛;小穗孪生,稀上部者单生,长3-3.5毫米;两颖均具5脉,第一颖具芒长5一10毫米,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南部)、台湾、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生长于山地、丘陵、疏林下阴湿地。

大叶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owatarii (Honda) Ohwi):秆纤细,上升部分高30-80厘米。叶鞘、叶片、花序轴密生长柔毛或疣基毛,叶片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30毫米。小穗孪生,长约4毫米,第一颖的芒长约8毫米,具5脉;第二颖有长约1毫米的芒,具5-7脉;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分布于日本、泰国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贵州、台湾、广东和云南;生长于山地疏林下阴湿处。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