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提出并研发了异形截面暗柱单排配筋保温砌模剪力墙结构,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将保温模块、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三者优势组合,形成了一种简化配筋、易于施工、适用于村镇低多层建筑的抗震节能一体化剪力墙结构。进行了6个足尺剪力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高宽比、混凝土强度、墙体配筋、模块孔洞、面层砂浆对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和破坏特征,阐明了试件损伤演化过程;揭示了面层砂浆-保温砌模-混凝土墙体共同工作机理;建立了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与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提出了符合异形截面暗柱单排配筋保温砌模剪力墙构造特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用ABAQUS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所得墙体损伤特征及受力-变形曲线与试验符合较好。提出了格构配筋再生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轻质填充墙结构,进行了4个格构配筋再生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粉煤灰砌体填充墙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异形柱分为L形、T形两种截面,框架分为普通框架和带支撑框架两种。分析了各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和破坏特征,发现了损伤破坏的薄弱部位,阐明了屈服机制。 2100433B
传统多层住宅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较差。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对墙体厚度的限制及其配筋构造,在多层剪力墙结构中直接套用存在造价较高、墙体较厚,难以推广的问题。在多层剪力墙结构中,研发一种简化配筋,易于施工,用永久性保温砌模代替传统模板,具有良好抗震性能,抗震节能一体化的住宅结构体系已成工程亟需。本项目提出了异形截面暗柱单排配筋保温砌模剪力墙住宅结构体系,具有比砌体住宅结构抗震能力强,克服框架结构室内出柱楞的弊端,抗震节能一体化的特点。将较系统的进行这种新型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承载力、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和破坏特征,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损伤演化过程,揭示抗震机理,优化设计参数,提出承载力模型和恢复力模型,给出抗震设计方法与构造措施,为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变截面的剪力墙,只要在节点设置里选择一下你的墙要选用的节点保存一下,然后汇总计算就可以了。 你说的是直接打弯上去的节点,软件默认的就是直接打弯上去的做法。只有要弯锚时要设置一下 在哪里的节点处你在重新...
你好:剪力墙只是竖向构件,定义图纸要求的抗震二级的剪力墙在属性中更改抗震等级,里面的暗柱也是按照二级抗震在属性中修改。
你好 截面编辑,按图示布置钢筋即可,布置时可以使用功能“对齐”等已到达布置到目标位置
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研究
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研究——以往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并采用双排配筋剪力墙。笔者提出了单排配筋剪力墙多层住宅结构,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及构件的抗震试验研究。文中简要介绍了单排配筋剪力墙抗震性能研...
三层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三层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为了对双排配筋剪力墙和单排配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设计了1个1/3缩尺的三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模型,模型的一侧墙体为双向双排配筋,另一侧墙体为双向单排配筋。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
批准号 |
50378005 |
项目名称 |
异形截面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4 |
项目负责人 |
曹万林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4-01-01 至 2006-12-31 |
支持经费 |
24(万元) |
提出钢筋混凝土带支撑剪力墙并获国家专利。提出异形截面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带暗支撑筒体这一结构体系。抓住增强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这个关键问题,将申请者已有带暗支撑一字形截面长肢剪力墙的研究进行拓展,首次采用在较薄弱的异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墙肢和筒体的底部加设暗支撑的方法,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相关联地、较系统地从构件到结构、从静力试验到动力试验、从试验到理论、从理论到设计进行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带暗支撑筒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理论的研究,解决异形截面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复杂受力的问题,建立其抗震分析力学模型和理论公式,给出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实用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为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2100433B
传统粘土砖多层住宅结构已逐渐被淘汰,研究新型多层住宅结构体系已成发展亟需。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带斜筋的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多层住宅结构体系,与普通双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相比,具有墙体薄、施工简便、加配斜筋提高抗剪能力、防止基底滑移、造价较低的优点。与多层砌体结构相比,抗震性能显著提高,造价相当。将较系统地进行不同设计参数的带斜筋的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其承载力、延性、刚度、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破坏特征,分析累积损伤演化过程和屈服机制,揭示抗震机理,建立承载力模型和恢复力模型,提出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优化设计参数,给出抗震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为工程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