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岛、香港、广西及云南(河口市)。生林下溪边湿地,海拔120-600米。琉球、菲律宾、马来亚、越南、下腼甸至踢兰及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植株高36厘米。根状茎短而横走,直径约2毫米,密被赤褐色的钻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12-22厘米,有四稜,暗栗色,光滑;叶片阔披针形或长圆三角形,向先端渐尖,长15-30厘米,竟5-15厘米,一回羽状或下部常为二回羽状;羽片11对左右,基部近对生,上部互生,远离,相距约2厘米,斜展,披针形,长3-5厘米,宽约1厘米,渐尖,基部为阔楔形而斜截形,近对称,边缘有囓蚀状的锯齿,向上部的羽片逐渐缩短,但不合生;基部一二对羽片常多少为一回羽状,较长,达7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不分裂,其下有2-5对小羽片,下部的卵圆形、斜方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叶脉可见,中脉显著,侧脉羽状二又分枝,沿中脉两边各有一行不整齐多边形的斜长网眼。叶草质,干后淡灰绿色,两面光滑;叶轴有四稜,禾秆色,下部栗色,光滑。孢子囊羣线形,从顶端至基部连续不断,囊羣盖线形,棕灰色,连续不断,全缘,较囓蚀锯齿状的叶缘为狭。
【药 名】:异叶鳞始蕨
【拼 音】:YIYELINSHIJUE
【来 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异叶鳞始蕨的全草。
【功 效】:活血止血、祛瘀定痛。
【主 治】: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症;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6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异叶双唇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异叶林蕨(《海南植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
【拉丁名】:Lindsaea heterophylla Dry-Smith
【考 证】:始载于《蕨类名同及名乐》。
双唇蕨Schizoloma ensifolium (Sw.) J. Sm.
卵叶双唇蕨Schizoloma intertextum Ching
施工范围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安装单位施工范围 1、15#楼、16#楼桥架(监控、电话、网络、 )智能化负责施工 2、地库弱电桥架、智能化负责施工 3、单体竖井弱电桥架及水平桥架、消防负责施工 4、消控室 UPS不间断电源、智能化负责施工 5、消控室强电箱及进线电缆,三标总包负责施工 6、消控室强电箱到 UPS不间断电源电缆、智能化负责施工 7、消控室等电位箱三标总包负责施工 8、地库红外移动探测器,各家总包负责施工 9、所有强电箱有总包负责自己施工 10、风机强电箱到控制箱电缆,及控制箱,消防负责施工 11、防火卷帘强电箱到控制箱电缆、消防负责施工 12、地库电信桥架总包负责施工 13、单体厨房间给水阀门到太阳能电磁阀管路、总包负责施工 14、消防泵房强电箱到水泵电缆及穿线管路、消防负责施工 15、12#楼稳压泵电源箱及电缆及穿线、总包负责施工 16、水箱补水系统、消防负责施工 17、厨
环境:大鳞巢蕨在岩石上的生长,有利于落叶的堆积与岩上腐殖土层的形成,大鳞巢蕨耐荫、喜潮湿的土壤,在野生状态下,其乌巢状的空窝可容纳枯枝败叶,起保持水份的作用。
观赏:大鳞巢蕨形态独特,株形优美,直立的根状茎粗短,宜种植于花盆中,该族叶片挺拔,有质感,叶形秀长且叶片数目较多而集中,春季新叶嫩绿色,成熟后鲜绿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大鳞巢蕨叶片无毛及鳞片不易粘异物及尘土,夏秋季成熟叶叶背形成孢子囊群和囊群盖,浅色的孢子囊群盖和侧脉平行排列,十分整齐,与主脉夹一定角度呈羽状排列亦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尤为奇特的是簇生茎顶的叶,叶基呈水平辐射排列,辐射一定距离后骤然向上,然后自然开张,因此于茎顶由叶基抱成一空窝,再者茎顶和叶基被鳞片,故此空窝呈鸟巢状,总之,大鳞巢蕨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植物,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很有希望成为一新的观叶植物,盆植于居室、庭园、宾馆内。
刚鳞针毛蕨分布于台湾。
刚鳞针毛蕨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移栽及栽培方法大鳞巢蕨宜于冬春季从野外移植栽培,但春季至迟不过5月底幼叶萌生之前,引种时尽量少伤不定根,视植株大小适当带回土球,盆植时剪去下部老叶,仅留10片左右的叶子,并浇足水,置于荫蔽处,其成活率很高。大鳞巢蕨对土壤的要求很高,盆植时要用中性腐殖土.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培育的植株叶色翠绿,反之酸性易板结的土壤使叶色发黄.大鳞桌蕨耐荫,但其对强光亦有一定的忍耐力,室内盆栽亦应有较充足的散射光。大鳞巢蕨要求土壤湿润、水份允足,忌畏积水,以免引起烂根烂茎,叶片变薄下垂。大鳞巢蕨在冬季应减少浇水,每年春季新叶萌发之后,应剪去下部泛黄和孢子囊群变黑褐色的老叶,保持株形美观,每株长年保持30-40片为宜,通常不需另外施肥,若叶色发黄,可施少量混合花肥。总之,在土壤疏松肥沃,水份适当,较荫蔽的条件下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