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截至2013年9月,学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并获得江苏省和水利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近30项。
2009年至2013年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教师主持(参与)科研获奖成果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人 |
获奖年度 |
1 |
南水北调大型高效泵装置优化水力设计理论与应用 |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陆林广 |
2013 |
2 |
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过程与农业高效用水模式 |
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冯绍元 |
2013 |
3 |
干旱内陆河流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冯绍元 |
2013 |
4 |
灌区输水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
农业节水科技奖 |
二等奖 |
周明耀 |
2013 |
5 |
上海嘉定区农田水利规划 |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 |
二等奖 |
陆伟刚 |
2013 |
6 |
电网调度操作票及网络指令下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靳宏 |
2013 |
7 |
农田水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二等奖 |
周明耀 |
2012 |
8 |
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理论及技术研究与应用 |
农业节水科技奖 |
三等奖 |
周明耀 |
2011 |
9 |
大型灯泡贯流泵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仇宝云、朱红耕 |
2011 |
10 |
小型核化探测遥操作机器人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唐鸿儒 |
2011 |
11 |
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段过流防洪安全分析研究 |
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 |
三等奖 |
奚斌 |
2011 |
12 |
灌溉渠道直读式柱形量水槽研究与应用 |
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 |
三等奖 |
蔡守华 |
2010 |
13 |
江苏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程吉林 |
2010 |
序号 |
机构名称 |
所长(主任)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1 |
江苏机电排灌工程研究所 |
刘超 童利忠 |
省教委 省水利厅 |
1986年 |
2 |
江苏水利工程研究所 |
刘超 童利忠 |
省水利厅 |
1993年 |
3 |
江苏省水利动力工程重点实验室 |
刘超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1997年 |
4 |
扬州大学电气工程研究所 |
陈虹 |
扬州大学 |
2008年 |
5 |
扬州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研究所 |
周明耀 |
扬州大学 |
2008年 |
6 |
扬州大学太阳能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 |
张剑峰 |
扬州大学 |
2012年 |
7 |
扬州大学农业水土环境与生态研究所 |
冯绍元 |
扬州大学 |
2014年 |
(资料来源于2014年7月学院官网 )
截至2013年9月,学院设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
截至2013年9月,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员工141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人。有教授24人、副教授5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2人。具有博士学位49人,硕士学位5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校级优秀骨干教师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截至2013年9月,学院拥有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与水资源、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流体动力与可再生能源工程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工程、电机与电器、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动力与可再生能源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等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动力工程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
截至2013年9月,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校特色专业;还拥有省级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精品课程—水泵及水泵站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团队,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40多个。
截至2013年9月,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每年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毕业生考研录取率30%以上,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
截至2013年9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丹麦、日本等国外高校进行合作,互派学者访问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同时选派优秀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
党委书记:俞洪
院长:程吉林
党委副书记:王建军
副院长:周济人、汤方平、吉庆丰、张俊桂 2100433B
兰州交通大学全国排名187名,新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还算不错的,是该校几大院系之一的。
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于1976年建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牵头组建了宁夏水电职业教育集团。2006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宁夏水电技师学院。是一所集本科(函授)、大专(函授...
就业前景不错。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消费量大致成正比。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
结构力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扬州大学
1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Structural Mechanics) 课程编号: 306404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历层次:专升本;学习形式:函授 先修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后续课程: 水工钢结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工建筑物 教学时数: 126 学时;其中:面授 36学时、自学课时 90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系结构内力的计算原 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 力学基础,并培养学生从事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 ( 1) 掌握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方法,能准确区分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 2) 熟练掌握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 熟悉温度改变与支座移动作用 下
水泵及水泵站-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1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自学指导书 1、课程说明 ( 1) 适用专业的名称和层次:水利水电工程 专升本 (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水泵及水泵站》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和核心课程。要求该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使学生了解叶片泵的类型及构造,掌 握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熟悉叶片泵的工作参数与基本性能;能够根据所需的扬程、流量及 其它有关要求正确选择水泵的类型及型号, 并能根据水泵性能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确定水 泵的工作状况及工况点校核; 能够根据泵站及所选水泵的实际工作状况, 合理地确定水泵 安装高程及调节方式; 能够为选定的水泵正确地选配动力机及有关辅助设备; 了解扬水区 域划分的一般原则,能够合理地选择排灌泵站的站址,确定有关的设计扬程及设计流量; 具有初步的中、小型泵站进、出水流道 (管道 )水力设计的能力;能够进行泵站建筑物布置 的方案比较,合理选择泵房及进、出水建筑物
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成立于2019年6月,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学院现坐落于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全院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300多人,硕士研究生100多人。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
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及校品牌建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校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扬州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专业,《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学院现有流体动力与可再生能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流体机械及工程、电机与电器、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校级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江苏省能源与动力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大型风洞实验平台、多功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实验示范系统、微尺度流动传热实验台、通风空调气流组织实验台、冰蓄冷空调实验台、空调换热器性能测试平台、清洁煤燃烧实验台、生物质能利用实验平台、泵装置与系统测试平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科研实验平台及电气工程、暖通空调工程、流体机械、建筑电气、测控技术等专业教学实验室,即将建成扬州大学机电实训中心,为学校工科发展提供实训平台。学院在高效泵装置研发、风力发电理论与技术、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地源热泵理论与技术、微尺度流动传热传质、洁净煤燃烧、电机与电器理论与技术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学院还建有一批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产学研实习基地。
学院拥有扬州大学智慧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江苏省太阳能技术中心、扬州大学电气工程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教学平台,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专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及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住房预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各类横向科研项目45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授权专利30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编写出版全国行业和地方标准5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和教学成果奖励10余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46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1人、第三层次培养人选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6人、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
原扬州工学院和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等均设有土木工程系。1997年扬州大学成立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组建为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03年12月设立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师生以“品正基实”为院训,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在“十三五”末建成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2020年,学院开展了中外文化交流、运动比赛等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