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概论
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的发展简史及最新进展
1.1.1 发展简史
1.1.2 最新进展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用的发展概况及最新进展
1.2.1 发展概况
1.2.2 最新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础理论
2.1 原子的量子状态和原子能级
2.1.1 原子的量子状态
2.1.2 原子的能级图
2.1.3 原子吸收的光谱特性
2.1.4 原子能级的波尔茨曼分布
2.2 原子吸收的谱线宽度
2.2.1 多普勒变宽
2.2.2 洛伦茨变宽
2.2.3 何尔特马克变宽
2.2.4 斯达克效应变宽
2.2.5 塞曼效应变宽
2.2.6 超精细结构效应变宽
2.2.7 自吸效应变宽
2.3 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2.3.1 原子吸收系数的表达式
2.3.2 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2.4 比耳定律
2.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2.4.2 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4.3 比耳定律的适用性
2.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2.5.1 光吸收的内涵
2.5.2 特征吸收线
2.5.3 共振吸收线
2.5.4 灵敏线
2.5.5 吸收线
2.5.6 积分吸收
2.5.7 峰值吸收
2.5.8 灵敏度
2.5.9 检出限
2.5.10 精密度
2.5.11 回收率
2.5.12 相关系数
2.5.13 标样
2.5.14 积分时间
2.5.15 滤波系数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3.1.1根据结构分类
3.1.2 根据原子化方法分类
3.2 电光源系统
3.2.1 电光源系统的重要性
3.2.2 对电光源系统的要求
3.2.3光源的分类
3.3 电源及其分类
3.3.1 空心阴极灯电源
3.3.2 氘灯恒流电源
3.4 原子化器系统
3.4.1 火焰原子化器
3.4.2 石墨炉原子化器
3.4.3 氢化物发生器原子化器
3.4.4 其它类型的原子化器
3.5 扣背景系统
3.5.1 氘灯扣背景
3.5.2 塞曼扣背景
3.5.3 自吸收扣背景
3.5.4 其它方式扣背景
3.6 分光系统(单色器)
3.6.1 光栅
3.6.2 准直镜
3.6.3 物镜
3.6.4 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
3.6.5 单色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6.6 光栅单色器的类型
3.6.7 光栅单色器光路的排列
3.6.8 用于非平行光束的平面光栅单色器
3.6.9 双单色器
3.7 光电转换器系统
3.7.1光电倍增管
3.7.2 光电二极管阵列(PDA)
3.7.3 电荷耦合器件(CCD)
3.7.4 CM.S图像传感器
3.8 放大器系统
3.8.1 前置放大器
3.8.2 主放大器
3.8.3 双端输入的对数放大器
3.9 数据处理、打印输出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4.1 技术指标的分类
4.2 波长范围
4.2.1 波长范围的定义和重要性
4.2.2 波长范围的测试方法
4.3 波长准确度
4.3.1 波长准确度的定义和重要性
4.3.2 波长准确度的测试方法
4.4 波长重复性
4.4.1 波长重复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4.4.2 波长重复性的测试方法
4.5 光谱带宽
4.5.1 光谱带宽的定义和重要性
4.5.2 光谱带宽的测试方法
4.6 稳定性
4.6.1 稳定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4.6.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基线漂移的测试方法
4.7 边缘能量
4.7.1 边缘能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4.7.2 边缘能量的测试方法
4.8 特征浓度
4.8.1 特征浓度的定义和重要性
4.8.2 特征浓度的测试方法
4.9 检出限
4.9.1 检出限的定义和重要性
4.9.2 检出限的测试方法
4.10 特征量
4.10.1 特征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4.10.2 特征量的测试方法
4.11 吸喷量F和雾化率C
4.11.1 吸喷量
4.11.2 雾化率(又称雾化效率)
4.12 精密度(RSD)
4.12.1 精密度的定义和重要性
4.12.2 精密度的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评价与挑选
5.1 进口仪器与国产仪器
5.2 适用性
5.2.1 适用性的原则
5.2.2 适用性的主要内容
5.3 可靠性
5.3.1 可靠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5.3.2 可靠性的判断
5.3.3 性能技术指标的可靠性
5.3.4 功能技术指标的可靠性
5.4 智能性
5.4.1 智能性的定义
5.4.2 智能性的重要性
5.5 经济性
5.5.1 经济性的内容
5.5.2 经济性的评估方法及其重要性
5.6 美学性
5.6.1 美学性的内容
5.6.2 美学性的重要性
5.7 工艺性
5.7.1 工艺性的内容
5.7.2 工艺性的重要性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最佳分析条件的选择
6.1 空心阴极灯类型的选择
6.1.1 空心阴极灯选择的原则
6.1.2 空心阴极灯的类型和特点
6.2 灯电流的选择
6.2.1 灯电流选择的重要性
6.2.2 灯电流选择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3 光谱带宽的选择
6.3.l 光谱带宽选择的重要性
6.3.2 光谱带宽选择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4 分析线的选择
6.4.1 稳定性
6.4.2 干扰度
6.4.3 吸收背景
6.4.4 共振线
6.5 光电倍增管负高压(-HV)的选择
6.5.1 空心阴极灯电流的大小
6.5,2 光谱带宽的大小
6.5.3 仪器噪声的大小
6.6 扣背景方法的选择
6.6.1氘灯扣背景
6.6.2塞曼扣背景
6.6.3 自吸收扣背景
6.6.4 空白溶液曲线校正法扣背景
6.6.5 背景自动校正方法扣背景
6.7 燃气和助燃气体的选择
6.7.1 常用的燃气
6.7.2 常用的助燃气
6.7.3 燃气和助燃气体的组合方法及适用范围
6.8 火焰的选择(以空气-乙炔为例)
6.8.1 对火焰的基本要求
6.8.2 四种火焰状态及其适用对象
6.9 干燥温度、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和净化温度的选择
6.9.1 干燥温度及其选择
6.9.2灰化温度及其选择
6.9.3 原子化温度及其选择
6.9.4 净化温度及其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 用好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7.1 调零问题
7.2 火焰的选择
7.3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7.4 有关温度的选择
7.5 升温速度的选择
7.6 几个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7.6.1 样品的代表性
7.6.2 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富集
7.6.3 测定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7.6.4 标准限量与称量、定容、标准系列浓度范围的关系
7.6.5 标准限量与标准系列浓度范围的设置
7.6.6 关于浓度问题
7.6.7 样品测定结果计算中常见的几种情况
7.6.8 测定结果的判断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8.1 在疾控系统中的应用
8.1.1 对食品、生活饮用水等测定的元素及标准方法
8.1.2 常用的分析方法
8.1.3 标准分析方法中的四种关键技术
8.1.4 标准分析方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8.2 在食品、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8.2.1 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及主要污染途径
8.2.2 测定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8.3 在农业、环保系统中的应用
8.3.1 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
8.3.2 环境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8.3.3 在海水及海产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8.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排除干扰的主要方法
8.4.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
8.4.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
8.5 横向加热石墨炉对难熔难测高温元素的测试
8.5.1 Cr的测试
8.5.2 Ba的测试
8.5.3 Pd的测试
8.5.4 Sr的测试
8.5.5 Ti的测试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故障诊断、维修与维护
9.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电源的要求
9.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环境的要求
9.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9.4 空心阴极灯的维护与保养
9.5 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
9.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打印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性能指标及其比较
附录2 关于不确定度
附录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计量检定及有关问题
附录4 铜标准溶液的配制
本书从仪器学的角度介绍并讨论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的结构组成,深入讨论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作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全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评价和挑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如何选择最佳分析测试条件、影响分析测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绍了仪器在各行业的应用以及仪器的维护与维修。本书通俗易懂,适用性强,特别注重实践,很少有枯燥的纯理论介绍和繁琐的公式推导。本书可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矿企业中从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各类分析仪器设计、制造、维修以及分析测试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阅读。
书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应用
ISBN:703017200
作者:李昌厚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定价:38
页数:264
出版日期:2006-6-1
版次: 1
开本:16开
包装:精装
选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方法为:1、用户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首先要确定的是,购买火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还是火焰带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两者价格差别较大,一般国产火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套(自...
从几万块到上百万的都有,国产的一些型号最低能做到4W
请问高手:冷原子吸收测汞法中的测汞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什么区别
从原理来说都一样的,都是在含汞的溶液中加入强还原剂,使溶液中的汞气化,通过汞灯的光路,以测定其吸光度进行测定的。在一定的汞蒸气的浓度内,吸光度的值与汞蒸气的浓度是呈正比的,这样就可能定量溶液中的汞含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灯电流的选择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根据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空心阴极灯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本文简单分析了仪器灯电流选择的重要性,并简要阐述了灯电流选择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国产元件修复PE—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电倍增管高压电 …
本文介绍了用国产元件修复PE-5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压电路的经验,值得借鉴。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常保养及维护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环境
保持实验室的卫生及实验室的环境,做到定期打扫实验室,避免各个镜子被尘土覆盖影响光的透过降低能量。试验后要将试验用品收拾干净,把酸性物品远离仪器并保持仪器室内湿度。以免酸气将光学器件腐蚀,发霉。
1 元素灯的保养
原子吸收主机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请保持每一至两周为间隔将仪器打开并联机预热1~2小时。以延长使用寿命。元素灯长时间不使用,将会因为漏气、零部件放气等原因不能使用,甚至不能点燃。所以应将不长使用的元素灯每隔3~4个月点燃2~3个小时,以延长使用寿命,保障元素灯的性能。
2 定期检查
3.1 检查废液管并及时倾倒废液
3.2 废液管积液到达雾化桶下面后会使测量时极其不稳定,所以要随时检查废液管是否畅通,定时倾倒废液。
3.3 乙炔气路的定期检查,以免管路老化产生漏气现象,发生危险。
3.4 定期检查气路,每次换乙炔气瓶后一定要全面试漏。用肥皂水等可检验漏气情况的液体在所有接口处试漏,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判断其是否漏气。注意定期检查空气管路是否存在漏气现象,检查方法参见乙炔检查方法。
3 空压机及空气气路的保养和维护
仪器室内湿度高时,空压机极易积水,严重影响测量的稳定性,应经常放水,避免水进入气路管道。我们所标配的空压机上都有放水按钮,放水时请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按此按钮即可将积水排除。
4 火焰原子化器的保养和维护
5.1 每次样品测定工作结束后,在火焰点燃状态下,用去离子水喷雾5~10分钟,清洗残留在雾化室中的样品溶液。然后停止清洗喷雾,等水分烘干后关闭乙炔气。
5.2 玻璃雾化器在测试使用氢氟酸的样品后,要注意及时清洗,清洗方法即在火焰点燃的状态下,吸喷去离子水5~10分钟,以保证其使用寿命。
5.3 燃烧器和雾化室应经常检查保持清洁。对沾在燃烧器缝口上的积炭,可用刀片刮除。雾化室清洗时,可取下燃烧器,用去离子水直接倒入清洗即可。
5 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保养
6.1 石墨锥内部因测试样品的复杂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留物,通过洗耳球将可吹掉的杂质清除,使用酒精棉进行擦拭,将其清理干净,自然风干后加入石墨管空烧即可。
6.2 石英窗的清理,石英窗落入灰尘后会使透过率下降,产生能量的损失。清理方法为,将石英窗旋转拧下,用酒精棉擦拭干净后使用擦镜纸将污垢擦净,安装复位即可。
6.3 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冷却循环水水温不宜设置过低(18~19℃)会
产生水雾凝结在石英窗上影响到光路的顺畅通过。
TAS系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用户能够安全使用TAS系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本文阐述以下几点仪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用户在进行操作按照安全的方法进行相关实验,能够更好的提高使用效率。
1 点火前的注意事项
1.1 在燃烧器安装进入燃烧室前,不要点燃火焰。在喷雾器安装进入燃烧室前,不要点燃火焰。水充满排水容器前,不要点燃火焰。
1.2 当用TAS-990时,不要移开热保护盘。仪器内部的火焰温度是不可靠的。在点燃火焰前请检查气体流量设置。燃烧前情不要直接用手触摸火焰防护装置。
1.3 不要用常规燃烧器点燃乙炔-氧化亚氮火焰。不要将手指放入灯架,点火器,火焰检测装置前。不要将任何异物放入灯座里。不要直接用手触摸雾化器毛细管末端清洗线。清洗线可能会粘住你的手指。
2 点火时的注意事项
2.1 当按下点火按钮时,不要把你的脸和手放在燃烧器室里面。不要从燃烧室顶上观看,不要将手放在燃烧室的上方。笑气-乙炔火焰点燃时,当火焰上升至仪器上方大约40 cm,尤其要小心。在点燃之前,确定关闭火焰防护罩(燃烧室门)。
2.2 燃烧时请不要移动雾化器。燃烧时请不要移动排水管。燃烧时请不要移动燃烧器。
2.3 燃烧器红热时,请不要触摸。氘灯红热时,请不要触摸。
2.4 火焰熄灭的20分钟之内不要直接用手触摸火焰防护装置。不要在火焰上放任何物质。除了分析,请不要将火焰挪为它用。
2.5 不要将电源电缆插入不提供接地的终端上的插口。不要随意丢弃空心阴极灯,部
分个别阴极金属可能有毒或容易燃烧。
www.twyy88.com
第1章 导论1
1.1 智能仪器概述 1
1.1.1 智能仪器的发展概况 1
1.1.2 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 2
1.1.3 智能仪器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4
1.1.4 智能仪器的发展趋势 5
1.2 智能仪器应用实例简介 6
1.2.1 电话遥控的基本原理 6
1.2.2 智能型电话遥控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7
1.3 本课程的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8
1.3.1 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 9
1.3.2 课程学习要求 9
本章小结 9
思考题与习题 10
第2章 智能仪器典型处理功能及实现方法 11
2.1 智能仪器故障的自检 11
2.1.1 自检方式的种类及特点 12
2.1.2 自检的方法 12
2.1.3 自检软件的结构及特点 16
2.2 自动测量功能 17
2.2.1 自动零点调整 17
2.2.2 自动量程转换 18
2.2.3 自动校准 20
2.3 测量误差及典型的误差处理方法 20
2.3.1 测量误差的表示及误差的分类 20
2.3.2 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 22
2.3.3 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 24
2.3.4 粗大误差的处理方法 29
2.4 数字滤波 31
2.4.1 中值滤波法 31
2.4.2 平均滤波法 32
2.4.3 低通数字滤波法 35
2.4.4 复合滤波法 36
2.5 实训项目一--电压波形的测量与分析 37
2.5.1 项目描述 37
2.5.2 相关知识准备 37
2.5.3 项目实施 39
2.5.4 结论与评价 42
本章小结 42
思考题与习题 43
第3章 智能仪器的数据通信技术 45
3.1 串行数据通信技术 45
3.1.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45
3.1.2 RS-232C标准串行接口总线 47
3.1.3 RS-422A与RS-423A标准串行接口总线 51
3.1.4 RS-485标准串行接口总线 52
3.2 并行数据通信技术 54
3.2.1 Centronics标准并行接口 54
3.2.2 GP-IB(IEEE 488)总线 55
3.2.3 VXI总线 60
3.3 USB总线技术 63
3.3.1 USB系统描述 64
3.3.2 USB总线协议 65
3.3.3 USB数据流 65
3.3.4 USB的容错性能 66
3.3.5 USB设备 66
3.3.6 USB系统设置 67
3.3.7 USB系统中的主机 67
3.3.8 USB总线仪器 67
3.4 无线通信技术 73
3.4.1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73
3.4.2 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75
3.4.3 无线通信技术的分类 76
3.4.4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81
3.4.5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84
3.4.6 典型应用实例 84
3.5 实训项目二--温室无线测控系统设计 87
3.5.1 项目描述 87
3.5.2 相关知识准备 88
3.5.3 项目实施 89
3.5.4 结论与评价 89
本章小结 91
思考题与习题 93
第4章 智能型温度测量仪 94
4.1 智能型温度测量仪的原理 94
4.1.1 智能型温度测量仪的基本功能 95
4.1.2 智能型温度测量仪的基本结构与工作流程 95
4.2 智能型温度测量仪的电路结构及特点 97
4.2.1 主机电路 97
4.2.2 温度检测电路 99
4.2.3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 101
4.2.4 人-机接口部件 103
4.2.5 智能仪器的硬件抗干扰电路 124
4.3 软件结构和程序框图 124
4.3.1 监控程序的结构 124
4.3.2 中断管理程序的结构 127
4.3.3 测量控制方法 128
4.4 典型智能型温度测量仪实例 130
4.4.1 智能型温度巡检仪 130
4.4.2 温度测量仪使用、 维护后的检定 136
4.5 实训项目三--智能温控系统调测 138
4.5.1 项目描述 138
4.5.2 相关知识准备 139
4.5.3 项目实施 142
4.5.4 结论与评价 143
本章小结 144
思考题与习题 145
第5章 智能型电压测量仪 146
5.1 智能型DVM的功能、 技术指标及特点 146
5.1.1 智能型DVM的结构 146
5.1.2 智能型DVM的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147
5.1.3 智能型DVM的特点 149
5.1.4 智能型DVM的分类 149
5.2 智能型DVM的原理 150
5.2.1 输入电路 150
5.2.2 智能型DVM中的A/D转换技术 152
5.2.3 典型智能型DVM产品介绍 157
5.3 智能型DMM的原理及应用 158
5.3.1 智能型DMM的工作原理 158
5.3.2 典型智能型DMM实例介绍 162
5.4 实训项目四--DT9205数字万用表的调测 173
5.4.1 项目描述 173
5.4.2 相关知识准备 173
5.4.3 项目实施 176
5.4.4 结论与评价 179
本章小结 179
思考题与习题 180
第6章 智能型电子计数器 182
6.1 电子计数器的技术性能 182
6.1.1 电子计数器的分类 182
6.1.2 电子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183
6.2 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组成 183
6.2.1 基本组成 183
6.2.2 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186
6.2.3 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功能 186
6.3 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原理 187
6.3.1 测量频率 187
6.3.2 测量周期 188
6.3.3 测量频率比 189
6.3.4 测量时间间隔 189
6.3.5 累加计数 190
6.3.6 自校 191
6.3.7 通用计数器测量误差的类型 191
6.4 电子计数器中的智能技术 193
6.4.1 多周期同步测量技术 193
6.4.2 内插模拟扩展技术 195
6.5 典型智能电子频率计实例 197
6.5.1 频率计的系统结构 197
6.5.2 主要电路工作原理 198
6.5.3 软件设计 199
6.5.4 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200
6.6 实训项目五--采用测频法和测周法测量频率的误差分析 201
6.6.1 项目描述 201
6.6.2 相关知识准备 202
6.6.3 项目实施 203
6.6.4 结论与评价 204
本章小结 205
思考题与习题 205
第7章 智能仪器常见故障与调试 207
7.1 智能仪器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 207
7.1.1 常见故障类型 207
7.1.2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208
7.1.3 故障的处理方法 210
7.1.4 仪器设备故障诊断步骤 212
7.2 智能仪器的调试方法 217
7.2.1 硬件电路调试方法 217
7.2.2 软件调试方法 218
7.2.3 软、 硬件联合调试 219
7.3 智能仪器抗干扰技术及使用注意事项 220
7.3.1 干扰及干扰的抑制 220
7.3.2 智能仪器抗干扰实用技术 223
本章小结 238
思考题与习题 239
第8章 新型智能仪器 240
8.1 个人仪器 240
8.1.1 个人仪器的原理及特点 240
8.1.2 典型个人仪器实例 243
8.2 虚拟仪器 249
8.2.1 虚拟仪器的原理及特点 249
8.2.2 Lab 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简介 253
8.2.3 虚拟仪器开发举例 258
8.3 现场总线仪器 260
8.3.1 现场总线技术 260
8.3.2 现场总线仪器的原理及特点 266
8.3.3 现场总线仪器实例 274
本章小结 280
思考题与习题 281
参考文献 282
内容介绍
《通用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原理及应用)》分五章节介绍了常规电子测量仪器,包括电子电压表、示波器、信号源、频率计等,每章都是先介绍基本的、共性的内容,然后分析实际的商品化的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