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匝道收费

匝道收费是指将收费站设置于匝道上而非高速公路的主线。

匝道收费简介

匝道收费是指将收费站设置于匝道上而非高速公路的主线。

这种收费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让高速公路主线的车辆行驶顺利不需要在半途中减速缴费, 但缺点就是在车流量大且收费站设计位置不良时车辆容易回堵到一般道路上。采用匝道收费的交流道型式几乎都是喇叭型或者Y型交流道。 以日本为例,一般的高速公路都是采用匝道收费,所以多数高速公路交流道都是上述两种形式。2100433B

查看详情

匝道收费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收费技术柜

  • 接口板、空气开关、避雷器、布线架、机柜等
  • 13%
  •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收费技术柜

  • 接口板、空气开关、避雷器、布线架、机柜等
  • 13%
  • 广州滕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小区收费值班岗亭

  • 说明:岗亭主材:不锈钢主柱、外封板为不锈钢封板前8mm厚弧形钢化玻璃,不锈钢推拉窗,5厘厚耐用玻璃。岗亭配置: 防滑地板、PVC造型吊顶、全
  • 明和
  • 13%
  • 南昌明和自动门控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小区收费值班岗亭

  • 说明:岗亭主材:不锈钢主柱、不锈钢隔热顶造型,外封板为不锈钢封板前后8mm厚弧形钢化玻璃,不锈钢推拉窗,5厘厚耐用玻璃,不锈钢挑檐造型岗亭配
  • 明和
  • 13%
  • 南昌明和自动门控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小区收费值班岗亭

  • 说明:岗亭主材:不锈钢主柱、外封板为不锈钢封板前8mm厚弧形钢化玻璃,不锈钢推拉窗,5厘厚耐用玻璃、岗亭配置: 防滑地板、PVC造型吊顶、全
  • 明和
  • 13%
  • 南昌明和自动门控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匝道控制

  • ;LED寿命≥100,000小时;显示模组像素组成:使用4元素LED;显示颜色,LED可变禁令标志:红、绿、蓝色;LED 文字情报板:红色;亮度≥7000 cd/m2;匝道控制屏LED可变禁令标志部分与
  • 6套
  • 1
  • 华为、海康威视、大华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10
查看价格

移动式钢护栏(匝道中央)

  • 移动式钢护栏(匝道中央)
  • 1m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2-26
查看价格

收费收费软件

  • 符合广东省高速公路"一张网"联网收费要求,支持计重收费
  • 3516套
  • 1
  • 新粤
  • 中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2-11
查看价格

收费岗亭

  • 收费岗亭
  • 11台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11-09
查看价格

收费岗亭

  • 收费岗亭
  • 2套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5-29
查看价格

匝道收费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匝道收费文献

工程其它费收费依据 工程其它费收费依据

工程其它费收费依据

格式:pdf

大小:69KB

页数: 6页

1、建设单位管理费(财建 [2002]394号): 建设单位从项目开工之日起至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之日止发生的管理性质的开支。 包括:不在原单位发工资的工作人员工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 保险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劳动保护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固定资产使用费、零 星购置费、招募生产工人费、技术图书资料费、印花税、业务招待费、施工现场津贴、 竣工验收费和其他管理性质开支。 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控制数费率表 单位:万元 工程总概算 费率( %) 算 例 工程总概算 建设单位管理费 1000 以下 1.5 1000 1000×1.5%=15 1001—5000 1.2 5000 15+(5000-1000) ×1.2%=63 5001—10000 1.0 10000 63+(10000-5000) ×1.0%=113 10001—50000 0.8 50000 113+(5000

监理费收费规定 监理费收费规定

监理费收费规定

格式:pdf

大小:69KB

页数: 22页

监理费收费规定

匝道分类

进口、出口匝道:进出主干线的附属接驳路段,可以是“平交匝道”,或是“立交匝道”。它是构成道路交流道的主要交通建设。

上、下匝道:进出高架道路,向上或向下行车的附属接驳斜道,通常为“立交匝道”。注:上述二者(1及2项)通常加入了集散道的设计。

直接式匝道(Directional Ramp/Road):将右转车道设于右方。

非直接式匝道(Non-directional Ramp/Road):将左转车道设于右方,设置环道(loop)衔接其他公路。

半直接式匝道(Semi-Directional Ramp/Road):与非直接式匝道相似,但不用环道,改以路线较长、起伏较大的高架道路作为连接匝道。

回转匝道(U-Turn Ramp/Road):U型转向的匝道。

注:以上名词以靠右行驶的道路设计为基础,以靠左行驶的道路设计,仅左右两字互换而已。

查看详情

匝道类别

匝道平面匝道

只出现在部份车流量不高的非架空干线旁。例如在台湾中某些省道等级的快速公路的交流道通常是以“平面交叉”的形式,以其两侧的“匝道”来联系地区道路,其侧车道并兼任为平面交流道的集散道,让快速公路主干线保有直行的路权

匝道立体匝道

是以高架道路、桥梁或“环形绕道”形式,连接主干线内个别的行车线至其他主干线或邻近的辅路。“立交匝道”的好处,是比“平面匝道”可节省路面的占用面积(在同一面积的土地之上,形成两层甚至多层道路交叠的结构);但其缺点,就是它的造价,却远比“平面匝道”为昂贵。为免直行车辆,易受从匝道转入的车辆干扰,部份交流道加入了集散道(C-D road)的设计(即加长匝道与转入道路间的缓冲路段),以舒缓交织路段的交通。 2100433B

查看详情

环形匝道环形匝道设计

3.1 提高 B 型喇叭环形匝道安全运行的措施

为保证 B 型喇叭立交运行畅通,环形匝道出口应明显,易于识别,且宜设置在跨线桥之前;当设置在跨线桥之后时,则出口至跨线桥的距离不应小于 150 m。在实际设计中,有以下几个措施可以提高其安全性:

(1)如果不受场地限制,可在环形匝道的小半径圆曲线(R2)与出口的缓和曲线(A1)之间增设一段大半径的曲线(R1、A2),此时,立交的占地会有所增大。因为即使想增大 A1值,又受到缓和曲线长度的限制,故增加一段大半径圆曲线。

(2)将环形匝道提前与主线分离,这是解决 B 型喇叭环形匝道安全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其缺点是相应的增大了工程数量。

(3)将直接式减速车道变为平行式或混合式。将环形匝道的减速车道由通常的直接式变为平行式,同时增加减速车道的长度,一般该长度不应小于 1.5 倍最小减速车道长度的规定值。通过路幅增宽来达到提前预示出口,通过较长的减速车道达到降低车辆在出口处的速度之目的。增长的平行式减速车道应辅之鲜明地面标线、指路标志配合,以达到安全设施与几何设计相互配合,增加行车安全性。

有时,仅增长减速车道长度仍觉得有缺点,主要是平行式减速车道出口处的匝道平曲线半径难以取大,不如直接式变速车道那样可将出口处的匝道平曲线指标设计得大一些或者直接按直线延长出去处理,但是只采用直接式出口,又担心驾驶员预先不易辨认。因此,对于 B 型喇叭环形匝道可演变出一种将减速车道长度拉长,开始采用平行式的减速车道,出口段又按直接式设计的混合式减速车道。

(4)尽量采用主线下穿的互通立交桥

这样就使 B 型喇叭环形匝道出口为上坡,自然达到减速的目的,从而有效防止车辆冲出匝道的危险,并可以节约工程造价,但主线下穿要解决好环形匝道出口处的行车视距问题。

(5)合理的边坡设计

为使驾驶员能清楚判断环形匝道前方的转弯方向,应放缓匝道边坡。当为填方时,边坡宜设计为 1:4~1:6,内侧不宜绿化体积高大的植物;当为挖方时,不但需要开挖视距平台,还需要设置盖板边沟或浅蝶式边沟。

(6)设置减速设施

若主线上跨,则 B 型喇叭环形匝道出口为下坡,这更易造成车辆冲出匝道的危险。这时,我们可在环形匝道出口处的减速车道上设置涂料型减速标线、视觉减速标线、彩色路面铺装、震动带等措施。

3.2 B 型喇叭环形匝道线形组合优化设计

B 型喇叭环形匝道设计重点就是如何保证主线上的高速向次线上的低速过渡的安全性。在常规设计中,B 型喇叭环形匝道往往采用单圆形曲线布设,强调设计指标满足规范的允许值,而忽略了整个互通立交区内各个匝道平面线形的合理组合与衔接,造成车辆在匝道上行驶因速度差过大而引起交通事故。根据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结合国内一些专家意见,当 B 型环圈式匝道采用 55~60 m(条件受限时不小于 50 m)时,一般应采用单圆形曲线,车辆在其上的行驶也是比较顺适的;然而在市区或山区立交中,过大的环形半径会导致用地规模大大增大,这与我国土地稀缺等基本国情相背离,B 型喇叭环形匝道平曲线半径往往采用设计速度对应的下限值或接近最小值。

对于 B 型喇叭环形匝道的线形组合设计,宜采用水滴形卵形曲线来布设,且大圆与小圆的半径之比宜小于等于 2,即主线上的较大半径不应与环形匝道的小半径曲线相接,中间应布设中等半径的曲线过渡,在匝道驶出端部的分流点设置缓和曲线来逐渐过渡,随车速降低逐渐减小半径至环形匝道的最小半径。这样不仅有利于内环匝道上的车辆行驶顺适,也有利于外环的半定向匝道采用较大半径与水滴形卵形曲线中的中等半径组成合理的 S 形线形。如 B 型喇叭环形匝道最小半径为 35 ~50 m 时,水滴形卵形曲线中间过渡曲线半径宜采用75~120 m,主线入口的外环匝道半径一般不宜小于 125m,目的是有利于 B 型喇叭环形匝道上车辆运行速度由 40 km/h~60 km/h~80 km/h 的过渡变化,以保障行车的安全性和顺适性。

主线设计速度是 100 km/h,互通主体位于主线曲线 R1200 A440 的路段,B 型喇叭环形匝道的设 计 速 度 为 40 km/h, 其 平 曲 线 组 合 为 R40 A35 R80 的卵形曲线,驶入主线与环形匝道相接的外环半定向匝道采用 R130 A85 A85 与内环匝道 R80 相接组成 S 形曲线,从而使 B 型喇叭环形匝道的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各个方向曲线组合合理。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