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文摘

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文摘

绪 论

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发展演化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和描绘各类地质客体和现象,探索其相互间的关系与联系,开展地质作用过程和地质问题研究,把握地质历史演化与发展,丰富地质学认识,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地质调查涉及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学以及构造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等重大方向,基础、矿产、水工环等多个领域,以及室内与野外、测试与分析、探测与监测等多个方面。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地质工作作为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的地位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地质调查水平,实现找矿突破,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自1999年地质大调查实施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开展地质勘查技术攻关,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为地质调查和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由于我国地质勘查技术研发主体仍然为科研单位,新型、前沿的地质勘查技术大多掌握在科研单位或院校的部分研究者手里,资料分散,查询不便,不利于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转化。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近十多年的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查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出版本书。为方便读者研阅和使用,这里对国内外地质勘查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作一介绍,期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第一节 世界地质勘查技术发展趋势

一、地质勘查技术正处于建立新一代技术体系的关键时期

基础、矿产和环境是现代地质工作的三大领域。无论是基础地质领域,还是矿产勘查和环境地质领域(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都需要以地质勘查技术为支撑。基础地质调查,需要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获取新信息,填绘新图件,扩展地质调查服务领域。现代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扩展,需要从单学科研究,转向多学科互补、合作的整体调查研究。

从历史上看,地质勘查技术的重大突破,可以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增进对地球系统的了解,实现重大地学理论创新和找矿突破。20世纪60年代板块学说的提出与发展、90年代大陆动力学的问世等得益于地球物理探测、星载遥感、大洋钻探和空间探测等技术;新一代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主要国家区域地质调查及其工作内容的变化,并已成为许多国家推出并实施新一代国家填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勘查技术进步为找矿突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世纪40年代饱和式磁力仪研制与应用,导致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铁矿床;50年代中期航空电磁法的应用,导致发现若干大型和重要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50年代晚期,激发极化法(IP)的发展与应用,导致发现一批斑岩铜矿床;70~80年代,低成本的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发展,导致发现一批金矿床;80年代瞬变电磁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寻找深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有效手段等。

针对当前地质找矿面临的新形势,为避免高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找矿投资的注意力应由原先的工作量、工程量转向找矿思路的科学性、投入方法与工作量的合理性、探测信息与资料的可靠性、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实效性、布钻验证的目的性,以及重大技术环节的把握与环节的转换等。当前,深部找矿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包括探测深度(要求达到1000~2000m)、探测精度(对小矿体具有一定的分辨力)、探测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各种强干扰)。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加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测深度和探测精度,又要加强各种方法的有效综合,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加强数据综合分析与解释的能力,提高深部探测的效果。对此,西方发达国家在近20年来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矿产勘查技术计划。例如,加拿大的“勘查技术计划”(EXTECH)和澳大利亚的“玻璃地球计划”等。无论是加拿大勘查技术计划,还是澳大利亚的玻璃地球计划,都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研究,强调多种方法的综合与集成,研制和完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

由于当代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宽,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正处于建立新一代技术体系的关键时期。新一代技术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为手段,以技术综合与集成为标志。其突出特点是:

1)大探测深度。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能取得深部矿化的直接信息,固体矿产探测深度达1000m以上。

2)集成性和综合性。强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学科技术融合与集成。无论是加拿大的“勘查技术计划”,还是澳大利亚的“玻璃地球计划”,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促进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等资料的融合。同时,在一次探测中能获得多种参数的找矿信息,能有效分析与综合各种找矿信息。

3)快捷有效。能够在野外快速推广,方便应用,成本相对较低,并能获得相关信息。

图0.1.1显示的是勘查技术、勘查深度与矿床发现潜力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进步与突破及其在地质勘查领域中的应用与推广,促使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轮矿床发现的高峰,并在70年代前后达到高潮。此后,矿床发现率急剧下降,几乎降至昀低水平。进入21世纪后,进入深部找矿阶段,目前深部找矿关键技术正处于突破边缘。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关键技术的突破必将对整个找矿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形成新一轮的矿床发现高峰。

二、地质科学创新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新技术与地质科学前沿融为一体,强调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地质科学研究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21世纪实施的“地球探测计划”(Earthscope)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多学科综合研究计划,其目的是增进对北美大陆岩石圈三维结构和地震灾害的了解。该计划部署了四种新型观测设备:①美国地震阵列(USArray),将显著提高美国及其毗邻地区下面大陆岩石圈和深部地幔的地震图像的分辨率;②圣安德烈斯断裂深部观测站(SAFOD),将直接从断裂带物质(岩石和流体)中取样,测定断裂带的各种性质,并监测深部蠕变和地震活动断裂;③板块边界观测站(PBO),将对沿太平洋-北美板块边界的变形所导致的三维应变场进行研究;④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将在广大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空间上连续的周期性应变测量。InSAR图像是对PBO连续GPS点测量的一种补充。通过上述四种设备的观测,调查美国地下岩石圈和地幔的结构与演化,并探讨可能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这是一项典型的调查与科研相结合、多种方法联合攻关的科学研究计划。

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2008~2012年),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实施中国深部探测计划,揭示地壳的组成和结构,是一项有效缓解资源与灾害压力,惠及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地球科学腾飞的重大科技计划,充分体现了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特点。

高新技术与地质科学前沿融为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当代许多高新技术在地质科学研究中具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引发更多的科学发现。在组织形式上,设立多学科参与的研究计划和研究中心,力图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多学科交叉、整合研究。过去50年地球科学的发展史也表明,大型科学计划体现了不同时期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和主流方向,引领地球科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

研究复杂的地球地质作用与过程及其重大的资源、环境、灾害问题,并非单一学科和传统的概念与手段所能完成。在许多重要的交叉点上蕴含着更多的突破机会、新的生长点和解决途径,要求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集成,同时,研究群体和基地的作用日益突出。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不是学科间的简单拼凑,而是针对重大的地质科学问题,发挥不同学科各自的优势,通过对各学科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综合、集成,建立地质作用与过程的模型,实现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

三、“大数据”时代引领地质调查工作

经过上千年的嬗变,科学研究理念、方法和技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改变了科学家的思维模式,新近国际上诞生了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即数据密集型的知识发现。与此同时,社会所面临的复杂问题越来越多,诸如环境污染问题、资源耗竭问题、生态系统问题等,这些复杂性问题已在催生新的综合性研究或学科,因为传统单一学科研究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面对如此形势,奥巴马2012年3月29日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BRD),将“大数据研发”上升为国家意志。以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首的一批联邦机构投资2亿美元首轮资助6个大数据项目,这些联邦机构除NSF外还有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国防部(DOD)及所属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能源部(DOE)和地质调查局(USGS)等。

美国政府六个部门启动的大数据研究计划中,除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内容提到要“形成一个包括数学、统计基础和计算机算法的独特学科”外,绝大多数研究项目都是为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技术挑战,重视的是数据工程而不是数据科学,主要考虑大数据分析算法和系统的效率。USGS的约翰·韦斯利·鲍威尔分析与集成中心启动了8个新的研究项目,通过给科学家提供深入分析的场所和时间、昀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理解大数据集的协作工具,催化地球系统科学的创新思维。这些大数据项目将提高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对气候变化、地震重现概率和下一代生态指标的各种响应。

大数据的特征可以用很多词来描述,从昀先提出的“3V”模型到昀近的“4V”模型,不一而同。前3个V是“容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种类”(variety),第4个V则可以是价值性(value)、虚拟性(virtual)或者可变性(variability),取决于研究的对象。一般而言,“4V”是针对它们的“大”而言的,那就是大容量、快速度、多种类以及显著的价值等。一般认为,大数据具有规模大、价值高、交叉复用、全息可见四大特征。尤其是昀后两个特征体现了大数据不仅仅有“规模更大的数据”这种量上的进步,还具有不同于以前数据组织和应用形式的质的飞跃。地质调查数据符合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作为全球地质调查领域的领导者,美国地质调查局率先做出响应,将以往以学科为主线的组织结构,调整为以重大问题为主线的组织架构,并新增了核心科学体系的科学使命,并于2012年6月在其官网正式发布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核心科学体系科学战略(2013~2023)》。核心科学体系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基于其在地质填图、地形制图及生物多样性填图等方面的核心实力,依托计算机和信息科学,通过跨学科的数据综合、学科合成以及新的调查方法,形成合成产品,并建立一种自然而然地整合新数据、新应用和其他科学产品的工作流程,昀终目的是更好地表述和认识复杂的地球系统,使得美国地质调查局有能力处理亟待解决的复杂社会问题。

第二节 我国地质勘查技术发展特点

一、勘查技术创新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

1.勘查技术创新推进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

纵观地质调查工作发展历史,每一种技术重大创新,都会给地质调查工作带来重大变革,观测新数据,获取新信息,取得新认识。

近年来,多种航空物探仪器经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实现了向高精度、小型化、集成化的方向迈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形成了重、磁、电、放种类基本齐全的航空物探勘查方法体系,初步满足了我国当前地质调查的需要。目前,每年投入测量的有10多套系统,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200多万测线公里的高精度航空物探测量数据。

自1999年地质大调查专项实施以来,我国研制了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技术,逐步建立完善的农田、河流、湖泊、城市、海岸带、沿海经济区等不同生态系统的环境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地球化学方法,使地球化学调查从地质找矿逐步延伸到对土地利用的安全、合理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领域。到现在为止,我国已完成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160万km2,取得了大量对国家宏观环境决策有影响的成果。

建立了较完善的区域性地表形变InSAR监测技术体系与工作方法,为我国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短周期、高精度、大区域覆盖的遥感技术手段。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谷地等主要地区区域性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累计监测范2100433B

查看详情

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Upho中国

  • 内墙砖2600×1300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收费技术

  • 接口板、空气开关、避雷器、布线架、机柜等
  • 13%
  •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4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收费技术

  • 接口板、空气开关、避雷器、布线架、机柜等
  • 13%
  • 广州滕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8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数据调查成果入库

  • 详见附件
  • 1人日
  • 1
  • 国产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2
查看价格

阶段成果

  • 视频 阶段成果
  • 120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创新成果--技术创新应用

  • 发光字5厘进口亚克力宽:0.15m 高:0.15m
  • 11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1-17
查看价格

创新成果--技术创新应用

  • 水晶字8、5厘进口亚克力喷漆宽:0.03m 高:0.03m
  • 53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1-17
查看价格

问卷调查

  • 可对下一级用户群组发送问卷调查(如老师发给学生、家长等),并可在调查结束后查看调查结果统计情况.
  • 1项
  • 1
  • 金智、英之泰、蓝鸽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09-01
查看价格

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图书目录

前 言

绪 论 001

第一节 世界地质勘查技术发展趋势 001

第二节 我国地质勘查技术发展特点 004

第一章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 008

第一节 航空物探测量技术 011

第二节 航空物探方法及软件 024

第三节 航空物探编图方法技术 034

第四节 航空物探地质填图方法技术 039

第五节 航空物探矿产资源调查方法技术 043

第六节 航空物探油气资源调查方法技术 048

第七节 航空物探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050

第二章 地面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 053

第一节 地面重磁勘探技术 057

第二节 电磁法勘探技术 059

第三节 地震勘探技术 068

第四节 地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071

第五节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 074

第六节 区域物性研究与地球物理三维填图技术 076

第七节 地下温度场测量及地热勘探技术 078

第八节 标准制修订与新方法新技术推广 081

第三章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 082

第一节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084

第二节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094

第三节 1∶5万矿产调查地球化学方法 099

第四节 矿区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102

第五节 非常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105

第六节 油气资源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109

第七节 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研究 111

第八节 地球化学勘查标准制修订 122

第九节 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新技术推广及效果 123

第四章 遥感地质调查方法技术 141

第一节 高光谱遥感技术 143

第二节 高分数据遥感地质解译技术 152

第三节 地表形变InSAR调查与监测技术 161

第四节 微波遥感岩性构造填图技术 165

第五节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 173

第六节 机载PO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技术 175

第七节 数字滑坡技术 177

第八节 低空遥感调查技术 183

第九节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186

第五章 地质钻探技术 190

第一节 科学钻探技术 193

第二节 浅层取样钻探技术 198

第三节 深孔地质岩心钻探技术 207

第四节 反循环取样钻探技术 218

第五节 大口径水文水井钻探技术 218

第六节 定向钻探技术 221

第七节 灾害勘查与治理工程技术 223

第八节 基础工程技术 224

第六章 地质实验测试方法技术 227

第一节 矿石矿物中主次痕量元素实验测试技术 230

第二节 微区原位成分分析技术 232

第三节 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技术 237

第四节 有机分析技术 240

第五节 矿物物相分析技术 246

第六节 同位素分析技术与方法 249

第七节 野外现场分析技术 254

第八节 标准物质与标准方法 256

第九节 地质实验仪器研发 257

第十节 生态与环境地球化学实验技术 259

第十一节 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262

第七章 地质信息技术 264

第一节 数字地质调查技术 265

第二节 地质数据建库、处理与应用技术 274

第三节 信息集成、共享与服务技术 286

第四节 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 294

第八章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技术 298

第一节 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方法技术 300

第二节 海洋地球化学调查及测试方法技术 308

第三节 海洋地质取样方法技术 318

第四节 地质微生物油气勘查方法技术 321

第五节 海洋综合探测技术 322

第六节 海洋调查规范和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制定并颁布实施 326

第九章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 328

第一节 地下水勘查技术 330

第二节 水文地质钻进及成井工艺 342

第三节 地质灾害勘查技术 353

第四节 地质环境监测技术 358

第五节 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价方法技术 366

第六节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评价方法技术 367

第七节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 369

第十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72

第一节 金属矿产选冶工艺技术 373

第二节 非金属矿产利用工艺技术 391

第三节 尾矿等二次资源利用工艺技术 396

参考文献 401

查看详情

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内容简介

李金发主编的这本《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共分十章内容,具体包括: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地面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遥感地质调查方法技术、地质钻探技术、地质实验测试方法技术、地质信息技术、海洋地质调查方法技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查看详情

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文摘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文摘文献

综述工程测量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综述工程测量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综述工程测量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格式:pdf

大小:98KB

页数: 未知

工程测量技术涵盖建筑、交通、水利等各个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工程测量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也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综合叙述工程测量中的几种新方法及它们的应用情况,供大家探讨和参考。

隧道施工新方法新工艺 隧道施工新方法新工艺

隧道施工新方法新工艺

格式:pdf

大小:98KB

页数: 4页

XX铁路 XX段 隧道施工新工艺、新方法及控制要点 一、超前地质预报 1、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如何做到预报的准确 1)预报方法 (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按照预报原理分为地质分析法、 钻探法、 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 ①地质分析法:包括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 析、地质作图等。 ②钻探法:包括深孔水平钻探、 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 ③物探法:包括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 ④超前导坑法: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 (2)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 200m)、 中长距离预报( 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 30m)。 (3)超前地质预报按采用的预报手段数量可分为单一方法地质 预报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2)地质预报的分级 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 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 与

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

编者:中国地质调查局

出版:地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10日

简介:《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按照服务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防灾减灾以及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分为六个篇章,128份独立成果,基于海量地质调查数据,系统阐述了近20年中国地质调查在各专业领域形成的基本认识和科学判断、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资源开发对策建议、完成的科研与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在月球与极地探索、国际地学合作、地质调查信息化及社会化服务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

查看详情

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篇目介绍

第一篇,服务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以服务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能源资源与矿产资源地质调查方面获悉的基础数据、基本认识和判断,包括煤炭、油气、油页岩、煤层气、铀矿、油砂等常规和非常规能源,铁、铜、铅、锌、金、铝、钾盐等重要大 宗紧缺矿产,锂、晶质石墨等战略新兴产业矿产等,可作为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决策参考依据。由48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二篇,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以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海域区域地质调查,海洋油气资源、近海矿产资源分布,以及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编图等方面的成果、开发对策及建议等,可作为国家编制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实施海洋维权的决策依据。由9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三篇,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以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三角、西南岩溶石山等地区取得的成果及形成的对策和建议,可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与优化管理、部署实施国土整治工作的依据。由10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四篇,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耕地、矿山、海岸带、地质遗迹等方面的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以及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革命老区、国家能源基地、西南红层与岩溶等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与保障重大成果,可作为生态国土建设决策的依据。由13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五篇,服务防灾减灾。以服务防灾减灾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重要活动构造带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成果,以及三峡工程区、地震灾区、黄土等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和防灾减灾对策建议,可以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与部署提供技术支撑。由6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六篇,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与促进国际合作。以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与促进国际合作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科学理论创新与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与推广,以及全球地质认识和国际科技合作、地质调查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成果,可以为促进地球科学发展、转变地质调查方式、拓宽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服务领域提供基础。由42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2100433B

查看详情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心简介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于2017年变更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局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西南地区地质调查、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相关综合研究工作,承担区域内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和监管工作,承担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和数据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