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兰州地震研究所黄土地震工程研究室主要从事与地震灾害相关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工程地震和地质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目前研究室有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7人,其余人员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目前,研究室主任为石玉成研究员。
2000年以来,研究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社会公益专项3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横向科技服务项目20多项,平均年度科研经费在50万元以上。
目前,实验室(研究室)的主要科研方向有:
1.土力学及土动力学(黄土动力学、非饱和土力学、冻土力学)
2.岩土地震灾害(液化、震陷、滑坡)与防治
3.地震灾害评价和区划
4.石窟及土遗址文物地震安全防护技术
5.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及活断层探测
6.GIS/RS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7.农居地震安全技术研究
8.强震地面运动及场地地震安全研究
9.土层及结构地震反应数值分析
10.结构地震破坏机理与防护技术
除科研而外,研究室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2-5名,同时还积极与兰州大学、中科院寒区与旱区工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室还重视参与各类国内外学术活动,积极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并联合兰州的其它相关单位获得2011年全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大会的主办权。
研究室对外实行开放,每年根据相关规定接收3-5名客座研究人员进行短期研究,并提供科研条件和食宿补助。
2000年以来,研究室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次,兰州地震研究所科研奖近10次。
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主要依托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较完善的科研设施给开展各项防灾减灾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 2100433B
一个字:牛。两个字:很牛。三个字:真很牛。四个字:真的很牛。五个字:的确是很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IEM)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系统地开展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研究的研究所。与国外...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址是: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9号。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4年,是国内唯一以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历程】:...
我是这个单位09年的学生。你说的这个问题是基本不会出现的。原则是一志愿优先复试。退一步讲即使这个单位有这个要求也不会在复试资格上做文章,在复试的时候刷人很多的,想留什么样的学生,想刷掉什么样的学生在复...
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基震陷研究
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基震陷研究——在某大型企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采用随机地震荷载输入动三轴进行了黄土震陷试验,探讨了该场地黄土在不同动荷载作用下的震陷特性。并对该场地地基未来可能发生的震陷灾害进行了评价,为工程地基抗震处理提供了依据。
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
黄土地区的表层地质和地貌极为复杂,一般包括:巨厚黄土区、黄土——沙漠区和山前砾石——黄土区等地形地貌,黄土地区独特的地貌和地形给地震采集带来了较多的因难。文章根据在黄土地区的地震采集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黄土地区地震采集的相关技术,如:巨厚黄土地区表层地貌结构精细调查配套技术和相关的技术对策等.同时针对这些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较为详细介绍。通过具体的应用实践表明该项采集技术具有明显的效果.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实验室是一家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已经开展的重大试验研究项目有中美合作结构健康诊断研究、中美合作结构破坏机理新参数研究、香港典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新型高耸工业构筑物试验、核电设备抗震试验、国内电力设备出口美国抗震认证等。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实验室1986年依靠所内和国内的技术力量自行研制了5M×5M双水平向地震模拟振动台,1988年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建设部和机械部三方的联合鉴定,并正式投入使用。1997年该双向振动台被改造成5M×5M三向振动台,同年该三向振动台通过了中国地震局主持的部级鉴定,并再次投入使用。
5M×5M三向地震模拟振动台在我国是最大的三向振动台之一。该振动台最大荷重为30T,最大倾覆力矩为75T·M。满荷时最大加速度,在X和Y方向为1G,在Z方向为0.7G。最大速度,单向振动时为60cm/s,三向振动时为30cm/s。最大位移,在X和Y向为±8cm,在Z方向为±5cm。振动台的工作频率范围为0.5Hz至40Hz。
自1986年5M×5M双水平向地震模拟振动台建成后,已进行了上百次振动台试验。这些试验为抗震研究和设计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数据,为我国最新两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立下了卓越功勋。通过振动台的研制和试验工作,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振动台研制及试验相关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振动台设计、制作经验。
目前,工程力学研究所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担负着大量的科研实验任务。2100433B
1952年,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开始筹建。
1954年,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正式成立,是中国国内唯一以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土壤力学、工程结构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开展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地震工程、结构安全度和黄土工程性质等研究方向的探索。
196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调整为地震工程、核反应堆结构力学、土壤力学、冲击与振动和特殊混凝土材料及其动力性能的研究。
1970年-1984年,受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
1984年4月,改由国家地震局领导,所名随之改为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调整为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主要开展强震动观测、工程地震、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
1998年4月,随着国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所名改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根据2018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具有高级研究人员100人,中级研究人员1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3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陈顒(双聘)、石耀霖(双聘)
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1人):雷建设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雷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黄帅
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2人):张景发 、吕悦军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2人):王成虎 、任俊杰
根据2018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有一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及2个中国地震局研究中心,另下设10个所属科研机构。
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1个):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研究中心(2个):地震卫星应用中心 、北京市地震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机构(10个):地壳动力学研究室、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研究室、断层力学研究室、地壳应力研究室、地震监测与预测研究室、工程地震研究室、地球物理探测与地震救援技术研究室、地壳运动与遥感应用研究室、地震信息网络研究室、电磁卫星技术与应用研究室
图书资源
中国地震局图书馆是由中国地震局主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办、中国地震局系统各单位协办的专业图书馆,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服务。 其中包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23种数据库。
设施设备
根据2018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房屋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宇宙成因核素超净实验室、三维滞弹性应变恢复系统、热/光释光自动测量仪等主要实验设备211台,价值人民币40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