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卫星红外亮温背景场的研究是震前热红外异常信息提取的基础。《中国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的亮温背景场研究》系统研究了中国卫星红外亮温背景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卫星红外亮温背景场的时空分布规律、中国卫星红外亮温与地面高程的关系及中国卫星红外亮温与大地热流的关系,为震前热红外异常信息的提取提供一定的帮助。
前言
1绪论
1.1遥感及其特点
1.1.1遥感的概念
1.1.2遥感过程
1.1.3遥感数据特征
1.1.4遥感的优势
1.2热红外遥感
1.3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地震前的热异常
1.4卫星红外亮温背景场的研究
1.5存在的问题
1.6研究内容
2卫星遥感热辐射的原理
2.1热辐射原理
2.1.1黑体的辐射
2.1.2真实物体的辐射
2.1.3热辐射传输
2.1.4亮度温度
2.2卫星热红外遥感
2.2.1大气效应与大气窗口
2.2.2热红外遥感的波段选择
2.2.3卫星热红外图像的特点与解译
3中国卫星红外亮温背景场
3.1研究资料
3.1.1气象卫星简介
3.1.2GMS—5
3.2研究方法及结果
3.3结论及讨论
4中国卫星红外亮温与地面高程的关系
4.1研究资料及方法
4.2研究结果
4.2.1亮温分布
4.2.2亮温梯度
4.3结论与讨论
5中国卫星红外亮温与大地热流的关系
5.1数据资料
5.2研究方法及结果
5.2.1亮温的分布特征
5.2.2亮温与大地热流的关系
5.2.3月亮温差值与大地热流的关系
5.3结论与讨论
6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6.1主要结论
6.1.1中国卫星红外亮温背景场的分布特征
6.1.2中国卫星红外亮温与地面高程的关系
6.1.3中国卫星红外亮温与大地热流的关系
6.2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自王梦恕院士始。 早在百年之前,晚清洋务大臣张之洞就提出“筑铁路至海南腹地”的设想。而在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该有一条铁路“于化州须引一支线,至遂溪、雷州,达于琼州海峡之海安……...
在中世纪,欧洲教堂采用大的内部空间和吸声系数低的墙面,以产生长混响声,造成神秘的宗教气氛。建筑声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室内声波传输的物理条件和声学处理方法。因此,现代建筑声学可分为室内声学和建筑环境噪声控...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
红外探测器件在低温背景下的探测率测试
建立了红外探测器件低温背景探测率测试系统,实验研究了红外探测器件在低温背景下的探测特性,用于支持红外探测低温光学系统的合理设计。首先,介绍并分析了红外探测系统的噪声和响应特性,建立了低温光学系统设计与红外探测器件在低温背景下探测性能之间的关系;在热真空环境下搭建了基于变温面源黑体的低温背景探测率测试系统。然后,针对某红外器件在低温背景下的探测率进行了实验测量。最后,通过计算得到了低温背景下极限积分时间及探测特性相对于常温背景下的一般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低温背景下极限积分时间及探测率均比常温背景下提高近20倍,提出的测试技术可为低温光学系统的指标设计提供依据与参考。
红外热像检测简介讲解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础知识 一、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定义 红外热像技术是一门获取和分析来自非接触热成像装置的热信息的科学技 术。就像照相技术意味着 “可见光写入 ”一样, 热成像技术意味着 “热量写入”。热 成像技术生成的图片被称作“温度记录图 ”或“热图”。 二、 红外热像图和可见光图比较 红外热图像 可见光图像 三、 红外热成像测量的优势 1.非接触遥感检测,红外热像仪不同于红外测温仪,不用接触被测物,可以 安全直观的找到发热点。 2.一张二维画面可以体现被测范围所有点的温度情况,具有直观性。还可以 比较处于同一区域的物体的温度,查看两点间的温差等。 3.实时快速扫描静止或者移动目标,可以实时传输到电脑进行分析监控。 四、 红外线的发现 1800年英国的天文学家 Mr.William Herschel 用分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从 红色到紫色的单色光, 依次测量不同颜色光的热效应。 他发现,
该项目是国家地震安全计划的第一个项目,项目前期工作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震安计划的整体实施进度。项目法人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责任人为台网中心党委书记李强华同志。台网中心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制定了《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评报告,组织各省地震局和有关单位开展台站建设场址勘选和建设用地预审工作。
地震烈度异常区 :
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唐山、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都达到Ⅺ度。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但是也存在局部地区的烈度高于或低于周边烈度的现象,如果这种烈度异常点连片出现,则可划分出一个局部的烈度异常区。
造成烈度异常的原因往往是场地条件:软弱场地易加重震害,形成高烈度异常区;坚硬场地则可减小震害,形成低烈度异常区。这就是地震破坏程度并非随震中距的加大而一致减小的原因。2100433B
6.1 调查范围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在地震烈度Ⅵ度及Ⅵ度以上地区进行,在Ⅵ度以下的地震烈度区仅做随机抽样调查。
6.2 调查内容地震烈度Ⅵ度和Ⅵ度以上地区出现的各类宏观异常现象的异常程度、时间序列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范围。
6.2.1 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调查钻孔、民井、泉水等中的地下水位、流量、水温、水色、水味、透明度等异常变化现象的量值,或翻花、冒泡、出油、打游等异常现象出现和恢复正常的时间;油气井油汽量变化的幅度、规模和持续时间等。
6.2.2 动植物习性异常现象调查注意鉴别真伪,择其一反常态、难于用其他原因解释,且反应普遍的异常进行调查。
6.2.3 气候异常现象调查震前、震时或震后反常的烈日、闷热、气压、大风、大雨、大雾、云彩、冰雹等异常值及其持续的时间。
6.2.4 地象异常现象调查地象异常现象(声、光、电、气、火、磁)出现的准确时间、地点和留下的痕迹等。重点调查通信中断、广播电视信号受干扰等电磁异常。
6.3 技术要求
6.3.1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的重点是震前异常,特别是短临前兆异常,重视调查宏观异常现象发生的准确时间。
6.3.2 以最快的速度对震区进行异常现象普查,推荐一批异常突出、干扰较小、信度较高的灵敏点,建立临时性的观测点或观察哨,并定时监测。
6.3.3 对主震发生后新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需尽快地进行调查落实,及时将落实结果通报地震调查现场指挥部。
6.3.4 对可观测到的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地象现象留下的痕迹等进行录像和照相,附必要的文字说明。
6.3.5 对地下流体,特别是地下气体异常应采集必要的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判定异常成分的来源(深部成因、浅部成因)。
6.3.6 从当地气象、水文、农科等部门收集有关气温、气压、降水量、河流水位、地下水潜水面高低和物理化学的动态变化、动植物生长和发育习性等日变、月变或年变观测数据,量化地下水、气候和动植物习性等异常调查。
6.3.7 按附录B填写《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表》。
6.3.8 编制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分布图(比例尺l:100 000~1:5000 000),分析宏观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与地震震级、发震时间、震中位置等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6.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