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中国工程院科学研究

中国工程院科学研究

中国工程院科研成就

  • 教育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

据2016年10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每年从咨询研究经费中列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咨询研究专项,每年经费支持额度约300万元,用于资助院士及相关专家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咨询研究;教育部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列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基金,每年经费支持额度约300万元,用于资助高校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基础研究。双方在每年年初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共同进行“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联合资助”项目的顶层设计,并研究确定年度资助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

专项项目的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在1年中由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联合进行中期检查。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般项目共有22项课题通过评审。

  •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课题研究

据2016年10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教育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十余项咨询课题研究,提出了50余项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开发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中日韩工程教育比较研究”、“关于推进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研究”、“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等咨询课题。

2006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前期研究。在此基础上,2007年正式启动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重大咨询专项。该项目涉及院士、专家众多,分为12个分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还由香港理工大学承担其中一个分课题研究。项目进行过程中组织了各类规模的研讨会、交流会、论坛十余次。

2011年3月,启动中国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课题,2012年底结题。该课题分五个分课题组,分别是:(1)院校工程教育工程性与创新性问题研究;(2) 工程研究院所与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问题研究;(3)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问题研究;(4)国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政策措施研究;(5)《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报告》。

  •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2013年,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2015年4月,《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一期)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成果共分四卷出版,包括一个综合卷、两个领域卷(含十三个领域)和一个专题卷(智能制造)。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2016年5月,《〈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书》结集出版,共分七个分册,包括《〈中国制造2025〉解读——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报告集》、《智能制造》、《优质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强基》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同时,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会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单位,基于“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14年制造强国进程作了进一步评价分析,形成了《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中国工程院学术论坛

  •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

于2016年8月,中国工程院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举办第二届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论坛主题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管理”。

2016年10月25至26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在西安召开,论坛的主题是“信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论坛由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承办。论坛第一天是大会交流,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更深层次的切磋机会,大会第二天,设“基础使能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与先进计算”等3个分论坛。

  • 中国工程管理论坛

2007年-2016年,中国工程院先后10次举办中国工程管理论坛,“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16”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管理,中国专家学者与国际知名工程管理专家一起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前沿问题,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的学术研讨。

中国工程院资源条件

  • 数据资源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拥有环境科学叙词、环境科学叙词表英汉对照索引、环境科学叙词表附化合物名称、环境科学叙词表附国家地区、环境科学叙词表范畴索引、环境科学叙词表词族索引、污染治理技术(水类、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类、固体废弃物类、大气类)、危险物爆炸性环境污染事件、土壤污染典型案例、水体污染事件、各地雾霾暴发事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数据库、中文文摘、馆藏目录数据、海洋知识数据、地勘单位名录、Frontiers学术期刊数据库、能源科技成果、中草药文献作者库、制造业外文专利、化工专利、国际农业科研项目、医药卫生文献资源、中文文献库、外文文献库、商业构成库中的产品数据、信息技术专业百科库、海洋工程专业知识库、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数据库、图件数据库、术语百科2016、新材料技术等数据资源。

  • 学术期刊

《Engineering》为季刊,是中国工程院院刊,是致力于展示工程领域最新成就的国际性期刊。主要设置News & Focus、Views & Comments、Research等栏目。发表各种原创论文,其领域包括:航空与航天科技、农业工程、建筑和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和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电气和电子工程、工程教育、工程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岩土和地质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和通信工程、仪器科技、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程力学、冶金工程、采矿工程、造船工程与海洋工程、核能科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光学工程、电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测绘、系统与控制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业技术与工程等。

《中国工程科学》是由中国工程院主管、中国工程院咨询服务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战略咨询性学术期刊,聚焦工程科技战略咨询,以刊登战略咨询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旨在促进战略咨询研究的学术交流,及时发布咨询研究的重要成果。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亦为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全文收录。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为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会刊,1982年由教育部党组局安定创办,1983年创刊,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校长论坛、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企业家论坛、国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并根据需要定期开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专栏。

中国工程院学术交流

2014年12月11-23日,中国工程院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二十次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院士分别参加了“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中国企业低碳发展论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研讨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纵向一体化战略”、“中国碳市场展望”、“城市的绿色低碳未来”、“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协同效应”和“低碳创新在中国”等主题边会活动。在“低碳创新在中国”主题活动专场,谢克昌院士作了“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思考与研究”的主题发言。

2015年10月11日至16日,中国工程院代表团赴印度出席CAETS 2015年会,周济院长作为CAETS上届主席,现任执委会委员先后出席了CAETS执委会会议、CAETS董事会会议、CAETS成员代表会议和CAETS理事会会议。 10月6-10日,中国工程院钟志华秘书长率团参加了在印度理工学院(甘地纳格尔分校)举办的“首届中印青年工程领袖研讨会”。 12月1日,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代表团来中国工程院就中国制造2025和美国制造业情况及趋势等相关议题进行讨论。

2016年7月27日,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会见德国工程院院长莱因哈德·许特教授一行,并与德国工程院签署了两院工程技术科学合作谅解备忘录。 8月2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康金城局长接待了由学会会长Geert Letens博士率领的美国工程管理学会代表团。 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工程院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16国际高端研讨会在中国工程院学术报告厅召开;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2016年全体成员大会由中国工程院和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共同在北京主办,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当选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双主席。

查看详情

中国工程院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Upho中国

  • 内墙砖2600×1300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4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8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2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6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科学院(研究院)

  • 520科宝布
  • 1m²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6-10
查看价格

配电箱(清华大学研究院)

  • D1#AL01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4
查看价格

人工凿凸字"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招牌石

  • 1、在干挂石厚度为100mm黑芝麻石(老矿),招牌人工凿凸字,其他所有面人工凿刀削糙面;2、尺寸600×560mm;3、具体详见图纸;
  • 9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7-07
查看价格

配电箱(清华大学研究院)

  • D2#AL01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4
查看价格

  • 半径=220
  • 1个
  • 1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6-27
查看价格

中国工程院组织体系

中国工程院机构概况

据2016年10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由院士大会、主席团、院领导、7个专门委员会、9个学部、与内设机构等组成。

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院士参加,每逢公历双年份6月第一周举行。

主席团: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主席团由院长、副院长、当然成员、各学部主任和若干名经院士大会直接选举的成员组成。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

专门委员会: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委员会、学术与出版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

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内设机构:办公厅(下设院长办公室、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办公室、行政后勤处(综合处)、政策研究处、宣传处、人事处、财务处、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办公室)、一局(下设教育处(综合处),咨询处,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办公室,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办公室,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办公室)、二局(下设增选处(综合处),科学道德处,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办公室,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办公室,农业学部办公室)、三局(下设科技合作处(综合处)、学术与出版办公室、主编室、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办公室、医药卫生学部办公室、工程管理学部办公室)、国际合作局(下设综合处、一处、二处)

公共支撑单位:中国工程院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战略研究联盟、各地院士工作服务中心

中国工程院工程院士

  • 院士数据概览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887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8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3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11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3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9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0人,农业学部80人,医药卫生学部121人,工程管理学部64人(其中跨学部院士29人) 。

  • 院士大会

截至2014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已举办十二次。院士大会的职能为:审议并批准工程院的工作报告;制定和修订《中国工程院章程》;决定学部的设置与调整;选举院长、副院长及若干名主席团成员;开展学术活动,讨论重大工程科学技术问题;讨论、审议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提出的其它议题和议案。

  • 院士增选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的规定,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后进行,并由主席团决定。外籍院士增选与中国国内院士增选同期进行,必须获得不少于五位院士的提名,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国国籍,可转为本院院士。

截至2015年,院士增选共有1010人,外籍院士增选共有53人。其中,1994年院士增选96人,1995年院士增选222人,1996年院士增选20人、外籍院士增选7人,1997年院士增选116人,1999年院士增选112人,2001年院士增选81人、外籍院士7人,2003年院士增选58人、外籍院士增选4人,2005年院士增选50人、外籍院士增选6人,2007年院士增选32人、外籍院士增选3人,2009年院士增选48人、外籍院士增选6人,2011年院士增选54人、外籍院士增选6人,2013年院士增选51人、外籍院士增选6人,2015年院士增选70人、外籍院士增选8人。 2019年,增选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 。

  • 放弃、撤销院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

《中国工程院章程》的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院士本人提出辞去院士称号的辞呈,经主席团审查认可后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中国工程院国际交流

2014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默哈迈德先生访问中国工程院。

2016年1月25日,中哈制造业交流会在中国工程院218会议室召开。 3月21日,中国工程院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10月12日,瑞典新任驻华大使林戴安女士访问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编制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工程院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党中央对院士队伍建设及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国工程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为正部级。

第三条 本规定确定的主要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是中国工程院机构职责权限、人员配备和工作运行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 中国工程院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工程科技领域院士队伍建设和战略咨询的政策及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中国工程院各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开展本院院士(含外籍院士)增选和退出工作;加强院士队伍作风和学风建设。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程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与评估,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地方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三)开展工程科技领域学术交流,加强学术引领;促进工程科技领域广泛合作;代表中国工程科技界参加相关国际组织活动。

(四)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五条 中国工程院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机关党委)。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文秘、信息、安全、机要、保密、档案、督办、信访、新闻宣传、政务公开、财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后勤管理等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纪检、干部人事、机构编制、离退休干部等工作。

(二)一局。负责全院院士队伍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拟订院士增选相关政策,承担组织开展全院院士增选和退出工作。承担院士队伍作风和学风建设工作。承担所联系学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二局。负责全院战略咨询研究与评估工作的归口管理。研究拟订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草案,拟订相关工作规划计划草案,统筹推进规划计划的实施和绩效评估。承担所联系学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四)三局。负责全院科技合作、学术活动和出版工作的归口管理。负责统筹院部、院地、院企等合作。拟订学术活动年度计划草案。牵头组织刊物建设及相关出版工作。承担所联系学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五)国际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和有关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活动。联系服务外籍院士。承担涉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事宜。

第六条 中国工程院机关事业编制96名。设院长1名,副院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18名(含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

第七条 中国工程院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第八条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根据机构编制管理权限,由中国工程院决定、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的机构编制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本规定自2021年6月13日起施行。

查看详情

中国工程院历史沿革

中国工程院成立背景

  • 早期舆论准备

1954年1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启动,1955年6月正式成立。

1981年夏,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在长春召开学部大会,提出了关于成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问题,当即责成学部常委中的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和师昌绪对其成立的必要性和初步方案进行讨论。随即在友谊宾馆开了几天的会,大家一致认为成立这一组织是必要的,并写了一个报告上报中央。

1982年9月17日,以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和师昌绪四个人的名义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文章,文中主题是为何必须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和在中国如何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之后人民来函、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们时有动议转送中国科学院,不是要求成立中国工程科学院,就是建议扩大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的名额。

1983年,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一分为二,第一技术科学部由李薰兼主任,第二技术科学部王大珩做主任。不久,两个学部又合二为一,但学部委员增选配额仍按两个学部看待。

20世纪80年代中,在第一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刘翔声的支持下,由金属所组织力量先后编辑出版了两本有关国外工程院及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情况介绍。

1991年6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提出申请,最后以技术科学部不是一个独立组织,又具有官方色彩而没有被接纳。

1992年春,来自大学、科学院及产业部门的6位学部委员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侯祥麟、罗沛霖再一次提出《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这个建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刊登于《综合与摘报》第54期(1992年5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于5月11日批给温家宝同志“此事已提过不少次,看来要与各方面交换意见研究决策”。温家宝同志于次日批示“可否请中科院牵头商讨有关方面提出意见”。

  • 从研究小组到筹备领导小组

1992年6月19日,召开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学部联合办公室主任张玉台同志通报了关于成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筹备情况,并宣布以王大珩、张光斗为组长,以6位倡议人及学部正副主任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名为“中国工程院研究小组”。同时,林华、李苏、罗西北、陆俊武等同志写信给李鹏总理,建议组建中国工程科学院,总理批示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考虑。

1992年7月18日,在与研究小组成员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由周光召向中央及国务院领导提出了组建“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五条原则性意见,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温家宝、宋健及罗干同志的同意。8月形成第四稿“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的报告”,9月22日写出一个征求意见稿,分发技术科学部各位学部委员及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和地学部常委,最后返回的200余份意见中,一致同意组建中国工程院。11月10日形成了一个“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有关问题的汇报提纲”,在汇报提纲出台以后,第一个就是向国家科委领导进行了汇报。11月13日宋健主任、朱丽兰、惠永正副主任、国务院徐志坚副秘书长、尹志良局长及罗迎难处长听取了汇报,对内容没有实质性改动。

1992年12月初,研究小组相继走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冶金部、化工部、石化总公司、航空航天部、核总、机电部、农业部、中国科协、国家教委等十几个单位征求了意见。1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组建中国工程科学院的初步方案。

1993年上半年,国务院领导指示,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改由国家科委为主,成立了以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葛能全副主任及国家科委基础研究与高技术司冯思健副司长为正副主任的办公室,于8月3日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

1994年2月2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请示的通知》,并批准由宋健国务委员为“中国工程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的 45个人筹备小组名单,中国工程院的组建工作正式开始。

中国工程院成立以后

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成立,同时设立院士制度。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

1995年,《中国工程院章程》正式通过。

1996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决定,今后两院院士大会同时同地联合举行,时间定在每逢双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

1997年,在英国召开的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顺利加入。

1998年11月10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研究决定设立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

1999年2月25日,中国工程院决定成立《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并创办《中国工程科学》杂志;4月8日,中国工程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11月8日《中国工程科学》创刊。

2000年9月25日,工程管理学部举行成立大会,首批院士32人;10月11日,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2001年,在中国工程院的主持下,召开了CAETS年会;7月,中国工程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委员会在上海成立;12月20日,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成立。

2002年3月3日,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交流与开发协会成立大会召开。

2003年10月,沈国舫代表中国工程院向浙江省“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家”授牌。

2004年8月23日,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交流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2005年1月13日,由工程院、中科院共同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的“振邦杯2004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2月27日,由中国工程院出版委员会与人民交通出版社发起成立的中国土木、建筑与交通科技出版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4月29日,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在京成立。6月23日,中国工程院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学术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

2006年9月22日,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促进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11月5日,徐匡迪院长和法国工程院院长Francois Guinot共同出席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揭牌仪式。

2007年3月,办公厅原综合处更名为行政后勤处,计划财务处更名为财务处;学部工作局原9个学部办公室调整合并为学部工作一处和学部工作二处,并成立咨询工作处;国际合作局原双边合作处、多边合作处调整为一处、二处,撤销咨询调研处;政策研究室原出版处更名为综合处,信息宣传处更名为宣传处(新闻办公室),新成立信息中心。

2008年6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成立。

2009年4月,院机关召开工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院机关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5日,工程院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2014年3月8日,中国工程院与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能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工程院举行。3月14日,被评为“全国节能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6年8月18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京联合召开“首都院士之家”揭牌仪式暨“院士怀柔行”见面会。

查看详情

中国工程院科学研究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中国工程院人才培养

中国工程院教育创新

截至2012年2月,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和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学术委员会多年来围绕国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战略需求,先后组织开展多项咨询研究,并在加强同教育界、产业界和科技界的联系、加强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推动工程教育领域的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

自2010年开始,中国工程院与教育部联合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联合推动了“高等学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等。

中国工程院培养模式

  • 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

2010年与8家高校和8家研究院所参加了试点,当年下达联合培养指标88名;2011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共18家高校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昆明物理研究所共18家研究院所参加试点,当年下达联合培养指标210名。2012年与29家高校和34家研究院所参加试点,当年下达联合培养指标410人。

  • 光华工程科技奖

根据《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规定,由中国工程院作为承办机构,由境内外个人及机构捐助,设立光华工程科技奖,奖励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人员,并组成理事会。对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华人工程师、科学家给予奖励,激励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项包括“工程奖”、“青年奖”、“成就奖”等。截至2015年8月,共有有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和100万港币。

与法国工程院合作成立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查看详情

中国工程院创新文化

中国工程院工程院徽

中国工程院院徽以渐变蓝色、渐变红色、黄色为主色调,构成斜对称条纹状的正方形,中间是蓝、红、黄渐变的斜对称条纹构成的立体环形,环形内有“中国工程院”黑色字体和其白色字体的英文简称“CAE”。

中国工程院文化精神

中国工程院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工程科技战略咨询为主攻方向,统筹协调科技服务、学术引领、人才培养,坚持高起点推进、高水平建设,着力建设“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中国工程院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与合作,推动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和优秀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

查看详情

中国工程院领导信息

中国工程院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组书记、院长

李晓红

副院长、党组成员

陈左宁

钟志华

何华武

王辰

副院长

邓秀新

党组成员、秘书长

陈建峰

中国工程院历任院长

任次

任期

姓名

第一任

1994.06-1998.05

朱光亚

第二任

1998.06-2002.05

宋健

第三任

2002.05-2010.06

徐匡迪

第四任

2010.06-2018.5

周济

查看详情

中国工程院科学研究文献

中国工程院撤销孟伟院士称号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记者余晓洁)中国工程院4日作出关于撤销孟伟院士称号的决定:根据生态环境部给予孟伟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决定和中国工程院相关规定,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查确认,决定撤销孟伟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

孟伟曾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11月,中国工程院第六届主席团决定停止孟伟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格。

据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组4日消息,孟伟政治蜕变,经济贪婪,从一名环境保护工作者沦为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的“污染源”,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和科技界造成了严重恶劣影响。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决定给予孟伟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涉案款物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作者:余晓洁

查看详情

中国工程院工作规则第五章 公文审批

十四、中国工程院各类公文,应当符合《中国工程院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

十五、向党中央、国务院呈报的重要“请示”、“报告”,由院长签发。

十六、院领导按分工负责的原则审批公文。重大事项由分管院领导核批后报院长审批。

十七、以中国工程院名义发出的公文,经主办部门负责人和办公厅负责人审核,并由秘书长或副秘书长核签后,报院长或副院长签发。

十八、代表中国工程院并以办公厅名义发出的公文,经主办部门负责人和办公厅负责人审核后,报秘书长或副秘书长签发。

十九、以中国工程院机关各部门名义发出的公函,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发。

二十、机关各部门报送院领导的公文(签报),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由秘书长或副秘书长核签后,报院领导签批 。

查看详情

中国工程院年鉴2008图书目录

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徐匡迪

创造中国工程科技新辉煌徐匡迪

科学与艺术徐匡迪

重要文件

《中国工程院章程》(2008年修订稿)

《中国工程院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中国工程院关于涉及院士科学道德问题投诉件的处理规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院士津贴标准的通知》

中编办《关于中国工程院咨询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的批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中国工程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批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准备动员阶段】

徐匡迪同志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马铁山同志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潘云鹤同志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工程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中国工程院主席团第十四次全体会议有关文件的通知

【学习调研阶段】

中国工程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查研究工作方案

专题报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国家工程技术思想库》(63)徐匡迪

专题发言《科技经济联手变危机为机遇》杜祥琬

刘德培同志赴四川调研报告

金融危机形势下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国工程院院士座谈会发言摘要

【分析检查阶段】

潘云鹤同志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整改落实阶段】

潘云鹤同志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工程院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近期讲话精神的报告

中国工程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

【活动总结】

徐匡迪同志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马铁山同志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工程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

院士大会

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徐匡迪

关于修改《中国工程院章程》的说明潘云鹤

【大会学术报告摘要】

21世纪的工程及其面临的挑战查尔斯·威斯特

走向创新———关于中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潘云鹤

船舶与海洋技术面临的挑战奥德马格努斯·福尔廷森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杜祥琬黄其励

哲学视野中的工程殷瑞钰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和应对措施陈君石

【各学部学术报告目录】

【各学部工作报告】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农业学部

医药卫生学部

工程管理学部

会议纪要

【主席团会议纪要】

【院常务会议纪要】

【专门委员会会议纪要】

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

咨询工作委员会会议纪要

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会议纪要

教育委员会会议纪要

咨询工作

2008年咨询工作总结

【咨询报告】

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

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对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工作建议的报告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建议的报告

【2008年结题咨询研究报告目录】

【咨询项目管理】

关于印发2008年重大专项和学部项目立项及经费安排的通知

关于补充安排“高性能纤维及相关制品国家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重大专项研究经费的通知

关于紧急启动“我国电力体系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对策研究”咨询研究项目的通知

关于提前启动“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的林业灾害与防治对策研究”咨询研究项目的通知

关于“抗灾救灾”专项增设两个专题及补充安排“能源中长期”等专项2008年研究经费的通知

关于2008年增设“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专项和追加“抗灾救灾”、“可再生能源”专项经费的通知

关于2008年增设“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机理研究与评价”、“工程演化研究”两个学部重点咨询研究项目的通知

【院士建议】

关于加速我国透明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光功能调控研究的建议

关于鼓励和支持家具行业及其出口的建议

关于大力推进和正确引导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自主蓝光高清光盘的建议

关于加强国内铁矿技术研究及铁矿山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大幅提高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效率的建议

关于转换战略能源储备理念的建议

关于建设纺织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议

关于大力发挥“长风联盟”作用促进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挽救绒山羊品种拯救山羊绒产业的建议

关于山羊绒近年来品质变化情况及影响的建议

关于设置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的建议

关于尽快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议

关于将“岩土工程”列入国家学科分类中二级学科的建议

关于为农民提供岗位和增加收入的紧急建议

关于加强我国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监测与防控的建议

关于成立国务院重大装备领导小组的建议

【技术创新院士行】

2008年技术创新院士行工作总结

浙江省台州市技术创新院士行

河南省偃师市技术创新院士行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技术创新院士行

江苏省企业信息化技术创新院士行

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院士行

山东省日照市技术创新院士行

河北省以岭医药集团技术创新院士行

学术活动

【工程科技论坛】

房屋建筑物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论坛(第70场)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论坛(第71场)

生态健康院士论坛(第72场)

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钛硅分子筛应用技术论坛(第73场)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工程建设问题论坛(第74场)

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中国制造转型论坛(第75场)

表面活性剂在节能减排技术中的应用论坛(第76场)

现代渔业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第77场)

长三角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第78场)

可信计算技术应用及产业的发展论坛(第79场)

再生医学论坛(第80场)

新型化学纤维与产业用纺织品论坛(第81场)

汽车设计制造前瞻技术与自主创新论坛(第82场)

【工程前沿研讨会】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疫病防控研讨会

提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研讨会

交通运输网络理论关键问题研讨会

数字医学研讨会

【其他学术活动】

第四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

工程哲学报告会

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08

2008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

第九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

生物产业发展论坛(2008)———医疗器械

2008中国报废电池材料回收加工利用论坛

国际交流与合作

【概况】

2008年重要出访团组

2008年接待来访团组

【出访报告】

出席国际会议并访问智利、荷兰报告

访问西班牙皇家工程院工作报告

出席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年会并顺访挪威、冰岛总结

访问瑞典总结报告

出席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IAMP)执委会报告

出席第12届东亚(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情况报告

出席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理事会会议情况报告

访问瑞典工作总结

访问巴西、墨西哥和古巴情况汇报

【国际会议】

中瑞能源与气候变化研讨会

污染环境修复基准与标准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中国(济南)信息技术博览会

中澳工程院矿物加工研讨会

第二十四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

第三届世界工程资产管理及智能维修学术会议

第七届系统仿真与科学计算国际学术会议

第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

水泥基复合材料耐久性国际会议

中挪可再生能源战略、研究和发展研讨会

第三届国际COA学术大会

2008中国(深圳)国际机器人论坛

中英能源与气候变化研讨会

【国际合作协议】

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工程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

与西班牙皇家工程院合作谅解备忘录

与英国皇家工程院合作谅解备忘录

与美利坚合众国国家工程院工程科技合作协议备忘录

与挪威技术科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

院地(院部)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合作协议

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

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协议书

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协议

出版物介绍

《中国工程科学》

EngineeringSciences

《中国科学技术前沿》

“工程前沿”研讨会丛书

美国“工程前沿”丛书

《工程科技与发展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第2卷)》

《中国工程院年鉴(200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讯》

CAENewsletter

《走近匡迪学长》

光华工程科技奖

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

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作情况

光华工程科技奖理事会成员名单

机关工作

【年度工作总结】

办公厅

学部工作局

国际合作局

政策研究室

机关党委

【人事任免】

关于调整中国工程院保密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关于易建等同志高级工程师(正高级)任职资格的通知

关于高祥等同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通知

关于丁养兵同志副编审任职资格的通知

关于梁晓捷、王爱红同志任职的通知

关于白玉良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关于罗莎莎等同志任职的通知

关于钱左生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关于郑晓光、任洪涛同志任免的通知

【规章制度】

中国工程院关于机关工作人员退休的补充规定

关于印发有关保密规定的通知

附录

一、组织机构

1.主席团

2.院领导

3.各学部常委会

4.专门委员会

5.院机关

二、全体院士名单

三、院士情况统计表

1.院士按学部分布图

2.院士性别分布图

3.院士单位所在地区分布表

4.院士籍贯分布表

5.院士年龄分布表

6.院士年龄分布图

7.2008年度新增资深院士名单

附:全体资深院士名单

8.2008年度逝世院士名单

附:已故院士名单

四、全体外籍院士名单

附:已故外籍院士名单

五、2008年大事记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