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13年12月,该作品入选“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2100433B
丛书总序
代序(专家评论)
绪论
一、研究对象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对象界定
3.金属建筑的空间分布
二、本研究的意义
三、以往研究综述
1.西方学者、旅行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金属建筑的记录与文化闸释
2.李约瑟将金属建筑作为评价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例证
3.当代建筑史学者以材料视角切入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4.文物考古、方志、档案文献中的零散论述和资料性记录
5.作为参照系的建筑史、冶铸史、宗教研究、社会史等相关学科文献
四、本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路线
1.理论框架:金属建筑的象征与技术
2.基本方法:多学科交叉的认识之网
3.篇章结构
五、研究过程
上篇 金属建筑发展史
第一章 蕴积与技术储备(商周一南北朝)
一、商周青铜文明中的青铜建筑构件:地位之象征
1.铜门砧饰件与铜锧:青铜之高贵与宫室建筑之高等级的契合
2.“范金”与“合土”:关于贵金属与建筑结合的远古记忆
3.青铜建筑构件使用范围的扩大:金釭等
二、战国至南北朝的金殿思想与金属建筑构件:神仙金殿与技术发展
1.金殿理论初步形成
2铜构件的发展
三、两汉南北朝的铜柱与塔刹:理念、技术与形象储备
1.源自本土的金属通天柱、承露盘柱、纪念柱
2.佛塔的刹柱
本章小结:金属建筑发展的两条线索——象征意义与适应性技术
第二章 金属建筑的正式出现(唐)
一、未被超越的高度极致:“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1.建造背景与象征意义:天下轴枢
2.形制考证
3小结:承前启后的天枢
二、铁塔的出现与佛经中的“南天铁塔”
1.牟平法云寺铁塔
2.五台山“则天铁塔
3.铁塔的象征意义与理论支持:佛经中的“南天铁塔”
4.阆中铁塔:首个经幢型铁塔案例
三、佛教对“金”的崇尚与铜塔的出现
1.佛教对“金”与黄铜的崇尚
2唐代的铜塔与金塔
中国古代建筑“五材并用”。其中,金属相对其他材料比较特殊,金属建筑的数量也相对较少。金属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一类,其形式、技术、物质、艺术,以及蕴含的象征、文化、社会意义,都使其成为以材料视角切入建筑学、建筑史学研究的必要课题。本书展现了此项以多学科交叉为方法,以创新性成果为目标的探索工作。作者以金属材料为切入点,实地考察了现存全部可考的50余处金属建筑实例,首次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提出:象征意义与适应性技术是推动金属建筑出现、发展的两项内在动力。围绕此线索,本书分为上篇“金属建筑发展史”、下篇“金属建筑专题研究”进行论述,同时呈现了作者绘制的大量测绘图、分析图。
本书适合建筑、考古、历史、科技史、艺术史等相关领域研究者与爱好者阅读。
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 (1)战国: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①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多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墙“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白居易)“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一)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
浅论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极其深远,渗透到古代建筑的各个领域。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礼制性建筑的大量出现;二是礼制思想在古建筑中的广泛体现。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对建筑的影响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传统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在人们热衷于求\"大\"、求\"洋\"、求\"奇\"的同时,传统民族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如何把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是当今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依据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在平面(二维视角)上展开的特点,在对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的基址规模所作的系统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内容涉及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包括新发掘的史料及大量不为人所注意的历史建筑的基址情况。
《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分上下两编。上编以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与相关考古资料为依据,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基址规模与合院建筑空间为主要研究与描述对象,对中国2000多年的合院建筑的基址规模、住宅基址规模的等级特点,与住宅基址与古代土地制度的关联等诸方面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并就历代第宅署廨、佛教寺院、宫殿、王府、陵寝茔域、祭祀坛壝等不同类型建筑的基址规模、空间特征等做了详细的论述,是一个围绕古代建筑基址规模连续叙述的综合性文本。
下编是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批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精减、修改而成。内容包括隋唐两京里坊内的割宅方法,中日古代都城宅割方法及里坊分划方法;围绕清代《乾隆京城全图》而展开的清代王府、寺庙、住宅等合院建筑的分项研究,元代大都城内建筑基址规模的研究,明代王府建筑、明代佛寺建筑的基址规模与等级体系的研究,清代衙署建筑基址规模研究,以及对宋代城市空间、宋东京城大相国寺等古代合院建筑历史及空间演变的专题研究等。
《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在中国建筑史研究论题及内容方面富有新意,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建筑史进行了一次综览,使读者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更为深刻而新颖的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不仅对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也对一般建筑研究,以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和从事历史、经济史、文化史研究的人士都会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批准号 |
50272071 |
项目名称 |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2 |
项目负责人 |
干福熹 |
负责人职称 |
研究员 |
依托单位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研究期限 |
2003-01-01 至 2005-12-31 |
支持经费 |
15(万元) |
《流光溢彩: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研究》是中国古代灯具的起源及分类,中国古代灯具形制分析,中国古代灯肯装饰纹样设计分析新技术的应用与古代灯具材质的变化生活方式与社会风俗对古代灯具设计的影响,中国古代灯具的设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