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作者: 水利部国际合作司 / 等
译者: 水利部国际合作司/等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年: 1998-06
页数: 675
主要内容
包括:土壤―植物―水关系、灌溉需水量、农田灌溉系统的规划、微灌、喷溉、波涌灌等。它对灌区
或局部作物种植地块开展节水灌溉的灌溉方案选择、布置方式、设计选择以及设计中的有关问
题、计算方法等作了详细指南性的阐述,同时对在灌溉运行中如何掌握好各种特殊灌水方式、
如何维护好设备的正常运行等问题也作了详细的阐述,并附有设计和运行配水实例。
可供灌区设计者和管理者、作物种植业主、节水设备生产厂家使用,对相关专业的大、专院
校师生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序 言
编译前言
第一章 土壤―植物―水关系
前 言
引 言
第一节 土壤
1.1土壤物理性质
1.2土壤质地
1.3土壤结构
1.4耕性
1.5土壤孔隙度
1.6土壤紧实度
1.7土壤盐碱
1.8盐渍土分类
1.9土壤水
第二节 水分入渗
2.1渗漏
2.2影响入渗的因素
2.3入渗阶段
2.4累计入渗量与入渗率关系
2.5基本或稳定入渗率
2.6时间与空间变异
2.7田间入渗测量
2.8模型
第三节 植物
3.1植物根系
3.2植物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
3.3设计吸水深度
3.4蒸散
3.5潜在蒸散
3.6预测作物蒸散
3.7作物系数
3.8作物临界胁迫期
第四节 产量与蒸散的关系
第五节 生产函数概念
第六节 产量―蒸散量生产函数
第七节 产量―农田补充水量关系
第八节 产量―蒸散函数的通用性
8.1盐渍影响
8.2植物因子
8.3土壤因子
8.4气候因子
8.5专性离子效应
8.6酸性土
第九节 编制灌溉计划
9.1水量平衡
9.2基于植物的概念
第十节 编制灌溉计划中的自动化
符号说明
第二章 灌溉需水量
前 言
鸣 谢
第一节 需水量
1.1引言
1.2灌溉需水量
第二节 作物耗水量
2.1引言
2.2蒸散过程
2.3蒸散量的直接测定
2.4作物蒸散量的估算
第三节 气候关系及数据
3.1引言
3.2气压
3.3空气特性
3.4风速关系
3.5净辐射量的估算
3.6太阳辐射量的估算
3.7土壤热通量
3.8气象站
第四节 参考作物蒸散量
4.1参考作物ET计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2彭曼―蒙太斯法
4.3辐射法
4.4温度法
4.5蒸发皿法
4.6小结
第五节 作物系数
5.1基本概念
5.2确定基本作物系数
5.3水分胁迫因子
5.4湿土蒸发
5.5平均作物系数
5.6估算非生长季期间的蒸发
5.7实时估算时作物系数的调整
5.8测定地面覆盖度
5.9小结
第六节 控制盐度的淋洗需水量
6.1盐度问题的重要性
6.2水质评价
6.3作物耐盐度
6.4通过淋洗控制盐度
6.5盐度管理可供选择的方法
6.6盐渍土壤的改良
第七节 附加灌溉需水量
7.1防霜冻
7.2作物和土壤降温
7.3风蚀控制
7.4施化灌溉
7.5植物病害控制
7.6种子发芽
第八节 有效降水
8.1引言
8.2有效降水的定义
8.3控制有效降水的过程
8.4影响有效降水的因子
8.5估算有效降水量
8.6土壤贮水
第九节 地下水补给量
9.1引言
9.2稳定上升水流
9.3土壤水力特性
第十节 灌溉效率
10.1引言
10.2灌溉效率(E↓i)
10.3灌水均匀度
10.4灌水效率(E↓a)
10.5灌溉适宜度
10.6输水效率(E↓c)
第十一节 田间灌溉需水量
11.1生长季净灌溉需水量
11.2系统所需供水率
11.3系统净供水率
114编制灌溉计划
第十二节 工程需水量
12.1引言
12.2灌溉工程需水量
12.3田间配水计划
12.4节水
附录A 布莱尼克雷多公式(SCS第21号技术公报)
附录B 一年中逐日排序表
术语集
符号说明
第三章 农田灌溉系统的规划
前 言
第一节 引 言
1.1规划合理是持久 长效灌溉的保障
1.2基本的考虑因素
1.3规划步骤
第二节 规划涉及的因素
2.1土壤
2.2地形
2.3供水
2.4气候
2.5农业经营类型
2.6田块的平面布置
2.7可用农具
2.8可用动力
2.9现有设施
2.10田间道路系统
2.11财力
2.12地形特征
第三节 适用的灌水方法
3.1喷灌
3.2地面灌溉
3.3地下灌溉
第四节 灌溉输水
4.1渠道
4.2管道
第五节 排水
5.1地面排水
5.2地下排水
5.3排水口
第六节 量水
第七节 灌溉指南
7.1涉及的区域
7.2内容
7.3运用
第四章 微 灌
序 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系统的类型
2.1滴灌
2.2地下滴灌
2.3小管出流灌(涌泉灌)
2.4微喷灌
第三节 优点
3.1省水并节约田间运行费用
3.2利用咸水
3.3利用多石土壤和陡坡地
第四节 缺点
4.1成本高
4.2堵塞问题
4.3灌水欠均匀
4.4盐分积累
4.5其他危害
第五节 注肥注化效益及安全保护措施
5.1肥料
5.2沉淀和有机物淤积的化学控制
第六节 微灌系统的组成
6.1首部控制
6.2主干管与分干管
6.3支管
6.4毛管
6.5灌水器
6.6水流控制与压力调节器
第七节 运行与维护
第八节 土壤―植物―水方面考虑的因素
8.1湿润面积
8.2湿润面积百分比
8.3满足灌溉需水量
8.4植物的反应
8.5最佳湿度水平
8.6盐度控制
第九节 设计步骤
9.1设计标准
9.2灌水器选择标准
9.3灌水器的类型
9.4灌水器运行特征值
9.5管道水力学
9.6经济管径选择
9.7毛管设计
9.8支管设计
第十节 微灌系统设计典例
10.1滴灌系统
10.2微喷系统
10.3线水源系统
第十一节 田间评价
11.1需要的设备
11.2田间步骤
11.3田间数据的使用
11.4平均灌水深度
11.5日灌水量
11.6灌水均匀度
11.7所需的毛灌水量
11.8灌水效率
附录A 符号说明
附录B 管道摩阻损失表(最小标准尺寸比数)
附录C 公式
第五章 喷 灌
第一节 适用条件
1.1优点
1.2缺点
第二节 喷灌系统的型式
2.1定期移动类喷灌系统
2.2固定类喷灌系统
2.3连续移动类支管系统
2.4其他喷灌系统
第三节 规划的概念
3.1初步设计
3.2所需流量
3.3灌水深度
3.4土壤渗吸速率与最佳喷灌强度
3.5喷灌的灌溉效率
第四节 设计步骤
4.1定期移动与固定类系统
4.2行走式喷灌系统
4.3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的设计
4.4平移式喷灌系统
第五节 喷灌系统的特殊用途
5.1联邦 州和地方的规定
5.2喷施肥料 土壤改良剂和杀虫剂
5.3处理废水
5.4防霜冻
5.5小气候控制
第六节 喷灌系统的安装和运行
附 录
第六章 波涌灌田间指南
国家灌溉通知第五号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采用波涌灌的优缺点
2.1优点
2.2缺点
第三节 波涌灌理论与术语
3.1续灌(沟灌)
3.2波涌灌(沟灌)
3.3水流推进 退水和入渗
3.4术语
第四节 土壤和入渗
第五节 波涌灌的管理
5.1流量
5.2推进状态的灌水运行时间
5.3入渗状态的灌水运行时间(减流量)
第六节 评价
6.1评价方法
6.2水流推进和退水
6.3土壤水入渗曲线
6.4评价方法(波涌灌)
第七节 波涌灌装置
7.1波涌阀门
7.2控制器
7.3控制器和阀门的定位
7.4阀门和控制器的养护
7.5安全
本章参考文献
附录A 波涌灌的入渗
附录B 波涌沟灌―连续沟灌的对比
附录C 灌溉系统评价工作指导
附录D 沟灌评价典例
附录E 灌溉系统评价表
附录F 自动化单管灌溉系统
附录G 沟灌循环式测渗仪
附录H 术语集
附录I 波涌灌工作会议与会人员名录(得克萨斯州 阿马里洛)
总附录一 美国水利概况
总附录二 单位换算表2100433B
截止2017年10月,我国1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如下: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寿县芍陂、宁波它山堰、陕西泾阳郑国渠、江西吉安槎滩陂、浙江湖...
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管道及附属建筑物输水、配水至农田进行灌溉的工程系统。可分为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两类。
节水灌溉工程定额套用北京第九册绿化 第五章绿地喷灌是否合理,当然可以
灌溉工程实例
1 典型灌溉工程举例 5、灌溉制度 5.1 设计参数的确定 5.1.1 特色灌溉工程 (1)大田喷灌 1)设计参数确定 根据苗圃需水要求,喷灌采用以下设计参数: a.设计日耗水强度 苗圃: Ea=3mm/d; b.设计计划湿润层深度 计划湿润层深度取: z=0.4; c.土壤特性 壤土田间持水量β田=24%(占体积的百分比),适宜土壤含水量的上、下限,分别为 90% β田、65%β田,r=1.37g/cm 3 。 d.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η=0.9 e.灌水器选型 喷灌选用美国雨鸟公司生产的摇臂式换向喷头(产品编号 35A-TNT(12#喷嘴)),该型号 喷头器的最大工作压力为0.41MPa,最小工作压力为0.20Mpa,喷头流量1.22~1.75m3/h,射程 13.3~15.4m。 喷头组合喷灌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ρ组合(mm/h)=1000q /A 式中: q为单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的营造法式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数量众多,规模不等,但都是按照一定的营造法式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包括有库引水工程和无库引水工程两种。这两种类型的工程均由堤坝、渠道和分水设施组成。堤坝是引水设施,按功能有分水坝、滚水坝和拦河坝之分,按形制则有土坝、石坝和土石坝三种。渠道属输水设施,有总渠、干渠、支渠、毛渠等。至于分水设施则有鱼嘴和斗门等等。堤坝的规划和修筑,渠道的布线和挖掘,分水设施的配备和营造,以及整个灌溉工程的保护和维修,基本上都是本着有利于自流灌溉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按照一定的法式进行的。有些营造法式相当先进,呈现出较高的技术含量。
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是中国参加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的国家代表。其宗旨是促进中外灌排专家和科学家交流有关技术信息和经验;加强国家及区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加速灌溉和排水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中国和世界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
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中国水利学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它的主要活动包括参加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办的各项活动(包括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执行理事会和其他业务会议),以会员制的形式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的活动,定期举办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和印发、传播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有关信息,组织科学实验研究和科学考察,通过发表文章、出版刊物、报告和文件传播先进灌溉排水技术和知识,对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工程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同与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目标一致或相似的国际组织或国家开展合作等。中国灌溉排水国家委员会也是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的对外代表组织。
时间 |
地点 |
会议名称 |
会议主题 |
1984 |
美国 |
第1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和第35届执行理事会 |
|
1985 |
澳大利亚 |
亚非地区灌溉排水大会 |
发展中国家的水管理 |
1985 |
智利 |
第36届执行理事会 |
|
1986 |
巴基斯坦 |
第37届执行理事会 |
|
1987 |
摩洛哥 |
第13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和第38届执行理事会 |
灌区改造和现代化 |
1988 |
南斯拉夫 |
第39届执行理事会 |
|
1989 |
加拿大 |
第40届执行理事会 |
|
1990 |
巴西 |
第14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和第41届执行理事会 |
灌溉和排水对环境,特别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及灌溉在减少旱情中的作用 |
1991 |
中国 |
第42届执行理事会 |
|
1992 |
匈牙利 |
第43届执行理事会 |
21世纪的水管理 |
1993 |
荷兰 |
第15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和第44届执行理事会 |
|
1994 |
保加利亚 |
第45届执行理事会 |
|
1995 |
意大利 |
第46届执行理事会 |
|
1996 |
埃及 |
第16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和第47届执行理事会 |
灌溉农业的可持续性 |
1997 |
英国 |
第48届执行理事会 |
|
1998 |
印度尼西亚 |
第49届执行理事会 |
|
1999 |
西班牙 |
第17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和第50届执行理事会 |
21世纪的水与农业 |
2000 |
南非 |
第51届执行理事会 |
|
2001 |
韩国 |
第52届执行理事会 |
|
2002 |
加拿大 |
第18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和第53届执行理事会 |
在干旱缺水、人口增长和环境压力下的粮食生产 |
2003 |
法国 |
第54届执行理事会 |
1983年10月1日,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34届执行理事会上 ,同意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为中国的正式代表,同时将台湾“中华民国国家委员会”改为“中国台北灌溉排水委员会”,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的代表娄溥礼出席了本届执行理事会。此后,中国积极参加了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组织的一系列活动,特别是1991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42届执行理事会和学术会议,当时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全体代表并合影留念,田纪云副总理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与会代表高度评价我国水利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1990年许志方教授当选为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副主席,1997年张启舜副院长当选为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副主席,2002年蔡林根教授当选为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副主席。2011年高占义教高当选为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