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古建筑木结构的历史发展、抗震机理及维修加固方法。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从下至上通常分为台基层、柱架层、铺作层及屋盖层四个部分。本书分别介绍了木结构古建筑各部分的发展变化和结构作用。同时,书中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了木结构古建筑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原因——结构的合理布置及各部分的消能减震机理,并建立了包括各部分消能减震作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其计算结果与模型结构的试验结果相吻合;采用扁钢和新型加固材料cfrp布,提出木梁及木构架榫卯节点的抗震加固理论和方法。
《中国古建筑结构及其抗震:试验、理论及加固方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从事木结构古建筑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第一篇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与发展
第1章中国古建筑发展概述
1.1古建筑发展概况
1.2古建筑研究综述
第2章木结构古建筑概论
2.1木结构古建筑分类
2.2殿堂结构的组成及主要构部件名称
第3章古代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及特点
3.1古建筑的结构设计理念
3.2结构设计原则及特点
第4章地基与基础
4.1地基基础结构及演变
4.2地基结构与种类
4.3台基与柱础2100433B
作 者:赵鸿铁 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 次:1页 数:244字 数:311000
印刷时间:2012-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030326102包 装:平装
黄鹤楼(YellowCraneTower)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
过去看过这类资料。我国古代的建筑师们为达到“保暖”的效果,将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五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房间。为使热力...
宫: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前者如:故宫,后者如:雍和宫。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后者如:太和殿。室:房屋或内室。前者仲长统《昌言·理乱》有句:豪人之室,连栋...
中国古建筑结构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z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 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 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 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 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 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 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 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z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 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 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 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 合梁。它除了
本书分别介绍了木结构古建筑各部分的发展变化和结构作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与发展、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及抗震性能分析、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研究。
前言
第一篇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与发展
第二篇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及抗震性能分析
第三篇 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2100433B
赵鸿铁,薛建阳,隋"center" width="42" height="20"> |
2012年1月出版 |
|||||
定价:56.00 |
语种:中文 |
|||||
标准书号:978-7-03-032610-2 |
装帧:平装 |
|||||
版本:第一版 |
开本:B5 |
|||||
责任编辑:童安齐 |
字数:311千字 |
|||||
读者对象: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
页数:244 |
|||||
书类:理论专著/应用技术 |
册/包: |
|||||
编辑部:技术 |
||||||
附注: |
内容简介
本书目录
专家评论
读者评论
我要留言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古建筑木结构的历史发展、抗震机理及维修加固方法。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从下至上通常分为台基层、柱架层、铺作层及屋盖层四个部分。本书分别介绍了木结构古建筑各部分的发展变化和结构作用。同时,书中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了木结构古建筑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原因——结构的合理布置及各部分的消能减震机理,并建立了包括各部分消能减震作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其计算结果与模型结构的试验结果相吻合;采用扁钢和新型加固材料CFRP布,提出木梁及木构架榫卯节点的抗震加固理论和方法。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从事木结构古建筑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