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城池的兴建起于防御功能,中国历代王朝无不耗费大批人力物力兴筑坚固的都城,以巩固王权。无论是边塞重镇,或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均各自成为一个完备的御敌系统。长城横亘于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与都城及边塞构成千里江山万里城的多重防御体系,是中国历史上一项极为伟大的军事工程。
序一/周谊
序二/刘致平
序三/叶如棠
城池防御建筑分布图
敦煌市周边导览图
城池防御建筑的沿革——历代都城的兴盛与衰亡
城垣壕堑肇兴/2
三代城邑/3
春秋战国都城/5
秦咸阳与两汉的长安和洛阳/9
三国邺城、建业与成都/11
两晋南北朝的城垣建筑/13
隋唐长安城/17
宋、辽、金的都城/19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及地方城池/22
城池形制、结构、营造与攻防——建筑坚固险要的防御体系
形制/28
结构/31
营造/36
攻防/39
万里长城——中国历史卜最伟大的防御工程
长城的历史/44
九边重镇/52
城池防御建筑
长城/80
华北/136
华中/145
华南/156
东北/158
西部地方/162
附求一 建筑词汇/185
附求二 中国古建筑年表/187
长城
山海关临闾楼/81
山海关东门楼/81
宁海城澄海楼/83
角山长城/84
九门口局部/85
九门口长城/87
望京楼/89
仙女楼远眺望京楼/90
司马台遥望金山岭长城/91
金山岭长城/92
金山岭长城上的障墙/93
古北口长城敌楼内部/95
慕田峪长城城墙与敌台/96
慕田峪长城敌台与城墙/98
蜿蜒的慕田峪长城/99
慕田峪长城敌台/100
慕田峪长城墙顶与战台/101
慕田峪长城敌台/102
建于高峰上的慕田峪长城
敌台/102
八达岭长城/104
八达岭长城敌台与城墙/106
八达岭长城敌台/109
居庸关云台/110
居庸关云台
四大天王像之一/110
居庸关长城与敌台/112
关沟长城敌台内部/114
关沟长城敌台/115
宣府镇清远楼/116
宣府镇镇朔楼/116
张家口大境门攀山长城/119
张家口大境门/119
平型关门洞/120
雁门关/122
镇北台入口梯道/124
宁武关/124
晨曦中的嘉峪关/126
嘉峪关角楼及罗城箭楼/129
嘉峪关光华门/130
嘉峪关朝宗门/131
玉门关小方盘城/132
小方盘城入口/133
华北
北京城正阳门箭楼箭窗/136
北京城正阳门城楼/137
北京城东南角楼/138
从北京城城墙上看
东南角楼/139
从北京城城台看
德胜门箭楼/140
宛平城顺治门/141
平遥城/142
西安城西南城角与圆形角台/144
华巾
南京城中华门门洞/145
南京城中华门城门楼与藏兵洞/147
南京城中华门藏兵洞/147
南京城中山门/148
苏州盘门全景/149
苏卅I盘门与瓮城/150
苏州盘门水门/150
荆州城南门城楼/152
荆州城藏兵洞/153
荆州城北门/154
华南
大理古城城门/156
东北
李成梁石坊/158
祖氏石坊/159
宁远卫城鼓楼/160
宁远卫城东门/161
西部地方
古格王国遗迹/163
古格王国王宫遗址/164
古格王国红佛殿残迹/165
古格王国坛城殿外梁头/166
古格王国残垣/167
交河古城城内残迹/168
交河古城东门/170
交河古城嘹望台遗迹/173
高昌故城古塔/175
高昌故城遗址/177
高昌故城夕照/178
巴里坤古城外烽火台/180
巴里坤古城遗迹/182
惠远城鼓楼/184 2100433B
黄鹤楼(YellowCraneTower)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
过去看过这类资料。我国古代的建筑师们为达到“保暖”的效果,将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五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房间。为使热力...
宫: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前者如:故宫,后者如:雍和宫。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后者如:太和殿。室:房屋或内室。前者仲长统《昌言·理乱》有句:豪人之室,连栋...
论中国古建筑之美
论中国古建筑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功能性特点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宫殿陵墓建筑、纪念性 建筑、宗教性建筑、住宅性建筑、园林建筑这几个大的类别。 但以美学的角度,建筑美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各种美学元素中,概括起来大致有:主题、 重点、比例、尺度、韵律、和谐、对比、衬托、对称、均衡、隐喻、虚实、质感等等。 -- 摘自《实用美学》第三章建筑美学第一节 那么,这篇文章中就从古代建筑美的规律来论述, 首先是比例。所谓的比例, 简单的说就是物体的每一个部分或构件与整体之间存在的一种数字关系。公元 1 世纪一位罗马工程师马可· 维特鲁威非常重视比例, 提出了建筑的比例应该以人 体的比例为依据的主张。中国古代建筑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分。这三个 部分经过发展,调整,成熟,形成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与形制。古代建筑立面比例 之美体现于建筑的结筑之美与装饰之美上。 在建筑的半面中运用了正方形、 正多 边形、长方形等。
中国的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到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可以考证的实物已可上溯至7000年前。当然,战国以前,建筑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岁月,秦汉以降,随着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筑的技术和规模与时俱进,建筑艺术水平也显著提高。及至盛唐、明清的千余年间,建筑发展高峰迭起,建筑类型异彩纷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制作,从构造做法到用料色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放异彩,独树一帜。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能震撼民族心灵的是建筑。今天的炎黄子孙伫立景山之巅,眺望金光灿烂雄伟壮丽的紫禁城,谁不产生民族自豪之情!晚霞初起,凝视护城河边的故宫角楼,谁不感叹先人的巧夺天工。
珍爱建筑就是珍爱历史,珍爱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从成立之日起,即把整理出版中国传统建筑、弘扬中华文明作为自己重要的职责之一。20世纪50、60年代出版了梁思成、刘敦桢、童高、刘致平等先生的众多专著。改革开放之初,本着抢救古代建筑的初衷,在杨俊社长主持下,制订了中国古建筑学术专著的出版规划。虽然财力有限,仍拨专款20万元,组织建筑院校师生实地测绘,邀请专家撰文,从而陆续推出或编就了《中国古建筑》、《承德古建筑》、《中国园林艺术》、《曲阜孔庙建筑》、《普陀山古建筑》以及《颐和园》等大型学术画册和5卷本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前三部著作1984年首先在香港推出,引起轰动;《中国园林艺术》还出版了英、法、德文版,其中单是德文版一次印刷即达40000~,影响之大,可以想见。这些著作既有专文论述,又配有大量测绘线图和彩色图片,对于弘扬、保存和维护国之瑰宝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诚然,这些图书学术性较强,主要为专业人士所用。
1989年3月,在深圳举行的第一届对外合作出版洽谈会上,我看到台湾翻译出版的一套《世界建筑全集》。洋洋10卷主要介绍西方古代建筑。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却只有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等三五幅图片,是中国没有融入世界,还是作者不了解中国"_blank" href="/item/台湾光复/4482982" data-lemmaid="4482982">台湾光复书局的响应。几经商榷,合作方案敲定:我方组织专家编撰、摄影,台方提供10万美元和照相设备,1992年推出台湾版。1989年11月合作出版的签约典礼在北京举行。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按期完成任务,我们决定以本社作者为主完成本书。一是便于指挥调度,二是锻炼队伍,三能留住知识产权。2100433B
在我们平时寻访参观的木结构古建筑上,有时候会发现很多“萌萌哒”的存在,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
本篇我们来了解古建筑的这一特殊构件:“角神”。
角神-位置
在我们平时寻访参观的木结构古建筑上,木构铺作层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但是就在这最引人注目的木结构铺作当中,却有一个最不起眼的构件--- 角神。为什么说这个构件最不起眼呢?第一,这个构件由于性质和所在位置特殊,并不是每一组铺作层中都有;第二,该构件与所在铺作层中的其他构件结合程度不密切,常常堕掉无存;第三,该构件的构造作用不大,主要起装饰作用,所以容易给人忽略。而事实上,该构件的存在与否确实对古建筑的影响不大,但它毕竟是铺作层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就我寻访的所见总结一下,看看该构件对我们认识木结构有无帮助。
角神-释义
在公认的木结构经典《营造法式》中作为铺作构件的角神,也像其他构件一样,李诫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是却几次三番地描述了它:一《营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一·飞枊》中首次提到了角神“......别施由枊,长同角枊,广或加一份至二份。所坐枓上安角神,若宝藏神,或宝瓶。”二《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总铺作次序》“至角各于角枊之上别施一枊,谓之由枊,以坐角神。”三《营造法式卷十二·雕作制度·混作》“七曰角神,施之于屋出入转角大角梁之下,及帐座腰内之类亦用之。”四《营造法式卷十二·旋作制度》“搘角梁宝瓶......瓶上施仰莲胡桃子,下坐合莲”五《营造法式卷二十四·诸作功限一》“角神,高一尺五寸,七功一分四厘。”六《营造法式卷二十四·诸作功限一·旋作》“搘角梁宝瓶,每径五寸”七《营造法式卷二十八·诸作等第》“角神,宝藏神同。”
另外,关于“角神”的权威性定义有两条:1、梁思成解释说“宝瓶是放在角由枊之上以支承大角梁的构件,有时刻作力士形象,称角神。”见《梁思成全集·第七卷》第251页;2、陈明达解释说,角神是“坐于转角铺作由枊平盘枓上,上承大角梁”的构件。见《“营造法式”辞解》第174页。
角神也称“宝藏神”或“宝瓶”;它所在的位置,是转角铺作的由枊之上,大角梁之下;其用途是“搘角梁”即支承大角梁。(从以上第三条可以看出,小木作帐座上也有这个构件。)
各时期-角神
角神(宝瓶)·佛光寺东大殿·唐
角神·青莲寺大雄宝殿·宋
角神·明·榆次城隍庙山门
角神·平遥双林寺大雄宝殿·明
角神·北京天宁寺塔·辽
角神·青莲寺藏经阁·宋
角神(宝瓶)·佛光寺东大殿·唐
角神(宝瓶)·晋祠圣母殿上檐·宋
角神(宝瓶)·晋祠圣母殿下檐·宋
角神(葫芦瓶)·佛头寺大殿·宋
角神(宝瓶)·会仙观三清殿·金
角神(宝瓶)·平遥永福寺正殿·明
角神(宝瓶)·佛光寺东大殿·唐
角神·白玉宫正殿·金
角神·章耀寺正殿·元
角神(宝瓶)·佛光寺东大殿·唐
角神·奉国寺大殿·辽
角神(宝瓶)·崇善寺大悲阁·明
根据以上图片,以后我们在参观的木结构古建筑时,就清楚的知道角神的位置,希望对我们认识木结构有些许帮助。
分别介绍了泰山、华山、武当、青城诸山,以及白云观、永乐宫、楼观台、天师府、青羊官等著名官观,在山林市肆之间,纵览道教建筑的精巧艺术。道教是源自中国的本土化宗教,初期修道者多于幽静山林辟洞室隐居静修。至唐代,李氏王朝奉道教为国教,大举兴建庙宇,神仙道观兴,以后经历代发展,道教建筑遍布中国各名山胜境,形成著名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宫观及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