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中国海洋环境现状
第2章海洋强国背景下的“蓝色粮仓”建设
第3章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
第4章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与节能减排
第5章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和监测预警
第6章海洋金融支持与灾害管理
第7章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政策
第8章海洋承载力与技术创新生态化
第9章海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10章山东省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参考文献
当前,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尤其对于中国来说,陆地资源已经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对海洋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海洋生态的破坏、海洋灾害的频发、海洋产业结构的单一都成为发展蓝色经济的桎梏。因此,如何维护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海洋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环境经济发展报告2019:助理蓝色经济发展》首先分析中国海洋经济与环境现状,探讨适合中国海洋生态治理的有效方法;其次从整体上对中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概述,并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经济、资源、环境、科技与人口等角度全面阐述中国海洋治理政策的改革方向,从而得到海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念;最后以沿海省区市为例,探索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计划的首年,也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里程年,前期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就明确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到主线低碳生态经济发展。而作为首都城市,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脚步中低碳生态经济...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在当今社会语境下,灰霾就等于大气污染。灰霾是由灰尘、硝酸 盐、硫酸盐以及有机氢化合物等颗粒过度排放所造成的。换言之,灰 霾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超 过了环境所能承载的能力。 其中,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 因。据环保部 2012 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 量为 2,117.6万吨,其中工业废气排放就有 1,911.7万吨,是总量 的 90.3%。加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如截至 2011 年 我国工业的煤炭消费量已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 95%左右。由此,不 难看出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成为我国灰 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要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必须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灰霾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灰霾防治活动的 工作原理就是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而作为大气污染物主要 “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生态环境,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 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 系统所构成的整体, 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 并间接地、潜在地、 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虽然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 义上十分相近,但两者并不等同,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 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 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 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 二者具有被 包含关系。将生态环境这一自然 科学的概念引入金融领域, 与金融这 个社会科学的概念相结合, 便产生了具有崭新内涵的金融生态环境这 个概念。 从理论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个仿生概念, 是借用生态学上的提 法对金融环境进行的描述, 通常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 广义 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宏观层面的金融环境, 指与金融业生存、 发展 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拼音题名
jīngjìfā zhǎnyǔhuán jìng bǎo hù
其它题名
并列题名
ISBN
7-313-00074-X
责任者
著
出版者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
上海
出版时间
1987.12
中图分类号
X32
附注
摘要
本书共分七章
唯一标识符
目录
第 一 部 分
第一章质量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 003
第一节质量创新能力不足约束了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003
第二节质量创新的内涵/ 004
第三节质量创新是宏观经济重要的供给侧管理/ 009
第四节以质量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 014
第二章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一般理论/ 021
第一节现有经济发展质量理论缺乏微观基础/ 021
第二节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新定义/ 023
第三节基于微观产品质量的经济发展质量理论/ 024
第四节微观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实证分析/ 029
第五节政策建议/ 032
第三章经济发展质量 ——模型建构与测评方法/ 033
第一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现实需求/ 033
第二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理论假设/ 034
第三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模型设计/ 036
第四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039
第五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测评方法/ 042
第六节结论与政策启示/ 049
第四章中国经济的转型 ——从“速度时代”到“质量时代”/ 050
第一节“质量时代”的提出/ 050
第二节“质量时代”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必然性/ 051
第三节“质量时代”的主要特征/ 053
第四节“质量时代”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 060
第五章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 ——质量强国/ 068
第一节质量强国是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 068
第二节质量强国的背景分析/ 070
第三节质量强国的路径与手段/ 076
第四节质量强国的资源与要素/ 080
第五节质量强国的制度基础/ 085
第六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政策启示/ 090
第六章质量创新: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094
第一节质量创新为何能够成为新动力?/ 094
第二节质量评价变化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趋势高度一致/ 095
第三节质量评价结构变动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变动/ 097
第四节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抑制了我国有效需求的增长/ 099
第五节城乡质量二元性的降低缓解了我国经济的二元性/ 102
第六节产品质量评价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106
第 二 部 分
第七章企业转型升级 ——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 111
第一节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111
第二节企业转型升级的全面调查——CEES数据介绍/ 112
第三节企业转型升级现状的特征性事实/ 116
第四节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130
第五节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35
第八章“速度型盈利模式”与“质量型盈利模式” ——企业绩效的异质性/ 139
第一节“速度型盈利模式”与“质量型盈利模式”解析/ 139
第二节速度型盈利与质量型盈利分化的模型建构/ 142
第三节研究数据说明/ 149
第四节质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153
第五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158
第九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161
第一节质量竞争力研究回顾/ 161
第二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理论内涵/ 164
第三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测评模型/ 167
第四节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171
第五节政策建议/ 173
第十章质量安全、风险治理与企业发展/ 175
第一节大数据时代的质量安全风险治理/ 175
第二节文献回顾/ 177
第三节基于互联网的质量安全风险分类模型/ 179
第四节对模型的一个实证分析/ 182
第五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188
第十一章质量创新与内需增长 ——来自消费者调查的实证分析/ 190
第一节质量创新为何能拉动内需/ 190
第二节文献回顾/ 191
第三节评价方法、模型建构与数据解释/ 195
第四节质量创新与内需增长——一个实证分析/ 198
第五节政策建议/ 213
第十二章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 ——来自不同人群的实证分析/ 216
第一节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回顾/ 216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的数据分析/ 218
第三节不同群体的环境质量评价——特征性事实/ 220
第四节不同群体的环境质量评价——进一步的讨论/ 227
第五节政策建议/ 229
第 三 部 分
第十三章中国质量治理的历史分析/ 233
第一节古代质量治理体制的当代价值/ 233
第二节秦汉时期政府对官私造产品质量实施直接管理/ 236
第三节唐宋时期政府对商品质量逐步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241
第四节明清时期政府对商品质量实施间接管理基本定型/ 249
第五节政策启示/ 256
第十四章美国质量治理的比较分析/ 259
第一节中美质量治理绩效的差异/ 259
第二节美国质量治理特征之一: 风险驱动/ 261
第三节美国质量治理特征之二: 独立监管/ 268
第四节美国质量治理特征之三: 共同治理/ 273
第五节政策启示/ 278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质量的治理理论/ 282
第一节经济发展质量治理的研究回顾/ 282
第二节经济发展质量治理的理论假设/ 283
第三节经济发展质量治理体制的框架设计/ 286
第四节政策启示/ 290
第十六章经济发展质量治理的改革与创新/ 291
第一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质量治理/ 291
第二节现有经济发展质量治理体制的问题分析/ 294
第三节经济发展质量治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安排/ 299
第四节政策建议/ 305
第十七章经济发展质量治理的案例研究 ——基于利益一致性的标准/ 307
第一节标准在经济发展质量治理中的作用/ 307
第二节标准治理的一个案例——沙湾镇洗水机联盟标准/ 309
第三节联盟标准利益一致性的理论分析/ 313
第四节现行标准体制的利益矛盾/ 321
第五节政策建议/ 325
第十八章质量治理的绩效 ——基于行业差异视角的实证研究/ 329
第一节治理绩效研究回顾/ 329
第二节质量治理绩效的一个新视角——基于行业差异/ 331
第三节数据说明/ 333
第四节实证检验/ 338
第五节政策建议/ 341
第十九章质量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质量 ——趋势与展望/ 342
第一节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342
第二节总体质量呈现波动性上升/ 343
第三节质量满意需求超过质量安全需求/ 346
第四节质量安全呈现总体向好的根本性逆转/ 349
第五节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质量的创新要素/ 351
第六节通过改革促进微观产品质量与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的“双提高”/ 354
参考文献/ 359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环境污染的巨大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书基于城市生态转型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首先,我们聚焦于环境污染中的碳排放问题,对我国省市间开展碳排放交易合作的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其次,鉴于城镇化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讨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再次,研究视角转向城市生态效率评估,并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安徽省环境污染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最后是案例分析,选取天津市、蚌埠市、苏州市和重庆市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地区在城市生态转型中面临的环境污染困境及潜在的解决方法。
本书适合能源环境相关政府部门人员、战略研究机构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在校师生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