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措施
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大气污染防治成为工作重中之重
以迅猛态势席卷全国的雾霾让广大民众“谈霾色变”。“消除雾霾,重塑蓝天”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在2015年的地方两会上,大气污染防治成为热议话题,也成为各省区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和政府体恤民情,开始治理空气污染。
北京市政府审议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首次把一部法规的执行情况作为专项工作向市人代会做报告。天津人大会议也审议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加大对“拒改”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强力治霾,减煤、脱硝、除尘、控车成为关键词。2015年,北京核心区将实现“无煤化”,城六区将全部取消燃煤锅炉,开征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费;河北则大幅压减煤炭用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陕西全面推行超净排放、热电联产、脱硝除尘技术,以西安周边100公里无煤化为目标拆改城区燃煤锅炉。
安徽、江苏则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地方依法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借鉴。江苏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万辆,淘汰燃煤小锅炉3100台,推广秸秆综合利用10项重点技术;浙江在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和黄标车的基础上,还将对大气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安徽将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火电机组、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比例达100%。
由于大气污染物流动性强、成因复杂,因此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健全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深化部门联合和区域联动。北京、河北、陕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以“完善”、“深化”和“健全”等字眼提出要进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海也提出要深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让现有法规、技术和措施得到真正落实,监督问责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才是关键之举。
土壤污染防治提上日程
“土十条”出台可期。2015年地方两会中,土壤污染治理已经被多个省区市重视,并将土壤污染防治提上日程。至少有15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2015年的重点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般以重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福建省指出,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试点,集中整治重污染工矿企业和重点污染区域,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陕西省也提出实施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
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在2011年浙江省就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清洁土壤行动”计划,提出应于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的目标,要控制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基本消除重大土壤环境安全隐患。
一、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
推荐 河南嘉清环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工程质量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环境污染治理的综合型公司,可出具国家权威CMA检测报...
属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用地
从总体战略上看,四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①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70%。因此,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②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上游、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下游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严重威胁。因此、振兴西部经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经济与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③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地,它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安全的需要。
④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⑤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繁荣我国经济。
⑥加快西部边陲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对外开放。
①西部的宜林荒山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②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品种齐全,许多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集中分布有许多富矿,十分有利于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此外,西部地区还是我国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
③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至1997年底,西部有自然保护区385处,占全国总数的41.5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和83 .15%。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近2万千米,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向西开发的重要门户。
①基础设施严重下足。交通、通信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干早,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广,草地退化、沙化河和碱化严重。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十分明显。
④科技和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①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首位。各地区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设施建设,尤其是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②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要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
③积极寻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措施与方法。第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第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改组和改造的步伐;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100433B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 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人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由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调水工程,从反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采用引水入黄河。西线调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①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我国陆上和近海大陆架的天然气储量丰富。陆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1999年,川渝、新疆、陕甘宁、青海等四大气区年产气达120亿立方十,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2%。
②西气东输的具体措施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①我国电力资源的分布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现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I.2%,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云南、宁夏等地。这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火电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开发程度还不到8%。
我国东部地区电力能源需求存在着很大空缺。
②“西电东送”工程的具体措施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分北、中、南三大通道。
北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到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是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广东等地区。
南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水污染防治将成为“新常态”
我国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然巨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400万吨左右,氨氮排放量在245万吨左右,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有专家测算,这些总量必须要削减30%~50%,我国的水环境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2015年的地方两会中,各地政府分别对水污染治理做了重点部署。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以治黑治臭为重点,力争到2017年消灭黑臭河,省控监测断面劣Ⅴ类水质比重下降到5%左右。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综合整治重污染河流和重点水域,确保全省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比例超过50%。
山东省提出,2015年,要安排1.03亿元支持小清河、马踏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则安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14.47亿元。
管网建设也是水污染防治不可缺少的一环,各省区市也为此立下了2015年的“军令状”。江苏省决定新增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80万立方米,建设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2500公里;云南省则计划2015年建设污水管网1098.2千米,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甘肃省则表示至2015年底,全省设市城市建成污水管网达到3500公里,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3%以上。
各省区市将水污染治理作为201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显然水污染防治将在未来成为“新常态”。再加上即将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未来江河、湖泊、地下水污染等有望得到较大改善。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到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上,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讨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要分清监测对象并利用相关知识进行监测,再根据监测的目的和任务,对环境治理发挥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的污染状况。
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并严重制约了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我国环境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为顺应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必须努力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经济、节能发展理念,有效地将环境问题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同时,运用前沿的技术手段可大规模地实施人工干预环境,减少工业废气废物的排放量,降低能耗、物耗。环境检测通过对损害环境的物质予以检测,对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主要研究政府在生态环境过程中制定的环境政策、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创新及政府生态环境治理责任的构建与完善。首先,环境政策上承环境法和环境规章制度,下接环境管理,是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环境政策扮演着对现实利益关系进行分配、调整的重要角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我国政府生态管理中环境政策的影响深刻而长远,需要政府正确认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认清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政府生态环境管理作为一个政治过程,实质上要体现现代政府的治理理念,即经济、效率、效益与公平。环境政策作为政府生态环境管理的核心,应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实现经济价值和环境正义等社会价值的公平分配。
因此,《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从过去的实践中研究和学习外国政府生态环境政策的发展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其次,健全和发展政府生态环境治理内部不同机制并使其相互配合。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是社会系统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决策机制、环境政策执行机制、生态绩效管理机制、生态民主协商机制、生态民主监督机制和生态危机管理机制等。这些机制本身的运行和相互之间的配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功能和效果的有效发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和完善这些管理机制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研究的重点。再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主体是政府,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事件的发生虽然不是政府行为直接导致的,却与政府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政府的环境责任问题的探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对此《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指出,进一步明确政府生态环境责任,提高政府生态环境责任意识,只有从搭建政府生态环境责任的制度框架、政府生态环境责任的问责机制和加强多元合作治理机制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政府生态环境责任,才能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最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再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内蒙古政府对锡林郭勒草原环境治理为个案进行研究。
对于当今的中国而言,曾经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折的良机,致使中华民族国家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至今还没有完全完成工业文明的历史使命。如今历史又到了一个文明的转型或过渡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和改变中国严重的、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提高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效力和保障力是关键。
11月30日,福贡县人居环境治理示范项目在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福贡县正式启动人居环境治理示范项目建设。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龙菲、副县长张英泽出席开工仪式。
张英泽指出,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县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举措,对我县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项目施工单位要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大干快上,不断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一流工程、样板工程。项目责任单位要切实发挥好协调、服务职能,全方位、全过程靠前抓服务、抓落实,推动项目加快建设、竣工投产。全县各有关单位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从全县大局出发,根据各自的职责,认真研究项目推进的具体措施,及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全心全意搞好服务,齐心协力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据悉,福贡县人居环境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33900万元,建设内容为完成村内自来水供水系统新建及提升改造20.321万米,村内浮球阀修缮290个及蓄水池改造提升890个,安装水质净化设备506套,架设排污管道18.55 万米,建设化粪池3145座(平均约5-6 户建1座,每座约12立方米,为三级化粪池)安装污水一体化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562 套,建设垃圾集中收集池1848座(10立方米/座),购置垃圾桶8593 个,建设镇区公厕12个,村庄公厕57个,自来水厂6座,污水处理厂9座,垃圾处理厂2座,配套污水管网36 公里,购置垃圾收运车辆14辆。
【全媒体中心记者 谭芳蕊】
《室内环境治理员(中级)》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推荐辅导用书。书中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室内环境治理员》(试行)要求编写,是中级室内环境治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命题的直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