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1984年教育部批准成立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1990年在国内率先设立环境海洋学博士点,2000年获批我国第一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同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列全国第7位,2013年“环境学与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地质工程、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环境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能源与环保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25个工程博士专业授权点之一;其中环境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和山东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获批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山东省级教学团队,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中英中心签署 “2+2”联合培养协议。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本信息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现有教职工82位,有院士2人,“泰山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1人。教授和副教授58人,实验教学人员8人。在站博士后9人,博士生190余人,硕士生320余人,本科生400余人。已形成院士领衔,杰青、海外绿卡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教学科研队伍。

迄今已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基金项目,国家“九七三”和“八六三”项目,国家攀登计划B专项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项目超过20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荣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部、委、省级科技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项。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6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专著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各1项,1部列入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2部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另外还有5部教材已入选国家级“十五”重点教材编著计划。

查看详情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海洋新风

  • 品种:吊顶式新风机组;进风量(m3/h):260;型号:EC-S260;系列:德国爱品生(iPeson)新风机;说明:常备,不含安装,配件,
  • 爱品生
  • 13%
  • 武汉市兴鑫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海洋

  • BH250×W250×D20 YD-W0021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海洋

  • 花岗石
  • 愉天
  • 13%
  • 愉天石材(深圳)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海洋绿

  • 100*200-800*800
  • m2
  • 13%
  • 河北保定易县煜峰石材厂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海洋绿

  • 花岗岩板 信息价
  • m
  • 13%
  • 汨罗市协盛石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15mmPVC宣传栏工程学院简介

  • 15mmPVC,面层彩印UV高清画面后雕刻成型
  • 120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2-01
查看价格

环境工程

  • 环境工程
  • 1项
  • 1
  • 卡特彼勒、康明斯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5-08
查看价格

科学院(研究院)

  • 520科宝布
  • 1m²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6-10
查看价格

科学院(转华基地)

  • 520科宝布
  • 1m²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6-10
查看价格

止回阀(海洋环境)

  • 630x500,L=200mm
  • 1个
  • 1
  • 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1-04-28
查看价格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

学院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海洋环境动力学的研究,特别是浅海环境及物质长期输运理论的研究,为海洋污染物扩散、运移和海区自净能力预测奠定了基础;被美国重要学术杂志“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和水利学进展”评价为一“重要进展”,并被应用于切萨匹克湾等许多海湾的水质、营养盐输运、富营养化及生态演化规律的研究中。依此理论框架,还开展了中德政府间环境海洋学合作研究;在国内则承担了国家基础科学发展规划项目(即“九七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以及部委省级重大或重点项目的研究。在海洋环境灾害——风暴潮的研究方面,冯士筰的专著《风暴潮导论》是国际上同类专著的第一部;关于风暴潮动力机制及预报方法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海洋水团分析与海洋水温预报方面的系列成果也有自己显著的特色。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属国内最早开展者之一,业已成为颇具优势的研究群体,对胶州湾、渤海、黄海和东海,河口生态系统及典型养殖水域的调查、研究和模拟取得了重大进展,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学科重大项目、中德国际合作研究等重大课题,发表论文100多篇,SCI收录40余篇。关于大气—海洋污染化学的研究,在多沙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大气向海洋的物质输送、化学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富集等方面的研究,有不少创新的成果,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

在海洋与工程环境的调查,监测、评价、规划、治理与对策研究方面,既是国内最早开展的单位之一,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和较大贡献。例如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与方法的研究,海洋环境评价的技术原则与方法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起草咨询,我国渤海和10个海湾2000年水质预测及物理自净能力的研究,胜利油田滩海地区石油勘探开发对环境及生态资源的影响和控制对策研究等。

查看详情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沿革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厦门大学海洋系的理化组部分师生调到青岛,与原国立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国立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78年至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先后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研究所、河口海岸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部分科技人员,成了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1988年山东海洋学院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92年成立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1998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下辖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业水回用技术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勘察设计检验中心和海洋生态动力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大学环保中心也挂靠研究院合署办公。2001年校内再次整合,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及服务三位一体的新的实体。

在教学方面,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均有学士点、硕士点和博士点,并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科研方面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及其所辖研究人员和仪器设备。在为社会、经济及国防建设服务方面,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和卫星地面站,可提供从空中到海上现场监测海洋环境的技术平台,挂靠于学院的中国海洋大学测试中心拥有先进的监测、测试和分析仪器设备,持有全国甲级环境评价证书和全国甲级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等高级别的资质证书,一大批资深业精的技术骨干,共同形成了为社会、经济、国防和地方建设服务的坚实后盾,在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区域功能规划与管理对策,环境健康与生态修复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早在1958年初山东省的沿海环境资源调查和1958-1959年的第一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中,学校的师生已经充任了主力和技术骨干。到六十年代,则已开始了海洋环境水温预报和海洋生态学的研究。七十年代以关注胶州湾的污染为契机,各相关专业的教师开展了更多的合作调查与研究,其后又进一步相互交叉、渗透,为创建我国的海洋环境科学学科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青岛海洋大学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海洋学硕士点和博士点。1994年环境海洋学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评估验收。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环境化学为硕士点。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环境海洋学硕士点、博士后拓宽为环境科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并批准设置博士后流动站。作为环境工程学科主要源头之一的海洋地质学,也可溯源于山东大学地矿系。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山东海洋学院地质系增设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硕士点,1995年增设近海工程硕士点。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拓宽环境地质硕士点为环境工程硕士点,2000年升格为环境工程博士点,2001年整建制调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查看详情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献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工程学院专业目录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工程学院专业目录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工程学院专业目录

格式:pdf

大小:465KB

页数: 3页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工程学院专业目录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国海洋大学

格式:pdf

大小:465KB

页数: 5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以下称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总结 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 是反映学生素质、 学术水平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加强本院本 科生毕业论文管理, 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照中国海洋大学及相关学校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 法。 一、毕业论文目的 ⒈培养学生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及创新能力; 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⒊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利用文献和科技论文表达等综合技能。 二、毕业论文安排 ⒈根据我院二个专业的不同性质和专业特点,毕业论文的教学安排一般在规定学制的最后一个 学期集中进行,时间不得少于 10 周; ⒉应在规定学制的最后一学年的上学期末确定由导师列出毕业论文的具体课题,交学生自由选 择,由学院秘书汇总后,由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校发展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个年轻的学院。长安大学组建后,在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西安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和应用化学系、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的基础上,经先后两次合并,于2003年6月组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在学院的发展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学院博士点奠基人、著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博士生导师刘国昌教授,著名第四纪环境与黄土专家孙建中教授,著名水资源与水环境专家杨成田教授、李俊亭教授、刘洪俊教授、田春声教授,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孙锡平教授、朱浚黄教授,著名的市政工程专家金锥教授、黄克恕教授、赵乱成教授和万蔚杰教授,著名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家姜永顺教授、王天富教授、丁崇功教授等曾在学院执教和从事科学研究;另外,学院还聘请了中科院院士陈梦熊教授、中科院院士林学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教授、俄罗斯莫斯科地质大学科洛罗夫教授等5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院可在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3个一级学科领域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地质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地质、地质工程、第四纪地质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地质、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第四纪地质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应用化学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等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3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7个本科专业,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院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学院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211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原位试验场地。同时,学院先后建立了陕西蓝田县汤峪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宝鸡市自来水公司、西安市曲江水处理厂、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陕西省安装公司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等10个校外科研实习基地。

学院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等高级职称38人。

学院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973”、“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建设部以及省级和地方等重大研究课题百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500万元左右。学院科研成果辉煌,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年均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 和ISTP检索。

学院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李佩成院士指导的冯国璋博士论文“人事活动对区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王文科教授指导的孔金玲博士论文“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本部门的领导或专家、教授。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390余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

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先后与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南非、日本、韩国、瑞士、哈萨斯克坦、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同行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日国际地下水学术交流会;举办了中德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修班;承办了由中国科协发起、西北五省区科协主办的“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为支持单位参与了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和第12届水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会议;先后邀请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同时,学院与德国土宾根大学合作,创建了“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

多年来,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与交通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等部门的几十家科研院所和企业保持着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依靠人才及设备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咨询与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院拥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证书、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乙级证书,实验中心拥有计量认证省级合格证书,对外可承担水资源勘察与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环境设计与治理,污水处理,给排水处理,公共建筑空气调节、供暖、通风、楼宇自动化,空气净化与除尘,噪声控制,燃气管道系统设计,给排水管网设计,岩矿分析测试,药品及食品的分析测试,水质分析等工程项目、实验项目、产品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近年来,学院先后为生产和科研单位举办各类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进修班、工程硕士班、成人学历班、短训班5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5000余人。

查看详情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沿革

1995年,成立环境工程教研室(华南建设西院)、环境教育中心(广州师范学院),承担全校的环境教育课程;

1998年,成立环境应用化学研究所(广州师范学院);

2000年,成立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001年,开办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广州大学土木学院);

2003年,开办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广州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004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获得环境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成为广东省首批优势重点学科;

201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核心学科群、广州大学高水平大学“5 2”建设平台“华南地理、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学科”;

2018年,成立大湾区环境研究院(I类研究机构);

2018年,“环境工程”列入广东省“珠江学者岗学科”;

2019年,“环境科学”列入广东省“珠江学者岗学科”;

2019年,“环境工程”列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查看详情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条件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12月,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开设有2个本科专业,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本科专业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研究生专业及其方向

学科

专业

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分析与检测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辐射污染与防治

环境生态学

环境地球化学

多相催化水处理技术与原理

环境毒理与健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深度处理与运输

环境材料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99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包括国家杰青1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8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侯立安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重点学科群,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C-等级。环境工程专业是广东省内同类专业中,首家通过工程教育国际认证。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8年上海软科全国排名46位,位居全国前25%。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