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学名词》第二版。 2100433B
清政府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的“自强运动”(1860~1895)期间,创办了数十家军工及民用企业。最早的如天津东局子、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等,聘请西方技术人员兴建了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工业建筑。对以后的民族工业建筑颇具影响。代表作品为:福建船政局(1866年)、天津机器制造局(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金陵机器制造局(1865年)、四川机器局(1907年)。
一般人所说的“洋楼”,泛指解放前外国人居住的“小洋楼”、使用的“大洋楼”,多见于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但如果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看,“洋楼”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中国近代建筑也不是上海外滩的那种“洋楼”就能代...
南开大学 1908年的一天,第6届田径运动会举行闭幕式,时任天津青年会代理总干事的饶伯森通过国际渠道得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幻灯片,并带到南开大学操场给学生放映了当时正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的盛况(也有人...
pdf版本可以吗,我有,
中国近代早期工业建筑厂房木屋架技术发展研究
西式木屋架早于近代之前已传入中国,厂房是最早使用此类屋架的建筑类型之一,木屋架技术大发展亦出现在近代工厂创办之初盛期。通过分析《建筑新法》所列木屋架类型并结合实际案例,参照不同时期及地区对西式木屋架的认识,廓清其技术发展概况。发现近代早期官办厂房等在建筑技术史上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要点,其木屋架作法历经照搬模仿、消化吸收、在地创新三个阶段,反映了技术传入初期曲折进步的特点,折射出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取舍、最终实现本土与外来结合后的再创造。
青岛近代工业建筑再利用模式浅析
通过对青岛几处比较成功的旧工业建筑更新利用的实例分析,总结青岛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主要模式,以期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能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实践,使这一城市灰色空间的记忆得以留存。
本书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丛书的第八部——第 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2012)。其中所载 83篇论文,是从第 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2012)所征集的 112篇学术论文中精选出的,内容涉及近代建筑史学,近代建筑演进及变迁,近代城乡建设与发展,近代建筑类型特征,近代建筑个案考察,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近代建筑技术及材料,近代建筑制度及建筑师,近代建筑传媒、史料及史学家等,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文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建筑学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丛书的第七部——第12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2010)。其中所载88篇论文,是第12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2010)从所征集的122篇学术论文中经审阅后选出的,内容涉及近代建筑史学研究;近代建筑样式及其演变研究:近代城乡发展研究及历史地段考察;近代建筑类型研究及个案考察;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近代历史地段及历史建筑研究与保护;近代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近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及建筑制度;近代建筑装饰变化及特征诸方面。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
本书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汲取近代建筑历史经验从事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对文物保护部门和开发单位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建筑、开发历史地段具有参考价值。本书既可作为建筑历史研究资料、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历史理论教学教材,又可作为了解当地人文、风土历史、城市变迁的指南。
《工业建筑》被收录为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据2018年5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工业建筑》共出版文献16203篇。
据2018年5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工业建筑》载文量为7126篇。
据2018年5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工业建筑》总被下载2057162次、总被引9714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05、(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47。
据2018年5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工业建筑》被引量为56243次、下载量为165746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工业建筑》影响因子为0.7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1825名,在建筑科学(147种)中排第38名。
1982-2002年,连续十届(每两年一届)冶金系统科技期刊评比第一名,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992年,北京市全优期刊奖,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1996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1999年,荣获首届中国期刊奖(金奖)。
2003年,荣获第二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银奖)。
2002年,被科技部、新闻出版署评定入选“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期刊。
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2005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银奖)。
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2013年,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奖项。
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报刊”。
201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