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921年9月,上海民族工商业者姚锡舟联合上海金融界、实业界人士吴麟书、陈光甫、聂云台等人,共同集资银元50万两(姚锡舟投资20万两)创办中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继最早由日本投资的启新水泥厂后,中国最早的属于民族工业的水泥厂。
1923年,中国水泥厂从德国纳克尔——开姆泼公司进口了规格为2.25×46米的旋窑一台,时产熟料3.45吨,日产水泥500桶(每桶170公斤,合85吨)。南京中山陵工程所用水泥多来源于此。
1927年,中国水泥厂从德国进口了两条直径2.85米、长60米的湿法旋窑。
1927年秋初,奉系军阀孙传芳纠集了11个师又5个旅的兵力,发动渡江战役(即龙潭战役),于8月24日在南京至镇江的江面上实行强渡,并以龙潭为主渡点。26日晨攻占龙潭火车站及附近的险要高地,中国水泥厂被孙部所占,部分厂房设备遭损毁,历时数月后始得修复。
1933年,从德国购进一台日产熟料170吨的湿法旋窑,中国水泥厂形成了由4台湿法旋窑构成的日产水泥715吨的生产能力,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
1937年11月,日军侵华战争不断扩大,工厂被迫停产。1942年12月,在侵略军的重重威逼下,中国水泥厂被迫以租赁形式将工厂出租给磐城水泥株式会社经营。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工厂复归原主。
1949年南京解放后,对该厂进行建行公私合营,改称为中国水泥公司,后又改名为中国水泥厂。
2002年6月,进行重组,成立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
2018年1月,中国水泥厂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有办公楼、保育楼、化验楼。
在中国水泥厂的档案室,还保存着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料,都是研究近代中国工商业的最珍贵的一手资料。 2100433B
1976年,美国贝尔研究所在亚特兰大建成第一条光纤通信实验系统,采用了西方电气公司制造的含有144根光纤的光缆。1980年,由多模光纤制成的商用光缆开始在市内局间中继线和少数长途线路上采用。单模光纤制...
大港地区是退海之地,逐渐形成如今的滨海平原。经天津文物考古和海洋研究部门的科学考证,约距今5000年左右.黄骅海侵(又称天津海侵)后,海水发生海退。随着海退的逐步推展,在天津沿海地区形成大致与海岸线平...
海德公园历史悠久, 1066 年以前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个大庄园.16世纪上半叶, 亨利八世将这里作为狩猎场的一部分.18 世纪末, 这里同市区连成一片, 被辟为公园.19 世纪以来, 伦敦市区扩展,...
中国博物馆建筑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
中国博物馆建筑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
世界交通标志之历史沿革
世界交通标志之历史沿革
发展历程
原中国水泥厂创建于1921年9月,由上海民族工商业者姚锡舟等人筹集白银50万两,是继最早由日本投资的启新水泥厂后,中国最早的属于民族工业的水泥厂。
1923年,中国水泥厂从德国纳克尔——开姆泼公司进口了规格为2.25×46米的旋窑一台,时产熟料3.45吨,日产水泥500桶(每桶170公斤,合85吨)。南京中山陵墓工程所用水泥多来源于此。
1927年,中国水泥厂从德国进口了两条直径2.85米、长60米的湿法旋窑,1933年又从德国购进一台日产熟料170吨的湿法旋窑。中国水泥厂形成了由4台湿法旋窑构成的日产水泥715吨的生产能力。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
1937年11月,日军侵华战争不断扩大,工厂被迫停产。1942年12月,在侵略军的重重威逼下,中国水泥厂被迫以租赁形式将工厂出租给磐城水泥株式会社经营。
1949年4月23日,古都南京获得解放,中国水泥厂也随之获得新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公私合营,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到上世纪70年代,工厂水泥产量已由解放前的最高年产12万吨,提高到50万吨左右。
改革开放时代,由4台小型湿法旋窑支撑的中国水泥厂,经过60余年持续疲惫的运转,再也无法适应规模化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企业经营日趋困难。
1987年为救活曾经在国家建设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老国企,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下达了中国水泥厂技术改造设计任务书,确定新建1条2000T/D熟料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生产线。
1994年8月18日2000T/D生产线技改工程开工,1996年开始试生产,1999年11月29日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至此,中国水泥厂形成年产熟料能力达110万吨。
2001年,由于工艺落后、负担沉重,公司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工厂亏损数亿元,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也不能按期发放,包括1年多的医疗费以及养老、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费用也没有着落,企业陷入无法经营的泥潭。
2002年,为盘活资产、重获新生,在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水泥厂成为当年南京市国企“三联动”改制的试点单位,南京化建产业集团与海螺签订购并协议,海螺集团以承债方式整体购并中国水泥厂,改制为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海螺集团恪守诚信,严格履行购并协议书约定,投资建设了2条5000t/d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线,第一条5000t/d生产线于2004年7月投产,第二条5000t/d生产线于2005年2月投产,两条生产线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环保生产的要求,先后关闭了所有落后、高污染的湿法旋窑生产线。公司生产规模从改制前的110万吨跃升至500万吨,成为南京市国企“三联动”改制的成功典范。
通过长期不懈的宣传引导、教育和规范管理措施,公司员工对海螺文化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对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显著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了质的飞跃。
广大员工也同步享受到企业改制的成果。2005年公司在岗员工平均收入达到1.85万元/年,2006年达到2.1万元/年,比改制当年人均增加0.8万元/年,保持了年10%以上的增幅。员工在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改制、发展的信心。
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通过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转化企业经营机制,以先进的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装备,已经成功地改组为一家具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和拥有先进生产力的企业,不仅加快了南京地区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了水泥市场产品结构,使一些污染严重、能耗高的小水泥逐步被淘汰,整合了资源,也改善了当地环境,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自2002年6月改制以来,被南京市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新南京先进单位”。2007年公司计划投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今后,公司将继续采取技改措施,不断完善创新机制,进一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水泥厂的主要原料石灰石用量大,通常为水泥产量的1.3倍左右,其他如燃料和产品的运输量也很大,因此水泥厂地址应靠近原料矿山,有方便的水运或陆运交通条件。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多,污染环境,要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并且将厂区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
山东水泥厂始建于1972年,山东水泥厂建于1972年,建有两条生产线,原设计能力55万吨/年。1号水泥生产线建于1972年,1976年竣工投产,为1台φ3×45m的立筒预热器窑,设计能力15万吨/年。2号水泥生产线1978年建设,1985年竣工投产,为1台φ4×60 m的旋风预热器窑,设计能力40万吨/年。但是由于管理、经营等各方面原因,投产之后连年亏损,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重点水泥企业中倒数第一。1990年,以张才奎为首的领导班子上任后,通过大力推行“两本”管理,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1994年和1997年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先后对1号、2号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技术改造,将两条生产线分别由日产300吨的立筒预热器窑和日产1200吨的旋风预热器窑改造成日产700吨和1700吨的窑外分解窑。经过不断完善,两条生产线实际日产分别达到1000吨和2000吨。1998年-1999年,又结合市区两家立窑水泥企业的搬迁,建成了日产2000吨3号水泥生产线,以其投资最少、工期最短、达标达产最快,被誉为全国样板示范线。目前,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同行业中位居领先水平,已通过国家ISO9002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0012计量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