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国的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明末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为《夺天工》,至今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都还沿用古典汉语。特别是在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游者友心中向往的游览胜地。
在18世纪,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一度出现了"自然热"。清初英国传教士李明所著《中国现势新志》一书,对我国园林艺术也有所介绍。后来英国人钱伯斯到广州,看了我国的园林艺术,回英国后著《东方园林论述》。
由于人们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逐步了解,英国造园家开始对规则式园林布局原则感到单调无变化。从而,东方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随之发展。如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即今天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其设计意境除模仿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大量采用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等园林建筑的艺术形式。
在法国不仅出现"英华园庭"一词,而且仅巴黎一地,就建有中国式风景园林约二十处。从此以后,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欧洲广为传播。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归总起来,我国南方江南地区、广东沿海地区和四川一带的园林较富特色,于是便有了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而北京四周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园林风格较为相像,便统称之为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因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如苏州小园网师园殿春簃北侧的小院落,十分狭窄地嵌在书斋建筑和界墙之间,而造园家别具匠意地在此栽植了青竹、芭蕉、腊梅和南天竹,还点缀了几株松皮石笋,这些植物和石峰姿态既佳,又不占地,非常耐看。
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园。现存著名园林有顺德清辉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佛山梁园,人称"岭南四大名园"。岭南气候炎热,日照充沛,降雨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岭南花园的水池一般较为规正,临池向南每每建有长楼,出宽廊;其余各面又绕有游廊,跨水建廊桥,尽量减少游赏时的日晒时间。其余部分的建筑也相对比较集中,常常是庭园套庭园,以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树。受当地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筑色彩较为浓丽,建筑雕刻图案丰富多样。
四川虽地处西南,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那里的园林亦源远流长,富有自己的特色。蜀中园林较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如邛崃县城内的文君井,相传是在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所开酒肆的遗址上修建的,井园占地10余亩,以琴台、月池、假山等为主景。再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眉州三苏祠、江油太白故里等园林,均是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其次,蜀中园林往往显现出古朴淳厚的风貌,常常将田园之景组入到园内。另外,园中的建筑也较多地吸取了四川民居的雅朴风格,山墙纹饰、屋面起翘以及井台、灯座等小品,亦是古风犹存。
北京是我国北方城市中园林最集中之处,其中很大部分是古代皇帝的花园。这些皇家花园在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模宏大,建造精良,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
另外,北方还保留了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古园,如山西新绛原绛州太守衙署的花园(古称绛守居园池),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至今还丘壑残存,是我国留存最早的园林遗址。再如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山东曲阜孔府铁山园等,亦均是北方纪念性园林中的代表作。一般说来,江南园林比较典雅秀丽,岭南园林比较绚丽纤巧,蜀中园林则比较朴素淡雅。
我国的园林艺术 ,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北京林业大学主编:王向荣ISSN:1673-1530CN:11-5366/S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滨河路爱地大厦西座25C邮政编码:518045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园林绿地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
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设势必要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为使人们有优美的休养、休息以及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就必然要进行园林建设。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的开发与建设也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自然风景资源的开发也必将加快步伐。如何借鉴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经验,就要进行总结,汲取其精华,为我们今天的新型园林建设服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的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
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 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 "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1、自然山水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 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2、建筑风格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
3、艺术风格
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4、文化特色
1审美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2民族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还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统统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3艺术文化
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园林工作者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当今最值得借鉴和继承的造园思想:
第一,"天人合一" 的理念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其主要观点是追求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
造自然,创造出宜人的和谐的园林生态。在工业文明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当今世界.这种思想理念的
本身就蕴含着某种解决的途径和哲学道理,很值得后人的学习与借鉴,特别在现代园林的规蜘和设计
中,将会进一步继承这一伟大的思想。
第二,集诗字画与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和追求"诗情画意" 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
典园林艺术中最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一,在现代造园领域中应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应用。
第三,追求"立意 ,塑造"神似",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缺乏"立意" 的园林
将无生命力,失去"神似" 的园林更无艺术感染力可言。笔者相信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将更追求造园的
"立意"和"神似 a因为我们珍惜中国古典园林中这一"抽象" 和"印象"理论的应用要比西方的
"抽象派"和"印象派"理论更源远流长。
《中国园林假山》
中国园林假山 名山名园:环秀山庄、耦园黄石假山、避暑山庄的“白日赏月” 、个园四季假山(春山、夏 山、秋山、冬山) 、半亩园、 石隐园、 名石:拜月石(诸葛拜北斗) 、珊瑚石(分为“四射珊瑚” 、“六射珊瑚”、“床板珊瑚”、“日 射珊瑚”)、海参石、云盆(石鱼池) 、“齐天大圣”、邹云峰、青莲朵、青云片、青芝岫、绘 月石、萃锦园的“独乐峰” 、怡园的“二老石”和“拜石轩” 、云起石峰(云屏) 、冠云峰、 瑞云峰、玉玲珑、颐和园寿星石、七音石(响石) 岩石园:以岩石、岩生植物和高山植物为主,结合地形表现高山草甸、牧场、碎石陡坡、峰 峦溪流、沼泽等自然景观组成的庭院。 现用于堆山置石的主要山石品类: 1、 太湖石(南太湖石) :以洞庭湖西山消夏湾一带出产的湖石最著名。视太湖石为珍 品,以透、漏、瘦、皱、丑为品评湖石的标准。透: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 路可行;漏:石上有眼,四面玲珑;瘦:壁立
中国园林建筑
1 绪 论 一、 园林建筑的发展 园林组成的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中国古代苑囿出现于殷、 周时代。囿是指从天然地域中截取的一块用地, 在 其内挖地筑台、狩猎游乐,是最古老、朴素的园林形态。 秦朝开始修建规模宏大的宫苑建筑群, 建筑风格日渐成熟, 建筑技术有了空 前的提高。 至西汉,开始修复扩建秦时的上林苑,形成规模极为宏大的皇家园林。 汉代后期,私家园林开始发展起来,园林建筑已不拘泥于对称均衡的格局, 而有参差错落的变化, 依势随形而筑。在建筑造型上汉代有木构件而形成的屋顶 已具有庑殿、悬山、囤顶、攒尖和歇山这五种基本形式, 同时还出现了重檐屋顶。 魏晋南北朝时审美转向自然风景、山水花鸟,开始模拟自然景色开池筑山, 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 因景而设园林建筑。 另外寺庙园林作为园林的一中独立 类型开始出现。 隋炀帝的别苑以西苑最宏丽, 建筑按景区形成独立的组团, 组团之间为绿化 及
摄影/王俊
中国园林实际上是一座诳人的花园
是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
一个小的假想世界
——建筑大师 · 童寯
对于中国园林来说,实际的需要倒在其次,托物言志才是重点。因此园林最能反映造园者和园主人的“个性”。
而不同的城市文明,则塑造出不同的园林,或精致淡雅,或富丽端庄,或热烈浓郁……这不仅是自然之不同,更是“人”的不同。
中国园林如一出大戏,江南的文人、两淮的盐商、北方的权贵,岭南的行商等等,陆续登场,打造出风情各异的理想之园,共同撑起了长达数千年的“园林大戏”。
江南园林
水殿风来,余音绕梁,苏州一个私家园林里,昆曲正演 摄影/李昊
江南园林,实在太小也太过精致。比如网师园,才九亩地,主景是荷花池和黄池假山,再点缀些古树,添置些亭廊。
奇妙的是,它似乎又深远无尽:曲廊通向隐在绿树山石间的小山丛桂轩。透过花窗北望,只见一壁黄石假山,山不高,却气势雄奇,宛如天开。循着山廊“樵风径”西而北折,便是濯璎水阁。登阁,面前突然一片开阔,澄波潋滟,映出四周明媚的景致。
几亩地的花园而已,却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咫尺山林。
对于这样的小园,古人还有一个好词儿形容,叫做“壶中天地”。而“壶中天地”又往往与“壶天之隐”联系起来。网师园就是个隐者的山林世界。园主人是乾隆名士宋鲁儒,以网师自号,而网师即渔父,颇有点退隐江湖的意味。
其实不止网师园,苏州的其它名园,如沧浪亭、拙政园等等,名字统统与隐逸有关。而隐逸的文人,一直是江南造园的主力军。
苏州狮子林里的太湖石石峰。孤石伫立,犹如立体雕塑一般,不过度、不热闹,每一个点缀都是恰到好处,明明用心之至,却宛若天成,把园林的氛围渲染到极致。摄影/陈健行
不过这样的遁迹山林,还是让文人感到清冷。隋唐文人遂找到一个更折中的办法。大诗人白居易即宣称:“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在“中隐”的口号下,士人开始热衷于在城市中造园。
舍不下尘世的繁华,又要坐享山林之美,园林便成了一个最适合的栖息地。就连隐居,中国文人也选择了一条中庸之路。
看看江南园林,就知道文人心目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咫尺山林、曲径通幽、屋舍淡雅、花木清新……还有无处不在、饶有趣味的“典故”,它们犹如一个个文化密码,寄托着园主人的情趣与志向。
苏州沧浪亭里,粉墙为纸,黄石作绘,再点缀上姿态各异的花木。以墙作画,走过过道也能会心一笑,文人墨客的那点秘密心思。 摄影/李少白
比如江南园林中无处不在的舟。上海一地,豫园有亦舫,南翔古漪园有不系舟,秋霞圃有舟而不游轩,青浦曲水园有舟非居水……这些“舟“其实是模仿舟船所建的各式小建筑。
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实是一种“隐逸”的象征。每当文人想要遁世归隐,耽乐山林,一般都要买舟而往。东晋陶渊明有“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就连乐天知命的苏东坡,也想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所以在江南园林中见到的舟,并非仅仅是水乡生活的反映,而是表达一种寄托。就像在一个光秃秃的石头山上,偏偏种着一颗松树,那一定是在模仿陶渊明的“抚孤松而盘桓”了。
杭州西湖“花港观鱼”处的竹林,粉墙翠影,如一幅清雅的图画。竹子在园林中非常易于入画,而粉墙与它可谓绝佳的搭配。旁边一扇花瓶形小窗,让画面更加生动别致。摄影/李少白
江南的文人园林,是一个充满隐喻的世界。园主人借由种种“文化密码”,与自然交流,也与先贤共鸣。对此,建筑学家童先生幽默地说:“中国园林实际上正是一座诳人的花园。是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一个小的假想世界。”他心目中的中国园林,无疑是以江南园林为范本的。
每次走在江南园林中,总是心生羡慕之情。即使仕途不顺,古人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还有退路。园林就是一种最优雅的退路。每当政治黑暗之际,“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知成全了多少人的名节。相比之下,现代人没有太多退路,赤裸裸地暴露在喧嚣的尘世间。
北方园林
恭王府西路大水池中央的诗画舫。流丹溢彩的柱子、气势端严的歇山顶,以及位居西路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则呈现出北方权贵园林的特色 摄影/王良
以皇家园林的气魄和审美导向为主的北方园林,则体现出和精巧内敛的江南不同的意趣。而京城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则是北方私家园林的佼佼者。北京人的园林口味和标准,得益于它的政治底气。
帝都之园,富丽是理所当然,但这并不是说北京人都很有钱。通京官薪俸微薄,而在天子脚下又不敢大胆敛财,再加上京师地价、人工和物价都十分高昂,大多数京官根本没有能力造园。
但京官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既有大量艰苦奋斗的普通官员,也集中了全国最顶级的权贵。元有蒙古、色目贵族和汉族显宦,明有外戚、功臣世家和大宦官,而清则有王公贝勒、相国尚书等一流人物。他们才是北京造园的生力军。
北京遗留的私家园林中,最杰出的便是王府相府花园,其中佳作更是堪与江南和皇家园林相媲美,但感觉却大不相同:规整对称的布局,端庄工稳的气势,大尺度的厅堂轩榭,沉雄的假山叠石……
比如恭王府中轴线之严谨庄重,就堪称一绝。全园分中、东、西三路,每路都有一条中轴线,彼此脉络相连,气魄甚大。
持重有余,则潇洒不足,这简直是京城权贵的写照。恭王府的三任主人,乾隆宠臣和、庆亲王永、恭亲王奕,都是位极人臣之人。伴君如伴虎。
江南文人那样的书生意气,对京官来说显然是行不通的,谨慎持重才是保身之道。而京官宦海沉浮,如履薄冰,并不能当一名真正的隐士。园林仅是他们的休憩之地,大多和住宅连在一起。
但在天子脚下,即便是暂供休憩的林泉,也不能无视君上的存在。这些京都的豪富们,往往会在匾额题名等处“表忠心”。
不过,即使再谨慎持重,忠君爱国,也难保不出漏子。有时候,还得祈求冥冥中的神灵保佑。恭亲王府里就充满了祈福“暗语”。巨石“独乐峰”有别名曰“福来峰”,水池名“蝙池”,后厅为“蝠厅”,都是用蝙蝠的形状来隐喻“福”字,堂榭建筑中的“福寿”装饰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这样充满世俗追求的吉祥符号,与江南的文化密码颇不相同。的确,江南园主大多是退休或退隐的官员,对仕途已无所求,而仍在宦海奔波的帝都官员,又怎能不为诡谲多变的官场生涯深深祈祷呢?
岭南园林
清晖园内“沐英涧”入门上方,保存着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套色玻璃是清代的进口货,而在得风气之先的岭南尤其受欢迎。摄影/封小莉
北方园林有点官气和贵气,江南园林多些文气,岭南园林则商气十足。在中国的三大私园体系中,岭南可谓后起之秀,也最爱标新立异。
岭南的园主人崇尚自然,追求平实,喜欢把园林筑在真山真水间,并不羡慕江南的假山流水和咫尺山林;
岭南人也十分务实,在造园时会考虑经济回报,在庭园内栽种龙眼、荔枝、琵琶、芒果、芭蕉等热带果树;
岭南人喜欢与人交往,不欣赏江南园林那种曲折迂回的小空间,他们往往在庭院中建有大体量的建筑,来减少空间的距离感;
岭南人喜欢几何形的空间组合和图案方式,这是因为他们得西方风气之先……
清代外销画中的广州园林。浓郁的色彩,热烈奔放的热带植物,都颇具岭南特色。而那楼前排排摆放的盆景花木,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相当罕见,反而是一种西方造园的经典布置。
不过岭南园林最独特的,还是曾经盛极一时的行商园林。十三行行商不仅独揽贸易,在岭南造园的大军中,也名声大噪,压倒了传统的造园标杆——文人。更因为与外国人交往的密切,行商的园林一度成为中国园林在世界的代表形象。
行商园林中的佼佼者,则是道光咸丰年间,四大行商之首——潘仕成的海山仙馆。
既拥有优雅的天朝趣味,也能兼容西洋的文明,海山仙馆甚至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外交舞台,钦差大臣想通过广州地区最豪华的场所,让外国人知道中国的富庶与各方面的先进和强大,达到增加外交谈判底气和筹码的目的。
不过行商园林里的西方元素与科技,并不只是为了讨好西方和外交谈判。实际上,行商们的真实生活,早已与西洋的文明难舍难分。
潮阳西园中的西洋式园亭,及其半地下水晶宫的玻璃接缝防水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而西洋式的栏杆、柱式、套色玻璃等等,更是处处可见。有的园林甚至以整座的西洋楼搭配着传统的叠山理水,十分和谐有趣。
广东顺德清晖园的几何方池。岭南园林里很少有自然式池形水面,而多是人工造池,做出几何形水庭 摄影/李少白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曾规定洋商每月有三日可以外出游玩,于是广东的私家花园,尤其是行商的花园,就成了西人观光的好去处。西方游客往往动辄四五十人,甚至更多一些。对于中国传统的私家园林,如此大规模的观光团实属罕见。
岭南人再度发挥了经世致用的作风——与其无奈,不如改变。比如在行商伍氏的花地馥荫园里,几何形的池塘边上,就铺砌上宽阔的步道,尺度大得远超传统私园的路径尺度,并且采直去弯。
步道与池间设矮墙,可依可靠;而亭、台、楼、榭等建筑则通过步道或廊桥串联在一起,形成连续、开放的空间界面。适合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就在中国的私园中出现了。
这是一个起点,当然也是一个终点。自此以后,中国的园林渐由封闭到开放,由私走向公。
到了民国时期,连北京的皇家园林、江南的私家园林,都成了熙来攘往的所在。另一种园林类型——公园,则在中国蒸蒸日上,成为现代社会的新主角。
然而,那田园诗般的生活,却也渐渐消失了。
话 题
你喜欢哪种园林?
本文节选、改编自《中华遗产》2014年06期
撰文/徐硕 摄影/李少白 等
责任编辑/马赛屏 图片编辑/余荣培
微信编辑、排版 / 马晓娴
中式园林,
是立体的山水画。
不入园林,
怎知春色几许?
中国园林具有诗情画意的特性。
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升华的山水画,
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的现实生活。
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
给予人置身画境,如游画中的感受。
中国园林是在一幅流动的立体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建筑为基础,
将建筑,山石,水和花木高度融合,
把自然和人统一起来,
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
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
造园不仅要有优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
更要像吟诗作画一样,
讲求有隽永的深刻立意,
使诗、画、园三位一体融于一炉。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借山水、花木、
建筑等物质实体来表现造园家的审美理想,
因此它是一种空间艺术。
游人对园林的审美活动,
总是通过静观与动观,
这两种不同的赏景方式进行的。
适合静观的位置多在厅堂、
轩榭、楼阁、亭台、古迹等处,
这些地方往往视野开阔,
景色迷人,文化底蕴深厚,宜坐宜留。
意境,是人在审美过程中,
由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情调或者境界,
中国美学中这种“意境”之说是西方美学未涉及的,
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它是从诗与画的创作而来的。
园林意境,就是园林设计者寓情于景,
把自己的情感色彩充实在园林之中,
使欣赏者触景生情,
产生联想,两者产生共鸣。
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
就是结合中国文化,
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
创造出“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
从中国的园林建筑来看,
自然美包括山水、树木、花草等等,
几乎所有的园中都有水池,
有假山,有花草,有树木,
创造一种小桥流水,
荷花漂香的这种自然的风光。
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
被动地顺应自然,
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
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
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的中式园林与建筑也有新的建造工艺,
所表达出的中式意境并不减分,
甚至更多了几分精致。
变化的只是营建手法,
不变的是中国人骨子里寄情山水。
园林,
我只爱中国的。
注:选题来源搜建筑(ID:sjz9999),由微设计整理发布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销
中式园林,
是立体的山水画。
不入园林,
怎知春色几许?
中国园林具有诗情画意的特性。
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升华的山水画,
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的现实生活。
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
给予人置身画境,如游画中的感受。
中国园林是在一幅流动的立体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建筑为基础,
将建筑,山石,水和花木高度融合,
把自然和人统一起来,
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
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
造园不仅要有优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
更要像吟诗作画一样,
讲求有隽永的深刻立意,
使诗、画、园三位一体融于一炉。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借山水、花木、
建筑等物质实体来表现造园家的审美理想,
因此它是一种空间艺术。
游人对园林的审美活动,
总是通过静观与动观,
这两种不同的赏景方式进行的。
适合静观的位置多在厅堂、
轩榭、楼阁、亭台、古迹等处,
这些地方往往视野开阔,
景色迷人,文化底蕴深厚,宜坐宜留。
意境,是人在审美过程中,
由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情调或者境界,
中国美学中这种“意境”之说是西方美学未涉及的,
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它是从诗与画的创作而来的。
园林意境,就是园林设计者寓情于景,
把自己的情感色彩充实在园林之中,
使欣赏者触景生情,
产生联想,两者产生共鸣。
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
就是结合中国文化,
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
创造出“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
从中国的园林建筑来看,
自然美包括山水、树木、花草等等,
几乎所有的园中都有水池,
有假山,有花草,有树木,
创造一种小桥流水,
荷花漂香的这种自然的风光。
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
被动地顺应自然,
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
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
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的中式园林与建筑也有新的建造工艺,
所表达出的中式意境并不减分,
甚至更多了几分精致。
变化的只是营建手法,
不变的是中国人骨子里寄情山水。
园林,
我只爱中国的。
注:选题来源搜建筑(ID:sjz9999),由微设计整理发布
本文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以便及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