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中国作物栽培史

中国作物栽培史,中国栽培农作物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2 000年以前,并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中国作物栽培史基本信息

中国作物栽培史简介

新石器时期(前10000~前2000)

中国各部落人群进行刀耕火种,栽培的作物有粟、黍、麦、稻等粮食作物,油菜、大豆等油料作物,大麻、苎麻、葛等纤维作物等。其中,种植最早,分布最广的是粟、稻等。据考古出土的材料证明,粟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粟,距今已有约8 000年之久。稻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湖南玉蟾岩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稻谷,距今已约有1.2万~1万年。

夏、商、西周时期(前2000~前771)

这时已使用青铜农具,从撂荒耕作发展为休闲耕作,在栽培上应用垄作、中耕、灌溉等技术。据《周礼》记载,当时主要粮食作物有黍、稷、菽、麦、稻5种,南方主要是水稻,北方主要是旱作物,其中黍、稷占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

这一时期铁制农具和畜力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其中铁犁和肥料的使用,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休闲耕作制发展为连年种植制,并形成了深耕、熟耰、易耨等技术,为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奠定了基础。这时形成了“五谷”的概念,实际上是包括黍、稷、豆、麦、稻、麻(指大麻,麻子当时也作粮食)6类作物,在当时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豆类的发展并被作为粮食利用,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麦类,特别是冬麦,在这个时期有较大发展,因为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避免与别的作物争地,还可解决青黄不接缺粮的困难。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581)

农业主要生产地区在黄河流域中下游,雨量少,春季干旱多风,抗旱保墒成为这一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从而形成了代田、区田等抗旱栽培法,加上这一时期的农具改良、兴修农田水利等,促使了北方农业的大发展。出现间作、套作、轮作等种植方法,使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和作物茬口布局进一步合理。这一时期的作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作为粮食作物的大豆,开始被加工成豆腐、豆豉等副食品。麦类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由于有了石圆磨,麦子被加工成面粉,面食开始成为主要食品。这一时期,茶、甘蔗、染料作物、绿肥作物等都发展起来。还从西域引进了芝麻作油料利用,引进了最早的饲料作物——苜蓿。

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

中国南方农业逐渐兴盛。南方大多是水田,由于农具的改进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形成了一套与北方旱地栽培相异的耕作技术,加上梯田、圩田、涂田的修建,使南方的农业生产超过了北方。这一时期南方粮食作物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小麦开始由旱地进入水稻田,形成了稻、麦一年两熟制。水稻仍是南方主要粮食作物,其单产和总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纤维作物种植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宋末元初,棉花开始分南北两路从边疆传入中原。由于棉花栽培比栽桑养蚕容易,提取纤维又比麻类简便,轻暖价廉又胜于丝、麻,因而发展很快,形成了全国最主要的栽培纤维作物。这一时期,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产地多达50多州郡,茶种和种茶、制茶技术开始外传。大豆和油菜子被作为油料利用。甘蔗从江南推广到长江两岸。

明清时期(1368~1911)

这一时期由于人多地少,耕地不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复种指数在各地区都不断提高,珠江流域开始形成一年三熟制,长江流域广泛推行一年两熟制,黄河流域则形成两年三熟制。套犁深耕、浅耕灭茬、看苗施肥、小麦移栽、油菜打薹等增产技术措施相继产生。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有了新的变化,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占绝对优势,旱粮已退居第二位。引进的玉米、甘薯、烟草、花生等很快发展起来,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作物集中栽培区也逐步形成。杭嘉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为蚕桑区,福建、广东、台湾成为甘蔗主产区,福建、浙江、山东、湖南成为烟草主产区,江浙沿海、湖南、湖北、江西沿江地区、华北平原成为棉花主产区,闽粤沿海、江苏北部、山东、河南、河北成为花生主产区。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12~ )

作物栽培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开始陆续引入西方的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如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及其施用技术、农药及其施用技术、作物优良品种及其杂交育种技术等,使作物种植制度和耕作栽培技术发生了变革,农作物的单产和总产进一步提高。“一战”结束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激增,中国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等的生产受到刺激,一度有较快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半个世纪中,作物栽培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复种指数不断提高,作物育种技术更加先进,作物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作物模式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无土栽培、设施栽培技术广泛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广泛应用,机耕、机播、机收的作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使粮食、棉花、油料、水果的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粮食、棉花、花生等作物的单产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查看详情

中国作物栽培史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4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6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0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红(樱花)

  • 中国红(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6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Upho中国

  • 内墙砖2600×1300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国绿

  • 中国绿600×600×20
  • 云浮市罗定市2019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中国

  • 中国黑600×600×20
  • 云浮市罗定市2019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中国

  • 中国红600×600×20
  • 云浮市罗定市2019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中国

  • 600×600×20
  • 云浮市罗定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中国

  • 板厚17~20mm
  • 云浮市郁南县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明理学增信学崇德学力行

  • 8mmPVC激光造型字体,14×0.7米
  • 1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08
查看价格

口述

  • 单面屏(32寸 带耳机)X2
  • 1套
  • 1
  • 梦派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12
查看价格

栽培

  • 塑料材质、10×10cm
  • 2784m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10-16
查看价格

苗木检修、栽培器材

  • 株高:100mm 冠幅80mm
  • 1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5
查看价格

佛山创新

  • 展板9厘,6厘安迪板/
  • 22m²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1-17
查看价格

中国作物栽培史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中国作物栽培史文献

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如何善用塑料薄膜 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如何善用塑料薄膜

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如何善用塑料薄膜

格式:pdf

大小:102KB

页数: 未知

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塑料薄膜的运用有非常鲜明的优点。本文对塑料薄膜的特性和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作了简要介绍,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关于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如何善用塑料薄膜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农业塑料薄膜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格式:pdf

大小:102KB

页数: 11页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 前 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 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人发 [2005]26 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 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人发 [2005]34 号)文件的要求,从 2005 年起,我市农业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 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 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 本大纲从对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中级专业 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 3个层次的要求,这 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 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

作物栽培学发展过程

原始的作物栽培技术产生于人类最初的农业生产活动。考古发掘材料表明,中国至迟在七八千年前已有作物栽培,甲骨文中已出现黍、麦、粟、禾等作物名称。卷帙浩繁的中国历代农书,记录了十分丰富的古代作物栽培经验。然而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具有科学理论依据的学科,它的形成距今还只有近半个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由于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和植物生态学的发展,为人们深入揭示作物-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才使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逐步由经验阶段提高到理论阶段,开始致力于应用现代科学探索上述三者关系中的规律性和相应的调控技术。在欧美国家,原有研究各种作物生产技术的农艺学(见农艺),后逐渐分化,分别形成专门研究作物的栽培、育种、营养、生理和生态等的独立学科。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在农业院校中设置作物栽培学学科,并在1958年编写出版了第一本作物栽培学教科书。

查看详情

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内容简介

历史研究的图片不仅取决于新材料的发现,还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史学史研究就有助于提高学者们方法论方面的自觉。国内建筑界以往比较重视的是历史研究,而对史学史的反思还比较少,《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正弥补了此方面的空白。

《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由七篇文章构成,分别分析了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三位近代杰出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者所著的文章、设计的作品、持有的观点等背后的背景、目的、方法、动机等。

本书是一项建筑史学史研究。不同于以历史遗物和历史过往为基础研究材料的建筑史,也不同于围绕着一部史书的编纂过程对相关人和事的记述,建筑史学史关注的是“史学”,即包括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等问题在内的历史认知模式的发展历史。史学史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历史的书写或文本,建筑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即是建筑历史叙述本身的建构方式及其背后的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历史关联和历史过程。如果说建筑史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建筑的本体论问题,那么建筑史学史研究的则是建筑的认识论问题。

读者对象:建筑院校师生,建筑理论研究人员,建筑文化爱好者

查看详情

作物栽培学研究内容

作物栽培的分类

作物的种类、特性千差万别,人类所需要的作物器官各不相同(如甘薯的块根、甘蔗的茎秆、烟草的叶片、啤酒花的花、稻麦的颖果和豆类的种子等),加以作物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空间性),因而作物栽培技术不但因作物种类而异,同一种作物也常因时间和空间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性。

除了一般地分为食用作物栽培学、经济作物栽培学、饲料及绿肥作物栽培学、药用作物栽培学等以外,还常进一步细分为水稻栽培学、小麦栽培学、棉花栽培学等。

水稻栽培学

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发展时期、籼稻和粳稻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征比较;水稻和陆稻的主要差异;粘稻和糯稻的淀粉结构差异、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水稻的理想株型与提高产量的途径、积温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态;水稻土中的有机质分解情况;水稻中的氮素存在状态、秧苗类型及壮秧指标、水稻种子的催芽过程;温室育秧技术及原理;两段育秧技术及原理;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稻田的主要灌溉类型、各生育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水稻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措施及原理;水稻各生育期的苗情诊断指标、三系的来源及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两系法中不育系的特点和功能;两系法中不育系的类型及育性控制机理、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繁殖技术及原理;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繁殖技术及原理、再生稻的优点和产量潜力。

小麦栽培学

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形成过程、 小麦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及原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技术;小麦拔节孕穗期追肥技术及原理;小麦倒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然而作物栽培仍有其共同的基本的研究目的和内容。为了在研究不同作物的性状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产量构成因素、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求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获得预期的产品数量和质量,现代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运用人为的促进或控制措施调节下述3方面的关系上:

①作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如温度、降水量、光照、土壤酸碱度和营养及与作物本身需求的关系等。

②作物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植密度对单株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等。

③作物个体本身器官之间的关系。如调节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因地、因时、因作物及其品种而制宜,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

同时由于它涉及作物-环境-栽培技术措施三者关系,又需要综合应用土壤学、作物生理学、作物生态学以至农业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随着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作物生长发育最优模式方法的采用和电子计算机、自动化诊断、自动化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正在提高到新的水平。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