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国作物栽培史简介

2022/07/16243 作者:佚名
导读:新石器时期(前10000~前2000) 中国各部落人群进行刀耕火种,栽培的作物有粟、黍、麦、稻等粮食作物,油菜、大豆等油料作物,大麻、苎麻、葛等纤维作物等。其中,种植最早,分布最广的是粟、稻等。据考古出土的材料证明,粟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粟,距今已有约8 000年之久。稻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湖南玉蟾岩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稻谷,距今已约有1.2万~1万

新石器时期(前10000~前2000)

中国各部落人群进行刀耕火种,栽培的作物有粟、黍、麦、稻等粮食作物,油菜、大豆等油料作物,大麻、苎麻、葛等纤维作物等。其中,种植最早,分布最广的是粟、稻等。据考古出土的材料证明,粟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粟,距今已有约8 000年之久。稻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湖南玉蟾岩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稻谷,距今已约有1.2万~1万年。

夏、商、西周时期(前2000~前771)

这时已使用青铜农具,从撂荒耕作发展为休闲耕作,在栽培上应用垄作、中耕、灌溉等技术。据《周礼》记载,当时主要粮食作物有黍、稷、菽、麦、稻5种,南方主要是水稻,北方主要是旱作物,其中黍、稷占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

这一时期铁制农具和畜力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其中铁犁和肥料的使用,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休闲耕作制发展为连年种植制,并形成了深耕、熟耰、易耨等技术,为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奠定了基础。这时形成了“五谷”的概念,实际上是包括黍、稷、豆、麦、稻、麻(指大麻,麻子当时也作粮食)6类作物,在当时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豆类的发展并被作为粮食利用,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麦类,特别是冬麦,在这个时期有较大发展,因为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避免与别的作物争地,还可解决青黄不接缺粮的困难。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581)

农业主要生产地区在黄河流域中下游,雨量少,春季干旱多风,抗旱保墒成为这一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从而形成了代田、区田等抗旱栽培法,加上这一时期的农具改良、兴修农田水利等,促使了北方农业的大发展。出现间作、套作、轮作等种植方法,使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和作物茬口布局进一步合理。这一时期的作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作为粮食作物的大豆,开始被加工成豆腐、豆豉等副食品。麦类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由于有了石圆磨,麦子被加工成面粉,面食开始成为主要食品。这一时期,茶、甘蔗、染料作物、绿肥作物等都发展起来。还从西域引进了芝麻作油料利用,引进了最早的饲料作物——苜蓿。

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

中国南方农业逐渐兴盛。南方大多是水田,由于农具的改进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形成了一套与北方旱地栽培相异的耕作技术,加上梯田、圩田、涂田的修建,使南方的农业生产超过了北方。这一时期南方粮食作物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小麦开始由旱地进入水稻田,形成了稻、麦一年两熟制。水稻仍是南方主要粮食作物,其单产和总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纤维作物种植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宋末元初,棉花开始分南北两路从边疆传入中原。由于棉花栽培比栽桑养蚕容易,提取纤维又比麻类简便,轻暖价廉又胜于丝、麻,因而发展很快,形成了全国最主要的栽培纤维作物。这一时期,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产地多达50多州郡,茶种和种茶、制茶技术开始外传。大豆和油菜子被作为油料利用。甘蔗从江南推广到长江两岸。

明清时期(1368~1911)

这一时期由于人多地少,耕地不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复种指数在各地区都不断提高,珠江流域开始形成一年三熟制,长江流域广泛推行一年两熟制,黄河流域则形成两年三熟制。套犁深耕、浅耕灭茬、看苗施肥、小麦移栽、油菜打薹等增产技术措施相继产生。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有了新的变化,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占绝对优势,旱粮已退居第二位。引进的玉米、甘薯、烟草、花生等很快发展起来,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作物集中栽培区也逐步形成。杭嘉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为蚕桑区,福建、广东、台湾成为甘蔗主产区,福建、浙江、山东、湖南成为烟草主产区,江浙沿海、湖南、湖北、江西沿江地区、华北平原成为棉花主产区,闽粤沿海、江苏北部、山东、河南、河北成为花生主产区。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12~ )

作物栽培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开始陆续引入西方的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如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及其施用技术、农药及其施用技术、作物优良品种及其杂交育种技术等,使作物种植制度和耕作栽培技术发生了变革,农作物的单产和总产进一步提高。“一战”结束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激增,中国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等的生产受到刺激,一度有较快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半个世纪中,作物栽培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复种指数不断提高,作物育种技术更加先进,作物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作物模式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无土栽培、设施栽培技术广泛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广泛应用,机耕、机播、机收的作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使粮食、棉花、油料、水果的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粮食、棉花、花生等作物的单产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