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目 录
第1章 网络综合布线概述 (1)
1.1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1)
1.1.1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生和特点 (1)
1.1.2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2)
1.1.3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的标准、原则和步骤 (3)
1.2 综合布线软件环境 (4)
1.2.1 OpenOffice.org办公套件简介 (5)
1.2.2 Autodesk AutoCAD 2010(中文版)简介 (8)
1.3 综合布线硬件设备 (9)
1.3.1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设备简介 (9)
1.3.2 网络配线实训装置简介 (11)
1.3.3 配套工具箱 (14)
1.4 综合布线评价 (15)
1.4.1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评价项目 (15)
1.4.2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管理评价要求 (15)
1.4.3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评价标准 (16)
第2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9)
2.1 综合布线设计概述 (19)
2.1.1 综合布线常用术语 (19)
2.1.2 综合布线常用符号与缩略词 (21)
2.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2)
2.2.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概述 (22)
2.2.2 系统分级与组成 (23)
2.2.3 线缆长度划分 (25)
2.2.4 系统应用 (25)
2.2.5 屏蔽布线系统 (26)
2.2.6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26)
2.2.7 工业级布线系统 (27)
2.3 综合布线系统配置设计 (27)
2.3.1 工作区 (27)
2.3.2 配线子系统 (28)
2.3.3 干线子系统 (29)
2.3.4 建筑群子系统 (29)
2.3.5 设备间和进线间 (29)
2.3.6 管理间 (30)
2.4 综合布线系统指标 (30)
2.5 综合布线安装工艺要求 (31)
2.5.1 综合布线施工的基本要求 (31)
2.5.2 工作区 (32)
2.5.3 电信间 (32)
2.5.4 设备间 (32)
2.5.5 进线间 (33)
2.5.6 线缆布放 (34)
2.6 综合布线系统配置设计实例 (34)
第3章 综合布线工程测试和验收 (36)
3.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其内容 (36)
3.2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概述 (38)
3.3 综合布线环境检查 (38)
3.4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39)
3.5 设备安装检验 (40)
3.6 线缆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41)
3.6.1 线缆的敷设 (41)
3.6.2 保护措施 (43)
3.7 线缆的端接 (45)
3.8 工程电气测试 (46)
3.8.1 测试项目及含义 (46)
3.8.2 测试方法及内容 (47)
3.8.3 测试记录 (50)
3.9 管理系统验收 (51)
3.10 工程验收 (51)
3.10.1 编制工程验收文件 (51)
3.10.2 综合布线工程质量检查 (53)
第4章 网络综合布线常用器材和工具 (54)
4.1 网络综合布线常用器材 (54)
4.1.1 水晶头 (54)
4.1.2 双绞线 (54)
4.1.3 同轴电缆 (59)
4.1.4 光缆 (59)
4.1.5 线管与线槽 (60)
4.1.6 桥架 (61)
4.1.7 面板与底盒 (61)
4.1.8 配线架 (62)
4.1.9 机柜 (62)
4.1.10 标签 (62)
4.2 综合布线常用工具 (64)
4.2.1 打线工具 (64)
4.2.2 线缆分析仪 (65)
第5章 综合布线的基本操作 (66)
5.1 配线端接的基本操作 (66)
5.1.1 配线端接原理 (66)
5.1.2 网络双绞线剥线基本操作 (66)
5.1.3 RJ-45水晶头的端接原理和方法 (67)
5.1.4 网络模块端接原理和方法 (69)
5.1.5 网络机柜内部配线端接 (70)
5.2 网络布线基本操作 (71)
5.2.1 实训设备螺孔使用方法 (71)
5.2.2 线管的安装 (71)
5.2.3 线槽的安装 (72)
5.2.4 桥架的安装 (73)
5.2.5 壁挂式机柜的安装 (74)
5.2.6 立式机柜的安装 (74)
5.2.7 线管弯管成型 (75)
5.2.8 线槽拐弯 (76)
5.2.9 支架固定 (77)
第6章 网络配线技术 (78)
6.1 网络配线基本操作 (78)
6.1.1 网络跳线测试仪的使用 (78)
6.1.2 RJ-45水晶头的端接原理 (78)
6.1.3 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步骤 (79)
6.1.4 压接线实训仪的使用 (80)
6.2 模块端接 (81)
6.2.1 模块端接的原理 (81)
6.2.2 模块端接的方法和步骤 (81)
6.3 网络配线实训 (83)
实训一 标准网络机柜和设备安装实训 (83)
实训二 网络模块端接实训 (84)
实训三 网络配线架端接实训 (85)
实训四 110型通信跳线架端接实训 (86)
实训五 RJ-45水晶头端接、跳线制作和测试 (87)
实训六 简单链路实训 (90)
实训七 复杂链路实训 (91)
第7章 工作区子系统布线 (93)
7.1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规范 (93)
7.2 工作区子系统的安装要求 (94)
7.3 工作区子系统布线实训 (94)
实训一 信息点统计 (94)
实训二 编制信息点端口对应表 (96)
实训三 网络插座的安装和模块压接 (97)
实训四 工作区线槽/线管布线 (99)
第8章 配线子系统布线 (102)
8.1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规范 (102)
8.2 模拟建筑物配线子系统布线设计 (103)
8.3 配线子系统布线实训 (104)
实训一 线管布线安装实训 (104)
实训二 Φ"para" label-module="para">
实训三 Φ"para" label-module="para">
实训四 线槽布线安装实训 (113)
实训五 宽20 PVC线槽墙面布线 (115)
实训六 宽40 PVC线槽墙面布线 (119)
实训七 线管线槽支架固定布线 (123)
实训八 水平桥架布线 (125)
实训九 桥架布线安装实训 (127)
实训十 配线子系统布线综合实训 (128)
第9章 干线子系统布线 (129)
9.1 干线子系统布线概述 (129)
9.2 干线子系统布线的设计规范 (129)
9.3 干线子系统布线要注意的问题 (130)
9.4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法 (131)
9.5 干线子系统布线实训 (131)
实训一 干线子系统线管布线 (131)
实训二 干线子系统线槽布线 (133)
实训三 线槽/线管综合布线 (135)
实训四 钢缆扎线实训 (136)
第10章 设备间子系统布线 (140)
10.1 设备间子系统概述 (140)
10.2 设备间子系统布线的设计规范 (141)
10.3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的安装要求 (141)
10.4 设备间子系统布线实训 (142)
实训一 机柜安装实训 (142)
实训二 配线架、理线环安装实训 (144)
第11章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 (146)
11.1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概述 (146)
11.2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的设计规范 (146)
11.3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安装工艺要求 (147)
11.4 综合布线标识 (147)
11.4.1 线缆标识 (148)
11.4.2 配线面板/出口面板的标识 (149)
11.4.3 标签/标识的分类结构和基材的选择 (149)
11.4.4 标签打印机的选择 (150)
11.4.5 标签类型选择 (151)
11.4.6 标签的色码标准 (152)
11.4.7 布线标识 (153)
11.5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实训:设备安装 (153)
第12章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 (156)
12.1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概述 (156)
12.2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的设计规范 (156)
12.3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的安装工艺要求 (157)
12.4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实训:进线间入口管道铺设 (158)
第13章 光纤工程 (160)
13.1 光纤 (160)
13.1.1 光纤概述 (160)
13.1.2 光纤的传输原理和工作过程 (162)
13.1.3 光纤的连接 (163)
13.2 光纤配线系统构成 (164)
13.2.1 住宅光纤配线系统 (164)
13.2.2 工业园区和专用网光纤配线系统 (165)
13.2.3 公共建筑光纤配线网络构成 (165)
13.3 光纤配线系统拓扑结构 (166)
13.3.1 环状网络拓扑结构 (166)
13.3.2 星状网络拓扑结构 (167)
13.3.3 树状网络拓扑结构 (167)
13.4 光纤安装设计 (167)
13.4.1 光纤线路敷设方式确定原则 (167)
13.4.2 室外光缆敷设 (169)
13.4.3 楼内光缆敷设 (171)
13.4.4 管道利用率与弯曲度 (173)
13.4.5 传输线路接地 (174)
13.5 光缆施工 (174)
13.5.1 桥架安装 (174)
13.5.2 线槽安装要求 (174)
13.5.3 园区光缆布放 (175)
13.5.4 楼宇(建筑物内)光缆布放 (179)
13.5.5 入户光缆布放 (180)
13.5.6 光纤配线设备安装 (181)
13.6 光纤系统测试 (182)
13.6.1 光纤布线系统的一类测试 (182)
13.6.2 光纤链路测试模型 (182)
13.6.3 测试要点 (185)
13.6.4 双光纤、双向、双波长测试选择 (186)
13.6.5 卷轴(心轴)光纤测试 (186)
13.6.6 测试模式和测试跳线的选择 (188)
13.6.7 非现场测试 (189)
13.6.8 测试仪器的常规操作程序 (189)
13.7 光纤接续的过程和步骤 (190)
13.7.1 光纤熔接 (190)
13.7.2 光缆接续质量检查 (191)
13.7.3 光缆施工 (192)
13.8 光纤工程实训 (193)
实训一 光纤熔接 (193)
实训二 光缆敷设 (194)
实训三 光纤测试 (196)
第14章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 (198)
实训一 (198)
第一部分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必做题,1"para" label-module="para">
第二部分 工程安装部分(必做题,3"para" label-module="para">
第三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必做题,500分) (209)
第四部分 工程安装部分(选做题,770分) (209)
实训二 (209)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900分) (209)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1"para" label-module="para">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3"para" label-module="para">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500分) (215)
实训三 (219)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600分) (219)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640分) (220)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1"para" label-module="para">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500分) (223)
实训四 (223)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600分) (223)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1"para" label-module="para">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2"para" label-module="para">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500分) (227)
实训五 (228)
第一部分 工程设计项目(300分) (228)
第二部分 工程安装项目(650分) (229)
第三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50分) (230)
实训六 (231)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900分) (231)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1"para" label-module="para">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3"para" label-module="para">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500分) (236)
实训七 (237)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项目(1"para" label-module="para">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640分) (238)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2"para" label-module="para">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500分) (242)
第五部分 故障检测和分析(600分) (242)
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各项指标值 (243)
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永久链路的各项指标参数值 (247)
附录C 5e类、6类和7类信道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 (250)
附录D 5e类、6类和7类永久链路或CP链路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 (256)
参考文献 (263)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书是按照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基本教学要求,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围绕培养学生能力这条主线,针对省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的要求及发展趋势而编写的。
本书为实训教材,全书共14章,含有39个实训。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的介绍,综合布线设计、测试和验收,综合布线的常用器材和基本操作,网络配线技术,光纤工程,综合布线各子系统布线和综合布线实训,并附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验收规范。
1.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缆线和传输设备。 2.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电话、数据和电视系统的传输标准要求。 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选用的电缆、...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需求分析 2.1 校园网的背景 2.2 校园网组织结构 2.3 校园网现有设备状况 2.4 校园网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2.5 校园网的网络系统的整体规划及拓...
这个需要详聊,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儿。设计方法:根据点位位置数量规划配线架,定主干,根据主干定主干配线架,定机房位置,进线位置,机房内主干配线架,还有线槽,金属管等,上下线位置等等。设备配线很多,配线...
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总结
1、三大网络: TD-SCDMA 中国移动、 CDMA 2000 中国 电信 、WCDMA 中国联通 2、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 大楼自动化 (BA) 、通信自动化 (CA)、 办公自动化 (OA) 3、综合布线系统划分为 3大子系统: 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 建筑物主干 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 4、美国标准 6 个独立的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5、三网融合是指: 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 CD:建筑群配线架; BD:建筑物配线架; FD:楼层配线架; TO:电信插座; TP:转 接点 6、综合布线定义 : 由通信电缆、 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 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他能支持语音、 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号传输的多种应用环 境。 第二章: 为什么是用配线架 : 配线架是一种使用在接插线连接链路的交 接
分析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
随着时代不断步,对建筑智能化综合布局要求更高,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布局能满足设计要求.本次研究以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设计原则为基础,对施工要点进行分析.
作 者: 朱士忠 编
丛 书 名:精密测量技术常识(第3版)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41843
出版时间:2011-08-01
版 次:3
页 数:172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教材教辅 > 中职中专
图书 > 工程 > 仪表工程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
序二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绪论1 学习要点1
1.1
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概况1
1.1.1 空气调节技术简史1
1.1.2 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趋势4
1.2 空气调节的定义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5
1.2.1 空气调节的定义5
1.2.2 空气调节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
1.3 空调系统的类型及组成6
1.3.1 空调系统的类型6
1.3.2 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
1.4 空气调节的应用7
1.4.1 空气调节技术在工艺性空调方面的
应用7
1.4.2 空气调节技术在舒适性空调方面的
应用8
1.4.3 空气调节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8
思考题与习题8 参考文献8
第2章 湿空气的焓湿学基础9 学习要点9
2.1 湿空气的组成和状态参数9
2.1.1 湿空气的组成及物理性质9
2.1.2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0
2.2 湿空气的焓湿图14
2.2.1 焓湿图的构成及绘制原理14
2.2.2 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17
2.2.3 焓湿图的应用21
2.3 湿空气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25
2.4 其他类型的焓湿图27
2.4.1 SI单位制(hx)焓湿图27
2.4.2 动态焓湿图30
思考题与习题30
参考文献31
第3章 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的
确定33
学习要点33
3.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33
3.1.1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33
3.1.2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38
3.2 得热量与冷负荷的关系40
3.3 围护结构负荷计算方法42
3.3.1 稳态计算法43
3.3.2 采用积分变换求解围护结构负荷的
不稳定计算方法43
3.3.3 采用模拟分析软件计算法44
3.4 空调区冷负荷的计算44
3.4.1 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冷负荷44
3.4.2 谐波反应法计算冷负荷56
3.4.3 空调总冷负荷的确定59
3.5 空调区热负荷的计算60
3.6 冷(热)负荷的简化算法 61
3.6.1 简约计算法61
3.6.2 估算法63
3.7 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
计算66
3.7.1 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变化过程66
3.7.2 夏季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
计算67
3.7.3 冬季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
计算68
3.8 新风量的确定和风量平衡69
3.8.1 单个房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的
确定71
3.8.2 多房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的
确定73
3.8.3 全年新风量变化时空调系统风量
平衡关系75
思考题与习题75
Ⅻ 空调工程 第3版
参考文献76
第4章 空气处理及设备77
学习要点77
4.1 空气热湿处理原理77
4.1.1 直接接触式热湿处理原理78
4.1.2 间接接触式(表面式)热湿处理
原理78
4.2 空气净化处理原理79
4.2.1 除尘式净化处理原理79
4.2.2 除气式净化处理原理81
4.3 空气的热湿处理过程87
4.3.1 喷水室的处理过程87
4.3.2 表面式换热器的处理过程90
4.3.3 空气加湿器的处理过程91
4.3.4 吸湿剂的处理过程92
4.3.5 空气蒸发冷却器的处理过程92
4.3.6 空气处理的各种途径93
4.4 空气热湿处理设备95
4.4.1 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的类型95
4.4.2 喷水室95
4.4.3 表面式换热器102
4.4.4 空气加湿器106
4.4.5 除湿机114
4.4.6 空气蒸发冷却器121
4.4.7 空调排风热回收装置131
4.5 空气的净化处理设备136
4.5.1 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的类型136
4.5.2 除尘式空气净化处理设备136
4.5.3 除气式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144
思考题与习题148
参考文献149
第5章 空调系统(1) 150
学习要点150
5.1 空调系统的分类150
5.2 全空气系统152
5.2.1 一次回风式系统153
5.2.2 二次回风式系统163
5.2.3 直流式系统169
5.2.4 全空气系统的划分原则和
分区处理173
5.2.5 全空气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176
5.2.6 全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机组179
5.3 水—空气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
空调系统) 192
5.4 分散式系统204
5.4.1 分散式系统的分类204
5.4.2 常用的局部空调机组205
5.4.3 单元式空调机206
5.4.4 空调机组的性能和应用208
思考题与习题209
参考文献210
第6章 空调系统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