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回 学成归来
第二回 赴青探亲
第三回 爷爷的教诲
第四回 父亲的安排
第五回 青岛的工作
第六回 少帅的欢迎宴
第七回 执教东北大学
第八回 北陵公园雪后偶遇
第九回 初见《营造法式》
第十回 九一八事变
第十一回 参加营造学社
第十二回 东北海军兵变
第十三回 初见花石楼
第十四回 新市长的庆祝晚宴
第十五回 在青岛过年
第十六回 蓟县独乐寺的考察
第十七回 青岛市长辞职风波
第十八回 台西镇偶遇
第十九回 一样相思两处愁
第二十回 情定公主楼
第二十一回 考察应县木塔
第二十二回 《清式营造则例》
第二十三回 发现佛光寺
第二十四回 抗战爆发
第二十五回 青岛沦陷
第二十六回 骨肉分离
第二十七回 李庄重逢
第二十八回 在四川的考察
第二十九回 《中国建筑史》
第三十回 执教清华
第三十一回 建设新中国 2100433B
小说性质:公众作品
小说类别:清史民国
写作进程:已经完本
完成字数:125563
授权状态: 专属作品
首发网站:起点中文网
这个问题好大奥。不过似乎是有规律的。从老一辈的如张开济、梁思成、张fu、齐康。。。。等老一辈建筑师,到楼主上面提到的各位,以及其他当代土生土长或者留洋归来的。。。最终的归宿必将为5千年的文明所同化,衍...
国内设计不是不好只是出名的设计师大多数都是学历高而已。具备高能力的设计师一般都不出名也不容易被别人发现。而国外的设计是都是真本事一步一步提升的。后面你懂的……
随着一代代中国建筑师的崛起,我们应该更多去思考怎么才能够让世界认识中国的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师王澍
中国建筑师王澍 ——中国气质的现代建筑 也许你不认识他, 但你一定知道巴黎罗浮宫金字塔、 北京鸟巢体育馆、 悉 尼歌剧院等著名建筑, 而他的设计正是与这些作品齐名。 他就是第一位获得世界 建筑学最高奖项 “普利兹克奖 ”的中国籍建筑师 ——王澍。没有人相信他是一个 在大学期间就宣称 “没有人可以教我 ”的叛逆青年。他总说: “我不是在建一个建 筑,我是在建一个世界。 ” 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 他是一个,他的导师是半个。 这句话是他自己说的。 王澍的论文《破碎背后的逻辑》 批判了当时的整个中国建筑学界, 他的硕士学位 论文《死屋手记》又影射了当时的建筑学界状况。虽然论文答辩全票通过,但学 位委员会没有授予他硕士学位。 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 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凭着对项 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责任与担当
2015年1月,住建部首次提出\"注册建筑师负责制\"概念,10月,住建部委托上海在自贸区正式实施\"注册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到现在已经近3年了。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和难点。针对这一业内的热点话题,本刊特向参与建筑师负责制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组稿,依托2018年8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建筑师负责制学术论坛的内容,并以宋春华先生在2017年威海国际人居节上发表的演讲《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责任与担当》为开篇,从理论、论坛、实践几个方面对当前建筑师负责制的践行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与广大读者共享。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建筑师》介绍了建筑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艺术、历史等诸多元素的对立统一。建筑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团体,成立于1927年。会址设在上海。第一任会长庄俊,副会长范文照。学会的会员分正会员和仲会员,正会员须有大学的建筑专业或相等的学历,仲会员须有六年以上的设计实践经验。学会活动包括交流学术经验,举行建筑展览,仲栽建筑纠纷,提倡应用国产建筑材料等。
学会出版刊物<中国建筑>。学会于1933~1946年与上海沪江大学商学院合办建筑系。抗日战争开始后,学会于1938年迁至重庆,陆谦受任会长,1946年迁回上海。1950年初结束。2100433B
《当代中国建筑师:郭检昌》是已故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原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郭怡昌的作品等。书中还有郭怡昌大师的师友的纪念文章,论说了大师的生平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