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节 气候
第二节 地貌
第三节 森林土壤
第二章 中国森林的变迁历史
第一节 地史时期森林概貌
第二节 夏商周时期的森林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森林
第四节 唐宋时期的森林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森林
第六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森林
第七节 森林变迁对国计民生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森林的地理分布规律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和三大自然地理区
第二节 中国三大自然区域的森林分布规律
第三节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第四章 中国森林资源
第一节 中国森林资源现代
第二节 中国森林资源结构
第三节 中国森资源分布
第四节 中国森林资源消长变化
第五节 中国森林资源特点评析
第五章 中国森林动物
第一节 动物与森林的关系
第二节 森林土壤动物的分布概况
第三节 森林陆栖脊椎动物的分布与区划
第四节 森林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五节 森林有害动物的控制
第六章 中国森林昆虫
第一节 中国森林害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概况
第二节 森林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各主要林区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森林害虫防治工作展望
第七章 中国森林病害
第八章 中国森林植物区系
第九章 中国森林分区
第十章 中国森林分类
参考文献
彩图图版
中国森林分布图
该书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本卷系统全面介绍了我国竹林49个类型,灌木林53个类型经济林51个类型。分别介绍这些类型的地理分布、自然环境、组成结构、生长发育、经营措施等内容,为森林经营管理和发挥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截至2016年,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8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贵州省贵阳市、辽宁省沈阳市、湖南省长沙市、四川省成都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河南省许昌市、浙江省临安市、河南省新乡...
根据调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现在,全球森林面积从1990年的39.6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得...
大森林硅藻泥总部 地址:西安大路与康平街交汇吉发广场A座20-21层 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坐落在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平原长春市 ,公司在长白山拥有自已的优质硅藻土矿供应...
森林保护论文森林防火论文
森林保护论文森林防火论文
森林之魂——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著名造林专家沈国舫
沈国舫从事造林教学工作已近!"个年头,是我国造林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在森林培育学科与生态学生理生化微观领域卓有建树。在立地分类、适地适树、混交林营造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的造林学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09-2013)》介绍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动态变化、区域分布与资源特征、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以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对策。希望《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09-2013)》的出版,能够让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更加自觉地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共同为实现我国森林增长目标贡献力量。特别是全国林业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正确对待成绩,认真分析差距,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扎实推进森林科学经营,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毫米以下的西部属草原及荒漠气候。中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包括下列林带:
又可分两大地区:①大兴安岭针叶林。是世界的北方针叶带向南延伸部分。其特点是具有较多的温带森林植物成分,如北五味子、刺人参及槭树等。由南逐渐过渡到针阔混交林带。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森林是典型的针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带的森林土壤属棕色针叶林土及暗棕壤。②西南高山林区。分布于四川西北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甘肃西南部。针叶林一般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最高可达4000 米,是中国主要天然林区之一。主要组成树种为云杉、冷杉及落叶松。林下灌木,草本植物及苔藓极为丰富。这个林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森林对于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海拔3500~4000米以上属高山灌丛;5000米以上属高山冻原及恒雪带。
分布于沈(阳)丹(东)一线以南到淮河、秦岭以北地区。开发较早,平原、平地已成为农业区;而气候条件仍属森林地带。全境山地丘陵的森林长期以来受到反复破坏,到处都是童山秃岭。只有少数交通不便的山区还有栎、桦树、山杨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和油松、侧柏等针叶林。中国的落叶阔叶林带尚未发现在欧洲和北美习见的水青冈属的树木。海拔1000米以上为山地针叶林,主要树种有云杉、臭冷杉、长白落叶松及山杨、桦树。
大致位于淮河、秦岭以南到南岭南麓,是北半球亚热带森林的重要部分。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毫米以上,个别山区超过2000毫米,全年降水分布比较均匀,有发育良好的常绿阔叶林。本带北部的落叶阔叶树种较多;常绿阔叶树主要有壳斗科、樟科、茶科等。南部则有热带树种的侵入。中国亚热带有很多特有树种及经济树种和散生竹种,如毛竹、淡竹、桂竹等。海拔800~1000米以上属山地落叶阔叶林带,气温与华北落叶阔叶林带相近似,但夏季比华北低,冬季比华北高,年降水量更比华北多,因此以湿润型落叶阔叶林为主。在少数1800米以上的山巅还有少量的残遗冷杉分布。中国亚热带东部与西部的气候、森林类型及主要树种有较大差别:如在年降水量四季分布均匀的东部常见松树为马尾松,而在冬、春季节长而干旱的西部,则常见松树为云南松。
位于南岭以南,基本包括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有的论著中称本带北部为南亚热带。常见的优势树种主要是热带树种,有樟科、茶科、梧桐科、桃金娘科等。造林树种中也有不少热带珍贵用材树种,如柚木、云南石梓、铁刀木、桃花心木、麻楝、油楠、格木及热带速生树种如银合欢、大叶相思以及多种桉树和木麻黄。竹子以丛生竹为主。多数亚热带树种生长不良。
此外,在沿海滩涂还有红树林分布。
中国热带北部在冬季常受强寒潮侵袭,出现低温,因而不耐寒的热带树种不能越冬。
中国西部内陆降水在400毫米以下,属草原及荒漠气候。但祁连山和天山在一定海拔高度有云杉林分布;绿洲及沿河流有走廊状的森林分布,塔里木河的胡杨林尤为重要。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林业部1977~1981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中国森林面积共11528万公顷,立木总蓄积量102.6亿立方米 (包括零星树木),其中森林蓄积量90.3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居世界第五位。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低,人均森林面积0.12公顷,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1:5.8;人均森林蓄积量9.1立方米,与世界人均量之比为 1:8.2。据森林资源1977~1981年清查资料与1973~1976年清查资料相比,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从12.7%降低到12%,森林面积有所减少,主要林区森林过伐。全国森林资源年消耗量约29410万立方米,而立木总生长量为27532万立方米,年赤字为1878万立方米。
据第七次森林资源资源清查结果(2004-2008年),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据2014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该次清查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历时5年,投入了近2万名调查和科研人员,运用了卫星遥感和样地调查测量等现代科技手段,调查内容涉及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的现状和动态,以及森林生态状况和功能效益等方面。
截至2018年11月,西藏前三季度已完成造林96.3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3.26万亩,封山育林43.13万亩。
中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其中以台湾省和香港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70%)、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广东(57.9%)、海南(51.9%)、黑龙江、湖南、吉林、等8省,超过20%的有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森林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热带雨林。树种共达800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经济价值高、材质优良的就有1000多种。珍贵的树种如银杏、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福建柏、台湾杉、珙桐等均为中国所特有。经济林种繁多,橡胶、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杜仲、肉桂、核桃、板栗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中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东北、西南地区和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8~38%;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为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极少,仅为1.4%。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用材林面积的比重占73.2%,经济林占10.2%,防护林占9.1%,薪炭林占3.4%,竹林占2.9%,特殊用途林占1.2%。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的比重低,不能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中国林地生产力水平低,发达国家林地利用率多在80%以上,中国仅为42.2%;世界平均每公顷蓄积110立方米,中国为90立方米;每公顷年生长量,发达国家均在3立方米以上,中国仅为2.4立方米。中国宜林地多,东南半部气候湿润温暖,造林潜力大。
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林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是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艰巨。从清查结果看,森林“双增”目标前一阶段完成良好,森林蓄积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但清查结果反映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森林面积增量只有上次清查的60%,现有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比上次清查少396万公顷,仅有650万公顷。同时,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0%,质量差的多达54%,且2/3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投入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如期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目标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二是严守林业生态红线面临的压力巨大。5年间,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其中约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区毁林开垦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建设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
三是加强森林经营的要求非常迫切。中国林地生产力低,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31立方米的69%,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52.76立方米。林木平均胸径只有13.6厘米。龄组结构依然不合理,中幼龄林面积比例高达65%。林分过疏、过密的面积占乔木林的36%。林木蓄积年均枯损量增加18%,达到1.18亿立方米。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的潜力还很大。
四是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木材安全形势严峻;现有用材林中可采面积仅占13%,可采蓄积仅占23%,可利用资源少,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更少,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生态产品短缺的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