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基础设施
5 生态与宜居
6 管理与服务
7 保障机制
附录A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2100433B
张永刚 姚翠友 乔文英 刘浩明 于国蕾 刘炳锋 吴 涛 张桂青
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建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华宇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家易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有限公司
智慧社区 包括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家居等。 智慧城区(社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
智慧社区 包括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家居等。 智慧城区(社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
智慧社区是由湖南视觉伟业公司提出的,解决小区安全、人员管理、车辆车位管理等问题,目前已经应用到长沙汽车东站、美洲故事小区、中电软件园、云浮看守所、农商行智能监控中心、长春公安消防系统、中海油公司等位置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
项目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深入、 更加扎实的新的阶段。 社会信息 化服务需求旺盛, “信息化惠及全民 ”成为努力方向。 2011 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在省部级 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研讨班中发表重要讲话,其中, 工作意见中强调: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 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北京市委提出 “智 慧北京 ”发展战略,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市政府正在积极研究 “智慧北京 ”发展规划,积极 探索发展 “智慧城市 ”、“智慧城区 ”、“智慧社区 ”以及“智慧农村 ”的新模式。 2010 年 7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出席 “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 ” 时指出,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 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管 理,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物联网、云计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的重要手段、 深化实践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的重要举措, 也是新一轮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1-2013 年行动计划》,更好地引导社 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建设质量, 制订本指南。 一、智慧社区建设的含义 智慧社区建设是指在街道、镇、村等地理区域范围内,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 智慧的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体验度和感受度。 二、指导原则 (一)需求导向,便民惠民。 智慧社区建设要以社区居 民的需求为导向,突出为民、便民、惠民的基本要求,通过 智慧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社区。 (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分 步实施智慧
“智慧社区建设是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社区服务的有效手段,更是新形势下完善社区治理的一种新路径。”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教授赵清华建议,应按互联网特性制定统一的建设规划,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数据资源,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据介绍,智慧社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社区管理形态。目前,河北唐山、保定等市已开始探索建设智慧社区。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节约化、集中化。赵清华认为,数据的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智慧社区的运营效率。应以智慧社区建设为契机,对街道现有网络架构及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充分利用,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将分散在政府、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构建跨域、集成、开放的信息资源共享云平台。推广智慧社区的“互联网+”产品,尝试引入新型商业模式,将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人工坐席结合,形成O2O(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的有效模式,让智慧社区真正智慧化。
“河北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三个‘不平衡’,即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不平衡、社区之间的不平衡、运行主体实力和运行平台水准不平衡。”对此,赵清华建议,应从全局上把握好智慧社区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委托互联网专业机构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从全域顶层设计、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到运营服务商、业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等级评价规则、技术支持企业准入条件等各方面作出系统规划。
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理顺责任关系尤为重要。“首先就要厘清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赵清华建议,应理顺党政部门与社区的关系,赋予社区居委会监督权并支持其监督行为。理顺政府部门与开发商及其物业管理机构的关系,加快推进BOT、BOOT和BOO等模式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应用,进而明确各方投入与产出的利益责权,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
社区建设的宗旨是稳定、服务、发展。即在保持稳定,为职工群众、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促进社区的发展,使社区规模不断扩大,职能更加完善,更加的方便广大的人民群众。
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民主自治,以社区居民为依托,让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近日,“绿色智慧小城镇评价标准及管理体系研究”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针对当前小城镇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绿色、智慧的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据悉,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建制镇20401个,其中建制镇建成区人口1.56亿人,占村镇总人口的16.40%,镇区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特大镇有235个,5万人口以上的镇有876个。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小城镇发展面临重大且可观的产能需求。
会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强表示,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三大发展目标,已经在全国277个试点城市落地,中国已成为世界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但是“镇”层面的智慧建设,略显不足。与此同时,小城镇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水体污染等问题频发,绿色建设显得极为迫切。绿色智慧融合发展、集成创新、强健小城镇科学发展的规划路径是我国“十三五”时期推进深度城镇化,特别是“镇”的宜居宜业,进而有效承载就地城镇化人口的关键性补充。
为更好地推进小城镇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对“绿色智慧小城镇评价标准及管理体系研究”课题进行立项,并委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工作。该课题将提炼绿色智慧小城镇建设评价应考虑的领域,组织专家研究制订绿色智慧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及管理体系,并开展实际评测工作;选取若干小城镇,检验评价标准的指导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完成绿色智慧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及管理体系研究工作。
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围绕小城镇的绿色智慧发展进行探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指出,该课题的绿色、智慧导向紧跟中央精神,值得肯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吕斌认为,该课题从小城镇入手,从评价与管理两个维度探讨我国城镇化的绿色、智慧道路,是我国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使标准顺利实施,必须首先规范统计口径;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将有助于相应管理体系的构建,也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持续观测奠定基础。”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研究院研究员王志强强调。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谭善勇针对在指标体系中“绿色”与“智慧”如何融合发表了意见,提出规划、技术、经济、治理、环境、公民与生活七个切入点。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路卓铭充分肯定了课题定位,认为本课题上接国家战略国家理念,下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可验证性等。
徐振强表示,该课题的成果将于今年6月发布,为我国小城镇建设提供评价依据,为小城镇的绿色智慧发展提供技术路径支撑和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