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分布于中国 产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生于海拔500-2 200米的山地密林中,生于干燥环境时植株矮小。在海南热带山地阔叶林中是常见树种,伴生树种有陆均松、苦梓、油楠、大叶白颜树及海南阿丁枫等。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灰黑色,平滑。小枝幼时被灰褐色丝质长柔毛,后渐脱落。叶片薄革质,集生于枝顶,窄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11厘米,宽0.5-1.8厘米,顶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顶部有1-2对不明显钝齿,中脉在叶面微凸起或平坦,侧脉每边7-14条,不甚明显,叶背带粉白色,无毛或基部有残存长柔毛;叶柄长2-5毫米,无毛。雄花序长1.5-5厘米;雌花序长0.5-1厘米,着生花2至数朵,花序轴幼时被黄色绒毛,花柱3-4,长约1毫米。果序长5-10毫米,通常有果1个。壳斗盘形或杯形,包着坚果基部,直径1.3-1.5 (-1.8) 厘米,高0.5-1厘米,内壁有棕色绒毛,外壁被灰棕色短绒毛;小苞片合生成4-6条同心环带,环带全缘或有三角形裂齿。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1.6厘米,高1.5-2.5厘米,初被微柔毛,后渐脱落,柱座明显;果脐微凸起,直径5-7毫米。花期2-3月,果期翌年8-11月。
青冈栎,正名为青冈,别名:紫心木、青栲、花梢树、细叶桐、铁栎、铁稠。拉丁文名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 Oerst. .壳斗科常绿乔木。为常绿阔叶林重要组成树种,性耐...
产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海拔60-2 600 米的山坡或沟谷,组成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本种...
常绿乔木,高达22m,胸径1m。树皮平滑不裂;小枝青褐色,无棱,幼时有毛,后脱落。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6-13cm,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上半部有梳齿,中部以下全缘,背面灰绿色,有平伏毛...
尖叶青冈在中国香港及广东的新分布记录(英文)
基于对中国主要标本馆的青冈亚属标本的全面整理,该研究证实尖叶青冈(Quercus acuta Thunberg)在中国香港及广东省有分布,并且本文对尖叶青冈及其近缘种鉴别特征进行了讨论和界定。
基于光合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的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越冬策略研究
以广西猫儿山高海拔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两个优势树种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为研究材料,测定二者在不同季节的光合色素、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系统等特征,探讨并比较了冬季低温气候条件下这两种常绿越冬树种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防御策略的差异。在冬季胁迫下,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向下调整叶绿素(Chl)含量、凌晨光系统Ⅱ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redawn)、净光合速率(Amax)和气孔导度(Gs)到最小值。褐叶青冈叶片3种主要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2种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以及光保护色素类萝卜素(Car)含量在冬季最高,它们在清除活性氧、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协同性强;而南方铁杉叶片仅有As A、GSH和Car保持着协同作用以应对冬季胁迫。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叶片的MDA含量的季节变化除了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外,还与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剂的积累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对冬季的适应采取不同的抗氧化防御策略,但冬季光合适应策略均采用了下调策略。
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可与其它树种混交成林,或作境界树、背景树。也可作四旁绿化、工厂绿化、防火林、防风林、绿篱、绿墙等树种。
木材坚硬,材用树种。青冈栎的木材灰黄或黄褐色,结构细致,木质坚实,可作车船、滑轮、运动器械等用材;种子含有淀粉,可酿酒,做糕点、豆腐;壳斗、树皮还可提取栲胶。
青冈白炭
青冈栎木炭(charcoal)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是保持木材原来构造和孔内残留焦油的不纯的无定形碳。中国商代的青铜器和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冶炼都用木炭,利用其吸湿性来观测气候变化等。
除仍作生活燃料外,还用作金属冶炼、食品和轻工业的燃料,电炉冶炼的还原剂,金属精制时用作覆盖剂保护金属不被氧化。在化学工业上常作二硫化碳和活性炭等的原料。此外还在研磨、绘画、化妆、医药、火药、渗碳、粉末合金等各方面应用。亦可以用于烧制钢炭。同时亦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木材。
无芒竹叶草
无芒竹叶草(变种)
野生竹叶草
(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Submuticus
【形态特征】:叶鞘无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8—14毫米。花序轴粗糙,疏生毛;小穗孪生,长约3毫米;第一颖顶端芒长0.5—1厘米,第二颖顶端无芒。
【产地分布】:产四川、云南;生于林缘湿地。
台湾竹叶草(变种) (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 Oplismenus var.Intermedius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区别为:叶片披针形,长9—1
竹叶草(5张)3厘米,宽12—25毫米,小穗长3.5—4毫米;第二颖的芒长达3毫米,第二外稃顶端芒尖至具长约0.5毫米的芒。
【产地分布】:产四川、贵州、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生于草地疏林阴湿处。
中间型竹叶草
中间型竹叶草(变种) (海南植物志)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Intermedius
竹叶草
【种别名】:大渡求米草(禾本科图说)
【形态特征】:叶鞘密被疣基硬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5—15毫米,基部斜心形。花序轴及穗轴密被长柔毛和长硬毛;小穗孪生,稀上部者单生,长3—3.5毫米;两颖均具5脉,第一颖具芒长5—10毫米,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
【产地分布】:产浙江(南部)、台湾、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生于山地、丘陵、疏林下阴湿地。日本也有分布。
大叶竹叶草
中间型竹叶草
大叶竹叶草(变种) (海南植物志)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Owatarii
【种别名】:大渡求米草(禾本科图说)
【形态特征】:秆纤细,上升部分高30-80厘米。叶鞘、叶片、花序轴密生长柔毛或疣基毛,叶片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30毫米。小穗孪生,长约牛毫米,第一颖的芒长约8毫米,具5脉;第二颖有长约1毫米的芒,具5—7脉;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
【产地分布】:产贵州、台湾、广东、云南;生于山地疏林下阴湿处。分布日本、泰国北部。
福建竹叶草
福建竹叶草
福建竹叶草(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Oplismenus fujianensis
【形态特征】:秆较粗壮,基部平卧地面,节着地生根,上升部分高40—8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或上部者长于节间,密被疣基毛;叶舌膜质,顶端被长约1毫米短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多少包茎而不对称,两面密被毛。圆锥花序长10—15厘米,主轴及穗轴密被疣基毛;分枝长2—5厘米;小穗孪生(基部偶有3个簇生),较紧密排列于穗轴的一侧,卵状披针形,疏被毛,长2.5—3毫米,第一颖草质,长为小穗的1/2—2/3,顶端芒长2—4毫米,具3—5脉:第二颖顶端具芒长约0.5毫米或具小尖头,具5-7脉;第一小花中性,外稃草质,与小穗等长,具7—9脉,内稃狭小,膜质;第二外稃草质,平滑光亮,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鳞被2,折叠,花柱基分离。花果期7-10月。
【本种提示】:本种与竹叶草O.Compositus(L.)Beauv.近似,所不同者花序分枝上的小穗排列较紧密,小穗较小,颖片具较短的芒或仅有小尖头,以及叶鞘密被疣毛等特征。
【产地分布】:产福建;生于灌丛中阴湿处。
本标准适用于青冈栎的人工造林及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