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书 名: 珠江口盆地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作 者:罗东红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6月1日
开本: 16开
定价: 84.00元
1 绪论
1.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1.1.1 地震方法
1.1.2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方法
1.1.3 测井方法
1.1.4 开发地质学方法
1.1.5 微观方法
1.1.6 油藏工程方法
1.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发展趋势
1.3 海上海相砂岩油藏剩余油研究挑战及实践
2 剩余油分布研究的油藏地质基础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构造环境
2.1.2 区域沉积环境及地层层序
2.2 构造及沉积特征
2.2.1 构造特征
2.2.2 沉积特征
2.3 储层非均质性
2.3.1 层间非均质性
2.3.2 平面非均质性
2.3.3 层内非均质性
2.4 储层流动单元
2.4.1 流动单元划分
2.4.2 流动单元特征分析
2.5 油藏特征
2.5.1 流体特征
2.5.2 温压系统
3 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3.1 剩余油控制因素分析基础
3.1.1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3.1.2 数值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3.2 剩余油分布的地质控制因素
3.2.1 构造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3.2.2 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3.2.3 流动单元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3.2.4 韵律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3.3 剩余油分布开发控制因素
3.3.1 开发井网及布井方式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
3.3.2 井型选择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
3.3.3 驱替特征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
3.3.4 开发政策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
3.4 剩余油主控因素定量分析
3.4.1 综合分析概述
3.4.2 综合分析原理方法
3.4.3 剩余油控制因素分析过程及结论
4 剩余油分布规律
4.1 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4.1.1 相对均质型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4.1.2 非均质型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4.2 边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4.2.1 边水油藏动态特征
4.2.2 边水油藏储量动用特征
4.2.3 边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4.3 混采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4.3.1 混采油藏动态特征
4.3.2 混采油藏储量动用特征
4.3.3 混采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5 珠江口盆地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
5.1 剩余油分布模式
5.2 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
5.2.1 相对均质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分析
5.2.2 非均质型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分析
5.3 边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
5.3.1 主力边水油藏
5.3.2 非主力油藏
5.4 混采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
5.4.1 主力油藏
5.4.2 非主力油藏
6 剩余油动态监测方法及应用
6.1 生产井动态监测
6.1.1 RST储层饱和度测井
6.1.2 RPM油藏动态监测测井
6.1.3 CHFR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
6.1.4 PLT生产测井
6.2 领眼井随钻测井监测
6.3 过路井常规测井监测
7 珠江口盆地砂岩油藏剩余油挖潜实践
7.1 LF13-1油田剩余油"立体挖潜"实践
7.1.1 多轮次滚动开发
7.1.2 模式化剩余油挖潜
7.1.3 周边构造寻找潜力
7.1.4 深层油藏寻找潜力
7.2 惠州油田群挖潜技术实践
7.2.1 惠州油田群开发技术政策
7.2.2 惠州油田群剩余油挖潜方法
7.2.3 惠州油田群剩余油挖潜效果
7.3 挖潜认识
参考文献
罗东红,1961年11月出生于广东兴宁。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采油(气)工程专业,获工科学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一直从事海洋油气田开发、油藏工程和生产管理等科研与生产工作,并与外国公司合作共同从事中国南海海域油气田的开发和生产。现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委员会委员,广东石油学会副理事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
历任油藏研究项目经理、合作油田油藏部经理、分公司开发生产部经理。在与挪威石油公司、美国康菲和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等合作区块中任联管会主席、中方首席代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开发总师、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开发总师等职务。在油气田开发、油藏工程和生产管理上有较丰富的经验。
一、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随着地球纬度的高低不同,地球表面从赤道向南、向北形成了各种热量带.植被也随着这种规律依次更替,故称为植被的纬度地带性.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作者:《乡村庭院设计》编写组 (作者)丛书名: 绿土地快乐生活丛书平装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32ISBN: 9787533539078条形码: 9787533539078商品尺寸: 20.4 x...
书名:装饰图案作/译者:赵茂生ISBN:9787810197045 [十位:7810197045]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年01月页数:203约重:0.585Kg定价:¥35.0...
《珠江口盆地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以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油田剩余油研究为例,重点论述海相砂岩油田在高速高效开发前提下,如何通过精细油藏描述、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动态监测等技术,深化认识该类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分析剩余油控制因素,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剩余油分布的新模式并总结了剩余油挖潜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剩余油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珠江口盆地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剩余油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章主要介绍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油藏地质基础;第3章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第4章总结了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第5章总结提出了珠江口盆地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第6章系统介绍了剩余油动态监测方法与应用效果;第7章总结了珠江口盆地砂岩油田剩余油挖潜的实践经验。
南海珠江口盆地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本文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华项目(CPR/85/044)资料撰写的。划分工程地质区及亚区的目的,在于了解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共性与差异性,以求在海洋开发中科学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本项研究是在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土工测试基础上进行的,工作扎实,内容丰富,资料准确可靠。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珠江口盆地划分为两个大区5个亚区,并研究了各区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问题。其中以中陆架混合土亚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外陆架粗粒土亚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上陆坡软土亚区工程地质条件最差,内陆架细粒土亚区和上陆架岩石、礁石亚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本项研究成果为南海海洋开发与总体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又促进了海洋工程地质科学的发展。
排砂采油在疏松砂岩油藏中的应用
本文研究了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及防砂技术现状,指出稠油粉细砂岩油藏是防砂开发中的难题,采取防砂工艺防住地层砂,油层近井地带防砂层渗透率明显下降,油井产量低或不出油,进而研究了适度出砂提高产能机理。并介绍了出砂提高油井产能因素分析等,为排砂采油矿场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水驱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系统总结了水驱砂岩油藏在剩余油精细表征方面的研究成果,联系矿场实际,介绍了精细油藏地质建模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以及剩余油三维定量表征技术,对特高含水期整装油田剩余油开发具有很强针对性。《水驱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可供开发人员、油藏工程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马岭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是《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分类模式部分"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典型实例之一。
《马岭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以长庆油田马岭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的实践为例,运用二十多年开发所累积的丰富资料,采用现代先进的油藏地质描述技术、室内物理实验、现场开发试验、油藏工程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早期识别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河流相沉积地层的主要地质特征,歼发过程中有关驱油机理和渗流特征,以及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划分和各阶段的优化部署对策及配套工艺技术等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层状低渗透油藏开发全过程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建立了具有最佳开发效益的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模式和各开发阶段配套的工艺技术系列,反映了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一个方面,为此类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建立了科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