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04年,为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优势,明确方向,加强水利防灾减灾研究工作,我院成立了防灾减灾研究所。还设有河口海岸研究所、水工研究所、水资源水环境研究所、科技中心、钱塘江研究中心、岩土工程研究所、自动化信息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和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杭州广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院、信息中心、后勤服务公司等科技服务部门;同时设有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中心、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浙江省灌溉试验中心站、浙江省水电测试中心、浙江省河海测绘院等机构。这些机构都将为省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根据主要研究方向,为开展科学实验,重点实验室设立一个学术委员会和办公室、洪涝灾害模拟试验室、工程技术试验室、3S技术试验室等机构。重点实验室设主任1名,专职副主任1名,副主任3名,总工1名。下设机构中,办公室责任部门为院科研生产处,洪涝灾害模拟试验室责任部门为防灾减灾研究所,工程技术试验室责任部门为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防灾减灾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3S技术试验室责任部门为自动化信息技术研究所。
实验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5人,其中教授、教授级高工14名,高级工程师25名,博士9名培养,省新世纪151人才计划8人。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硕、博土研究生为主体,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实验室人员结构合理,专业配备齐全,能够适应多方面业务工作的需要。
实验室于2008年6月开始组建,建设期为三年。下设办公室、洪涝灾害模拟试验室、工程技术试验室、3S技术试验室,共有场地建筑面积5105m2。其中洪涝灾害模拟试验室2856 m2、工程技术试验室2049m2,3S技术试验室200m2。
实验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5人,其中教授、教授级高工10名,高级工程师17名,工程师15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硕、博土研究生为主体,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实验室人员结构合理,专业配备齐全,能够适应多方面业务工作的需要。
地震出版社的《防震减灾四字经》
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天气,它发生在因强对流天气而形成的雷雨云之间或雷雨云与大地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自然界的雷击主要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在雷暴活动区域内,直击雷是指雷云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或设备等对地放...
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8°00'-123°00'、北纬27°12'-31°31'之间,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人口4677万(2000年),辖11个地...
实验室遵循“开放、联合、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与多个国内知名高校、水利研究院所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如梁国钱教授已成为浙江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客座教授,与浙江大学、河海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目前已有1名浙江大学来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实验室设立对外开放课题,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实验室开展研究或联合进行项目申报与合作研究。目前对外开放或合作项目有10项。同时,实验室主办了1次国内学术会议,参与8次学术会议交流,共有26人次派出或接受专家学者讲学与访问。
2100433B
自2008年6月开始建设以来,实验室共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得水利厅科技创新奖1项(第二单位),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29篇。同时,实验室充分发挥在水利防灾减灾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工程建设、政府决策、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实验室以灾害学、防灾学、防灾技术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根据我省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坐立开展防汛防旱技术、水利工程安全技术、水利防灾减灾3S技术应用及水利防灾减灾机制对策等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先进适用技术研发。
(1)防汛排涝抗旱技术研究方向
洪(潮)涝旱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流(区)域洪水优化调度与资源化技术研究;水利工程溃决洪水模拟技术研究;城市(镇)或区域防洪排涝分析模拟技术研究;洪涝台旱灾害风险与效益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2)水利工程安全技术研究方向
高应力或复杂应力岩土应力应变特性试验研究;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与应急抢险技术研究;水利工程安全评价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技术研究;水利工程病害机理与隐患探测技术研究;环境岩土工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3)水利防灾减灾3S技术应用研究方向
多源遥感数据的遥感信息解译和提取技术研究;水利防汛防旱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基于GIS技术在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三维仿真技术在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卫星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水利防灾减灾信息社会服务平台开发研究。
(4)水利防灾减灾机制对策研究方向
水利防灾减灾发展方向研究;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法规、机制体制研究;水利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研究;基层水利防灾减灾管理模式和能力建设研究;防洪排涝适宜防御标准研究;沿海产业集聚区洪涝风险论证与防御对策研究。
实验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由依托单位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对试验基地的运行进行具体负责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全权负责试验基地工作。实行“开放、联合、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对外开放,参与国内外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担任试验基地的兼职教授或学术顾问,开展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科学研究,联合培养人才。为了加强学术领导,建立的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试验基地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有关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等。
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引进GDSTTS饱和土三轴仪、TAJ-2000大型动静三轴仪
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新引进1台25 kN高端Bishop&Wesley应力路径饱和土三轴仪系统,试样尺寸包含38,50,70,100 mm,最高承受2 MPa压力;围压和反压量程均为2 MPa,体积精度为测量值的0.1%(±30 mm3)。
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引进GDSTTS饱和土三轴仪、TAJ-2000大型动静三轴仪
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新引进1台25 kN高端Bishop&Wesley应力路径饱和土三轴仪系统,试样尺寸包含38,50,70,100 mm,最高承受2 MPa压力;围压和反压量程均为2 MPa,体积精度为测量值的0.1%(±30 mm3)。压力精度为
陕西省公路交通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是由陕西省科技厅直接领导,挂靠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由道路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中心具体建设运行主要从事公路交通防灾减灾领域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平台。陕西省公路交通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设,重点实验室以“中交寒区旱区道路工程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西安市桥梁安全技术及装备工程实验室”、“结构实验室”、“道路结构与材料实验室”及中交一公院九个研究所、两个技术中心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进行建设,以提高陕西省乃至我国在公路交通防灾减灾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为宗旨,打造该领域基础理论、行业共性技术、应用技术及相关产品、装备开发的综合实验平台。
本重点实验室以提高我省及我国在公路交通防灾减灾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为宗旨,打造该领域基础理论、行业共性技术、应用技术及相关产品、装备开发的综合实验平台。
本实验室研究及建设目标如下:
(1)建成公路交通防灾减灾技术领域应用基础理论、行业共性和公益性技术的研究基地,共性关键技术、相关产品及装备的研发应用转化中心,为陕西省公路交通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2)在公路典型地质灾害防治、公路结构抗震及控制、桥隧安全检测与维修加固、公路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推进公路交通防灾减灾领域行业及地方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
(3)培育并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打造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国际交流的重要基地;
(4)以实验研究项目为纽带,与国内外相关领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1公路典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向
包含山地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滚石、高边坡)监测与防治技术、特殊地基病害处治技术2个细分方向。其中:
(1)山地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山地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②山地灾害风险评估技术;
③山地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
(2)特殊地基病害处治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湿陷性黄土、软土、冻土、盐渍土、膨胀土、采空区、岩溶、地裂缝等特殊地基病害的检测、评价与处治技术。
2公路结构抗震及控制技术方向
①结构抗震技术;
②结构隔震技术;
③结构效能与控制技术;
④新型抗震与制振材料及构件。
3桥隧安全检测与维修加固技术方向
包含桥梁结构安全与加固技术、隧道工程健康诊断与加固技术2个细分方向。其中:
(1)桥梁结构安全与加固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在役桥梁结构安全检测与评估新技术、新方法;
②在役桥梁维修与加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长大跨径桥梁健康检测与养护管理新技术、新工艺。
(2)隧道工程健康诊断与加固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在役隧道工程安全检测与评估新技术、新方法;
②在役隧道维修与加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③长大公路隧道健康检测与养护管理新技术、新工艺。
4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方向
包含公路安全评价与防治技术、恶劣气象条件下铺面技术2个细分方向。其中:
(1)公路安全评价与防治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公路安全设计、评价与仿真分析技术;
②公路交通安全自动检测及预报预警技术;
③不良行车条件下公路交通安全防治技术;
④恶劣地质灾害条件下公路交通安全应急保障技术。
(2)恶劣气象条件下铺面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融冰化雪路面材料制备与铺筑技术; 2100433B
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7月立项建设,实验室设有学术委员会和合作与发展委员会,目前固定正式研究人员58人,其中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22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40人;有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防灾减灾、 新型钢结构制造与设计技术、既有建筑物的检测、改造与加固技术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相关仪器设备及试验装置达3000余万元(原值)。自建设以来,已发表SCI/SSCI、EI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年人均科研经费近25万元。
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将坚持“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瞄准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的科学前沿,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为浙江省土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一: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
本方向以水泥基工程结构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我省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技术需求,探求关于混凝土材料的内部结构、性能以及各种参数与结构和性能关系的基本理论、测试技术,建立由材料性能到工程结构特性的统一的、时间序列的评价方法,获取改善和提高材料与结构性能的有效而且经济的途径,开发先进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
混凝土细观结构与细观力学
港口码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材料
方向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防灾减灾
本方向针对浙江省沿海多山,台风洪水、地质灾害频繁以及海洋环境对工程结构侵蚀严重的特点和相关学科发展趋势,着重研究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为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结构的功能作用等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结构可靠性理论及应用研究
桥梁安全性研究
工程结构抗震和岩土工程的安全性研究
近岸与临港工程区域工程防灾规划对策与措施
方向三:新型钢结构制造与设计技术
本方向将密切结合浙江省建筑钢结构生产制造的优势和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在钢结构的优化设计、可靠性分析与评估、结构非线性稳定性等方面及板锥网壳结构的成形技术、弹塑性分析、稳定分析、构造和施工工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船舶与海洋钢结构的船舶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结构系统的风险分析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建筑钢结构
船舶与海洋钢结构
新型船舶设计与优化研究
方向四:既有建筑物的检测、改造与加固技术
既有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结构损伤的积累,结构抗力在不断衰退,须维修加固;二是使用功能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须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我国的建设已从过去的“以新建为主”转入“以新建与维修、加固、改造”相结合的阶段。基于上述现状,本方向着重研究既有建筑物的工程质量检测、评估、鉴定与技术处理,为保证和提高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主要研究内容:
既有建筑物的检测与评定技术
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技术 2100433B
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为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12月开始筹建,2009年7月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