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真空排水系统概述
1.1基本概念
1.2真空排水系统的发展历史
1.3真空排水系统的分类
1.4真空排水系统的组成
1.5真空排水系统的应用
1.6真空排水系统的适用性
第2章真空排水终端的原理与设计
2.1概述
2.2真空集水单元
2.3真空便器
2.4真空界面阀
2.5真空排水终端的数学模型
第3章真空排水管道的输送机理
3.1概述
3.2真空排水管道内的流体性质
3.3真空排水管道内的流动特征
3.4污水的逐级输送机理
3.5系统收集半径的估算
第4章真空排水管网的原理与设计
4.1一般设计流程
4.2设计流量
4.3气液比
4.4室外系统的管路设计
4.5室内系统的管路设计
4.6管网水力模型及计算
第5章真空排水管道的数值模拟
5.1概述
5.2真空排水管道的双流体模型
5.3边界条件及处理方法
5.4水平管道的模拟
5.5锯齿形管道的模拟
5.6U形提升管道的模拟
5.7室内集水单元的模拟
第6章真空排水泵站的原理与设计
6.1真空站的类型及原理
6.2设备选型方法
6.3真空站的数学模型
6.4系统能耗分析
第7章真空排水系统设计实例
7.1设计流程
7.2设计实例一:某旅游度假村真空排水系统
7.3设计实例二:某工业园真空排水系统改造
第8章真空集便装置简介
8.1概述
8.2真空保持式集便装置
8.3真空推拉式集便装置
8.4真空在线式集便装置
8.5其他形式的真空集便装置
8.6应用实例:长途客车真空卫生间系统
第9章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简介
9.1概述
9.2国内外应用概况
9.3工作原理
9.4系统分类
9.5系统特点
9.6技术关键
9.7收集范围
9.8真空碎纸收集系统
9.9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附录A真空常用数据表
附录B长途客车真空卫生间标准(草案)
附录C设计实例—管网设计图
在21世纪,环境问题凸显,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与能力。真空收运技术用于环境保护,值得重视和发展。真空收运技术利用了物理学上的真空概念,将真空与常压间的压力差值作为传输的动力源,实现物体的收集和运送。真空收运技术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在室内排污、室外排水、移动式卫生间、城市垃圾收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真空排水系统利用真空作动力输送污物,其中的水主要起到润滑管壁的作用,减少输送污物阻力,具有节水的突出优点;加之具有管网铺设便捷,开挖量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少,改造过程简单等优点。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采用真空排水系统的下水处理方式将会发展成为我国污水收集、排放的一种重要方式。真空排水系统涵盖了物理学、流体力学、给排水、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在设计上具有较强的技巧性与复杂性。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真空收运系统技术团队从事相关研究10余年,积累了一些实验数据、理论知识与设计经验,在国内外发表了若干科技论文,并制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产品。鉴于目前国内外关于真空排水系统的专著不多。我们整理团队的成果与著作,广泛收集相关文献,填空补缺拾遗,编著了此书,旨在系统反映研究现状,展望本领域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本书与国内外同行切磋探讨,也为有志于此的青年学子提供启蒙、参考资料,推进真空排水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了了解并实现一个真空排水系统所需的预备知识,包括真空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概况及适用范围。同时,为了在逻辑上给读者一个清晰的阅读思路,我们将一个典型的真空排水系统划分为三大核心功能区域:真空排水终端、真空排水管网和真空泵站。接下来,第2章对两种常见的真空排水终端——真空集水单元、真空便器及其专用阀件作了介绍。为了对这些排水终端的运行过程作定量刻画,分别介绍了其数学模型。第3章对真空排水管道的设计原理、流体及其流动特性、逐级输送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真空排水系统的收集半径进行了估算。第4章介绍了真空排水系统中覆盖面积最大、与用户联系最为密切、机理最为复杂的子系统——真空排水管网,包括其设计流程、设计规定及计算方法。第5章介绍了一个真空排水管道研究的最新进展——气液两相流体模型及其数值模拟技术。利用该方法,对室内及室外真空排水管道的输送机理及典型场景进行了数值实验研究。第6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类型的真空泵站,举例介绍了其设备选型方法,提出了真空泵站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能耗进行了分析。第7章是设计实例介绍,意图通过对实际工程设计的完整叙述,给读者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第8章以独立章节对目前在铁路客车、长途汽车、移动拖车中广泛应用的真空集便装置作了专门介绍。第9章是前述内容的延伸,介绍了真空收运技术在城市垃圾收集上的应用,旨在拓展读者思路,为学习、发展多种真空收运技术、开拓真空收运未来市场指明方向。附录给出了真空排水设计计算相关的常用数据、第8章内容的扩展——长途客车真空卫生间标准(草稿),以及第7章设计实例中的管网设计图。本书内容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给排水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读物,也可供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的技术人员阅读。写作中我们坚持科学严谨与权威性的同时,也力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对那些已经成为行业基本准则的内容,比如设计规范,参数计算等公式、方法在正文中进行如实、详尽的表述;对那些还在研究、摸索中的理论和方法,比如真空排水系统的建模、真空管道的数值模拟等,如实的在正文中进行说明,提供给读者进行参考和探讨;对于那些可以稍许减少严肃性的内容,比如在介绍系统的概况、发展历史、应用前景时,适当地在正文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扩展阅读材料;在写作风格上,避免正襟危坐,把所有内容都写得太过于公式化,书本化。该通俗时则通俗,该严谨时则严谨。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也由于本书内容涉及环境工程、给水排水、控制理论等不同学科,编写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阳国柱教授等的指导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大力帮助,谨此致谢。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在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真空收运系统团队工作和学习过的人们。2100433B
周敬宣等编著的《真空排水系统的原理与设计》从系统入手概括了真空收运系统其主要装置的基本定义、基本理论。将真空收运系统划分为三大核心功能区域:真空站、真空管网和分布式真空终端,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结合现代控制理论,讲述了如何实现对真空收运系统的运行监测和控制。本书可供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周敬宣,华中科技大学科学与工程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环保设备、噪声控制、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研究;在战略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理论的教学与科研中有所积累。完成五十多项科研课题,取得一批成果。对环保节水真空厕所及污水收运系统进行了长期研究,有两项成果通过湖北省、武汉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编写《环境规划新编教程》《中国战略环境评价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环保设备及课程设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等书,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李旻,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6获得学士学位,硕博在读期间师从周敬宣教授,并于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一直从事真空排水系统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十余篇。2011—2012年,在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从事建筑领域环保工作;2012年4月至今,在济南轨道交通装备公司环保工程研究所从事真空排水系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设计工作。
利用水面两侧的压强差,使水由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流动,达到排水的作用。
我们的系统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系统: 一、室...
两张图是两个系统,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规格是不一样的。左图的通气立管和排水立管是一样的。
真空排水系统在建筑排水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城市生活用水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搞好建筑节水至关重要。环保型建筑更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具有节水、环保等优点的真空排水系统在建筑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值得关注。
《色彩设计:色彩构成的原理与设计》内容简介:在艺术设计中,色彩关系到设计作品整体的色调与感觉,它的重要性往往是第一位的。色彩设计是艺术设计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其本质是将复杂的色彩表象还原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在课程中对色彩的基本要素进行单项和综合练习,通过改变构成要素原有的色彩结构和关系,从而产生具有创造性结果的、全新的色彩构成系统和表现形式。进行色彩设计训练的根本目的是寻找到一种色彩设计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发现和创造新的视觉色彩的构成样式。在学习和掌握色彩设计客观规律和原理的同时,启发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观察色彩、理解色彩、应用色彩,通过学习来开拓和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
序/001
前言/001
课题一 色彩的现象与原理/001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002
第二节 色彩的基本要素/005
第三节 色彩的本质与色彩感知原理/009
第四节 色立体与表色系/014
课题二 色彩属性的相互关系/021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与冲突/022
第二节 色彩的调和/033
第三节 色彩的混合/035
课题三 色彩与形的和谐统一/039
第一节 色彩的形式美与色彩调配/040
第二节 色彩与形的关系/045
课题四 色彩的心理特征/049
第一节 色彩的情感表现/050
第二节 色彩的信息引申/062
课题五 自然色彩的提炼与抽象/071
第一节 自然色彩/072
第二节 对自然色彩的学习/075
课题六 人文色彩的总结与启示/079
第一节 人为色彩/080
第二节 色彩的文化特征/090
课题七 数字色彩的实践与运用/103
第一节 数字色彩的媒介与色彩调整/104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色彩/106
课题八 色彩的创意与应用/115
第一节 色彩的创意/116
第二节 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30
参考文献/143
后记/144
本书重点讲述余热回收的原理与设计,包括多种余热回收系统和相关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涉及的余热回收系统有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发电系统,以及钢铁、石化、机械、化工、轻工、空调等行业的余热回收系统。在介绍余热回收原理的基础上,本书通过几十个设计例题较详细地讲述了余热回收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多种类型的余热锅炉、省煤器、热管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方法,本书为推广和实施余热回收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设计基础。